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家琛 《地质与勘探》2017,53(2):318-324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与卫星影像解析,建立了岩性、地层、产状、褶皱和断层发育的影像判识模型,结合野外地质勘察校验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对徐州大北望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卫星影像解析对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性、产状和构造均具有很好的判识程度,利于快捷准确地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为野外地质工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地形地貌、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地层分布、褶皱和断层识别标志在卫星影像中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岩性、地层、产状、褶皱和断层发育的影像判识模型,并对大北望地区进行了构造识别和野外地质校验。大北望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发育,NE向直立水平家后山背斜构造整体控制该区的地层分布和地形地貌特征,大型NE向纵向和斜交逆断层的发育造成局部地层缺失,NW向和NWW向斜向平移断层的发育造成了局部地层错移和山谷发育。  相似文献   

2.
西藏桑耶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区内切割强烈,地势陡峻,属于高山峡谷区。为提高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效率,在调查中率先开展了遥感解译研究。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GF-2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影像增强,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各地质要素的遥感解译标志,实现了区内不同地层岩性、侵入岩、断裂和褶皱等地质要素的提取,最终编制了研究区1:5万遥感地质解译图,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数据支撑。结果表明: 各地质要素在GF-2数据上均有良好反映,完全满足1:5万尺度的遥感地质解译和编图的需要,充分显示出该卫星数据在区域地质调查等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高光谱遥感以其超高的光谱维数据优势,使对地物的精细识别和区分能力较传统多光谱遥感数据有质的提升。以HyM ap高光谱数据和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为数据源,选择中国西部基岩区区域开展了高光谱遥感岩性-构造解译工作。通过图像增强处理后,对研究区地层单元、岩体/脉、构造等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对比已有的地质调查结果,发现高光谱遥感数据相较多光谱/高分数据对岩性-构造信息的展布情况显示得更加清晰和直观,同时其对不同岩性段、不同岩相带,以及细小构造等区分能力突出,表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研究认为,高光谱遥感可为基岩区区域地质填图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地质体、构造展布情况,能提高地质调查填图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苏光样 《中国岩溶》2019,38(5):774-784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奥维地图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结合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实地验证,明确本区特定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影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填图路线的合理布局、岩性变化的预判、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和地质图的成图处理等工作。通过奥维地图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地质体界线定位精度较高,可满足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精度的提高,中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已难以满足地质构造深入解译的需求。高分一号(GF-1)影像的应用为提高地质构造解译尺度提供了数据基础,特别是在人车通达性较差的地区,可大大减少野外工作量。为此,以地质构造发育的西藏亚东地区为研究区,利用GF-1影像,在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的断裂形成机制模型,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进行遥感解译。结果显示: ①研究区内解译新增断裂418条; ②受SN向应力挤压机制影响,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的EW走向断裂为主要断裂,其性质为逆冲断层,EW向应力的引张作用,形成了研究区SN向、NE向断裂,并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③河流和湖泊受断裂控制明显,河流多成SN向,位于逆冲断层上盘的隆升造成了区内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降低。  相似文献   

6.
周慧敏  郝伟涛 《江苏地质》2019,43(1):111-121
通过龙朋等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云南建水地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在充分收集数据资料、了解掌握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和2.5 m高分辨率ALOS遥感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增强处理。结合地质资料,建立解译标志,对研究区的岩性地层、断裂、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分析典型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利用ETM+遥感数据提取与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异常信息,将提取的线性构造和蚀变异常信息与研究区地质、矿产资料结合,对遥感异常区进行初步评价,明确找矿方向,为研究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步建立了阿里河地区林林覆盖区岩性地层,古火山口等地质体的解译标志。阐述了遥感影象线性构造在研究区域构造和深层构造中的地质意义,探讨了线性构造与区域构造轮廓间的关系,详述了线性构造与表层构造及深层的构造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分辨率、蚀变信息提取和覆盖能力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自然资源调查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遥感解译正成为地质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作手段。水道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与苏鲁造山带东北缘的衔接部位,是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的核心地段,金矿资源丰富,目前运用遥感解译及信息提取技术开展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较为薄弱。