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5,(2)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IgG4-SC患者共36例,均符合2012年日本学者提出的IgG4-SC临床诊断标准的确诊要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 36例患者性别比(女/男)为0.24:1,平均发病年龄为(62.8±9.2)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黄疸(77.8%,28/36)和腹痛(50.0%,18/36)。8例(22.2%)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其中3例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正常范围。超声内镜发现34例(94.4%)患者胆管增厚,其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8.3%,3/36)和腹部CT(33.3%,12/36)(P<0.05)。7例患者行胆管刷检或胆管活检,病理结果均为阳性。随访超过2年的23例患者,复发率为39.1%(9/23),胆管外受累器官越多或受累胆管节段越多者,越容易复发。结论 IgG4-S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符合慢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少数患者临床没有任何胆管梗阻的征象。诊断IgG4-SC时,胆管病理的阳性率并不理想,影像学上非狭窄段的胆管壁均匀增厚对诊断十分有意义,超声内镜应作为疑诊IgG4-SC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对IgG4-SC患者应密切随访,警惕复发及并存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情况患者申请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必要性及其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组2013年7月1日至30日北京协和医院申请并完成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其临床情况,评价床旁超声检查申请的必要性,并比较不同临床情况患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后对诊治的影响。结果 共入组患者58例(男性33例,56.9%),平均年龄(56.4±19.9)岁。急诊科申请37例(63.8%),各重症监护室16例(27.6%),其他科室5例(8.6%)。床旁超声的申请目的中,符合美国心脏超声学会和急诊医师学会共识建议的36例(62.1%)。完成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后达到申请目的者53例(91.4%),根据结果明确了诊断或者对原有诊断作出修正的患者13例(22.4%),对原有诊断更有信心患者40例(69.0%),对诊断没有帮助者5例(8.6%);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后,需根据心脏情况调整原有治疗方案者16例(27.6%)。完成检查后,经心内科医生判断确实需要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者23例(39.7%),不需要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者35例(60.3%)。符合共识建议的申请,获得对于诊断有价值信息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申请(P=0.01),且倾向于更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P=0.06);申请符合共识建议检查的必要性显著高于其他申请(P<0.01)。结论目前床旁心脏超声申请需更为严格把握指征;严格按照相关共识的建议申请床旁心脏超声,更有可能获得对诊断和治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AS合并TA患者的资料。使用改良的纽约标准作为AS的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分类标准作为TA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检查,排除结缔组织疾病或其他疾病。同时行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HLA-B27、心脏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造影或CT 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骶髂关节X线和CT检查。 结果  7例患者诊断为AS合并TA,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就诊时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9.6±10.6)岁。5例患者HLA-B27阳性,2例阴性。所有患者ESR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ESR平均84 mm/h。所有患者均先诊断AS,多年后又发现TA。诊断TA前,患者AS病史最短3年,最长29年,平均(13.9±11.6)年。发现TA的原因主要由于出现TA受累血管的症状或炎症所引起的发热。 结论  AS合并TA并非随机现象,炎症因素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目的 评估腹腔脏器病变患者术前经腹超声检查报告并分析超声漏诊及误诊的原因。方法 通过病理工作站导出2013年3月1日至8月31日因腹腔脏器(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阑尾)病变于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病理资料,评估相应超声报告,记录漏、误诊报告信息,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共评估超声报告1081份,漏、误诊报告58份(5.37%,58/1081),其中肝脏病变6例(5.77%,6/104),均为误诊;胆囊和胆管病变6例(1.30%,6/462),漏诊5例、误诊1例;胰腺病变14例(19.72%,14/71),均为漏诊;肾脏和肾上腺病变20例(6.47%,20/309),漏诊11例、误诊9例;阑尾病变12例(16.00%,12/75),漏诊11例、误诊1例。漏诊结节样病变最大径平均值显著低于误诊病变(P=0.001)。结论 不同腹腔脏器病变因性质、部位、体积以及超声本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超声漏诊或误诊,超声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全面、仔细、谨慎,了解各腹腔脏器病变的自身特点以及超声显像的局限性,不断积累经验,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6):60-63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炎症性肠病(IBD)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9例,其中克罗恩病45例,溃疡性结肠炎4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设为CD组、UC组和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三组肠壁厚度、肠壁内血流分级及动脉阻力指数(RI),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与改良Mayo评分表分别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1)CD组与UC组肠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肠壁内血流Ⅱ~Ⅲ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肠壁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结肠镜检查、CDAI及改良Mayo评分结果显示,CD组活动期32例,缓解期13例;UC组活动期33例,缓解期11例;两组活动期肠壁厚度明显高于缓解期,血流Ⅱ~Ⅲ级例数明显多于缓解期,且肠壁动脉阻力指数低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肠壁厚度≥4 mm为临界值,超声检查对CD组疾病活动性评估诊断敏感性为84.37%,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2.22%,尤登指数0.89;对UC组疾病活动性评估诊断敏感性87.8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3.33%,尤登指数0.9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在早期诊断炎症性肠病及活动性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甲状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 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片资料,对照核医学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3例中9例手术切除:单纯异位甲状腺3例(23.1%),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7.7%),异位甲状腺合并甲亢治疗后改变1例(7.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15.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7.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化、钙化及腺瘤样增生1例(7.7%)。13例(100%)异位甲状腺均边界清晰;12例(92.3%)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7.7%)形态欠规则; 6例(46.2%)呈混合回声,3例(23.1%)呈中等回声,4例(30.8%)呈低回声;6例(46.2%)为囊实性;7例(53.8%)为实性。