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定位前哨淋巴结和术前超声造影+术中美蓝显影联合法检测T1~T2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乳腺癌患者46例,术前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前哨淋巴结,术中进行美蓝显影探查淋巴结并切除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成功率及检出个数。结果美蓝显影结果符合术后结果的为40例(86.95%),超声造影结果符合术后结果的为39例(84.79%),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的为43例(93.48%),造影组与美蓝组、造影与联合诊断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术前检查前哨淋巴结与术中美蓝显影结果无明显差别,联合两者进行可以优化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成像技术联合美蓝示踪剂在女性乳腺癌手术治疗中探寻前哨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常规检测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联合注射吲哚菁绿(indoc yanine green,ICG)及美蓝(联合组)、单独注射ICG(ICG组)和单独注射美蓝(美蓝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后将探寻的前哨淋巴结取出进行冰冻病理检查或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结果:联合组患者体外淋巴管显影率为94%(47/50),剩余3例有2例为切开后淋巴结显影,淋巴结荧光显影率为92%(46/50)。联合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的总检出率98%(49/50),检出SLNs数量为180枚,其中阳性患者10例(20.41%);ICG组的总检出率为90%(45/50),检出数量为158枚,阳性患者8例(17.78%);美蓝组的总检出率为88%(44/50),检出数量为150枚,阳性患者7例(15.91%);联合组相关观察指标均要优于ICG组和美蓝组。结论:ICG联合美蓝示踪法,相比单独注射ICG或美蓝,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和检出数量,为乳腺癌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5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24例术前4—6h在乳腺肿块周边皮下四点分别注射超声造影剂,标记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术中单独分离。B组:33例在全身麻醉后,用亚甲蓝2ml沿肿块周边皮下分四点注射,经根治性手术切口沿淋巴管的走行寻找蓝染的淋巴结,并单独分离。两组患者均将前哨淋巴结送病理检查,随后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A组检出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95.8%,1例假阴性。B组检出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97.0%,1例假阴性。两组检出率、准确性、敏感性及假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与美蓝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在检出率、准确性及敏感性方面均显示出良好效果,而超声造影创伤小,更利于术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56例乳腺癌患者按分期分为 2组 ,采用美蓝作肿瘤、乳晕周围的皮下及乳腺组织注射 ,再手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并分析影响检出率的因素。结果 56例患者中 ,检出前哨淋巴结 52例 ,占 92 .85 % ;总敏感性、总准确率及总假阴性率分别为 1 0 0 %、91 .0 7%、6 .2 5 %。第一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 97.2 9% ,第二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 84.2 1 %。两组中肿瘤 <2cm ,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 1 0 0 % ;肿瘤 >5cm ,前哨淋巴结检出率 70 %。结论采用美蓝染色法能准确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况 ,方法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而前哨淋巴结活检失败与外科医师操作、肿块大小及术前化疗有关 ,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onoVue及Sonazoid在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定位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乳腺癌T1~2期的患者204例。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SLN活检术取得病理结果,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超声造影剂选用类型的不同,将204例患者分为SonoVue组135例(男性1例),Sonazoid组69例。观察2组SLN显影的数量、持续时间等,并分别与美蓝染色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SonoVue组135例患者,超声造影检出SLN共210个,美蓝染色检出29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4,P<0.001);Sonazoid组69例患者,超声造影检出SLN共102个,美蓝染色检出13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3,P<0.001)。SonoVue组135例患者中1例造影定位未成功,美蓝染色定位显影失败4例;Sonazoid组68例患者全部成功定位,美蓝染色定位显影失败3例,2组显影成功率分别与美蓝染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0、0.244)。SonoVue组与Sonazoid组之间的显影成功率比较(99.3% vs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注射后60、120 min时,SonoVue组SLN内均未见淋巴结显影,而Sonazoid组切除的蓝染淋巴结在生理盐水中均持续显影。 结论Sonazoid在定位早期乳腺癌患者SLN中的应用价值不低于SonoVue,其在SLN中持续显影的特性有望用于术中检验切除SLN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早期乳腺癌的患者78例,均进行~(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观察两种方法单独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7.44%,超声检查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51.28%,超声联合~(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度为91.67%,灵敏性为93.33%,准确度为92.31%。结论~(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较高,而联合超声检查对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确诊具有准确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美蓝显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开始时将美蓝2ml注射于乳腺肿瘤区域,在切除标本中寻找蓝染的前哨淋巴结以及未染色的淋巴结,均行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64例乳腺癌患者中显示蓝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成功55例,成功率85.9%(55/64),前哨淋巴结癌转移率为58.2%(32/55),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6.4%(53/55),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为3.6%(2/55)。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查对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解剖学定位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患者152例,染料组术前15min将1%亚甲蓝2m1注射在肿瘤周围皮下组织的方法检测前哨淋巴结;观察组在染料法的基础上联合核素法,参照腋窝淋巴结结果,计算2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假阴性率,分析前哨淋巴结的解剖学定位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和染料组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及阳性预测率进行比较,其中检出率和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染料法联合核素法检测前哨淋巴结,是最可靠的定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单独或联合使用不同示踪剂在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活检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保乳术或改良根治术前接受前哨淋巴结示踪活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蓝染组(n=132)、荧光组(n=132)和新型组(即荧光+蓝染联合组)(n=136)。蓝染组示踪剂是亚甲蓝;荧光组示踪剂是吲哚氰绿;新型组采用荧光(ICG)联合蓝染双示踪。几种方法均行手术将前哨淋巴结分离出来,单独送病理检查。对比3组中每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检出数量以及检出率、假阴性、准确率。结果新型组每个患者检出的SLN平均数量较蓝染组、荧光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SLN检出率(97.79%)、准确率(98.49%)较单独蓝染组(86.36%、72.81%)和单荧光组(91.67%、84.30%)高;而假阴性率(0.00%)较蓝染组(16.90%)和荧光组(2.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组较蓝染组检出率、准确率高,假阴性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组即荧光+蓝染联合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较蓝染组和荧光组高,且明显降低了假阴性率。