笔者等利用ENVI53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对ASTER(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GF- 1共9景遥感数据进行处理,使制作的图像信息逼真、线性构造明显,共解译线性构造929条、环形构造89个、韧性剪切带15条,其中北北东向断裂、环形构造和韧性剪切带边缘地段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部位;基于ASTER数据采用“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技术”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铝、镁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圈定异常浓集区36处,金矿床产出位置一般发育较强铝、镁羟基(Al—OH、Mg—OH)异常;结合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12处,经野外查证,新发现金矿点2处。遥感技术可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邹键  唐文龙  王凤华  胡峰  薄军委  王志新  刘治  魏绪峰  李勇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7-2022092017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分辨率、蚀变信息提取和覆盖能力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自然资源调查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遥感解译正成为地质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作手段。水道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与苏鲁造山带东北缘的衔接部位,是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的核心地段,金矿资源丰富,目前运用遥感解译及信息提取技术开展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较为薄弱。笔者等利用ENVI53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对ASTER(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GF- 1共9景遥感数据进行处理,使制作的图像信息逼真、线性构造明显,共解译线性构造929条、环形构造89个、韧性剪切带15条,其中北北东向断裂、环形构造和韧性剪切带边缘地段是金矿床产出的有利部位;基于ASTER数据采用“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技术”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铝、镁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圈定异常浓集区36处,金矿床产出位置一般发育较强铝、镁羟基(Al—OH、Mg—OH)异常;结合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12处,经野外查证,新发现金矿点2处。遥感技术可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福建永泰地区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图像反映出的地质信息特征,有效地解译火山—侵入杂岩区火山地层、侵入岩体、火山构造及线性、环形构造等地质内容。对提高整个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英山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拜城坳陷的北缘,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区域。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遥感图像解译分析,揭示出本区既发育有EW走向的褶皱构造和逆冲断层,同时也发现了EW走向的正断层和半地堑构造;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不整合面的发育,确定逆冲断层和褶皱形成于新近纪末至第四纪早期,EW正断层和半地堑构造形成于中更新世之后,进而复原了黑英山地区晚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推测本区新近纪至第四纪早期属于NS向的挤压构造环境,晚更新世至今出现局部拉张环境。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认为黑英山北单斜带隆起区为成矿的有利区域,为目前找矿的首选地段。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冈底斯东段遥感构造解译及成矿靶区圈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照强 《地质与勘探》2012,48(2):387-395
[摘 要]通过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对西藏冈底斯东段进行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解译,研究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在遥感影像中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并采用去相关拉伸、边缘检测等方法增强图像线性特征,提取构造信息。结合研究区已知地质资料和已知矿点资料,对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西向线性构造是研究区的最主要构造,与北西向、北东向线性构造交汇区并与环形构造交叠区是有利的成矿区域,与已知矿点相吻合,并且还圈定出若干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张震  鲍志东 《地学前缘》2009,16(4):166-172
裂缝是朝阳沟油田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其复杂分布严重影响该油田的开发生产。通过区域构造研究与岩心构造解析,结合地表露头和薄片观察,分析了区内裂缝的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控制因素。该储层主要发育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4组构造裂缝,裂缝以低角度裂缝为主,主要包括挤压褶皱作用下形成的顺层滑脱裂缝和与逆冲挤压作用有关的低角度剪切裂缝,高角度裂缝主要包括扩张裂缝和中高角度斜缝。裂缝的充填及含油性表明它们大部分为有效缝,并反映在地层条件下的储渗作用。明水组沉积末期的反转构造期是裂缝的主要形成时期,主要形成近SN向和近EW向构造裂缝。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断层、褶皱、深度等因素的控制,不同岩性,裂缝发育程度也不同;裂缝的平均间距与裂隙化的岩层厚度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绝大多数构造裂缝与断层作用相关;褶皱的不同形成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裂缝;随深度增加,裂缝发育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森林茂密,松散覆盖层较厚地区的遥感基础图象制作方法,利用热红外波段及生物地球化学遥感技术地植被覆盖区与金有关异常信息的提取;建立了植被覆盖区遥感构造解译标志,解译出4组线性构造,百余个环形构造和一个大型环块构造;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NE-NNE与NW,近EW向构造带相互交织成菱形格子状构造是本区构造的基本格架;大型环块构造及其周边环形构造和菱格状构造的各“角”区,往往是金矿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构造复杂,特征明显。在经过增强处理的ETM卫星遥感图像上,通过详细分析构造判别标志,对研究区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并对解译结果进行分区统计分析。