彩色多普勒显示8例(61.5%)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3例(23.1)内部可见条状血流,1例(7.7%)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仅1例(7.7%)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异位甲状腺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目的  评价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 技术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28例IgAN患者,对所有患者左肾进行常规超声(肾脏长径、皮质厚度、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及VTQ超声[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检查。分析常规超声与VTQ指标间,以及各超声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Lee分级、肾小球硬化指数(glomerular sclerosis index,GSI)、肾小管萎缩(tubular atrophy,TA)以及肾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fibrosis,IF)的相关性。结果  IgAN患者肾脏常规超声指标与其VTQ结果、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VTQ测定的SWV与CKD分期(r=-0.382,P=0.045)、Lee分级(r=-0.407,P=0.031)及IF(r=-0.397,P=0.036)呈负相关,与GSI和TA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通过 VTQ技术测定的肾皮质SWV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这一新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目的评估直肠腔内超声(ERUS)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2例。所有患者在放化疗前后均完成ERUS检查并分期,最终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切除肿瘤,并进行病理分期。将ERUS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 放化疗后,有8例患者肿瘤消失,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T0N0),ERUS均未准确诊断;30例肿瘤对放化疗反应较好的患者中,只有7例患者的uT分期准确诊断。ERUS的uT分期总准确性只有40%(25/62), 过高分期36例(58%),过低分期1例(2%)。ERUS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4.6%、43%、92%。结论 ERUS对直肠癌放化疗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T分期),尤其是对放化疗反应较好的肿瘤分期准确性偏低,且无法诊断肿瘤完全病理缓解。ERUS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对直肠癌的预后作出很好的预判。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鳃裂囊肿共14例,包括第一鳃裂囊肿5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鳃裂瘘管共5例,包括第一鳃裂瘘管1例,第二鳃裂瘘管2例,第三鳃裂瘘管1例,第四鳃裂瘘管1例。13例(92.8%)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仅1例形态不规则;12例(85.7%)边界清晰,2例(14.3%)边界不清;7例(50%)呈无回声,其中2例内部多数点状回声漂浮,挤压时可移动;2例(14.3%)为囊实性;4例(28.6%)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4例(28.6%)周边条状血流,10例(71.4%)未见血流信号。4例(80%)鳃裂瘘管超声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低回声,2例(40%)显示瘘管回声;1例(20%)为片状低回声,形状不规则;3例(60%)为实性,2例(40%)为囊实性;彩色多普勒显示2例(40%)内部可见条状血流,1例(20%)边缘条状血流,2例(40%)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手术的相关临床热点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手术的315例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宫腔镜手术相关临床热点问题包括PALM-COEIN病因分类,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以及特殊病例子宫腺肌瘤样息肉、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宫腔占位、子宫瘢痕憩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中,有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症状者172例,无症状者143例,AUB患者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5.7%比2.1%,P=0.000)。育龄期AUB患者128例,进行PALM-COEIN病因分类,最常见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AUB-P)(45.3%, 58/128)。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0例,阴道超声用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75%、71%、81%和76%。子宫腺肌瘤样息肉17例,其中非典型腺肌瘤样息肉3例;10例患者有乳腺癌手术史,9例辅助内分泌治疗,宫腔病理均为良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5例,宫腔镜下均有特异表现。结论 宫腔镜作为微创手术技术,对于诊断和治疗AUB和宫腔占位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乳腺癌术后的子宫内膜增厚、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憩室等大多数良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的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宫腔镜诊治诸多热点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改善临床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测定肝脏超声图像肝肾回声比值及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脂肪肝定量评估的临床价值及血生化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日血生化检测及肝脏灰阶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脂肪肝组、中-重度脂肪肝组,应用计算机辅助超声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肝肾回声比值和肝脏回声衰减系数。结果  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在正常组[0.954±0.103及(1.10±0.71)mmol/L]、轻度脂肪肝组[1.206±0.198及(1.82±0.84)mmol/L]、中-重度脂肪肝组[1.546±0.400及(2.86±1.75)mmol/L]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回声比值在轻度脂肪肝组(1.350±0.302)、中-重度脂肪肝组(1.628±0.829)与正常组(0.926±0.175)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回声比值、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及TG与糖尿病患者NAFL分度呈正相关(r=0.678,P<0.001;r=0.788,P<0.001及r=0.609,P<0.001)。结论  超声肝肾回声比值及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可作为脂肪肝诊断的客观定量指标,可为临床T2DM患者NAFL随诊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简易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
目的  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08 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漏诊5个病灶,误诊4个病灶,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21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结论  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8):14-19
