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孕期妇女体重增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市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93~1994年门诊产前检查确定为怀孕的2000名妇女,从妊娠开始进行追踪调查,到分娩正常出生体重的活婴为止。观察项目包括,膳食调查3d记录法,孕妇孕前及孕期体格检查,新生儿体格检查,并根据孕前体重、身高,计算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根据BMI不同,将孕妇分为4组。结果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的孕妇,孕期总增重平均为15kg,较以往12kg有较大的提高。孕早期体重增加很少,至孕15w不足2kg,从孕17w起,增重明显。孕中期平均每周增重0.2~0.9kg,孕晚期为0.4~0.8kg,孕中与孕晚期各周增重均无明显差别,与孕晚期增重高于孕中期的看法尚不一致。不同的BMI4组孕妇间,孕期增重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别,而婴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的增大而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本次调查发现,BMI<19.8,19.8~26.0,26.0~29.0间的3组孕妇,其孕期营养素摄入水平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期营养包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孕10~30周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孕期至分娩一直服用孕期营养包,另选择52例孕10~30周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统计两组胎儿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双顶径以及孕妇腹围,记录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的身长和体重情况,并统计孕妇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服用孕期营养包的孕妇的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均高于推荐的每日营养素供给量,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为(67.16±9.08)mm,双顶径为(88.67±8.97)mm,孕妇腹围为(321.78±49.67)mm,新生儿体重为(2998.78±832.78)g,身长为(52.89±2.78)cm,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3.46%,对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9.61%,孕后期胎儿股骨长度为(62.89±10.34)mm,双顶径为(83.16±7.98)mm,孕妇腹围为(301.78±51.78)mm,新生儿体重为(2696.96±890.67)g,身长为(49.56±3.01)cm.结论:在孕期适当增加营养素的摄入可以有效减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29例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台州医院分娩的829例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810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对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期体重增加、胎儿腹围、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性别、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5.67%,且男婴明显多于女婴。其中观察组孕妇文化程度、孕妇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宫高+腹围、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分娩方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产次、出生胎儿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是诊断巨大儿的重要依据,巨大儿会增加母婴并发症,应该准确估计胎儿体重,加强产前预防、产前诊断,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临床常规指标建立胎儿体重预测模型。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893例临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孕妇腹围、宫高,分娩前1周内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分娩后0.5h内称重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新生儿体重与孕期增重(R=0.534)、宫高(R=0.589)、孕妇腹围(0.413)、胎儿BPD(R=0.459)、AC(R=0.643)和FL(R=0.602)呈正相关(p〈0.(11)。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新生儿体重预测多指标模型:新生儿体重(g)=61.94PL+41.832孕期增重+48.589胎儿AC+43.435宫高-5124.661。③独立变量线性回归得单一指标的新生儿体重预测模型:胎儿FL法:新生儿体重(g)=164.667FL(mm)-8828.406。孕期增重法:新生儿体重(g)=101.839孕期增重(kg)+1555.537。胎儿Ac法:新生儿体重(g)=168.825AC(cIn)-2457.808。宫高法:新生儿体重(g)=169.402宫高(cm)-2605.743。,④多指标法预测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相关系数(R=0.865)大于胎儿FL法(R=0.829)、孕期增重法(0.731)、胎儿Ac法(R=0.812)和宫高法(R=0.746),多指标法预测体重的平均绝对误差(241.32g)和相对误差(7.52%)小于胎儿FL法(259.34g,8.25%)、孕期增重法(262.32g,8.39%)、胎儿Ac法(254.96g,8.07%)和宫高法(271.58g,8.62%)。结论以孕期增重、宫高、胎儿Ac、FL综合指标建立的模型较单一指标更能准确预测新生儿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早期预防、正确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对比两组孕产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分娩方式、产科合并症、新生儿病率等因素及适当了解孕妇的营养、休息、活动等情况.结果巨大儿和特大胎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36%和0.65%;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有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及营养过剩等;体重指数(BMI)对巨大儿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对特大胎儿更为敏感;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产科合并症、新生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和巨大儿筛选,指导孕妇合理膳食,适当增加活动量,从而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率,减少产时母儿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从根本上做好优生工作.  相似文献   

6.
