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北祁连山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工作程度低。通过选取优质ETM影像数据进行融合、镶嵌、裁剪等预处理,在解译标志信息和复合处理后制作该区的影像图。影像图表明祁连山西北部构造复杂,特征明显,北西向大断裂发育,是控制区域构造和煤田构造格局的主要构造要素。依据线性构造走向玫瑰花图和密度等值线图可以发现,研究区呈现明显的分区性:西部分区线性构造展布以北东东、北东向为主,密度为全区最大;中区线性构造以北西向展布,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且密度最小;东部线性构造以北西西向为主,延伸较长且较为密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平山湖勘探区构造发育规律,优化矿井设计,采用数理统计及趋势面分析方法对其首采区地质构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断层走向以NE向为主,兼有NW、SN和EW向;断层落差与延伸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断层密度等值线呈现明显分区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断裂强度呈减弱趋势;煤层底板自北西向南东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局部构造形态的复杂程度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收集井田煤层中已揭露的1251条小断层入手,研究其发育特征,绘制直方图、玫瑰花图、断层密度等值线图,寻找其发育规律并进行小构造分区评价及采前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SPOT5及E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3D GIS遥感技术,通过对研究区岩性地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等地质体的遥感影像特征系统总结,结合野外调查,建立岩性地层及构造解译标志,对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多被贺兰山岩群和古元古代花岗岩覆盖,中部及东南部大部分为第四系和新近系地层;东部石峡谷、黑龙贵及老石旦镇地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及寒武系;研究区构造发育,主要分布在西部贺兰山基岩区,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13条,以NEE向和近SN向线性构造最为发育,线性构造相互切割,形成"块状"特征;环形构造33个,在区域上总体呈SN向条带状分布;褶皱4处,均为紧密型褶皱组合;不整合界线1条;总体呈"西部构造发育,局部呈块状,东西差异明显"的特点。实践表明,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区域地层构造认识以及遥感解译精度有较大帮助,能有效提高填图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构造入手,对单侯井田构造进行分析,认为井田内断层发育以走向NW—NE、落差≤5m的小型正断层为主,且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构造的两侧.特别是在其弧形转折带附近往往形成“羽”状雁列的小断层密集带。断层垂向上多分布于4—7号煤层之间的厚煤层发育区,其严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及完整性,是影响煤层开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井田褶皱构造相对不发育,以短轴小型背、向斜为主,均属缓波状褶曲,对煤层的开采无影响或影响较小。根据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对其进行预测及分区评价:井田东部为强烈的构造挤压带,以发育走向NW-近EW—NE向的大型逆掩断层为特点,构造最复杂;井田西北部是相对较轻微的构造挤压带,以发育走向NE向的逆断层为特征,构造较复杂;井田南部以发育近SN或NNW向正断层为主,构造相对简单。评价结果对矿井设计及采区与工作面布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桂东地区ETM+遥感影像742波段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了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的遥感线性构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求得研究区的线性构造分维值,得出该区线性构造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利用Surfer软件求得线性构造分维等值线图,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比值法组合提取遥感蚀变异...  相似文献   

7.
