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静  张亚新  冉文燊 《山东化工》2014,43(10):53+56
面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正大力推进煤制天然气的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是甲烷化技术,甲烷化反应器则是甲烷化过程的主要设备,因此有必要关注甲烷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目前甲烷化反应器主要为固定床反应器,本文着重介绍固定床甲烷化反应器的近期研究。通过对甲烷化反应催化剂、甲烷化工艺及甲烷化设备三方面对甲烷化反应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甲烷化反应器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超支化聚合物在共混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概况,综述了超支化聚苯、超支化聚酯、超支化聚酰胺、超支化聚醇和超支化聚苯乙烯等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粗化工艺对粗化效果和电镀剥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电镀过程的粗化效果,主要是受温度和粗化时间的影响。当粗化温度为64℃时,粗化时间为14 min,可获得良好的表面粗化效果和高的电镀剥离力,其平均电镀剥离力高达9 N/cm。粗化时间过短会导致粗化不足,粗化时间过长会导致粗化过度。粗化时间为10 min时,粗化温度越高,平均电镀剥离力越低。  相似文献   

4.
污泥干化是利用热物理的原理对污泥中的水分进行排除,从而达到干燥污泥、缩小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热值的目的。应用自然热源的干化过程称为自然干化,主要包括污泥干化场、太阳能干化床、生物干化和芦苇干化床。使用人工热源的干化过程为人工干化。本文对各种干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污泥干化技术的比较与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弹性体》2015,(3)
选用了酸性和碱性高锰酸钾2种体系的粗化液,分别对ABS塑料基体表面粗化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粗化后ABS表面接触角、表面粗糙度和黏结强度等性能,考察了2种粗化体系的粗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粗化液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浓度为4~6g/L时,ABS基板粗化效果最好;酸性粗化体系相对于碱性粗化体系粗化效率更高,但碱性粗化体系整体的粗化效果要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6.
汤守新  马为明 《橡胶工业》1999,46(3):161-162
表面粗化胶辊是一种表面呈粗化纹理的新型特种胶辊,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渐扩大。本文介绍了胶辊表面的粗化加工工艺及表面粗化胶辊的研制。1表面粗化纹理胶辊表面粗化加工方法不同,表面粗化纹理不同。表面粗化胶辊的表面粗化纹理一般分为3种(如图1所示):①沿辊面周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气体分离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超支化聚合物,阐述了传统结构超支化聚合物与大π共轭结构超支化聚合物的等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详细介绍了偶氮类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类超支化聚合物及共混类超支化聚合物在分离膜制备中的作用,并对超支化聚合物在气体分离膜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叙述环氧大豆油制备的研究进展,包括羧酸催化环氧化和非羧酸催化环氧化。其中羧酸催化环氧化包括:羧酸催化环氧化,浓硫酸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对甲苯磺酸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固体强酸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酶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硫酸铝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非羧酸催化环氧化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环氧化、磷钨杂多酸(盐)催化环氧化和相转移催化环氧化。  相似文献   

9.
涤纶织物化学镀镍前处理粗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微波防护和电磁屏蔽用涤纶织物金属化的附着强度问题,研究了氢氧化钠、苯酚、聚乙二醇-600 3种粗化液对涤纶纤维的粗化效果。得出了较好的粗化液,并研究了该粗化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粗化温度、粗化时间对织物纤维浸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90 g/L氢氧化钠的粗化液比另两种粗化效果更好,粗化温度80℃、粗化时间20 m in时,粗化效果最优,在涤纶基体上可获得良好结合力的化学镀层。  相似文献   

10.
王尚广 《河南化工》2009,26(7):12-13
各级干部都要当好传教士,不厌其烦地把骏化的成功、骏化的前途、骏化的发展、骏化的希望讲给员工。——昊华骏化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1.
硅粉生产技术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森 《有机硅材料》2005,19(5):21-23
介绍了甲基氯硅烷合成对硅粉的工艺要求,列出了常用的硅粉生产工艺如雷蒙法、对辊法、盘磨法和冲旋法,从硅粉的活性、粒径、单机生产能力、加工成本、使用可靠性和环保状况等方面比较了这几种工艺的特点;讨论了制粉工艺对硅粉的微观结构、活性、粒径及其分布、外观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制粉刀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多晶硅合成过程中副产大量四氯化硅。以四氯化硅为硅源,通过水解反应成功合成了二氧化硅粉体。探讨了反应温度、四氯化硅的加料速度、四氯化硅和水的加料比、循环比等条件对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测定仪和粒度分析仪等测试工具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的结构、粒径等参数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 ℃,四氯化硅的加料速度为2.0 L/min,加料比[m(四氯化硅)∶m(水)]为0.10~0.15,循环比为10 h-1的条件下,可制得满足橡胶补强剂要求的二氧化硅粉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固化剂、纳米二氧化硅粉和碳酸钙粉等外加剂对硅橡胶模具线收缩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化剂的用量为2.3%时,模具的线收缩率为3.342%。外加纳米二氧化硅粉和碳酸钙粉可以明显地降低硅橡胶模具的线收缩率,外加CaCO3粉(球磨20min)的质量为硅橡胶质量的8%时,模具线收缩率为2.256%,较未加入时的3.342%减少了1.086%。  相似文献   