孕中期妇女膳食营养调查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儿童保健研究中心刘昔荣秦锐巴凌昊孕妇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胎儿的正常发育。为了解南京城区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与胎儿之关系,我们于1994年10~12月和1995年2~5月,对部分孕妇及新生儿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33例剖宫产术作回顾性分析,对手术适应症等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我院从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3年间剖宫产数633例,同期住院分娩产妇为1967例,剖宫产产妇年龄为19~41岁,平均256岁。孕周为33~45w,平均39w。新生儿男性占541%,女性占459%,平均新生儿体重为3125g。12 手术适应症。分为五大类:①胎儿因素,包括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双胎双头嵌顿等。②母亲因素,包括妊高征、高龄初产、内科合并症、原发性宫缩乏力等。③母…  相似文献   

8.
农村白族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舒咸欢  周玲仙 《营养学报》1992,14(3):280-283
对162名云南大理地区正常农村白族孕妇孕期营养摄取情况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孕妇膳食中蛋白质、钙、视黄醇、核黄素摄入量均低于供给量标准。经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膳食中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总能量及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最为密切。孕妇贫血患病率,孕中期为68.54%,孕后期为58.33%。并提出了改善孕期营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母血、脐血及羊水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以探讨EGF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选择1997年11月~1999年3月产科门诊中既往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清楚,宫高、腹围在正常范围,B超探测双顶径符合相应孕周的孕妇为正常妊娠各期的研究对象,共89例。1.1.2同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者48例,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对照组2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00g,<4000g),宫内发育迟缓(IUGR)组13例(出生体重M同孕周的第10百分位数)和巨大儿组15例(出生体重>40009)。所有…  相似文献   

10.
孕期营养与胎儿发生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不同孕期的营养摄食及同期胎儿生长状况。「方法」应用膳食营养计算机咨询系统,对215例不同孕期孕妇的膳食情况进行计算机分析,同时应用B超监测同期胎儿的双顶径(BPD)与腹径(AC)值进行胎儿发育的评价。「结果」孕妇在不同孕期都有一定程度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多,膳食中各营养素的比例不均衡情况较突出。营养素摄入过多组孕妇其同期胎儿BPD值低于正常的发生率与摄入不足组无明显差异(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6种利用宫高、腹围数值预测胎儿体重公式的准确性,供产科临床医护人员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5-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分娩的自然分娩产妇1 49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产前宫高、腹围测量及跟踪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分析预测胎儿体重公式的准确性。结果卓晶如法在预测正常体重儿时符合率最高,达54.11%;罗来敏算法在巨大儿体重预测时最准确,达45.76%。结论卓晶如法在常用的根据宫高、腹围预测正常胎儿体重的6种公式中预测结果最接近真实体重,推荐应用于产前检查胎儿体重的估计和孕妇的饮食指导;罗来敏法用于胎儿体重过高的预测更准确,建议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营养过剩孕妇的胎儿体重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妇女定期进行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孕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定期正规产检的200例孕妇,采取自愿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对孕妇饮食进行监测,进行个体化合理的膳食营养指导,对照组未接受过任何关于饮食营养方面的专业指导,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与喜好进食。两者在孕期定期监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血糖(包括糖尿病筛查)、血红蛋白,追踪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两组间在分娩结局、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期贫血、妊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孕妇进行定期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有利于优生优育,降低妊娠合并症,保障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孕期膳食血糖负荷情况及其与孕期增重和胎儿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 招募广州市孕晚期妇女485名作为追踪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获得孕妇的膳食情况,通过问卷收集该人群人口学信息、孕期体力活动情况及孕前体重等信息,计算各孕期膳食血糖负荷,并根据血糖负荷从小到大将孕妇三等分为低负荷组、中负荷组和高负荷组。追踪调查孕妇的孕期增重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期膳食血糖负荷与孕期增重、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的相关性。结果 孕期膳食血糖负荷为149.21±46.33,与低负荷组相比,高负荷组的谷类、薯类、菌藻类、水果、禽肉以及乳类的摄入较高,鱼虾蟹的摄入量较低(P<0.05)。孕妇孕期增重(15.03±4.35)kg,新生儿出生体重(3229.18±375.09)g,出生身长(49.60±1.48)cm,与低负荷组相比,高负荷组孕妇孕期增重更多(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期膳食血糖负荷与孕期增重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β1=0.011,β2=0.003,P<0.05)。