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3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23例,对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并加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CRP的水平,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CRP、TC、TG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血清CRP、TC、TG及LDL-C均低于AMI组,HDL-C均高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CRP、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脂及血清CRP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况,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崔芳  张萌  王军辉 《河北医药》2014,(14):2158-2159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吴娟  杨朋康  张家豪 《安徽医药》2015,19(12):2406-240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以及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升高,血清TNF-α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斑块积分降低更明显,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TNF-α水平降低,而APN水平升高,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治疗异常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异常脂蛋白血症病人的调脂效果。方法:39例异常脂蛋白血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阿托他汀组(21例,10mg/d,po)与普伐他汀组(18例,10mg/d,po),服药前与服药6周后测定血脂水平。结果:服药6周后,阿托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比用药前降低,降幅分别为26.7%与19.4%(P<0.0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比用药前显降低,降幅依次为39.2%与24.2%,(P<0.01)。阿托他他汀组血清三酰甘油(TG)比用药前明显降低,降幅达25.3%(P<0.01),而普伐他汀组血清TG仅降低4.1%(P>0.05);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用药前有不同程度升高,阿托伐他汀组显升高达6.4%(P<0.05),普伐他汀升高4.8%(P>0.05)。结论:阿托伐汀能够显降低异常脂蛋白血症病人的血清TC、LDL-C与TG水平,可有效地用于异常脂蛋白血症病人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焦玲 《河南医药信息》2010,(9):39-40,42
目的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吸氧、应用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病例在发病24h之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以后每晚10mg睡前口服;氯吡格雷75mg早晨1次顿服,连用6个月,入院24h及治疗后8周抽空腹静脉血测定TC、LDL—C、HDL—C、hs—CRP,同时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TC、LDL—C、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高血脂患者予晚上临睡前服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TC,TG,LDL—C较入组前分别下降了30%,28%,34%(P〈0.01),HDL—C升高了12%(P〈0.05),其中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2.50%,95.00%,58.75%。治疗过程中除有6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升高、2例胃肠道不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查颈动脉B超有粥样硬化斑块(IMT≥1.2mm)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调脂治疗,并在患者出院后6,12个月复查颈动脉B超及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组颈动脉动脉斑块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纽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脑卒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黎崖  张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60-126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与氟伐他汀 (来适可 )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0例高胆固醇血症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 5 0例和氟伐他汀组 5 0例 ,治疗 6周后观察比较。结果 阿托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 C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强于氟伐他汀 (P <0 0 5 ) ,两药均能升高HDL C水平 (P <0 0 5 ) ,但两组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 (P >0 0 5 )。两药不良反应均比较小 ,耐受性好。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TC、TG、LDL C的作用优于氟伐他汀 ,但升高HDL C水平相似 ,两药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及LDL水平较治疗前减低,HD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和NO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且血脂正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1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ET-1和NO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 modified barthell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ET-1水平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给药,观察组84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给药,对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对照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缓解粥样硬化,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C、TG、LDL - C、HDL - C、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 LMT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TC、TG、HDL - C、LDL - 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 TC、TG、LDL - C 均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 - CRP、Hcy、颈动脉 LM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后hs - CRP、Hcy、颈动脉 LM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形状次数改变、肝区不适、明显肌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各项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近期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常规用药)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再狭窄率,记录心绞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和-tk,绞痛发生率均较阿托伐他汀组低(P〈0.05),HDL—C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凋脂和抗炎作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瑞舒伐他汀。于每晚入睡前服用,分别于受试后的4周和8周随访,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2组TC、TG、LDL-C、HDL-C。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2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DL-C达标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调脂疗效确切。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剂量更小,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慢性肾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90例血脂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对症或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药治疗,疗程6个月,每月检查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U-pro)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Cr、BUN、GFR、U—pro略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俨〈0.05),辛伐他汀组肾脏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HDL—C三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延缓肾脏病变的发展,且不依赖于血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调脂及人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MMP-9的变化。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TC、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0.01),血清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明显降低MMP-9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炜  董侃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66-3767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45例。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5.6%,辛伐他汀组为77.8%(3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改善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EDD、NED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辛伐他汀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结论相比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TIA患者,随机分为TIA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20mg/d)4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血清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能减轻TIA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