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油茶原生区和中心产区。为提高江西省特色产品茶油的品质,强化食品生产监管水平,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本文从近5年江西省茶油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指标: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脂肪酸组成、苯并(a)芘、过氧化值、酸值等着手,针对性地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原料、种植环境、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包装设备、主观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茶油在食品生产监管环节中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监管人员能力、监测系统、监管方式和监管平台等方面的建议,为茶油生产企业风险隐患的防控提供依据,为食品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为促进江西省特色茶油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油茶籽油的安全生产,针对目前部分油茶籽油产品中存在的苯并(a)芘、塑化剂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品质不稳定,功能性营养物质流失等问题,通过对油茶籽油加工技术的深入调研,分析了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包括油茶果前处理,油茶籽预处理、压榨,油脂浸出,油脂精炼,油脂包装、储存与运输等各生产加工过程的技术规范,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培训、设备与生产场所管理方面的技术规范。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提出,可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并通过及时更新技术将其应用于标准化建设中,实现对行业的升级改造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生产企业取样、实验室培养等方式研究探讨了油茶籽及油茶饼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初步分析,在目前油茶籽冬季收果,冬、春季节集中加工的情况下,油茶籽及油茶饼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几率较小.经过人工接种培养7、14 d和21 d,油茶饼中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分别为1.7、3.6 μg/kg和9.9 μg/kg,而油茶籽仁中AFB1的含量分别为2.6、1.8 μg/kg和低于检出限0.2 μg/kg,说明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油茶籽可以被黄曲霉所感染.这为高温季节油茶籽及油茶饼的安全贮存和生产安全提供了警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油茶籽加工处理方式对制取油脂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压榨阶段和处理方式制取的油茶籽油品质的差异性,采用液压中试设备对烘制和炒制的油茶籽,以及粉碎蒸制处理后的油茶饼分别进行压榨制油生产试验,并对制取的油茶籽油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烘制处理和炒制处理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差异显著(P<0.05),但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两种处理方式对制取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而烘制处理的磷脂含量较炒制处理低(P<0.05),甾醇总量、角鲨烯、总多酚以及总黄酮含量均较炒制处理高(P<0.05),烘制处理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品质较佳;二次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磷脂、甾醇总量和维生素E含量较一次压榨制取的油茶籽油高(P<0.05),但角鲨烯和总多酚含量较低(P<0.05);在二次压榨生产过程中,蒸制处理能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分,从而使部分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形成差异显著(P<0.05),且蒸制处理能使油茶籽油中的甾醇总量提高66.51%,但对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维生素E、总多酚及总黄酮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油茶饼粉碎蒸制后二次压榨制取的油茶...  相似文献   

5.
孟桂元 《中国油脂》2021,46(7):104-108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油茶生产现状,进一步促进油茶籽油产业持续发展,对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情况和湖南省油茶产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对策进行了阐述。我国油茶籽油消费量快速增长,种植面积与单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油茶籽产量的大幅提高。湖南省油茶籽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各产区首位,湖南省油茶籽的稳产高产对于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油茶籽油市场需求旺盛,消费量将呈不断增长态势,此外,油茶籽在其他领域也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通过发展基地综合生产模式,加强油茶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油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促进油茶综合利用开发等措施促进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更多地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油茶籽油品质,研究了油茶鲜果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剥壳-摊晒、直接摊晒、堆沤-摊晒、剥壳-烘干、直接烘干、堆沤-烘干)对油茶籽主要成分以及低温压榨油茶籽油中3种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多环芳烃)和4种微量活性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K1、角鲨烯、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鲜果预处理方式对油茶籽主要成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影响不大;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微量活性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剥壳-烘干处理油茶鲜果在油茶籽油的酸值、多环芳烃、维生素E、角鲨烯指标上较其他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优势。综上,采用剥壳-烘干对油茶鲜果进行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茶籽油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苯并(α)芘含量的增加,使油茶籽油质量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要求,从原料质量的把控开始,对油茶籽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苯并(α)芘含量的跟踪测定,确定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引起苯并(α)芘含量增加的关键环节,探讨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霉变的油茶籽、压榨工艺控制不当是引起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苯并(α)芘含量大幅增加的因素,优选具有吸附苯并(α)芘作用的脱色剂是降低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贵州不同油茶的生产适应性,分析贵州本土油茶物种与普通油茶的差异性,研究不同产地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对贵州2个主要油茶物种(威宁短柱油茶、西南红山茶)和3个主要产地(贵阳、平塘、册亨)的普通油茶籽仁含油率及其制取油脂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与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威宁短柱油茶和西南红山茶籽仁的含油率较高,分别达到了57.76%和56.08%,与普通油茶差异显著(p<0.05)。各物种及产地的油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威宁短柱油茶籽油和西南红山茶籽油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p<0.05)。平塘普通油茶籽油中总甾醇、维生素E、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354.63 mg/100 g、84.02 mg/kg和4.24 g/kg;威宁短柱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最高,为145.63 mg/kg;西南红山茶籽油的总酚含量最高,达到了208.69 mg/kg。聚类分析显示,威宁短柱油茶和西南红山茶为一类,贵阳和册亨的普通油茶为第二类,平塘的普通油茶单独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的综合得分最高,威宁短柱油茶的次之,西南红山茶和威宁短柱油茶较适用于油茶籽油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独特,为促进海南岛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并为油茶籽油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的油茶籽,对油茶种仁含油率及油茶籽油理化指标、无机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考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品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籽种仁平均含油率为49.13%;油茶籽油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左右,角鲨烯含量为78.33~96.23 mg/kg,茶多酚含量为64.78~77.36 mg/kg,维生素E含量为430.7~484.4 mg/kg;某些考察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定安和海口产油茶籽油综合得分较高,琼海油茶籽油综合得分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海南岛油茶籽油主产区可分为3类,其中定安为一类,屯昌、琼海、澄迈、临高为一类,海南中部山区、海口为一类。综上,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较高,各油茶主产区油茶籽油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海 《中国油脂》2022,47(4):24-28