结论 孕期膳食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预测胎儿体重的较佳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临产前足月、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腹围、孕妇宫高、胎儿股骨长是预测胎儿体重的重要因素(P〈0.01),其中胎儿的腹围(Beta=0.36)与孕妇宫高(Beta=0.396)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孕妇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头围不能预测胎儿体重.结论 胎儿的体重预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胎儿的腹围及孕妇宫高对胎儿体重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胎儿股骨长度起一定的作用;孕妇的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的头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孕末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性别、新生儿出生时血糖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孕妇孕前体重指数(22.51±3.33)kg/m^2,孕末体重指数(30.28±3.76)kg/m^2,孕期体重平均增长(20.41±7.67)kg;职业中无业者占56.41%(44/78);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孕妇占70.51%(55/78)。孕前体重指数、职业、文化程度、孕周对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有显著影响(P〈0.01或〈0.05)。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前体重指数、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相关;重视孕产妇的围生期保健、指导合理的孕期营养及体力活动、防止孕期体重的过度增长、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从而降低围生期母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和饮食结构对胎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糖耐量正常的孕妇分娩巨大儿后的回顾分析,了解日益增多的巨大儿与孕妇活动、饮食及孕期体重增加的关系。结果巨大儿与孕妇孕期不工作,活动少以及高蛋白质、高脂肪类饮食关系密切。结论给孕妇个性化的饮食指导,适当活动以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和宫高腹围的过度增长,对纠正巨大儿的不断攀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合理增长数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进行孕检并分娩的孕妇27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137例以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资料进行分析后进行理想增长体重数的制定,包括合理的膳食及锻炼,使孕妇的体重增长在孕期正常体重范围内.对照组137例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讲座,未进行膳食及锻炼的干预,顺其自然增加.探究合理体重的增加对两组间胎儿、孕产妇、新生儿的临床影响.结果 研究组体重增长在标准范围者占96.35%,对照组体重增长在标准范围者占46.7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82.87,P<0.05).研究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9%、4.38%、3.65%、18.25%、2.19%,对照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30%、10.95%、11.68%、38.69%、8.0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3.95、4.17、6.24、14.05、4.81,均P<0.05).结论 通过合理膳食、有效锻炼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使孕妇孕期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保华  陈慧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0-4861
目的:分析承德市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并抽取同期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足月孕妇45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孕期超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孕周等因素有关。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肩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因素很多,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和营养教育,可预防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高腹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准确性及其最佳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11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符合研究条件的3 786例孕妇(新生儿)资料,采用宫高腹围法比较不同宫高腹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周产妇的新生儿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符合率。结果宫高腹围之和在120~139之间、孕周≥38周者,宫高腹围法新生儿出生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有较好的符合率;孕妇分娩前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预测无影响。结论选择性应用宫高腹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适宜范围。方法 描述母孕28~44周增重与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的关系,找出双胎孕期增重最佳范围。结果 双胎孕期增重不足16kg的占62.9%(892/1417),不足10kg的占21.2%(300/1417);双胎孕期增重16.0~24.0kg时死胎死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3.0%;随孕期增重的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率不断下降。结论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相关,双胎孕妇孕期增重应在16.0~24.0kg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