14.
尹少武  张朝  康鹏  韩嘉维  王立 《化工进展》2022,41(5):2256-2267
以单个硅颗粒氮化反应缩核模型为基础,本文建立了硅颗粒在输送床内反应、辐射与对流传热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CFD软件FLUENT对输送床内能质传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输送床壁面温度、氮气流量、预热温度、硅粉粒径等因素对输送床内温度场和硅粉氮化率的影响。在数值计算域内将单个颗粒反应过程转化为颗粒群整体反应过程,实时监测颗粒粒径及未反应硅颗粒粒径,为数值模拟颗粒流反应提供一种新思路。当壁面温度高于1723K时,输送床内会出现一高温区加速硅粉氮化反应;反应温度越高、颗粒粒径越小,氮化过程越剧烈,硅粉到达完全氮化所需时间越短。模型表明为使粒径为2.5μm的硅粉达到完全氮化且输送床内最高温度不超过氮化硅的分解温度2173K,应控制输送床壁面温度在1773K,氮化时间在170s以上,预热温度在1273K,粉气质量比为0.2,稀释剂比例为0.5~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复合电镀铁与硅粉及铁与硅铁粉的方法在普通硅钢板表面增硅。研究了复合电镀工艺及粉末颗粒对复合层增硅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的增加,镀速加快,但复合镀层中的硅含量逐渐降低。同时,细化复合颗粒及增加镀液中的颗粒含量对提高复合镀层中的硅含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红  李楠  鄢文 《硅酸盐通报》2017,36(6):2011-2015
以电熔白刚玉、石墨、硅粉和碳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固定刚玉细粉和硅粉总含量(29%),改变硅粉加入量(0~20%)制得了六组碳纤维增强铝碳耐火材料.采用XRD、SEM及EDS等研究了硅粉加入量对不同温度处理后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220 ℃热处理后,硅粉含量低于8%时,抗折耐压强度变化不大;硅粉的含量高于8%时,抗折与耐压强度均降低.(2)1400 ℃热处理后,当硅粉含量从0增加到8%时,耐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而当硅粉量进一步增加时,试样出现裂纹,强度显著下降.(3)综合考虑,硅粉的最佳加入量为8%,此时经220 ℃、1400 ℃热处理后材料具有最好的抗折强度及耐压强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石灰为脱硅剂,采用石灰+片碱(氢氧化钠)沉淀法脱除沉钒废水中的硅,以除硅液为原料制备冶金级氢氧化铬。结果表明,先用石灰调节pH为7.5~8.0,再用片碱调节pH为9.5以上,除硅温度为55~65 ℃,除硅时间为20~30 min,在此条件下除硅率达到67.9%。沉钒废水用石灰除硅后制备的氢氧化铬硅含量低,以二氧化硅质量分数计达到4.2%,可用于冶炼焊剂用、铝剂用金属铬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罗华明  赵燕  李晓枫  范泳  陈庆帅 《水泥》2012,(11):11-14
研究了硅微粉pH值、草酸和柠檬酸对高铝质低水泥浇注料的流动性、硬化时间和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微粉pH值在5.5~8.5之间,高铝质低水泥浇注料可以获得良好的流动性;随着硅微粉pH值的增大,浇注料的硬化时间缩短;当硅微粉呈弱碱性时,浇注料强度最好.草酸和柠檬酸的加入对浇注料的流动性影响不显著,但会明显延长硬化时间,减弱流动值的衰减,延长可施工时间,其中柠檬酸的效果比草酸显著;酸性物质的加入降低了浇注料110℃的强度,而1 100℃的强度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超微 SiO2,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和不同异丙醇和正硅酸乙酯摩尔配比对 SiO2 粒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了超微 SiO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 SiO2 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SiO2 颗粒为规则的球形,粒径均匀;红外光谱图和成分分析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样品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本文进行了脱除羟基的研究,为研究羟基脱除机理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SiO2 中羟基脱除彻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热碱溶解微硅粉制备水玻璃的过程中存在Si转化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酸浸预处理的方法脱除微硅粉中的金属杂质,强化其热碱溶出过程,以提高Si的转化率。本研究通过采用X射线荧光仪(XRF)、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滴定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了酸种类、酸浓度、反应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对金属杂质浸出率的影响和酸浸工艺对微硅粉热碱溶出过程的强化作用,得出适宜的酸浸条件:HCl浓度2mol/L、反应温度60℃、固液比1:(6~8)、反应时间40~60min。在碱溶出过程初期,酸浸处理后的微硅粉中SiO2的溶出率由46.62%增至61.91%,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酸浸预处理对微硅粉的碱溶过程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提高了Si的转化率,这将在增大微硅粉利用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工业水玻璃[Na2O·(2.5~3)SiO2]对模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