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烯利催熟棉铃生理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叶和棉铃都能吸收乙烯利并很快释放出乙烯。棉叶吸收乙烯利后能在棉铃中释放乙烯,而棉铃吸收乙烯利后不能在棉叶中释放,只能在本身释放,释放高峰在处理后约2天和开裂前出现。对照只出现一个高峰,而且时间比处理的第二个高峰晚8天,这与乙烯利能促使棉铃提早7—10天吐絮的效果相吻合。不论处理与否,棉铃释放乙烯的数量都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2.
乙烯诱导棉花幼铃的脱落,能被赤霉素所抑制。这种经赤霉素与乙烯利混合处理后的棉铃,能继续生长形成无籽果实。同时发现,玉米素亦能抑制乙烯诱导的幼铃的脱落。在赤霉素的存在下,乙烯对棉铃的生长发育,尤其对棉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铃脱落过程中铃柄离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去叶、阻止受精或乙烯利处理花朵的方法,诱发棉花幼铃脱落,铃柄离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到脱落前达到最高值。正常生长的棉铃,铃柄离区的过氧化物酶有两条同工酶带,乙烯利处理的幼铃,在处理后6小时出现一条新的、活性较强的同工酶带。幼铃阻止受粉后48小时,也出现一条新的同工酶带,位置与乙烯利诱导的相同。赤霉酸处理幼铃,能抑制由乙烯利或阻止受精处理所引起的离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和同工酶条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育苗移栽对麦套棉^14CO2同化量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苗移栽不仅使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株在苗期、蕾期、花铃期的(14)~CO_2同化强度和同化量显著提高,而且对上述各生育期同化产物向籽棉的再动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期标记后3d的测定结果显示,育苗移栽增加了棉苗同化物质向根系中的分配而减少了向顶芽的分配,有利于促根壮苗;使蕾期同化物质向顶芽和边心的分配比例下降,有利于控制棉花的营养生长,防止或减轻茎叶狂长,使棉株健壮稳长,促进花芽分化;在花铃期,促使更高比例的同化物质向成铃中分配,有利于蕾铃发育。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的影响下,较年轻的上端器官,如穗、上茎、旗叶鞘、旗叶能够较久地保持稍好的水分供应,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干旱通过水分胁迫的直接影响和促进早衰而减低植物的光合能力,并因同化产物供应不足,使粒重降低导致减产。灌浆前半期经受于旱的处理,因光合产物损失多、减产较多。但在同化产物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被利用于充实籽粒的贮存物质的数量则有所增多。中度到近于严重的水分胁迫并不妨碍筛管中物质运输。相反,却因为促进早衰而使叶、茎中所含的氮、磷和糖加速运出。运入每穗籽粒中的氮素和对照近似,磷则明显减少。 讨论了小麦对花后土壤干旱的保护性适应。  相似文献   

