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蒋军林  李倩  周慎 《中医药导报》2007,13(3):79-80,90
文章根据风药主升、主行、主散之功能,论述和分析了利用其功能与其他方药进行配伍治疗各种疾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从"枢"字本意出发,以肝寓阴阳、胆系于肝、肝主升发等理论为切入点,揭示"肝主枢"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枢转气机的生理功能,明确阴阳不相交接或逆乱以及气机的运动无度为肝不主枢的病理特点,进而提出枢滑机脱、抑其机运,枢涩机滞、助其枢导的治疗原则,对于深入研究"肝主枢"理论为临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朱甜甜 《河南中医》2011,31(2):131-132
人体统血功能,主要与脾气对血的统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等作用有关。通过脾的统血、生血及行血,达到人体血液运行功能正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脾主运化与脾主肌肉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是脾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运化功能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各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其运输作用不断排除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5.
麻杏甘石汤源于《伤寒论》,对其方证分析,后人争议甚多,现将方剂学各版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解分析列出,并讨论其主证中无表证的依据,我们认为该方已非解表之功,而是主治上焦气分热证,故在分类上应将该方从辛凉解表剂中分出,划为清气剂,应归于清脏腑热篇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陈志霞  黄健玲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89-2090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正芬 《国医论坛》2007,22(3):18-19
脾主时令的观点依据于中国古代的时空观.五行产生以后,时间、空间又归属到五行之中.根据脾主四时与脾主长夏两种观点的形成渊源,认为脾主四时是从土居五行五方之中央以养万物立论;脾主长夏是从土居五行时序之中央以主运化立论.脾主四时或脾寄旺于四季之末或脾主长夏在《黄帝内经》成书前或成书时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当人体五脏的概念最终确立后,它们之间的配属模式才最终产生.  相似文献   

8.
试谈脾与痹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20多年来致力于痹证的研究,深得成功经验的鼓励,颇有失败教训之借鉴,闲暇之时精心思考,读书之后认真总结:脾气不足是痹证发病的根本,孤脏之气阴两虚是痹证病机变化的枢要,中焦虚弱是痹证论治的关键,浮浅之见,写成此文,抛砖引玉,以求获教。脾主运化与痹证“运化”是脾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衡旭君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20,37(2):144-147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的个体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易罹性、倾向性。现代研究表明,血瘀体质的易患疾病涉及冠心病、黄褐斑、子宫肌瘤、肝癌等诸多疾病,改善和调节血瘀体质可起到防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文章提出活血化瘀、调畅血脉为主,益气行血、理气行血、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为辅的血瘀体质调体法则,并根据血瘀体质的稳定性和调体的长期性,阐述活血调体主药的适中性与调体辅药的前瞻性筛选原则。进而结合血府逐瘀汤的原方主治,并深入分析其组方结构和加减运用,将血府逐瘀汤移植作为血瘀体质的调理主方,以期对临床血瘀体质的调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安胎之要,气血为本 傅氏十分重视气血在孕育胎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种子成孕需要气血旺盛,胎儿正常发育更要求气血保持充沛,"胎非血不荫,而儿非气不生",气血不足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其对于妊娠过程中的许多疾病多从气血不足的角度论治,或日气虚系胞无力,或日血虚养胎不足,或日气血两虚,胎元难固,胎儿难长.  相似文献   

12.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主神明之神,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正如在汉字中凡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如:思、怒、悲、惊、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医学中"心主神志"的说法,历来引起激烈的学术讨论,这种讨论也引起中医理论是否科学,怎样修正的探讨.笔者认为中医理论必然要发展,但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及正确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譬如,先秦古人及早期的中医学并不是不知"脑主神志",而是由复杂的、综合的历史因素决定了"心主神志"一说,到封建社会中后期以至于今天人们反而逐渐地不了解这种历史变革过程,现今的争论也正缘此而起.笔者试将先秦古人及中医学关于"脑主神志"的资料初步作以归纳.  相似文献   

14.
傅青主(公元1607-1684年)名山,别字啬庐,又有公之它、石道人、朱衣道人等号。出身于山西阳曲(太原)仕宦之家,而无膏粱习气。青主奇才绝世,博极群书,故有“学海”之称。其为人任侠仗义,刚肠嫉恶。明崇恢间,曾发起话生赴京请愿,勇挫权好,名闻天下。甲申(1644年)之变,明社覆亡,傅青主抛弃家业,朱衣草履,奉母挈子,隐居不仕,并与顾炎武等秘密从事抗清活动。四十八岁时被劾下狱,虽备受严刑,始终不屈。康熙时举博学鸿词,青主被强召入都,但他绝食样狂,以死为拒,只得放还。当时,顾炎武曾写诗给他,其中有“陵闻生哀回夕…  相似文献   

15.
从大肠“主传导”、“主津”的生理功能,论述泄泻乃大肠传导功能亢进、气机下行过甚、或肠中水液过多所致,即“风盛舟翻”、“水盛覆舟”。治疗泄泻的方中祛风药的作用:一者祛肠中之风,二者祛肠中之湿,祛风、祛水(祛湿)在调节大肠恢复正常功能以治泄泻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心、脑功能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的观点。指出:传统中医学虽以“心主神明”立论,但对脑与精神、感觉、知觉及生命健康的关系也有描述,与“脑主神明”的认识相按近;并从系统修正、审慎扬弃、理论建设、方法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强调确立“脑主神明”论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儒医傅青主,千古一英豪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关键词傅青主当我们读到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之后,才知道明末清初还有一位傅青主其人。其实堪称“千古英豪”的傅氏,这二三册医学专书在他的生平活动中仅仅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一的工作而已。他的事...  相似文献   

18.
再论"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理论是目前中医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临床上心血管病患者精神情志的异常表现,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因此,阐明"心主神明"的现代生物学内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临床指导作用.为"心主神明"提供科学而有力的依据,是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植物状态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探讨“脑主神明”。自《内经》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奠定了“心主神明”的中医基本理论。“心主神明”即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等活动均归属于心的功能。但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及多种疾病致脑损伤后,一部分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完全丧失,即植物状态。病人虽然体温、呼吸、血压、心跳均正常,但意识丧失,无任何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功能,此无法用“心主神明”所解释,而正说明人体意识、思维、记忆、情感、精神等活动是有脑所主,即“脑主神明”。修正“心主神明”而倡“脑主神明”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医脑病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肾主封藏与肝主疏泄是肝肾重要的生理功能。肾主封藏主入主静 ,肝主疏泄主出主动 ,二者对立统一、相反相成 ,在发生学上又有渊源的一致性。肝肾藏泄理论的研究 ,对丰富“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和临床“肝肾同治”的治疗原则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