以贵州不同产地及物种的油茶籽为原料,分别采用烘制和炒制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压榨制油,并对油茶饼进行二次压榨制油,对不同预处理及不同压榨阶段油茶籽油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物种的油茶籽油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品质特征的油茶籽油;与烘制预处理相比,炒制可以显著提升油茶籽油中锰、铁、铜含量(P<0.05),但同时增加油茶籽油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同压榨阶段油茶籽油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二次压榨可使油茶籽油中的锰和铁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蒸制处理可以提升二榨油茶籽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锰和锌、铅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锌和铅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镍和铬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湖南本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茶籽油中多酚、总黄酮和消光系数的分析方法。方法搜集30批次油茶籽油,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茶籽油的总黄酮值、多酚含量和消光系数,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油茶籽油中11种脂肪酸成分。结果确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同参数指标中茶油待测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油茶籽油的总黄酮值含量在0.02~8.32 mg/kg范围之间、多酚含量在7.08~34.63 mg/kg范围之间,消光系数在0.135~1.445范围之间。11种脂肪酸组成中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超过86%。结论建立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检测法,有助于对油茶籽油质量分级及定向功能性筛选,适宜工厂实时监测和化妆品研发数据参考;对主要脂肪酸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和血栓形成指数(thrombosis index,TI)两项营养指数评价,油茶籽油造成心血管的风险很低,具有良好的油用价值;为湖南茶油生产与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玉屏不同油茶种质含油率及油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玉屏3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采用GC-MS/MS方法检测了索氏提取的油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Z-3、YP-1、6-57、6-48和GY的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在41%和56%以上。油茶种仁油中检测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油酸含量高于83%的品系有5-35、5-37、6-49、XL-210和YP-1。这不仅为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可为油茶籽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居民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现状以及影响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因素,为相关行政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427位宁波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进行评价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卫生质量、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3个公共因子,通过分析发现卫生质量和政府监管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舆论监督是次要因子,实证发现宁波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偏低(3.41),但与调查得到的总体满意度(3.26)情况基本吻合。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监管食品的卫生质量状况,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将群众监督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4.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技术,对“黔玉1号”油茶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促进油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用70%乙醇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通过UPLC-Q-Orbitrap-HRMS结合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对一级质谱碎片进行分析,利用中药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OTCML)和文献对二级质谱碎片进行鉴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进行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26种,萜类6种,有机酸类7种,苯丙素类3种,木脂素类2种、氨基酸4种、核苷1种、脂肪酸1种、其他类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发现4个部位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筛选出了19种差异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外果皮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根皮素是主要差异成分;萜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内种皮中,原花青素B1和雷公藤内酯甲是主要差异成分;果壳和种仁含有氨基酸、木脂素类等成分,柠檬酸和山茶苷B是主要差异成分。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提升食品的安全性,保证食品质量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前提和关键。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食品监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整体的安全管理及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食品安全的一道控制防线。本文总结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检测方法以及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日常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岛市北区主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水平,计算本区居民膳食暴露水平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方法全区采集7类样品共281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DEHP和DBP的含量。利用食品中DEHP和DBP的平均含量,同时结合居民平均食物消费量,计算7类食品的DEHP和DBP的膳食暴露水平,并分别与DEHP和DBP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比较,初步评估市北区居民主要食品中DEHP和DBP的暴露风险。结果 7类食品中DEHP和DB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90和0.00~7.20 mg/kg BW。市北区居民经7类食品中DEHP和DBP暴露量分别为0.006 927和0.005 558mg/kg BW,均未超过相应的TDI。结论市北区居民经7类食品摄入DEHP和DBP的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反映出的问题尤为突出。从政府监管体制、法律标准体系、日常监管制度3个方面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从该框架的实施主体、原则依据、监管制度以及保障体系4个方面,比较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差异,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我国食品质量监管体系待改进的问题,得到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加强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溯源体系建设愈发重要。本文首先对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出口食品溯源现状,对追踪信息及程序烦琐、信息易篡改易造假及缺乏统一平台进行有效监管等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论证区块链技术在食品追溯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及现实应用成功实例,足以证明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来构建出口食品溯源监管体系完全可行,最后提出相关应用探索方案,建立海关、地方监管部门、种养殖户、生产加工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参与,由国内生产源头到国外分销的出口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以期对提高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和完善我国出口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组山茶属植物油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茶属油用植物在我国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珍贵的木本油用植物,其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油茶组、红山茶组和茶组。在关于上述3组山茶属植物油脂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基础上,综述了山茶属植物油脂目前的研发现状,主要包括3组山茶属植物生物学分类及分布,油脂脂肪酸、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市场应用比较分析,并讨论了3组山茶属植物油脂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山茶属油用植物的深入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