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选用TBHQ、迷迭香和茶多酚等作为抗氧化材料,研究几种抗氧化剂对油香椿制品储藏过程中油脂氧化效果的影响.采用烘箱加热进行加速试验,定期测定油脂过氧化值(POV)的变化情况来研究不同浓度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和添加维生素C、植酸或柠檬酸等增效剂的迷迭香抗氧化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茶多酚,比TBHQ的抗氧化效果稍差,0.02%迷迭香能有效阻遏油脂中POV值的升高,它与维生素C、植酸或柠檬酸混合使用,能显著增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手撕牛肉是四川特色食品之一,有色泽鲜红、肉质紧实、嚼劲十足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油脂氧化加速它的酸败,导致货架期缩短,经济效益严重降低。本文对手撕牛肉中油脂的氧化进行研究,以酸价和羰基价为手撕牛肉酸败的指标,研究了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等天然抗氧化剂对手撕牛肉的抗氧化效果,探究最佳复配抗氧化配方。结果表明: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对手撕牛肉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效果依次为:茶多酚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较适添加范围分别为:茶多酚0.15~0.225g/kg,迷迭香提取物0.15~0.225g/kg,维生素E 0.1~0.15g/kg;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复配使用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最佳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茶多酚0.09g/kg,迷迭香提取物0.09 g/kg,维生素E0.09g/kg。  相似文献   

3.
采用Schaal烘箱耐热试验法,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野葡萄多酚、牡丹籽多酚、生育酚、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和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等8种天然抗氧化剂及2种增效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国家允许添加量范围内,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弱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其中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效果较为理想,与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效果接近。维生素C与柠檬酸是抗氧化剂的良好增效剂,协同抗氧化作用显著,且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柠檬酸。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抗氧化剂,复合添加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维生素C、0.01%牡丹籽多酚+0.01%苹果多酚+0.02%维生素C和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柠檬酸均能显著减缓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可使牡丹籽油的贮藏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D-异抗坏血酸钠、迷迭香、茶多酚对斑点叉尾鮰内脏精炼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的添加浓度为0.02%时,抗氧化性能由大到小顺序为茶多酚>迷迭香>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与其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添加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均有协同增效作用,但维生素C对茶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增效略大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5.
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天然维生素E、抗坏血酸、大豆磷脂、β-胡萝卜素、茶多酚、没食子酸、迷迭香提取物七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七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葵花籽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茶多酚、没食子酸和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对没食子酸和迷迭香提取物进行复配得出最佳质量比为4∶1;复合抗氧化剂最佳添加量为0.02%。  相似文献   

6.
利用Rancimat法研究3种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生素E(VE)及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棉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棉籽油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单一和复合配比的抗氧化剂,分别测定诱导时间并考察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棉籽油中单一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依次为TBHQ>迷迭香>茶多酚>VE;在复合抗氧化剂组合中,迷迭香提取物与茶多酚以3∶1进行复配时具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3种天然抗氧化剂与TBHQ进行复配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在纯鸡肉粉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对纯鸡肉粉的抗氧化效果依次递减。通过U_5*(5~3)均匀设计试验结果可知,迷迭香提取物与维生素E按2∶1复配添加,添加量0.03%,柠檬酸添加量在0.003%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在一级压榨浓香花生油和三级大豆油中分别添加油质量0. 02%的叔丁基对二苯酚(TBHQ)(纯度≥99. 0%)、茶多酚(纯度≥95. 0%)、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酸含量≥20. 0%)、维生素E(纯度≥90. 0%)等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以过氧化值、酸价、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一级压榨浓香花生油和三级大豆油氧化稳定性及预测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过氧化值达到相应国标限量(一级压榨花生油6. 0 mmol/kg、三级大豆油9. 85 mmol/kg)作为评价指标,空白花生油及添加TBHQ、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的花生油预测货架期分别为55. 7、229. 3、161. 6、161. 0、56. 5 d,对应大豆油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144、408、112、152、108. 8 d;在预测货架期内,5种花生油中甾醇和维生素E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不超过3%和12%,5种大豆油中甾醇和维生素E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不超过4%和11%。4种抗氧化剂在浓香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生素E。  相似文献   

9.
以青刺果油为试材,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4种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2种增效剂(维生素C、柠檬酸)及其复配后对青刺果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与TBHQ作对比。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对青刺果油的抗氧化强弱顺序为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维生素C、柠檬酸对迷迭香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且柠檬酸的协同效果强于维生素C;单一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及其各复配抗氧化剂对青刺果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优于TBHQ;添加0.04%迷迭香提取物+0.02%茶多酚棕榈酸酯+0.02%柠檬酸的青刺果油贮藏稳定性最高,可使青刺果油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由128 d延长至784 d。  相似文献   

