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甲状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 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片资料,对照核医学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3例中9例手术切除:单纯异位甲状腺3例(23.1%),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7.7%),异位甲状腺合并甲亢治疗后改变1例(7.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15.4%),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7.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化、钙化及腺瘤样增生1例(7.7%)。13例(100%)异位甲状腺均边界清晰;12例(92.3%)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1例(7.7%)形态欠规则; 6例(46.2%)呈混合回声,3例(23.1%)呈中等回声,4例(30.8%)呈低回声;6例(46.2%)为囊实性;7例(53.8%)为实性。彩色多普勒显示8例(61.5%)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3例(23.1)内部可见条状血流,1例(7.7%)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仅1例(7.7%)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异位甲状腺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甲状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图像及超声报告,记录并总结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结果  1例肺癌及1例食管癌患者的转移灶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弥漫性回声不均,余8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8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5例多发,3例单发;2例病灶累及右侧叶,1例病灶累及左侧叶,5 例病灶累及双侧叶;结节平均最大径为3.8 cm(0.6 ~ 6.6 cm);5例边界不清,3例边界尚清;7例病灶形态不规则,1例报告中未描述;7例表现为低回声,1例表现为高回声;2例病灶为囊实性,6例表现为实性;6例伴点状、条状强回声,1例无强回声,1例报告中未描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4 例病灶内血流丰富,1例周边内部条状血流,1例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无血流,1例报告中未描述。甲状腺转移灶与原发病灶具有相似的超声特征。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超声表现多种多样,多表现为甲状腺结节,也可表现为弥漫性回声不均。结节的超声表现多为多发、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实性、低回声、钙化、血流丰富。了解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有利于可疑病例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目的  探讨超声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PUB)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 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PUB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表现。13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4~76 岁,平均41.7岁。 结果  9例(69.2%)PUB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出现头疼、心悸、出汗及血压增高四联症;12例(92.3%)尿儿茶酚胺增高;4例(30.8%)在0.53年内发生复发。13例PUB超声声像图共发现16个病灶,病灶大小1.23年内发生复发。13例PUB超声声像图共发现16个病灶,病灶大小1.27.5 cm;病灶形态规则9个(56.3%),不规则7个(43.8%);病灶边界清晰9个(56.3%),其中5个(31.3%)可见连续完整的膀胱黏膜,不清晰7个(43.8%);病灶回声均为低回声,1个(6.3%)内部可见巢样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血流丰富12个(75%),点条状血流2个(12.5%),未见血流信号2个(12.5%)。4例(30.8%)出现其他脏器受累。 结论  PUB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在判断预后及术后随诊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目的  分析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且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24例,比较这些患者的甲状腺癌及乳腺癌临床和超声特征。结果  24例患者中9例(37.5%)以甲状腺癌首发,其中2例(22.2%)在1年内出现乳腺癌;15例(62.5%)以乳腺癌首发,其中6例(40.0%)在1年内出现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超声表现均多为实性(86.4%和84.2%)、形态不规则(63.6%和94.7%)、纵横比大于1(50.0%和57.9%)、边界不清(63.6%和78.9%)、低回声或极低回声(90.9%和100%)、点状钙化(50.0%和47.4%)、局部丰富血流(50.0%和68.4%)。结论  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与单发甲状腺癌及乳腺癌人群相近,超声可有效地筛查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尤其在首发乳腺癌后1年内。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目的  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08 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漏诊5个病灶,误诊4个病灶,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21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结论  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5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50例患者中,窃血Ⅰ期22例(44.0%),窃血Ⅱ期12例(24.0%),窃血Ⅲ期16例(32.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34例(68.0%)患者患侧椎动脉管腔可见红蓝交替的双向血流信号;16例(32.0%)患侧椎动脉转变为完全出颅方向血流信号,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管腔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度加快,呈五彩湍流血流信号。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能更准确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同期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率、血流丰富程度、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二维超声特征(如周边无声晕、微钙化灶、低回声、颈部淋巴结检出例数)。结果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率为88.0%;观察组患者的血流丰富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周边无声晕、微钙化灶、低回声、颈部淋巴结检出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与甲状腺腺瘤患者相区分,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TC的76例患者89个癌结节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4.43。常规二维超声显示89个癌结节中61.8%(55/89)表现为实性低回声,43.8%(39/89)的癌结节内见砂粒样微小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79.8%(71/89)的癌结节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Ⅱ级、Ⅲ级)。27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21例患者合并有其他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腺瘤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结论综合分析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声像特点,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PTC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二维、三维超声参数与手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手术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确诊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术前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获得病灶最大径、病灶平均径、病灶植入瘢痕面积、植入体积及植入深度;按有无胎心搏动、病灶类型、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及术前有/无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进行分组。记录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分析超声参数与出血量的相关性,比较组间出血量差异;将病灶按出血量进行分组,≥200 ml组和<200 ml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病灶最大径和病灶植入瘢痕面积与出血量存在线性关系(P=0.009和0.008)。病灶平均径、病灶植入体积、病灶植入深度与出血量无线性关系(P= 0.017, 0.044和0.423)。有/无胎心搏动组间出血量(分别为23.38和13.4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病灶类型、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及术前有/无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组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1, 0.044和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植入瘢痕面积为影响手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0.606~1.071)。结论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最大径、病灶植入瘢痕面积及有/无胎心搏动与手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其中病灶植入瘢痕面积是影响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手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决策(包括是否手术及术式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5):6-9