塔北隆起西部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其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隆起西部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即震旦系到古生界构造层、中生界—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纪构造层。下构造层发育逆冲断层、褶皱、走滑构造和岩浆底辟构造;中构造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和正断层;上构造层英买力地区发育盐上逆冲断层构造,东部牙哈地区仍发育负反转构造。不同地区构造层之间的关系不同,牙哈地区中上构造层与下构造层的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继承性:深层逆冲断裂由下向上扩展,控制浅层断裂走向、倾向及其运动性质,它们在浅层发育负反转构造、兼具走滑性质。英买力地区由于发育中寒武统及古近系两侧膏盐层,膏盐层的分隔造成构造层之间构造样式的不协调及其分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西缘班公错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高原西缘的班公错地区是青藏高原西构造结的典型区域,更是研究青藏高原中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地貌演化和环境演变的重要区域。依据野外调查结果,借助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对该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以及其与地形地貌特征的耦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貌分区特征以中大起伏山地(地势起伏度500~2 500 m)地貌为主,平原、台地少有发育;班公错地区断层走向分为近EW向、NW向、NE向和NNE向4组,其中近EW向为主体,断陷盆地多具有拉分断陷特征;区内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尤其第四纪冲洪积物和湖积物广泛展布,并受断层的控制具有线性发育特征,湖积阶地和冲洪积阶地发育,班公错北岸乌奖附近拔湖高度62 m、65 m、98 m的沉积阶地钙质堆积物年龄为(23.8±2.3)、(33.9±4.0)、(78.0±8.0)万年;区内地震频发,1970年以来的40年间,4级以上地震达到303次,其中6级以上强震达到7次。众多地质事实指示该地区的中更新世以来为较强烈的、阶段性快速构造抬升和剧烈的剥蚀作用、动荡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级序断层地震资料的多解性,通过构造解析,在确定低级序断层发育时期和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对南堡凹陷M区馆陶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岩石破裂准则为依据,用最小主应力解释了低级序断层的优势发育地区,用平面剪应力解释了低级序断层的优势走向,用剖面剪应力解释了低级序断层的优势视倾向,预测了低级序断层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M区三级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分期性特点;在区域性南北向拉张和火山喷发造成的局部拱升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中部为东一段低级序断层发育的优势区,发育近北西走向和近北东走向两组低级序断层,东部主要发育一组近北东走向的低级序断层,西部主要发育一组近北西走向低级序断层,断层视倾向以北倾为主。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对该区成煤后中新生代构造及其演化的认识,有利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有效开展.基于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区勘查资料和野外节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阐释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结果表明:大宁-吉县地区整体表现为向NWW缓倾的单斜,中部及东南边缘被走向NE和NNE为主体的宽缓褶皱和断层复杂化,依据构造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盆缘断褶、斜坡凹隆和西部缓坡三个构造带,盆缘及中部凹隆构造复杂,节理发育密集,构造变形弱的西部缓坡和中部斜坡带为节理发育低密度区;大宁-吉县地区晚古生代煤系受燕山运动改造最为显著,该期构造应力场以NW-SE向挤压为显著特征,是形成区内主体构造格局的关键期,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挤压,对研究区构造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叠加改造先期NE和NEE向断层和节理构造,印支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A compilation of gravity, seismicity, neotectonics, geology, tomography and topography data from the Alboran region reveals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 of the Alboran region and Betic Cordillera. Calculated profiles of integrated crustal strength reveal that lateral differences in mechanical behaviour are caused by marked inherited differences in crustal make-up. The two domains with different tectonic behaviour are separated by a N025°-trending lineament in the western Alboran and central Betic Cordillera. This lineament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upper mantle – lower crustal sinistral shear zone accommodating a large part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Africa and Iberia.  相似文献   

12.
李世琴  汪新  陈宁华 《地质科学》2009,44(3):945-956
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地表调查,利用二维地震剖面,结合钻、测井数据,分析秋里塔格中段构造结的构造特征,利用轴面分析和多余面积方法计算构造缩短量。研究表明,秋里塔格中段构造结的构造变形受3个滑脱面,即中新统吉迪克组(N1j)膏盐岩、古?始新统库姆格列木组(E1?2km)膏盐岩和侏罗系(J)煤层控制。构造结东部发育两个滑脱面,分别位于中新统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层,形成浅层的滑脱褶皱和深层的断层转折褶皱,构成复合型背斜; 西部发育一个滑脱面即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膏盐岩聚集形成南秋里塔格滑脱褶皱。库车塔吾背斜向西倾伏,背斜下伏沿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层发育的断层(F1和F 3)的滑移量向西减小,如东部A?A′剖面上断层F3的滑移量为7.7 km,西部C?C′剖面上为3.8 km; 南秋里塔格背斜向东倾伏,背斜下伏沿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岩发育的断层的滑移量向西增大,东部的A?A′剖面断层不发育,西部的D?D′剖面构造缩短量达5.1 km。