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混凝土毁伤目标的需要,综合杆式射流和EFP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前级并联装药结构,并用有限元LS-DYNA软件对其在三种起爆方式下并联聚能装药形成杆式射流和EFP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起爆方式下四周EFP的头部速度以面起爆最大,环起爆次之,中心点起爆最差.中心起爆和面起爆不能保证EFP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聚能装药药型罩锥角对聚能杆式弹丸(JPC)与金属射流(JET)形成的影响,设计了具有不同锥角药型罩的聚能装药结构,基于LS-DYNA数值仿真软件,采用ALE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同种装药结构(包括药型罩结构参数)下,通过对药型罩锥角的改变实现聚能杆式侵彻体和金属射流之间的转换,研究JPC与JET的形成及转换临界条件,为多模战斗部聚能装药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的特点,设计出了4种结构的聚能装药。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半球罩、大锥角罩、双锥罩聚能装药和球锥罩的射流成型和对混凝土靶板的侵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试验对球锥罩装药进行研究,所得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结果表明:球锥罩装药对混凝土靶板侵彻深度和孔径都比较合理,适合做双级串联随进战斗部的前级装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单锥罩、双锥罩、球缺圆锥组合罩三种不同的聚能装药结构。利用Truegrid和有限元软件LS-DYNA对三种结构装药的射流形成和侵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双锥药型罩的侵彻效果更好些,但是,在大炸高情况下,射流的尾部容易断裂,影响射流的侵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加常规钻地弹的侵彻深度,串联随进战斗部应运而生.掘进武器系统采用掘进装置结合前级聚能侵彻完成运载战斗部的任务.对前级聚能射流侵彻混凝土的过程和与侵彻相关计算进行了论述,最后采用LS-DYNA软件模拟了聚能装药金属射流侵彻混凝土靶的过程,得出了射流形成的过程以及相应的侵彻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前级聚能装药能够有效地完成侵彻任务,保证了掘进装置的顺利工作,使主战斗部摧毁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立杰  梁增友  马林 《机械》2012,39(3):17-19
在分析环形射流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环形聚能装药的成型与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环形药型罩及其聚能装药结构参数的合理匹配与优化,解决了环形药型罩形成射流的二次汇聚,其二次碰撞过程可增大射流的连续拉伸长度,优化后装药结构形成的射流有较大的速度,增加了破甲深度.该环形聚能装药结构为破甲弹设计提供了新的装药结构,可用于反坦克、反舰等威力导弹战斗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针对等壁厚药型罩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变壁厚与双层药型罩形成射流的优点,本文设计一种变壁厚双层药型罩结构。运用AUTODYN软件仿真分析了变壁厚双层药型罩形成射流的过程,与等壁厚双层罩形成的射流进行了对比,阐明了变壁厚双层药型罩的优势。具有变壁厚双层药型罩结构特征的药型罩可以明显提高射流头部速度与药型罩利用率;仿真分析了装药结构参数对聚能侵彻体成型的影响,获得了药型罩底部铝厚度和顶部铝厚度占总厚度的比对侵彻体成型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现有某型反舰导弹为研究目标,在不改变原有战斗部质量和空间的条件下,在战斗部前端加装环形切割战斗部,在满足射流侵彻性能的要求下,尽可能使前级重量减小,考虑到前级装药壳体大多为金属材料,高密度对降低弹头的整体质量有很大影响。利用LS-DYNA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厚度的壳体对射流成形以及侵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盖对于射流的成形以及侵彻能力的影响很小,不同厚度内外层壳体对射流成形及侵彻能力影响较大,通过对比计算,确定最佳内外侧壳体厚度,为切割战斗部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EFP战斗部侵彻钢靶目标的深度,设计了由铝-铜和铝-铁组成的两种典型双层EFP战斗部装药结构,并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这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复合型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配以相应的炸药装药进行试验研究,并对两种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证明,在双...  相似文献   

10.
某破甲弹聚能射流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维流固耦合数值算法,对聚能射流形成及侵彻混凝土靶板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可为聚能战斗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已然成为未来汽车的必然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340万辆,较上一年翻了约1.5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采用高压电,对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新能源汽车高压上电时,都设计有预充控制环节来保护高压回路及高压部件免受大电流损坏.本文...  相似文献   

