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叔微,字知可,因曾任翰林学士,故后世又称其为许学士。宋朝真州白沙人,其早年致力于仲景《伤寒论》的研究,先后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三书又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晚年则辑其生平治验用方,并附以治疗验案,勒成一部,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此外,许氏还著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一书,现已遗失。由于许氏十分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因此诸书均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二书均是他临床经验的真实记录。《伤寒九十论》是许氏从其平生临床实践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2.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3.
许叔微(1080~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曾任集贤院学士,人以“许学士”称之。许氏学本仲景,探幽发微,注重辨证;论治杂病,重视脾肾,活法圆机,而屡起奇疾。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普济本事方》(以下简称《本事方》)系许氏晚年所撰。是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论精明,颇多创见,堪为后世传颂。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本文拟将是书主要学术特色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4.
许叔微是宋代的著名医家 ,著有《伤寒百证歌》、《普济本事方》等。杂病证治方面 ,他尤精理法 ,善用古方 ,自制新方 ,治疗许多疑难病证获效显著。本文试就许叔微在杂病证治方面的经验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一浅要论述。1 滋润补精治肾亏魏晋时期服金石之遗风至宋尚存 ,加之宋代《和剂局方》的颁行 ,造成偏于辛香燥烈的流弊甚大 ,这些必致阴液耗劫而邪火内焚。许氏提出 :“脾恶湿 ,肾恶燥 ,如硫磺、附子、钟乳、炼丹之类 ,皆刚剂 ,用之人以助阳补接真气则可 ,若云补肾 ,则正肾所恶者。古人制方益肾 ,皆滋润之药 ,故仲景八味丸 ,本谓之肾气丸 ,以…  相似文献   

5.
许叔微作为宋代的一位医学名家,在研究伤寒方面,得仲景之妙谛,而多阐发,后人对他评价甚高。《古今医案按》称:“自晋迄今,善读其书(伤寒论)者,惟许学士一人而已。”杂病论治方面,他尤精于理法,善用古方,自制新方,治疗许多疑难病证,获效显著。所著《普济本事方》,清代名医叶桂奉为至宝,视同“枕中秘”;晚清张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普济本事方》中阐述的许多学术经验及治疗方剂,对今日临床影响甚大,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兹举要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李翠娟  禄颖 《河北中医》2012,34(8):1230-1230,1262
许叔微(公元1080-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宋代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因曾做翰林学士,人称“许学士”.许叔微一生勤奋好学,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和《普济本事方》等.其既深得仲景之妙谛,又自成一家之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宋代医学家许叔微,以“救物为心”,治病不问贵贱,活人不可胜计。他推崇仲景学说,于《伤寒论》多有研究,著有《许氏伤寒论著三种》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等,可谓深得仲景之妙谛,而又自成一家之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对伤寒和杂病的证治阐发上。在伤寒方面,辨证重在抓纲,论治阐奥发微;在杂病方面,脾肾并重而治,制方遣药灵活。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考究《金匮要略方论》原文,肾气丸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5篇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5种疾病,可谓仲景“异病同治”的典范.经现代临床研究,肾气丸的功效被不断发掘,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医学家许叔微,江苏仪征人。《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作。集临床之萃,有独到之见,诚本事之方也。笔者祖居仪征,有幸早读许氏著作,深受启迪。兹就其“通肾气治遗精”的理法,谈点个人体会。许氏认为遗精一证有属于肾气闭塞而致者,必主以通法。他在《本事方·猪苓丸并论证》中谓:“又有一说,经曰‘肾气闭即精泄’。《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  相似文献   

10.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一、概说本篇论述五脏中风、中寒、真脏脉、三焦各部病证以及脏腑积聚等病证。因均属五脏病变,故合篇论述。五脏中风、中寒,断不同于《伤寒论》所论外感中风与伤寒,亦不同于中风历节病篇之中风。文中“风”,“寒”二字代表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因。由阳、热、实邪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五脏证候即属中风,由阴、寒、虚邪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五脏证候则属中寒。  相似文献   

