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赤芍总苷(TGC)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TGC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瘤荷小鼠瘤组织bcl-2和p16的表达.[结果]TGC提高瘤荷小鼠外周血IL-2的分泌,TGC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TGC组IL-10分泌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TGC降低IL-10分泌水平;TGC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均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下调bel-2的表达水平,上调p16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TGC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赤芍总苷(TGC,从赤芍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作用于荷瘤小鼠,较系统对TG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观察,为TGC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p16及原位杂交法测定c-myc mRNA表达.结果:瘤鼠造模后,采用赤芍总苷作用,实验组与模型组bcl-2、c-myc阳性表达显著性差异,下调相关基因bcl-2蛋白和c-myc mRNA表达水平,上调相关基因p16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赤芍总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上调p16基因蛋白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赤芍总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赤芍总苷(TGC,从赤芍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作用于荷瘤小鼠,较系统对TG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观察,为TGC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p16及原位杂交法测定c-myc mRNA表达.结果:瘤鼠造模后,采用赤芍总苷作用,实验组与模型组bcl-2、c-myc阳性表达显著性差异,下调相关基因bcl-2蛋白和c-myc mRNA表达水平,上调相关基因p16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赤芍总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上调p16基因蛋白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核桃树枝水煎剂(DJM)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DJM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IL-2和IL-17的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相关性表达。结果:DJM能够提高荷瘤小鼠血清IL-2水平,降低IL-17水平;下调肿瘤组织中bcl-2、c-myc蛋白表达。结论:DJM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齐墩果酸在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实体瘤模型进行体内试验,将50只已接种H22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40 mg·kg-1组,齐墩果酸低、中、高剂量组(1.25,2.50,5.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10 d;处死小鼠,检测肝/体比及脾脏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内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齐墩果酸可改善H22荷瘤小鼠的肝/体比和脾指数,齐墩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齐墩果酸高、中剂量组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细胞经齐墩果酸处理后,survivin,Bcl-2表达下调,齐墩果酸各组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齐墩果酸可通过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中survivin及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凋亡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改善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力。survivin,Bcl-2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共同调节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厚朴酚-二甲双胍缀合物(MMC)对人肝癌细胞(HepG2)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HepG2人肝癌细胞接种于雌性Balb/c小鼠构建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2 mg·kg^-1)及MMC低、高剂量组(22、44 mg·kg^-1),共4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21 d。记录小鼠体质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HepG2移植瘤组织中P-SAPK/JNK、p53、Bax、Bcl-2、细胞色素C(Cyt-C)、Pro-caspase 3和Cleaved-caspase 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及移植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MMC低、高剂量组去瘤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顺铂组去瘤小鼠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各给药组小鼠肿瘤组织的细胞排列相对紊乱,部分肿瘤细胞细胞核深染、固缩,表现出凋亡现象,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的Bax、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MMC低、高剂量组的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MMC高剂量组的P-SAPK/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ro-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MMC高剂量组及顺铂组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线粒体内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质内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C能够抑制小鼠人肝癌细胞HepG2移植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调节P-SAPK/JNK/p53信号转导通路诱发线粒体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方消瘤饮(XLY)对荷瘤(H22)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及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UNEL法(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荷瘤(H22)小鼠凋亡细胞,观察XLY对荷瘤(H22)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细胞切片中Bax的蛋白表达。结果:消瘤饮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部分肿瘤细胞内,均可见到蓝紫色颗粒,模型组细胞内未见此现象。各治疗组AI均高于模型组(P<0.01)。消瘤饮各治疗组Bax的IOD值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瘤饮通过促进Bax的蛋白表达来诱导H22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熟地黄多糖体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观察熟地黄多糖对肿瘤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细胞凋亡形态学上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22肝癌腹水瘤株接种小鼠制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熟地黄多糖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多糖组的Bcl-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熟地黄多糖组的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熟地黄多糖能有效诱导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对H22荷瘤小鼠瘤组织Bax 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H22荷瘤小鼠瘤组织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将5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CTX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连续ip给药10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及小鼠一般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10 d后处死小鼠,剥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物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小鼠移植瘤H22试验结果显示,在128,,4 g.kg-1的剂量下黄芪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52.36%,33.68%,17.28%。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且Bax/Bcl-2明显增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H22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Kacimex体内抗肿瘤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观察Kacimex胶囊对荷瘤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影响;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观察Kacimex各浓度组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Kacimex各浓度组对H22荷瘤小鼠瘤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及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Kacimex能使各浓度组荷瘤小鼠的瘤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能显著降低MDA含量,提高SOD含量,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中药Kacimex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使肿瘤细胞凋亡、坏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草乌叶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草乌叶的抗炎作用.[方法]草乌叶用乙醇制成浸膏后分别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然后采用小鼠耳壳肿胀实验和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两种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草乌叶正丁醇和氯仿萃取物分别以50、100、150/(kg·d)剂量灌胃,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抑制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形成(P<0.01或P<0.05).[结论]草乌叶正丁醇和氯仿萃取物均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灵芪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法,于无菌条件下抽取传代7 d、生长良好的S180即荷瘤小鼠腹水,无菌生理盐水1:3稀释(约含瘤细胞2×109/L,),按0.2 mL/只接种于消毒后的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制成肿瘤模型,经口灌胃灵芪胶囊11 d后,称取小鼠体质量,脱椎处死小鼠,取脾脏及胸腺称质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突变型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灵芪胶囊在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不降低体质量,在-定剂量对荷瘤动物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明显优于化疗药物;灵蓖胶囊3个剂量组突变型p53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均小于模型组.[结论]灵芪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有关.实验证明灵芪胶囊不失为-种很有前途的抗癌中药.  相似文献   

13.
朱砂七总蒽醌对S180荷瘤小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勤  卫昊  胡锐  吕腾  孙芳云 《天津中医药》2013,30(10):609-611
[目的]观察朱砂七总蒽醌对S180荷瘤小鼠凋亡基因c—mye、Bcl-2和突变型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和朱砂七总蒽醌大、小剂量组,灌胃给药第11天,取各组小鼠的瘤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c—mye、Bcl-2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朱砂七总蒽醌1.2g/kg和0.3g,kg剂量组c—mye、Bcl-2和突变型p53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朱砂七总蒽醌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S180瘤组织c—myc、Bcl-2和突变型p53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附子混悬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ACS)法分析对CD4+,CD8+T细胞的调节作用。[结果]白附子混悬液能够上调荷瘤小鼠血清IL-2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IL-4水平,可以使CD4+T细胞表达升高,CD8+T细胞表达降低。[结论]白附子混悬液能够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异常免疫功能状态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抑瘤合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Lewis肺癌模型,研究肺抑瘤合剂与化疗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肺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肺抑瘤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局部肿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环磷酰氨抗肿瘤有协同增效作用(P<0.001);肺抑瘤合剂配合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P<0.05).[结论]肺抑瘤合剂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使肿瘤细胞停止于G1期,从而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附子混悬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ACS)法分析对CD4+,CD8+T细胞的调节作用。[结果]白附子混悬液能够上调荷瘤小鼠血清IL-2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IL-4水平,可以使CD4+T细胞表达升高,CD8+T细胞表达降低。[结论]白附子混悬液能够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异常免疫功能状态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调和肝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CA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补肾调和肝脾中药,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和TERT mRNA表达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外周血象HGB、PLT和降低TERT mRNA表达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外周血象WBC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和肝脾法能够有效提高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参与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灵芪胶囊(LQC)的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荷瘤小鼠血管生成因子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研究LQC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LQC能够下调血管生长因子COX-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生长。[结论]LQC通过影响COX-2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