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且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硫糖铝分散片配合三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Hp感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1/35)、62.9%(22/3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0/35)、62.9%(22/3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除对照组的嗳气、恶心呕吐无显著性改善(P>0.05)外,2组患者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胃脘痞满、胃脘胀痛、胃脘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PGⅠ、PGⅠ/PGⅡ的升高作用和对PGⅡ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22.9%(8/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征象,但在抗Hp感染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莉  刘加新  徐甦 《新中医》2023,55(15):68-72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免 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2 例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41 例。 对照组给予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化湿汤加减治疗。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血清胃泌素-17 (G-17)、胃蛋白酶原 (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 (PGR) 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 群(CD4 + 、CD8 + 、CD4 + /CD8 + )水平,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7.80%,高于对照 组 68.29% (P<0.05)。2 组治疗后血清 G-17、PGⅠ、PGR 和外周血 CD4+ 、CD4 + /CD8 + 水平较治疗前升 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总 分)、血清 PGⅡ、外周血 CD8 +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2 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 够改善患者胃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李华丽 《新中医》2024,56(3):33-38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络瘀阻型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 例胃络瘀阻型Hp 阳性CAG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 照组各80 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摩罗丹口服治疗。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后Hp 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 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 素(MTL)、生长抑素(SS)]、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含量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78.7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Hp 转阴率为93.75%,对照组Hp 转阴率为81.2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 4 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6)。治疗后,2 组血清GAS、SS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MTL 水平均 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血清GAS、S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血清PGⅠ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G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血清PGⅠ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G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2 组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胃络瘀阻型Hp 阳性 CAG 临床疗效水平,增强Hp 清除效果,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胃肠激素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水平,且不增加药物 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R)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标准抗Hp四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胃复康加味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 Hp 阳性率和病理组织改善情况以及血清 PGⅠ、PGⅡ、PGR、G-17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异型增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R、G-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PGⅠ、PGR、G-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PGⅡ水平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康加味方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疗效显著,有明显的抗幽门螺杆菌、改善病理组织、促进胃窦黏膜修复和胃酸、胃泌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勇  俞菊英  卜昌荣  陈中原 《新中医》2023,55(16):91-95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0例CAG肝胃不和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伴幽门螺杆菌(Hp) 感染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汤 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水 平,PGⅠ/PGⅡ值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结果: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6.36%(P<0.05)。2组胃脘疼痛或胀满、两胁胀满、嗳气频 作、情志不畅、心烦、善太息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6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2组血浆GAS、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浆GAS、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 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IL-6、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 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替普瑞酮胶囊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汤治疗CAG肝胃不 和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调节机体GAS、PG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黄芪建中汤治疗前后胃镜指标和胃蛋白酶原变化。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分析2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内镜病理评分、胃蛋白酶原及胃肠道激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萎缩、慢性炎性反应、肠腺上皮化生、胃窦部小弯、胃窦部大弯、胃角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 <0.05);2组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衡(12.73%vs 7.27%,P> 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促进胃蛋白酶原及胃肠道激素分泌,进而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健  刘兵 《新中医》2021,53(23):201-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AG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2 组G-17、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刺痛、食少纳呆、消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1.45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清G-17、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观察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98例肝胃郁热型Hp感染CA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抗Hp标准四联疗法治 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评分[包括胃 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活动性、Hp感染]、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生 长抑素]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转阴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 疗12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为73.47%(36/49),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 照组(P<0.01)。(2)病理组织学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活动性、Hp感染等各 项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胃肠功能指标方面,治 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研究组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VIP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4)胃蛋白酶原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1)。(5)Hp转阴率方面,研究组的Hp转阴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78,P = 0.014)。【结论】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Hp感染CAG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改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胃肠功能,并能有效调节血清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断为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40例)与观察组(三联疗法+健脾清热化湿汤,40例),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汤可明显提高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总疗效及Hp转阴率,降低炎性反应,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舒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胃舒散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Ⅰ/PGⅡ升高,PGⅡ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PGⅠ、PGI/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0%,对照组为4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能保护患者胃黏膜细胞,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杨兴  王益俊  卢锦华  李轩 《光明中医》2023,(20):4015-4017
目的 观察西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14 d后停用抗生素,继服奥美拉唑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一贯煎治疗。观察2组治疗28 d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PGⅠ/PGⅡ比值(PGR)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通过清除Hp、保护胃黏膜等机制有效治疗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化复宁汤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疗效及对患者胃镜组织学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应用瑞巴派特治疗,研究组57例应用消化复宁汤联合瑞巴派特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胃镜组织学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统计2组治疗后H.pylori清除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四项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PG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GF和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H.pylori感染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复宁汤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改善胃镜组织学,提高H.pylori感染清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观察运气方对高海拔地区(青海海西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积分、胃功能及Hp的影响。方法 将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且Hp为阳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西医标准四联疗法)与观察组30例(给予西医标准四联用药+运气方治疗)。两组均治疗后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及回访后Hp转阴率,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胃疼、反酸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饱胀、嗳气、恶心、痞满、纳差、疲乏、睡眠、二便、嘈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GⅡ、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回访G-17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T细胞亚群水平(CD4+T、CD8+T)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1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G-17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PGⅡ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D8+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升高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胃蛋白酶原水平、CD4+T水平,降低CD8+T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刘睿  张薇  杨杰  张盈盈 《陕西中医》2020,(11):1539-1542,1547
目的:研究降逆胃舒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病理评分的功效。方法:选取23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入选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降逆胃舒汤治疗; 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P清除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胃镜征象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及血清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胃黏膜胃镜积分、病理评分及血清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胃黏膜胃镜积分、病理评分及血清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HP清除率为88.24%、对照组为73.1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3.81%,对照组为18.39%,两组HP根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胃舒汤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并降低复发,更有效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的各项中医证候,进一步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评分与胃镜征象,更良好的调节患者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9,(8)
目的:分析化痰消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及对胃镜病理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消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生存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疗效、总体病理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PGⅠ、PGⅡ、G-17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上皮化生、萎缩、不典型增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消痰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胃镜病理表现,阻断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赵文强 《新中医》2020,52(4):59-6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p阳性CAG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值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67%(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5.6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3%(P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G水平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唐江山主任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阴性的CAG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以胃复春治疗,观察组以抗萎平异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及胃泌素-17指标,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胃镜、病理疗效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GⅠ、PGⅡ、胃泌素-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临床应用价值高,但对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炎1号方对脾虚气滞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40例Hp(+)和40例(-)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分别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Hp(+)组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喹诺酮类+呋喃唑酮抗Hp治疗,观察组予胃炎1号配方颗粒、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Hp(-)观察组和对照组仅予胃炎1号配方颗粒和胃复春治疗,1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Hp(+)观察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低于Hp(+)对照组(P〈0.05);Hp(-)观察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低于Hp(-)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1号可显著改善Hp(+)和Hp(-)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适用于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