11.
许叔微,字知可,宋代中叶江苏扬州仪征县人。自幼博览群书,尤邃于医。建炎初(公元1127~1130年),值真州(今仪征)战乱,疫疾大作,他遍历里门,无问贫富,为人治病送药,不受其值,全活甚多。绍兴壬子(公元1132年)中进士,后官至集贤院学士,故后人尊称许学士。晚年取生平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写成《普济本事方》、《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今已重印。尚有《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惜已亡佚。许氏著作特点是,师法仲景,又有所创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有不少验案记录。他对针灸应用也很重视,且有一些发挥。他的针灸学术成就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许积成 《新中医》1995,27(4):55-55,54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相似文献   

13.
论许叔微祛邪治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晓 《山西中医》1998,14(4):6-8
据许叔微所著《伤寒论著三种》和《普济本事方》中所载病案及方药,从邪留成实,以析病机;攻逐实邪,法不拘一;奇方重剂,随宜而用3方面,详细论述了许氏祛邪治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脉法概要《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平脉辨证乃其辨证论治之精髓.《伤寒论》凡22篇,其中《平脉法》、《辨脉法》两篇,着重论述了脉学的理论及实践;辨六经病各篇,合398条,113方,其中脉证并举的有135条之多,共叙述了60种脉象(单脉18种,相兼脉42种).《金匮要略方论》共三卷25篇,包括40多种疾病,载方205首(其中四首只载方名而未见药味,不包括后三篇),脉证并举者有120余处(论述单脉18种,相兼脉51种).此书虽非脉学专书,但对脉象的论述已基本形成体系,它既不同于《内经》的理论阐述,又有异于后世诸家之论,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15.
风引汤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由于该方条文简单,体例独特,后世医家对该方重视不够,对风引汤方证解析尚不明确。现结合《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关于风引汤论述的条文考释风引汤源流及证治,分析风引汤的方证配伍,认为风引汤中诸药合用,有寒凉潜镇、引风下行、温中固摄、平冲降逆之效。病机为里热结实,热极生风的中风、癫痫、惊悸、震颤、狂证等,均可以风引汤化裁治疗,有风引汤治验医案为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使用虫类药的方剂可知,许氏运用虫类药组方治疗疾病范围广,使用多种虫类药物且喜同用数种,多取虫类搜剔活血、化痰、通络之效,配伍他药多取辛热温燥之品,化裁虫类药古方以力求效验,并且开络病证治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文小敏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68-469
柯韵伯是仲景学说继承与发扬的典范 ,他编著的《伤寒来苏集》,从《伤寒论》的编次方法到证治方药及适用范围 ,都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既注重理法 ,又密切联系临床 ,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范本之一。笔者粗读之后 ,拟浅谈柯氏经方研究思路。1 以方类证 证从经分柯氏在《伤寒来苏集·凡例》中云 :“起手先立总纲一篇 ,令人开卷便知伤寒家脉证得失之大局矣 ;每经各立总纲一篇 ,读此便知本经之脉证大略矣 ;每篇各标一证为题 ,看题便知此方之脉证治法矣”。又“是编以证为主 ,故汇集六经诸论 ,各以类从 ,其症是某经所重者 ,…  相似文献   

18.
清·杨栗山著《伤寒温疫条辨》,论治温病诸方。杨氏认为,仲景虽然指出“伤寒”、“温病”之不同,但在论治时则重“伤寒”而略“温病”,因此使后世医家只知治伤寒而亦略于温病。直至金、元时代,刘河间始则极力反对以辛温治疗伤寒,创双解、凉膈等寒凉方剂,为外感热病之治疗另辟了蹊径;元末明初之王安道提出伤寒“治以辛温解  相似文献   

19.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藉由《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分析宋代医家许叔微学术思想特点。以北宋《太平圣惠方》、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两部官修方书为主要参照,分析《普济本事方》珍珠丸证从属的类别、陈述方式以及病机理论特点;以叶天士《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及叶天士学术体系为对象,分析该方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珍珠丸证归类于肝病、根据病机组方的操作模式以及肝风扰魂的病机理论,均属首创,对叶天士肝风及滋阴潜阳理论与方药的创新有启发作用。探讨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于明确肝病理论、治法、方药的演变与应用,还是探索肝藏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