目的:探究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与CT血管造影(CTA)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按照脑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度组(B组)26例及重度组(C组)24例,并征集正常志愿者50名为A组。观察三组平均峰流速(V_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分析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比较多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三组V_m、IMT增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组V_m、IMT增厚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者V_m、IMT增厚均明显高于B组(P<0.05)。V_m、IMT增厚与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行联合诊断敏感度、一致性、阴性预测值均低于CTA,但高于其他诊断方法;系列联合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低于CTA,但高于其他诊断方法。TCCD、超声、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0.763、0.901和0.849,平行联合诊断ROC曲线面积明显大于系列联合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CD联合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病患者脑动脉狭窄诊断效率,其敏感性与CTA相近,但特异性略低于CTA,应选择合适的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中位年龄53岁,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 0.015,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 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 0.175~ 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于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特点。将动脉期病灶内部开始增强、门脉期回声低于周边肝实质的增强模式定义为“快进快出”型;将动脉期病灶内部开始增强、延迟期回声低于周边肝实质的增强模式定义为“快进慢出”型。根据病理结果将肝细胞肝癌分为高分化及中低分化两组。总结分析增强模式对于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8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高分化肝细胞肝癌38例,中低分化者43例。17例(21.0%)高分化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21例(25.9%)高分化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快进快出”,43例(53.1%)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组较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组患者中更为常见(χ2=24.35,P<0.01)。“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诊断高分化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44.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7.2%,准确率74.1%。结论  超声造影“快进慢出”模式对提示及诊断高分化肝细胞肝癌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6)
目的:总结和分析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变化特点。 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寄生虫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感染寄生虫种类及临床受累系统的相关情况。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寄生虫感染患者共87例,33.3%的患者(29/87)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14.9%(13/87)的患者绝对计数高于1.5×109/L。卫氏并殖吸虫(100%)、血吸虫(83.3%)及华支睾吸虫(57.1%)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最常见三种寄生虫。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最高,分别有71.4%及50%,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的分别有28.6%及33.3%。 结论: 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患者比例随感染寄生虫种类或主要受累脏器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当遇到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时,应注意寄生虫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病灶1.6~3.9 cm;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均为均匀增强,病灶0.5~1.2 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均匀增强6例(54.5%),区域增强4例(36.4%),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以纤维血管为轴心,树枝样生长,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2)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中误诊为恶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对31 82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依据判定标准,对声像图表现高度怀疑恶性结节者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结果 在超声检查可疑恶性的162个甲状腺结节中,经术后病理证实33个(20.37%)为良性,其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或(和)纤维化最多见(12个,36.36%)。误诊结节中最常见的超声征象为微小钙化(20个),其他包括结节边界不规则(9个)、纵横比≥1(6个)、血流异常(6个)等。结论 超声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准确识别其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赖全图  凌佳  蒋婷 《矿产勘查》2013,(12):67-68,71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胃黏膜巨大肥厚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黏膜巨大肥厚症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型号:Sonos5500、HD-15、iU-22),探头频谱分别为3.5~5、7.5~10dMHz.其中15例患者在饮水400~600 mL后行超声检查;9例偏瘦患者在使用低频探头后改用高频探头;8例患者使用静脉胃肠低张药物后,再行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13例为胃黏膜巨大肥厚症,诊断符合率为68.4%(13/19);误诊6例,分别误诊为胃恶性淋巴瘤4例,皮革胃(胃癌)2例.超声表现:胃壁均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呈典型的“假肾征”,以胃黏膜层增厚为主,呈息肉样或瘤样向胃腔隆起,胃腔狭窄,胃壁层次尚清晰;胃壁蠕动减弱但不消失,增厚粗大的黏膜用探头加压,其大小形态有改变.结论 超声是内镜、X线钡餐、CT、黏膜活检及临床改变外诊断胃黏膜巨大肥厚症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若临床初诊为胃黏膜巨大肥厚症时,应常规行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
目的 评估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ERUS)诊断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术前ERUS评估的直肠癌患者120例。纳入患者仅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切除肿瘤,未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患者行术前ERUS检查时测量CRM,即肿瘤的最外缘与直肠系膜筋膜的最短距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CRM诊断标准下ERUS的诊断价值。分析ERUS对不同位置、距肛缘距离、分期的CRM诊断准确性差异。结果 ERUS可以显示直肠系膜筋膜114例,显示率为95%。采用不同探头频率,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4)。以CRM≤2 mm为标准时,ERUS诊断CRM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100%、98.2%、100%。ERUS对不同位置、距肛缘距离、病理分期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US可以准确诊断直肠癌环周切缘,同时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为判断预后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