10.
食用骨油在存放过程中易于氧化哈败,严重影响其品质。虽然应用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可以抑制食用骨油的氧化问题,但这一类抗氧化剂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单一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脂溶性茶多酚、维生素E在食用畜禽骨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和最佳添加量,得出迷迭香提取物单独使用添加量0.05%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使得食用骨油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1.
在12种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和解吸、静态吸附动力学基础上,研究上样液、洗脱剂乙醇浓度对较优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和解吸率的影响,并以维生素C和芦丁为对照,对甜茶叶粗黄酮与精黄酮的清除DPPH·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PD-450大孔树脂为甜茶叶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最佳大孔树脂,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2875 mg/mL,上样量100 mL (上样量体积与树脂质量比为10:3),上样液以1.5 BV/h流速上柱,依次用2 BV水洗脱,170 mL 55%乙醇洗脱。纯化后精黄酮纯度为31.79%,回收率为90.49%。甜茶叶粗黄酮、甜茶叶精黄酮、维生素C、芦丁对DPPH·的IC50值分别为0.0187、0.0202、0.0175和0.0265 mg/mL,表明甜茶叶粗黄酮比甜茶叶精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能力,甜茶叶粗黄酮、精黄酮对DPPH·清除能力均低于维生素C而高于芦丁。从总抗氧化能力(T-AOC)效果评判,在0.02 mg/mL浓度组内,甜茶叶粗黄酮总抗氧化能力显著(P<0.05)大于其他;在0.03、0.04 mg/mL浓度组内,甜茶叶粗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大于甜茶叶精黄酮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而两者均显著(P<0.05)大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2.
在(37.0±0.5)℃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组合抗氧化剂对薏仁露饮料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和风味品质的影 响,确定其适宜的抗氧化条件,为含脂肪饮料的抗氧化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薏仁露饮料为原料,分别添加 不同质量分数VE、茶多酚、迷迭香3 种抗氧化剂以及复合抗氧化剂,通过测定硫代巴比妥酸值和采用感官评定及电 子舌技术测试薏仁露饮料在贮藏过程中风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处理(0.01% VC+0.01%迷迭香、 0.01% VC+0.01%茶多酚、0.01% VC+0.01% VE)可有效抑制薏仁露饮料脂氧化(P<0.05)和风味劣变,其最佳 抗氧化处理方案为同时添加质量分数0.01% VC和0.01%迷迭香,该方法处理的薏仁露饮料,硫代巴比妥酸值最小、 感官评定效果好,经电子舌检测在COO(苦味)传感器上的响应值最小。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effect of 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an oil-in-water (o/w) emulsion system was studied. Water-soluble natural antioxidants, including apple polyphenols from apple extract, green tea extract, 4-hydroxy-2(or 5)-ethyl-5(or2)-methyl-3(2H)-furanone(HEMF), 4-hydroxy-2,5-dimethyl-3(2H)-furanone (HDMF), and ascorbic acid, were tested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this system. The green tea extract showe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followed by ascorbic acid. Apple polyphenols did not give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activity. HEMF and HDMF exhibited a prooxidant effect.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a catechins was also investigated. Of them, EGCG and ECG exhibited antioxidant activity at 50 ppm, but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between them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05). Comparatively, EC, EGC, and GCG showed no significant antioxidative effect at 50 ppm.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00 ppm,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CG and EGC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at 50 ppm, and EGCG ha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ECG. GCG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activity at 100 ppm. EGCG exhibite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among the tea catechins in the emulsion system at 100 ppm.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对植物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但由于它的脂溶性差而不能直接使用于油脂中。本文就茶多酚的乳化法和溶剂法两种分散体系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15%。同时,维生素E对茶多酚的抗氧化具有增效作用,对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4%。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消化模型分析茶多酚在胃肠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肠道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胃部相比,茶多酚在肠部降解能力更为显著;经过模拟胃消化,茶多酚含量降低了12.00%,GCG显著降低了32.50%,EGC增加了13.80%;模拟肠消化后,茶多酚含量大幅度地降低了35.90%~46.10%,EGCG显著降低了98.40%~98.70%,GC则显著增加了97.00%~114.00%;模拟胃肠消化后,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均大幅度降低(p0.05),除肠消化阶段清除ABTS~+·的能力外,其余消化阶段的抗氧化能力均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此外,研究模拟消化前后茶多酚对肠道细菌生长的影响,发现消化前其具有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增殖嗜酸乳杆菌生长的作用,模拟胃肠消化后,茶多酚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增强,但对嗜酸乳杆菌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三个不同等级红茶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关键差异成分,该研究检测分析了红茶样品抗氧化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红茶抗氧化活性随红茶等级的升高呈现出递增趋势,其中特级红茶和二级红茶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这五款不同品类红茶间抗氧化活性强弱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检测成分发现,红茶样品内的咖啡碱、多酚、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茶黄素含量随红茶等级升高逐渐增加;而多酚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则与品类间红茶活性变化一致;相关性分析发现红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茶黄素等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其中多酚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T-AOC值和DPPH值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综上可知,红茶的等级会对其抗氧化活性造成影响,多酚及其衍生物是决定红茶等级和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冯瑛  李洁  王旭捷  董昕阳  杨晓萍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8):160-164,176
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茶多酚,研究解吸剂(乙醇)浓度、解吸时间、解吸剂料液比、提取剂(热水)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六个因素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茶多酚提取条件。与水提法进行比较,考察两种工艺对儿茶素组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50%的乙醇为解吸剂、室温解吸10 min、解吸剂料液比1:6 g/mL;再以水为提取剂、提取剂料液比1:110 g/mL、100℃提取10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2.45%±0.11%。与水提法相比,内部沸腾法将茶多酚得率提高了11.53%,高温提取时间缩短近80%,减少了高温对茶多酚活性的破坏,保留了更多的表儿茶素,茶多酚抗氧化活性显著(P<0.05)增强,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肉源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茶多酚对肉源荧光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设计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0.0%、0.5%、1.0%、2.0%、2.5%),采用滤纸片法评判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溶液(0.5%、1.0%、2.0%、2.5%)对荧光假单胞菌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钾(1.0%)对其抑制效果却不显著(P>0.05)。茶多酚溶液(1.0%、2.0%、2.5%)和山梨酸钾溶液(1.0%)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茶多酚溶液(0.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通过茶多酚溶液的浓度与4种菌抑菌圈直径的直线相关图可以看出,茶多酚溶液的浓度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的相关系数最大,荧光假单胞菌次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