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推荐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作为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哮喘门诊于1981年7月首次对41例吸入型、混合型哮喘患者作过敏原及脱敏治疗。本文将过敏原阳性率和脱敏治疗的初步疗效作一小结。选择未发作的吸入型、混合型哮喘41例,女22例(占53.65%),男19例(占46.34%),  相似文献   

3.
熊建平  孔祥英 《重庆医学》2006,35(22):2017-2020
目的探讨低氧吸入治疗对哮喘的机制,为临床应用低氧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卵蛋白(OA)腹腔注射致敏和5次1%OA吸入诱发复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低氧吸入治疗组3组。利用(13±0.5)%O2/N2低氧混合气体治疗干预,结束后3组均做血清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低密度EOS(HEOS)百分率以及气道平滑肌张力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吸入治疗组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高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氧吸入治疗组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对照组和低氧吸入治疗组BALF中EOS绝对值及HEOS百分率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低氧吸入治疗组低于哮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哮喘对照组气道平滑肌张力明显增高,而低氧吸入治疗组降低;(4)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低氧吸入治疗组较哮喘对照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气道EOS浸润减少,肺泡间隔水肿减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内板层小体接近正常。结论低氧吸入治疗能使哮喘缓解期豚鼠血清皮质醇升高,从而使其BALF中EOS数和活化的EOS(HEOS)减少,气道变应性炎症明显好转,气道高反应性(AHR)得以恢复,有利于预防哮喘复发和哮喘发作症状的减轻。  相似文献   

4.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应用治疗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哮喘病的治疗手段取得了重大进展。2002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正式推荐联合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作为长期治疗中、重度哮喘的首选疗法。国外使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应用治疗哮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靳淑红  张慧敏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61-3963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按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给予A组患儿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组患儿参苓白术散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气短、汗出、食欲不振)积分、哮喘发作相关指标(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每月哮喘发作次数)。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24/25)]高于A组[72.00%(18/25)](P<0.05)。治疗后,两组气短积分、汗出积分、食欲不振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B组气短积分、汗出积分、食欲不振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两组每月哮喘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B组哮喘发作持续时间短于A组,每月哮喘发作次数少于A组(均P<0.05)。结论将参苓白术散用来治疗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减轻患儿症状,缩短哮喘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哮喘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的实质是慢性气道炎症,抗炎治疗首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目前主张合用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更有效控制哮喘,尤其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仍有症状者。2002年以来我们观察了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治疗轻、中度哮喘患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门诊诊断明确的轻至中度支气管哮喘病人均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14~70岁;(2)试验前4周内未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3)试验前2周内未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4)试验前1周未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口服β2受体激动剂;(5)除沙丁胺醇气雾剂以外,2周内未改变其他哮喘…  相似文献   

7.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高效抗炎作用 ,是治疗哮喘的一线用药 ,它与长效吸入型 β2 受体激动剂合用可替代单纯大剂量吸入激素治疗 ,较少副作用 ;另外 ,不同的吸入途径对药物有吸收也有一定的影响。1 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 (GC)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哮喘的炎症反应。应用GC虽然不能治愈哮喘 ,但停用或不用GC只会加重哮喘的炎症反应。新型、高效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CS)在药效学方面具有对糖皮质激素受体 (GR)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及高效的局部抗炎活性 ;在药代学方面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肺内吸收缓慢、血浆清除率快、肺 /全身分布…  相似文献   

8.
李琼雅 《甘肃医药》2021,40(1):20-22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对老年重症哮喘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重症哮喘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化分为对照组(n=65,给予BiPAP治疗)和观察组(n=65,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治疗哮喘合并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哮喘合并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治疗(20例),治疗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联合治疗(3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并进行病情症状及体征记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 MM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MM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流涕次数、鼻堵、鼻痒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能更有效控制患者支气管哮喘及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00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用必可酮、喘乐宁吸入(治疗组55例)和传统间歇疗法(对照组45例)治疗,经一至两年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哮喘缓解期持续吸入小剂量的必可酮是当今理想的防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作为一种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随着对哮喘的认识和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为主的吸入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大部分哮喘患者的症状均能得到控制,但不容忽视的是约占哮喘患者5%的难治性哮喘的存在,有文献报道近年来其发病率较前降低,但其急诊就医率、住院率及治疗费用均较轻、中度哮喘明显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现代药物治疗新视角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以气道炎症、气道痉挛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学、治疗学的深入研究 ,哮喘的药物治疗已发展为抗炎性和平喘性两大类。新型抗哮喘药物的研制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 ,使哮喘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随着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分子药理学、免疫药理学、药动学及临床药效学研究 ,已证实[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抑制变应原诱发的双相变态反应 ,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 ,缓解临床症状 ,是目前抑制哮喘炎症作用最强的药物。 2 0世纪 70…  相似文献   

13.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45例哮喘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 《浙江医学》2004,26(7):544-545
自从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中心(NHLBI)邀请有关专家提出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以来,哮喘的管理和预防策略得到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近该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的获得最佳哮喘控制(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GOAL)临床研究中证实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混合制剂在控制哮喘方面有更好的作用.我院儿科门诊从2002年7月至2004年2月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商品名舒利迭)吸入治疗中、重度哮喘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南阳南石医院儿科收治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嗜酸性粒细胞(EOS)和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9%、94.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ICAM-1、EOS和NT-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sICAM-1、EOS和N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外周血sICAM-1、EOS和NT-3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入性激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其中6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维持治疗并随访1年,另60例未采用激素吸入治疗,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开始前和治疗1年后,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骨密度和尿游离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期间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吸入性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诊断为哮喘的患儿141例,治疗组选用顺尔宁口服及辅舒酮吸入,对照组行单纯辅舒酮吸入,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成功随访63例,对照组成功随访62例,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哮喘患儿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较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造成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通常分为吸入型(又称外源性)、感染型(又称内源性)和混合型三类。吸入型哮喘是因吸入外界抗原物质所引起,其临床特征有:(1)发病常有季节性,以春秋为主;(2)发病前多有过敏性鼻炎等先兆症状;(3)约半数患者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4)常在幼年起病,以城市青少年为多;(5)对色甘酸钠有较好的疗效;(6)脱敏治疗常可预防或减轻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诊断为哮喘的惠儿141例,治疗组选用顺尔宁口服及辅舒酮吸入,对照组行单纯辅舒酮吸入,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成功随访63例,对照组成功随访62例,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哮喘患儿顺尔宁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较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34例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哮喘患者,通过电话或在门诊、病房调查其缓解期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104例(77.6%)患者曾自行停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有30例(22.4%)患者能够一直坚持用药,但其中有6名患者有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的行为。停药的原因包括症状缓解(63.5%)、担心不良反应(50%)、间断按需使用(34.6%)、自认为治疗无效(19.2%)、感觉药粉未能吸入(13.5%)、担心糖皮质激素依赖(5.8%)、经济原因(7.7%)、社区医生错误指导(3.8%),无特殊原因而停药者占1.0%,无因不会用该吸入装置或买药不方便而停药的患者。坚持用药的原因包括因曾经停药后急性发作从此坚持用药(36.7%),担心停药后复发(23.3%),听从医师宣教坚持用药(66.7%),自认为治疗有效(6.7%)。结论哮喘患者缓解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差。应继续加强对哮喘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建立哮喘患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者受益。此外还应该加强社区医生哮喘诊治知识的更新,提高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地位的认识,避免错误指导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两种治疗联合对危重型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37例危重型哮喘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PH值以及气道压力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患者治疗后心率、气道压力以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型哮喘患者的治疗,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