线性构造走向玫瑰花图统计表明,构造走向在东、中、西部构造分区内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西部地区断层发育较为复杂,中部地区断裂发育中等,东部地区断层发育比较单一,呈现过渡带性质。构造密度等值线图显示,线性构造总体展布呈北西—南东向,与区域主干构造线方向一致,等值线图清楚的展示出断层发育的“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与矿产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京津冀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获取京津冀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继而对遥感影像上的线性和环形构造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并借助于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内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及其交汇部位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线性、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总结出线-环形构造的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为以后遥感找矿、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敏 《地质与资源》2022,31(5):642-652
5万牛汾台林场等4幅区调项目分别采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LandSat-8多光谱数据进行遥感解译. 经对比分析,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适合应用于地形地貌方面的解译, 而LandSat-8多光谱数据则在线型构造、环状构造解译中起到了更大作用. 解译出29条NE、NW向为主的线型构造, 29个与火山喷发活动相关的小型环形构造. 经野外实地验证, 其中11条线型构造发现断裂, 11个环形影像填绘出火山机构. 解译了第四系、新近系五叉沟组、古生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岩体的界线. 经验证, 五叉沟组以及第四系解译界线与野外调查界线大致吻合; 解译的古生界地层界线与验证的早古生代海勒斯台构造混杂岩界线大致相同; 岩体经验证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宜宾市地质灾害数量大、类型多、分布不均等问题,以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耦合关系为切入点,在资料搜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控制效应,可为宜宾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分区部署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关系密切,滑坡(含不稳定斜坡)、崩塌、地面塌陷在软硬相间的块状-层状碎屑岩岩组中广泛分布,较坚硬层状-块状碳酸盐岩岩组与软硬相间碎屑岩岩组的过渡部位亦有利于崩塌的发育,泥石流则分布在易被风化、可提供丰富物源的岩组中。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地质灾害隐患的整体分布,主要表现为褶皱、断层走向与地质灾害隐患整体展布具有一致性。对于不同的局部构造环境,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程度明显不同,在褶皱构造中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距褶皱核部2 km以外的区域,距离褶皱核部越远,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断层构造中距断层面越近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越大,距离在1 km以内断层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控制效应尤为明显。大致以高县凤滩村—江安县和平村为界,研究区北部应重点关注滑坡(含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建议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措施,南部应重点关注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建议采取专业监测、搬迁避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沅麻盆地是叠加在雪峰造山带中段的一个中生代大规模陆相盆地,盆地中新生代断裂、褶皱发育特征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特征、变形序列、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NNE-NE向正断裂、逆断裂和平缓褶皱(主要为向斜)组成沅麻盆地的主体构造格架,同时发育其他多组不同方向、性质的褶皱和断裂。盆地西部和中部大部以正断裂为主,形成复杂的堑-垒构造格局,褶皱变形强度低;盆地东缘因区域怀化—沅陵断裂带控制而变形强烈,以多为东倾、少量西倾的逆断裂为主,常伴有倒转紧闭褶皱。(2)中三叠世以来沅麻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1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受区域NW—NWW向挤压而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受区域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和膝折;3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受区域NWW—近EW向挤压,形成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卷入的SN向和NNE向褶皱和逆断裂;4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NE—NNE向正断裂;5晚白垩世在区域SN向伸展体制下形成EW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受区域NE向挤压,形成卷入白垩系及先期地层的NW向褶皱、NW向逆断裂、NEE—NE向左行走滑(或兼逆冲)断裂、NNE向右行走滑断裂、NEE向与NNE向共轭剪节理等;7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在区域NW向挤压下,形成最新卷入地层为白垩系的NE向褶皱、NE-NNE向逆断裂、SN向逆断裂。上述多期变形中以早白垩世NW-SE伸展形成的正断裂和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最为重要,其次为中侏罗世晚期NWW—近EW向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3)前人提出的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发育的王炳坡、黄金坳、潭湾、麻阳等"飞来峰"构造并不存在,所谓"飞来峰"实为向下"生根"的断夹块,组成"飞来峰"的板溪群座立于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中与逆冲断裂或正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元涛  潘蔚  余长发 《江苏地质》2018,42(3):495-500
在综合分析多源地学信息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对内蒙古卫境地区进行线性构造目视解译,结合Arc GIS与MATLAB软件对已解译的线性构造进行分形研究,快速获取研究区线性构造的分形维数、不同方向线性构造分形维数及不同区域线性构造分维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线性构造、不同走向线性构造及不同区域线性构造都具有自相似性;南北向、北西向线性构造分维值较大,复杂性较高,为区域主要构造方向;铀矿化主要分布在分维值0.82的区域内,分维值越大,越有利于热液活动和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