6.
棉大卷叶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大卷叶虫(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当地称卷叶虫、裹叶虫。在安仁棉田发生普遍,以山区发生较重,被害叶10—20%,严重田80%。棉叶被害后,造成棉铃过早吐絮或不能开花结铃,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棉花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于1964年、1970年进行了调查。1973年、1974年在棉田定点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兹将调查研究初步结果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7.
应用~(14)C同位素研究了光线对叶片同化产物在棉株体内运输的影响。结果指出,光线显著地影响叶片~(14)C同化产物的运输。叶片遮光,不管遮光叶片的部位如何,在上部果枝或在下部果枝,叶片的~(14)C同化产物都明显地运向遮光的叶片。果枝遮光,则~(14)C同化产物增多运向遮光的果枝。光线不仅影响叶片~(14)C同化产物的运输方向,而且亦影响~(14)C同化产物向棉铃运输的速度。叶片遮光,减慢其同化产物输出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温州蜜柑 (CitrusunshiuMarc .cv .Miyagawa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并用14 CO2 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 ,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 ,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 ,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 ;而在完熟阶段 ,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 ,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 ,主要保留在果皮中 ,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 ,但高峰时也有 12 %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 ,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 ,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外源乙烯利施用时期对花生源库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源库关系不协调而限制花生产量提高的问题,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山花9号’花生为试验材料,设置花后10、20、30 d 3个喷施时期,以不喷施处理为对照,探讨不同时期喷施乙烯利对花生源库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花后10和20 d喷施乙烯利可显著减少花生的开花数量、果针数、幼果数,提高秕果数和饱果数,而花后30 d喷施处理对开花数量、果针数和幼果数无抑制作用。喷施乙烯利可以增加花生单株叶面积,开花后10 d喷施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增幅最大,随着喷施时期的推迟增幅减小。花后10和20 d喷施乙烯利显著提高了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但花后30 d喷施处理只能在短期内提高光合速率,对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从源库综合性状来看,花后20 d喷施乙烯利的源库关系最协调,有利于促进同化物向荚果的运输,提高有效果比例和荚果充实度,从而提高产量。因此,喷施乙烯利是解决花生“花多不实、果多不饱”源库失衡现象的有效措施,生产中使用乙烯利控花应选择在开花后20 d喷施。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 cv. Miyagawa 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用14CO2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而在完熟阶段,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主要保留在果皮中,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但高峰时也有12%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不同食料植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阮永明  吴坤君 《昆虫学报》2001,44(2):205-212
报道了棉花、烟草、番茄和辣椒4种植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番茄上产卵,在辣椒上的着卵量最少。初孵幼虫喜选食嫩棉叶,选食辣椒嫩叶的虫数最少。4组幼虫取食嫩叶时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都有显著差异,顺序为棉叶组>烟叶组>番茄叶组>辣椒叶组。幼虫存活率以取食棉花时最高,取食番茄时最低。棉花组成虫的产卵量最高,烟草组的产卵量最低。取食棉花的棉铃虫种群增长的速度约为取食番茄时的14倍。6龄幼虫能有效利用和转化棉铃、烟草蒴果、辣椒果实,而对番茄果实的利用和转化效率较低。棉铃虫可分别以这4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为食完成世代循环。其中,棉花是最适宜的寄主,辣椒和番茄是较不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12.
棉铃脱落的生理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要控制棉铃的脱落必须弄清脱落的机理,本文主要讨论棉铃脱落的激素控制。根据一些报告,认为无子果实的形成与生长激素有关,因此我们比较了受精幼铃与未受精幼铃里生长素含量,发现受精幼铃里比未受精幼铃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另一方面,未受精幼铃里含有较多的抑制生长物质。应用氯化铁-硫酸试剂的显色法和 IAA 氧化酶法,证明了吲(口朶)乙酸是棉铃里的一种内源激素。外加生长素于未受精幼铃,促进C~(14)同化物质的运入,减少脱落的百分率,而且促进幼铃的生长。根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分析和 C~(14)追踪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在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之间存在着营养物质的竞争。受精作用和生长素起着调配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的作用。生长素可能通过调配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来控制棉铃的脱落。  相似文献   

13.
氮素对不同开花期棉铃纤维比强度形成的生理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5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徐州(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棉田设置不同氮素水平(零氮:0 kg N·hm-2,适氮:240 kg N·hm-2,高氮:480 kg N·hm-2)试验,研究氮素对不同开花期棉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纤维比强度形成生理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氮处理相比,零氮处理显著降低了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增加了C/N,影响程度随开花期的推迟而加大,导致伏桃、秋桃对位叶制造和运输光合产物的能力在棉铃发育中后期大幅度下降,棉纤维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纤维发育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缩短,纤维比强度显著降低;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棉铃对位叶氮浓度,降低了C/N,影响程度随开花期的推迟而降低,其降低了伏前桃、伏桃发育过程中光合产物向纤维分配的比例、棉铃发育前中期的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及纤维素累积速率,导致其纤维比强度亦显著降低.综合分析认为,适宜的施氮量可以协调棉花的“源库”关系,有利于促进不同开花期棉铃高纤维比强度的形成.与适氮处理相比,零氮处理的伏前桃、伏桃和秋桃纤维比强度分别降低了1.8%、5.8%和13.0%,高氮处理则分别降低了8.2%、7.4%和-2.4%.  相似文献   