新型联合双示踪法更适合用于乳腺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对腋窝淋巴结的综合评估,从而对保腋窝有更理想的指导意义。荧光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较蓝染组高,且实时可见,更敏感,技术上更容易掌握,也是一种较好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单示踪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azoid检测荷瘤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悬液原位注射法制作兔VX2乳腺癌模型14只,经皮下注射Sonazoid对荷瘤兔模型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定位同侧腋下前哨淋巴结,并分析造影增强声像图表现特征。然后采用99Tcm硫化物核素法及皮下注射美蓝的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三种方法对比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个前哨淋巴结中,超声造影检出20个,检出率为80.00%(20/25);99Tcm硫化物核素法检出率是76.00%(19/25),皮下注射美蓝检出率是80.00%(20/25),超声造影与另两者比较检出率相当(χ2=0.15,P>0.05)。超声造影对判定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94.11%、66.67%和90.00%。结论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azoid可较好地检测出前哨淋巴结,并能发现良恶性淋巴结的不同灌注特征,可为前哨淋巴结转移提供一种新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其中阴性者28例分成两组,15例行简化的ALND(仅清扫胸小肌外侧组淋巴结,简化组),13例行标准ALND(标准组)。结果: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使SLN假阴性率降了50%,简化组后腋窝引流时间、积液及患肢水肿发生率较标准组减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短期随访无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POS法联合冰冻切片可减少SLN的假阴性率,SLN阴性可安全使用简化的ALND,减小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蓝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全麻后,取美蓝2~4ml注入乳晕周围,注射后5min取腋窝切口长5cm,切开腋筋膜仔细解剖,沿蓝色的淋巴管寻找前哨淋巴结(SLN),然后行SLNB,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并将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42例检出SLN40例(95.24%).SLNB的灵敏度为91.67%,准确率为92.86%,假阴性率为8.33%,假阳性率为0。结论:美蓝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前哨淋巴结,可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活检,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显像、手持γ探测仪及高频超声联合使用在早期乳腺癌中前哨淋巴结的识别、定性准确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3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PECT前哨淋巴结显像、高频超声检查及术中用手持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观察其位置、性质。结果3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显像及γ探测仪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97.44%、94.87%。超声发现所有发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的横径为0.6 cm以上,纵径为O.8 cm以上,1.0≤纵横比〈2.2。三者的联合使用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3%、91.67%、92.3%。结论99^Tc^m-硫胶体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指向性;联合检查是较早发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ALN)阴性,均单独采用美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剂。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SLN和ALN活检,灵敏度为97.44%,准确率为92.71%,假阴性率为10.26%,假阳性率7.69%。SLNB与ALN转移检测比较效果相一致,准确率高,统计无差异性。结论应用美蓝进行SLN的认定有利于简化乳腺癌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发现微转移。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以了解快速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及发现微转移的能力。结果:56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90.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0例SLN癌转移,36例阴性者行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发现2例微转移,术后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又发现2例微转移。结论:美蓝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术中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39例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病例,对28例阴性前哨淋巴结及所属非前哨淋巴结,在原组织蜡块平面100um深处切片2张,1张HE染色,1张免疫组化染色;于200um深处切片1张,行HE染色,结果:39例中前哨淋巴结转移率是非前哨淋巴结的4.3倍;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8例67枚阴性前哨淋巴结和424枚非前哨淋巴结,2例(2枚)发现有转移,与单切面HE染色法相比,敏感性提高7.1%,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由83.%降为7.1%,结论: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最早发生也是最易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用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应用于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照组采用亚甲蓝染料标记追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比较两组患者SLN检出数目、成功率、真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两组SLNs检出数目、成功率、真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应用于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定位准确、灵敏性高等优势,能较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存在较为轻微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美兰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组1为术中单纯美兰染色定位SLN,组2为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结合术中美兰染色法定位SLN,比较两组对SLN的检出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组2的4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SLN良、恶性的判定,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组2法对SLN的检出率为92.7%,组1单纯美兰染色定位法检出率为73.2%.病理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1例乳腺癌患者SLN良、恶性判定的准确性为90.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美兰染色在乳腺癌SLN检出及性质判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效果。[方法]配制吲哚菁绿为示踪剂,结合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探找前哨淋巴结。激光淋巴成像仪示踪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确定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手术方式。[结果]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手术室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28例,前哨淋巴结显影率99.2%(127/128),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9.2%(127/128),腋窝淋巴结有转移11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1例。[结论]注射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能实时导航,精准定位,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健英 《全科护理》2016,(34):3611-3612
[目的]观察保乳综合治疗合并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在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医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保乳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两组病人均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腋窝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腋窝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采用保乳治疗效果理想,利用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