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按常规切除病变的下颌骨节段,取适宜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 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11个病例中,10例成功地恢复了颌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但有1例因口腔内伤口有少许裂开,导致伤口感染,植入的肋骨块有部分坏死。结论 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它完全可以达到恢复面部外形及恢复口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颌骨切除自体骨游离移植立即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下颌骨切除患者,用自体肋骨肋软骨及自体髂骨游离移植立即整复下颌骨,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31例患者成功29例,原发病治愈无复发,面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自体肋骨肋软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整复术是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术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自体髂骨、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病例,经随访6个月~5a,观察移植骨存活、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及颌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结果42例中,39例植骨区伤口Ⅰ期愈合,占92%;41例移植骨完全成活,占97%;35例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占83%;36例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占85%。颜面外形及咀嚼功能恢复较差者多为大范围缺损行游离肋骨移植病例。结论 单纯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相对术式简单,操作简便,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修复效果满意,在下颌骨缺修复中仍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自体游离髂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7例,结果显示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骨量大,与骨床融合快,外形好,成活力强,不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作者介绍了手术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并探讨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可能性。方法对35例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3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后外形及咬合功能恢复良好,感染率为5,7%。结论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重建钛板固定技术可提高移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对23例采用自体额骨及14例采用自体肋骨移植即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骨块都具有外形修复好,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修复成功率分别为78.6%,和87.0%,两组各有3例失败病例,均为感染所致,提示术后限制上下颌运动,良好的口腔护理对提高修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对面型及下颌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颌骨缺损患者28例,常规术式取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使保持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27例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6个月后复诊,所有患者双侧面型基本一致,开口度正常率92.3%,咬合关系良好率84.6%;X线显示骨端骨痂形成,骨皮质密度增高.结论:髂骨是良好的供骨源,常规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创伤小,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体髂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万放  郭广霞 《中原医刊》2003,30(23):14-15
目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和口腔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方法:按常规切除病变的下颌骨节段,取适宜自体髂骨游离移植颌骨缺损,骨接端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并采用颅颌绷带辅助固位。结果:80例治疗患者中,植骨成功,修复效果满意者78例,占97.5%(78/80),植骨失败2例,占2.5%(2/80),植骨床感染11例,占13.75%(11/80)。结论: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仍不失为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狗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4例狗切除单侧下颌骨体,以自体腓骨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以微钛板内固定,钛网塑形人工骨粉植入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同期用人工种植体各一枚植入移植腓骨处,定期进行血液指标检测,X线检查及动物处死后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下颌运动功能检测、扭转、剪切力、压力、弯曲试验结果显示,植人物愈合正常,下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狗下颌骨缺损是可行的,重建下颌骨的功能和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腓骨皮辨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特点、技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腓骨皮辨游离移植方法对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 术后观察2~20个月,腓骨皮辨存活,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腓骨皮辨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颅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初步分析植骨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血管的髂骨瓣4例,游离髂骨1例,游离肋骨10例。结果 13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也较适用,手术操作简单,但术中注意严密关闭口腔,植骨床应有一定的组织厚度包埋,并不留死腔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特点、技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观察2~20个月,腓骨皮瓣存活,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游离肋骨18例,游离髂骨15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瓣4例,分析术后近远期修复效果。结果游离肋骨、游离髂骨、吻合血管的腓骨瓣的移植成功率分别达88.89%、93.33%、100.00%。随访1~5年,患者对外形较满意,其中16例进行了活动义齿修复,8例延期牙种植体修复恢复,咀嚼功能良好。结论游离髂骨及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但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现象。吻合血管骨移植修复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在选择修复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修复重建方案,力争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评价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手段进行探索。方法收集我科1992—2007年分别采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病变下颌骨煮沸再植、重建钛板植入等4种方法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行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者中23例外形恢复较满意,4例术后感染,2例经处理植骨块成活,2例植骨块坏死取出;5例行血管化髂骨皮瓣者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较理想;6例行病变骨煮沸再植者,有1例感染,经处理感染消失;8例行重建钛板植入者中,有2例术后钛板外露取出。结论应根据病变性质、范围、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来选择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下颌骨缺损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钛支架固定术修复下颌骨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修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无复发,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5%,复发率为18.7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手术相对简单、患者受创伤更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马征  夏德林  贾娟  肖鸣  吴双江  付光新 《广东医学》2014,35(15):2388-2390
目的 总结评价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外科14例下颌骨肿瘤患者,采用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同期行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移植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修复后下颌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组织量丰富,供区隐蔽并可直接缝合,是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的髂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吻合旋髂深血管髂骨复合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方法 对63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髂骨复合瓣进行重建进行连续随访观察,对面形与口颌功能进行临床评价,其中张口度与口腔容量进行量化。结果 游离组织瓣移植总成功率为97.1%,髂骨复合瓣为96.9%,皮岛坏死率为27.3%。供区切口疝与股神经麻痹各发生1例。多数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及语言、吞咽、张口度和含水试验等口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髂骨复合瓣修复单纯下颌骨缺损,面部外形与口颌功能的恢复均较为理想;因其携带皮岛过于臃肿,影响面部外形与口颌功能,与前臂皮瓣串联可弥补其不足;供区并发症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我们使用传统的髂骨游离移植即时重建下颌骨缺损的7例患者情况及手术方法。结果:7例患者经1~5年的随诊与复查,功能与外形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X线检查提示,7例植入的髂骨依然可见或已被新骨替代。结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长度小于6cm,单侧以及术前未经过放疗的某些低度恶性肿瘤,适用于无条件开展显微外科的基层医院或不能耐受长时间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并且其快速简便,安全可靠,仍不失是一个理想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纠正口腔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比较67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者56例,占83.6%,其中2例因术后感染失败。4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方法,而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合螺旋式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5例患者共38枚种植体植入非血管化髂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采用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并对种植义齿修复后进行咀嚼效率的测定。结果种植体植入非血管化髂骨后稳定性良好,但2例下颌骨缺损较大的(>8 cm)病例,术后半年发现种植体骨界面有较明显吸收。种植义齿修复后,患者咀嚼效率接近正常,表明结合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缺损,可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结论结合螺旋式种植体的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可以早期实现下颌骨的功能性重建,但大范围的下颌骨缺损不宜用此法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