14.
前报已经阐明水稻齐穗期应用乙烯利可提早成熟,但与正常成熟的对照相比,出于籽粒不够充实,对产量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乙烯利催熟效应的生理基础。根据试验结果,增强成熟期间的物质代谢,是乙烯利催熟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水稻齐穗期喷施乙烯利,可促进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增强生殖器官的合成,提高籽粒磷酸化酶的活性,加速穗部淀粉积累。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加速功能叶蛋白质、叶绿素分解,光合作用减弱,群体略显早衰。加之功能叶呼吸作用增强,增加对物质与能量的消耗,因而籽粒轻于对照。和其他作物的果实一样,在成熟过程中,处理的水稻植株其谷粒的呼吸高峰提前,也是乙烯利催熟效应的重要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铃重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纤维品质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棉铃发育期不同温度对棉铃对位叶保护酶活性及C、N代谢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发育期日平均温度在23.1℃~24.9℃时棉铃对位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保护酶活性较高,膜质过氧化程度轻,C、N生理活性均强,C/N协调,棉铃平均增重速度较高,棉铃快速增重期延长,易形成大铃;≥27.0℃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保护酶活性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严重、N生理活性较弱、C/N高,铃重平均增重速度虽高,但快速增重期短,不利于提高铃重;≤20.7℃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快,内源保护酶活性较高,但酶活性下降时间早、速度快,膜脂过氧化程度也严重,可溶性糖转运率低且在对位叶内积累,N生理活性高,C/N低,铃重快速增重期虽长,但平均增重速率低,最终铃重下降.低温下'科棉1号'的对位叶生理活性比'美棉33B'强,铃重也较高.可见,棉铃对位叶保护酶活性高,C/N协调能提高铃重,而适宜的铃期日均温可以提高棉铃对位叶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棉花化学催熟与脱叶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棉铃开裂和棉叶脱落的生理过程、化学催熟剂和脱叶剂作用的生理机制、不同种类催熟剂和脱叶剂复配/混用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棉花化学催熟与脱叶的生理基础以及影响催熟剂和脱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棉铃脱落与开裂过程中的乙烯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Mason用营养学说解释棉花幼铃的脱落以来,普遍认为有机养料的缺乏是造成棉铃脱落的主要生理原因。嗣后,又进一步发现生长素和赤霉酸对棉铃脱落的抑制作用,而乙烯和脱落酸则起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仅用营养学说来解释棉铃的脱落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乙烯在棉铃的脱落  相似文献   

18.
留营养枝对棉株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留营养支棉株^14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留营养枝与否对全株^14C总同化量基本没有影响,但留营养2枝棉株果枝叶的相对光合强度(以放射性比强度表示)降低;主茎叶、果枝叶的^14C同化量显著降低;营养2叶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向外输送^14C同化物的转运速率,在^14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营养枝棉株^14C同化物的转运速率,在^14C同化  相似文献   

19.
棉铃发育期棉花源库活性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以3个铃期差异明显的棉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形成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棉花花铃期纤维发育源库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后同一时期,棉铃对位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及棉纤维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等均随对位叶氮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45、52 DPA(花后天数Days post anthesis)的纤维蔗糖含量趋势相反),可用抛物线方程Y=ax2+bx+c拟合(P<0.01),通过拟合方程得到各指标所对应的最佳对位叶氮浓度。45 DPA(德夏棉1号38 DPA)前,花后同一时期各指标对应的最佳对位叶氮浓度差异较小,通过幂函数方程建立最佳叶氮浓度随花后天数的拟合方程,得到纤维发育期内源库活性各指标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时的适宜对位叶氮浓度的动态方程。本试验条件下,德夏棉1号、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适宜对位叶氮浓度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德1=7.2263DPA-0.276(R2=0.9805**)、N科1=7.23DPA-0.3026(R2=0.9861**)、N美33B=7.0997DPA-0.2814(R2=0.9807**)。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的壳梭孢素(Fc)对菜豆叶枕外植体的脱落效应不同,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FC对脱落酸(ABA)、赤霉酸(GA_3)和乙烯利(CEPA)促进脱落效应有拮抗作用。由乙烯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C对脱落的影响与纤维素酶有关,而与乙烯产生无关。 用~(32)P示踪试验,高浓度FC抑制脱落的同时能强烈调配~(32)P向处理部位积累,表明FC对脱落的影响还与物质调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