12.
As gasoline prices rise and the green movement grows, more fluid power companies are working to develop hydraulic hybrid drive trains for large trucks to passenger cars and wind turbines. The hydraulic hybrid drive system is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han traditional hybrid systems because the quantum of recuperation energy generated is comparatively very high. Series hydraulic hybrid system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top-and-go vehicles captures energy as the vehicle brakes and puts the vehicle in motion, when the vehicle is restarted. Then the engine kicks in, once the energy captured gets depleted. The kinetic energy lost as heat energy during mechanical friction braking is recovered and stored in the hydraulic accumulator as potential energy during hydrostatic regenerative braking. This paper gives an insight in to the dynamic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LMS AMESim tool and effect of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s like pre-charge pressure and hydraulic pump/motor maximum displacement on system output power. Varying the pre-charge pressure of the accumulator and controlling the hydraulic pump/motor maximum displacement show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ystem output power. Maximizing the system output power indirectly leads to less fuel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in hybrid vehicles.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半挂车制动器磨损严重、能量损耗等问题,对半挂车的再生制动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液压蓄能器式再生制动系统。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针对制动与驱动工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蓄能器容积与预充压力、泵/马达排量对液压再生制动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泵/马达排量,能提升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随着蓄能器的容积大小而不同;蓄能器预充压力增大,制动距离短,但不利于制动能量的回收与驱动位移的增加。再生制动系统能增加半挂车的行驶位移,提高燃油经济性,为液压混合动力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军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一部分企业生产环境特别恶劣,特别是炮弹加工企业,其生产环境恶劣,安全性较低。为解决这种状况,多数企业都采用了安全性较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介绍的弹体予装药机就是在易燃、易爆、粉尘污染严重等恶劣的环境下为弹体自动予装药的、安全的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15.
伺服电动机定量液压泵驱动的注塑机电液控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伺服电动机、定量液压泵闭环驱动的注塑机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泵输出流量控制原理、泵控差动缸回路原理。针对当采用恒定总压力预压紧时,电动机存在较大制动能耗的问题,提出负载适应的总压力曲线设定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并行结构的Gabor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给出了一种基于并行结构的Gabor小波神经网络算法。根据多CPU系统的并行结构和神经网络本身并行性的特点,设计了用于图象目标识别的Gabor小波神经网络算法,算法的输入层包括Gabor小波尺度、平移和频率调制参数的运算;隐层是在并行CPU中实现神经网络算法及优化;输出层是Gabor小波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对4类飞机图像目标进行了仿真实验,识别率达到98%以上,识别时间为40 ms。  相似文献   

17.
以DELTA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求解该机构的全域条件数、全域各向同性系数、全域最小奇异值指标数据,建立多维全域性能指标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上述多维全域性能指标数据进行降维、有效融合,去除指标间的冗余信息,减小目标函数对权重系数的人为依赖性,从而确定目标函数。通过对不同结构参数样本进行PCA分析,选出基于综合全域性能最优的结构尺寸。将PCA优化结果与各性能指标值分布图进行比较分析,最优和最差样本均与各性能指标分布图的最优和最差性能区域相对应,从而验证PCA方法在并联机构参数优化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多目标下并联机构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依赖人工建模经验、需手动调参、试错迭代、面对不同诊断任务需重新创建诊断模型、异构迁移性差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面向旋转机械迁移诊断的分层并行网络模型自动创建方法,可根据不同诊断任务快速自动地搜索出具有异构迁移性能的高精度诊断模型。基于神经结构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与模块化设计的思想,设计了两类包含多层网络并行结构的基础块,区别于逐网络层搜索的模式,以基础块为单位进行搜索提高效率,控制器输出决策序列确定基础块的内部结构,并将其堆叠形成分层并行结构的子模型,根据子模型在诊断任务上的验证结果利用策略梯度算法优化控制器,循环迭代上述过程不断提高子模型的诊断精度。子模型的分层并行结构支撑了其良好的异构迁移性能,此外为解决NAS搜索耗时的瓶颈问题,在子模型训练过程中设置了权值共享机制以提高自动建模效率。所提方法面向四个不同旋转机械故障数据集进行自动建模和异构迁移诊断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四个不同诊断任务,所提方法均能高效创建出100%精度的诊断模型,消耗时间313s到1601s不等,并且所创建的子模型在仅用10%目标域数据耗费100s时间进行微调的条件下,即可面对目标诊断任务达到95%以上的迁移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9.
Applying a robot system in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limited space for robot manipulation restricts structure volume and motion. In this paper, an 8-degree-of-freedom robot system is proposed for ultrasound probe manipulation, needle positioning, and needle insertion. A novel parallel structure is employed in the robot system for space saving, structural rigidity,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informative value is proposed for kinematic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o calibrate the parallel structure accurately. The method identifies parameters in the modified kinematic model stepwise according to parameter discernibility.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prove that the robot system can realize motions needed in targeting. By applying the calibration method, a reasonable, reliable forward kinematic model is built, and the average errors can be limited to 0.963 and 1.846 mm for insertion point and target poin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