目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与同侧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40例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与同侧妊娠黄体进行对比分析,观测比较输卵管妊娠包块及妊娠黄体的形态、血供分布、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表现为附件区环形回声,回声稍强或等于卵巢回声,中心多为无回声区;妊娠黄体可表现为低回声型、厚壁囊肿型、薄壁囊肿型,其中低回声型最为常见。输卵管妊娠组包块周边或内部血流呈现条状及点状患者总数多于妊娠黄体组,呈现无明显血流患者多于妊娠黄体组,呈现半环状、环状血流患者均少于妊娠黄体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妊娠组PSV低于妊娠黄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妊娠组RI稍高于妊娠黄体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与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3)
目的 探讨单纯腭裂修复术对腭裂婴幼儿听力和中耳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腭裂婴幼儿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在腭裂修复术前、术后1~24个月对患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226 Hz鼓室声导抗图检测,观察腭裂修复术后患儿听力和中耳功能的短期变化。结果 33例(66耳)腭裂婴幼儿手术时平均年龄为17个月(8.5 ~25个月)。64耳接受术前DPOAE测试,7耳(10.9%)通过;56耳接受术后DPOAE测试,19耳(33.9%)通过,手术前后通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均接受DPOAE测试的54耳中,16耳(29.6%)听力改善。63耳接受术前ABR检查,其中Ⅴ波反应阈平均值为(43.73±13.65)dB nHL;62耳接受术后ABR检查,其中Ⅴ波反应阈平均值为(35.65±13.75)dB nHL,手术前后反应阈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均接受ABR检测的53耳中,29耳(54.7%)术后V波反应阈降低,听力改善。手术前后226 Hz鼓室声导抗图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腭裂修复术术后患儿短期听力得到改善,但中耳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6)
目的:总结和分析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变化特点。 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寄生虫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感染寄生虫种类及临床受累系统的相关情况。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寄生虫感染患者共87例,33.3%的患者(29/87)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14.9%(13/87)的患者绝对计数高于1.5×109/L。卫氏并殖吸虫(100%)、血吸虫(83.3%)及华支睾吸虫(57.1%)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最常见三种寄生虫。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最高,分别有71.4%及50%,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的分别有28.6%及33.3%。 结论: 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患者比例随感染寄生虫种类或主要受累脏器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当遇到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时,应注意寄生虫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T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管壁厚度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管壁厚度对TA活动性的评估效果。结果  58例TA患者共106条颈动脉受累,其中76条(71.7%)管壁超声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增厚管壁呈中等或中低回声。35条(33.0%)管壁呈通心粉征,67条(63.2%)呈靶环征。TA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且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以管壁厚度来判断TA活动状态,最佳诊断阈值为2.25 mm,敏感性为71.4%,特异性66.0%。按照有无管腔狭窄进一步分组,分别确立诊断阈值后,非狭窄组中特异性提高为81.5%,狭窄组中敏感性提高为90.0%。结论  靶环征是TA受累颈动脉除通心粉征外的另一超声新征象,有助于TA的超声诊断。管壁厚度对于评估TA活动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
目的 分析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为10分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初诊无远处转移的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盆腔外放疗联合长期内分泌治疗。全盆腔外放疗的照射剂量为50.0 Gy,前列腺、双侧精囊腺及区域阳性淋巴结加量至76.2~78.0 Gy。内分泌治疗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每月注射一次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联合治疗效果,并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26~75个月)。治疗前中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11.2 μg/L,其中6例低于20 μg/L,3例高于70 μg/L。中位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为90.9%。TNM分期:3例T2c,4例T3a,2例T3b;6例N0,3例N1;9例M0。随访期间,6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其中5例进一步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4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5年无生化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8.6%、 57.1%、66.7% 和57.1%。5例出现1~2级早期放疗胃肠道不良反应,6例出现1~2级早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晚期胃肠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无骨折、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内分泌治疗并发症。 结论 初诊无远处转移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10分前列腺癌常伴穿刺阳性范围大、肿瘤分期偏晚等高危因素,患者通常预后不良,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等及时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往往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或前臂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从神经阻滞两点注射法注入罗哌卡因30mL,罗哌卡因的浓度(质量百分比)分别由低到高设为0.15%、0.20%、0.25%、0.30%和0.35%,初始浓度0.25%,间隔浓度为0.05%,注药30min后切皮时,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改为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以及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若VAS≤3分,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43%,其95%CI为0.219%-0.266%。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4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对大鼠臂丛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大鼠的一侧,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于腋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mL,利多卡因L1-L4组于腋鞘内分别注入0.25%、0.50%、1.00%、2.00%利多卡因1mL,左旋布比卡因Z1-Z4组于腋鞘内分别注入0.25%、0.50%、1.00%、2.00%左旋布比卡因1mL。给药5d后,检测9组大鼠臂丛神经动作电位(AP)最大振幅、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与NS组相比,L2-L4组、Z3-Z4组臂丛神经AP的最大振幅降低,NCV减慢(P〈0.05);组内比较:随着药物浓度递增,L2-L4组、Z3-Z4组臂丛神经AP的最大振幅降低,NCV减慢(P〈0.05);相同浓度利多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比较:利多卡因组臂丛神经AP的最大振幅降低,NCV减慢(P〈0.05)。结论相同浓度利多卡因对臂丛神经功能的损害较左旋布比卡因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