构造结地区3个滑脱面交汇: ①东、西段卷入变形的断层和褶皱在此发生了叠加干涉, ②断层的滑移量在此汇合转换, ③库车塔吾背斜、南秋里塔格背斜和托克拉克坦背斜在此交汇,交汇处发育多个高角度的逆冲剪切断层和表皮褶皱,形成了秋里塔格中段复杂构造结,构造结地区未发育大规模走滑断层。根据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秋里塔格中段构造结的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是全球板块构造活动最复杂地区之一.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格架主体特点是,东部为陆缘增生带,包含碰撞造山带和增生造山带两种类型;西部为陆缘活化带,包含西伯利亚古陆东部活化区(北段),东蒙古-兴安-吉黑活化区(中段)和中-朝古陆东部活化区(南段).整体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由北东向南逐渐发展的特点.华北-蒙古-兴安地区中侏罗晚期-早白垩世初的沉积-火山-沉积磨拉石,属东北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历进程的组成部分,是构造体制转换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五龙沟金矿田两种控矿构造识别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区内金矿床主要受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三条含金构造破碎带控制。本文对这三条含矿构造带不同区段,通过对比断裂构造在几何特征、赋存地层岩石、主要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蚀变黄铁矿粒度等方面的差异,结合金矿化富集程度,识别出两种不同的控矿构造系统:一是以线性断裂构造带为特征的金矿控矿构造系统;二是与富含浸染状黄铁矿花岗杂岩体侵位有关、以多方向裂隙为特征的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系统。根据两种不同的控矿构造系统在矿田内的展布,结合相关蚀变特点,提出金矿田范围内金矿的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岩金沟带中段和南东段、萤石沟-红旗沟带水闸西沟-黄铁矿沟一线以东、三道梁-苦水泉带中西段;而岩金沟带北西段、萤石沟-红旗沟带水闸西沟-黄铁矿沟一线及其以西、三道梁-苦水泉带东段则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部分,而不会形成有规模的金矿化。该找矿新思路在龙潭沟一带2014年度找矿实践中得到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汤原断陷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从剥蚀量计算入手,分别采用镜质体反射率(Ro)法和地层趋势法,对宝泉岭组、达连河组及新安村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并利用地质建模技术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通过计算恢复认为:新安村组时期,原始厚度最厚发育在东部边界断裂下降盘,沉积沉降中心被断陷中部低凸起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此时期沉积沉降中心位于断陷东部边界断裂中段;达连河组时期,早期的两个沉积沉降中心逐渐合并为一个,断陷西部、南部出现规模较小的沉降带,最厚处依然位于东部断裂带下降盘,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至东部边界断裂北段;宝泉岭组时期,早期的两个沉积沉降中心完全合并为一个,断陷西部的沉降带规模扩大,形成一东一西的两个主要沉积沉降中心,沉积沉降中心由一个变为两个。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原型盆地格局形态及不同时期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及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成南北两个亚带。对两个亚带蛇绿岩的各自特征及成因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雅鲁藏布江西段的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关键。北亚带蛇绿岩呈构造岩块产于冈底斯山前喀喇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其中,位于北亚带西北段的达机翁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玄武岩夹硅质岩组成,各单元间断层接触。对达机翁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开展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1)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含少量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内产有豆荚状铬铁矿(呈豆状,块状以及浸染状),铬铁矿有一层纯橄岩的外壳;(2)达机翁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含量低,组成矿物以及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了这些样品经历了相对高的部分熔融作用;(3)方辉橄榄岩具有U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Nb相对亏损,Ta,Zr和Hf具有弱的正异常,同时Sr和U具有强烈的正异常,这些特征可能与残余地幔和俯冲带熔/流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轻稀土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富集有关。定量计算表明,达机翁地幔岩中的方辉橄榄岩来源于一个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5%,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22%)。这些橄榄岩形成时的氧逸度条件位于FMQ和FMQ+1之间,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FMQ-1),与俯冲带环境的氧逸度条件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达机翁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环境,随后发生了洋内俯冲作用,位于俯冲带上部的地幔橄榄岩经历了俯冲带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海陆架盆地伸展率和压缩率及构造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和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本文选取了东海陆架盆地主要凹陷的17条地震剖面,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主要凹陷新生代不同演化阶段的伸展率和压缩率。分析表明,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总体由西向东跃迁。晚白垩世至晚古新世东海陆架盆地裂陷中心在西部坳陷带,始新世东迁至东部坳陷带,上新世东迁至东海陆架盆地东侧的冲绳海槽盆地。古新世中后期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北侧昆山凹陷反转;中新世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反转。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与东部坳陷带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东西分带。西部坳陷带北部的长江坳陷和南部的台北坳陷构造演化不同,东部坳陷带北部的西湖凹陷和南部的钓北凹陷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南北分块。  相似文献   

18.
Data supporting relevant Late Cretaceous–Early Eocene sinistral displacement along the Giudicarie fault zone and a minor Neogene dextral displacement along the Periadriatic lineament are discussed. The pre-Adamello structural belt is present only in the internal Lombardy zone, located W of the Adamello massif. This belt is unknown in the Dolomit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located to the E of the Giudicarie lineament. Upper Cretaceous–Early Eocene thick syntectonic Flysch deposits of Lombardy and Giudicarie are well preserved along the southern and eastern border of the pre-Adamello belt (S-vergent Alpine orogen). Towards the E, in the Dolomites and in the Carnic Alps and external Dinarides, only incomplete remnants of Flysch deposits, Aptian–Albian and Turonian–Maastrichtian in age, are present.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equivalent to those of Lombardy and Giudicarie formerly in connection to each other along the N-Giudicarie corridor. To the S, the syntectonic Flysch deposits are laterally replaced by the calcareous red pelagites of the Scaglia Rossa and by the carbonate shelf deposits of the Friuli (to the E) and Bagnolo (to the S) carbonate platforms. The different location in the southern structural accretion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opposite blocks (the Dolomites versus the pre-Adamello belt) can be related to the Cretaceous–Eocene convergence. In this frame, the N-Giudicarie faul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part of a former transfer zone, which produced the sinistral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Southern Alps front for an amount of some 50 km. During the Late Eocene to Early Oligocene the transfer zone was mostly sealed by the Paleogene Adamello batholith. Oligocene to Neogene compressional evolution inverted the N-Giudicarie fault into a backthrust of the Austroalpine units over the South-Alpine chain.  相似文献   

19.
兰坪白秧坪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属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带之兰坪盆地北部,可分东矿带和西矿带二部分。本文通过对白秧坪金属矿集区东西2个矿带的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成矿元素含量和组合分析及S同位素的讨论得出:(1)东西2个矿带矿石矿物组合类型及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具明显不同,前者矿石矿物组分较为简单,西带较为复杂,不仅有Pb、Zn和Cu的独立矿物,还存在Co和Bi的矿物;(2)东矿带Ag、As、Cd、Pb、Sb和Zn的富集从南到北依次减弱,Bi的富集依次增强,Cu的富集趋势越往北越富集,亏损元素为Co、Cr、Ni和V;西矿带Ag、Pb、Zn的富集属吴底厂和李子坪矿段最富集,而Cu则在小丫口和白秧坪矿段最富集。亏损元素为Ba、Co、Cr、Ni和V,但各个矿段这些元素的亏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矿段部分元素有稍富集趋势;(3)Co、Ni和Cr等微量元素西带高于东带,而Sr、Pb、Zn和Ba元素则东带高于西带,与各自的矿物组合类型一致,且元素的共生分异机制与构造分带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4)兰坪盆地火山岩为白秧坪多金属矿集区提供了主要物源,Mo、Co和Ni等元素显示其成矿可能与隐伏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的深部来源有关;S同位素特征表明东西矿带金属硫化物硫源均以幔源为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有煤田地质资料,对习水矿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区断裂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力学性质多属压扭性,东西向构造早于北东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矿区南部以褶断带为主,北部以断裂为主的单斜构造带。构造线方向性明显,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建议在矿区开发时,应尽可能避开构造复合部位(区段),选择构造对煤层影响较小的矿区北部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