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土壤标准样品GSS-13进行消解后测定样品中Cu、Pb、Ni、Mn含量的方法,比较了土壤样品电热板消解法与微波消解法的优劣。结果表明,2种消解方法均可作为土样前处理的等效方法,电热板消解法的土壤取样量不受限制,准确度较高,适用于考核样品及少量样品的消解;微波消解法人工、试剂、时间成本较低,精密性较好,可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消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石墨炉法测定膨松剂中微量铝的方法.方法: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在257.4nm共振线,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膨松剂中痕量铝.结果: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法均适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质量浓度,本方法的定量限(LOQ):22.3μg/L,线性范围是:6.0~200μg/L,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92%~10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好,可满足膨松剂中微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比较微波消解和电热板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对测定农田土壤中镉、铅含量的影响。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结论微波消解溶样时间短,试剂用量少,空白值低,基本避免了样品污染和元素损失,是理想和成熟的样品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压密封消解罐消解标准土壤样品GSS-5,使用ICP-OES法进行测定,研究了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铬、铜、锰、镍、锌、铅元素的测定值与给定的标准值吻合,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完全能满足土壤分析要求。实现了土壤样品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影响土壤重金属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是消解。以两种土壤标准样品为试材,比较研究微波消解、高压消解、石墨消解和电热板消解四种不同消解条件,同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Cr、 Ni、 Cu、 Pb、 Cd、 Zn六种重金属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消解方法的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但不同酸体系及消解时间会对结果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消解过程中应根据土壤中待测金属元素的理化特性、种类、含量以及样品的数量来选择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样品中痕量钒。研究了不同微波消化体系对大米钒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微波消解样品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钒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四段微波消解方式,以HNO3-HCl-H2O2(3∶1∶1)为消解液、EDTA为基体改进剂,进行钒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63μg/L,线性范围0~300μg/L,相关系数R=0.997 8。该法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用于大米样中钒的测定,回收率在101.2%~105.8%,标准试样结果平均相对偏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用微波消解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消解方法,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代替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土壤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不仅可以避免传统消解方法中费时长、污染重和消化样品中的铅易流失等缺点,而且检出限为6μg/kg,接近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5μg/kg,远低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方法的重现性好,对6种土壤样品的测定,其相对偏差(RSD)为3.4%~6.5%(n=21),回收率为88.7%~111.2%.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测定土壤、水系沉积物中20种元素的方法。试样经过HNO3-HF-HCl O4分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通过对3件国家标准物质(土壤ESS-2、GSS-12和沉积物GSS-27)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能满足实验室大批量样品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1]丁香中的微量元素镍。选择最佳微波消解条件和测定条件,对样品多次测量,回收率为89.6%-110%,样品丁香中镍的含量为1.06μg/g。该方法测定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单快速等特点,为丁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锌、铜、锰三元素既是土壤含量较高的三种金属元素,又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怀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品,其道地性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密切相关.利用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怀山药土壤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锌、铜、锰金属元素含量,并和标准土壤样品GSS-1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方法可靠,样品中铜含量普遍高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但全部低于国家一级背景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PCR-RFLP技术构建红壤丘陵区土壤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文库,比较分析典型森林土和农田土中氨氧化古菌种群结构对铝胁迫的响应。通过对628个amoA基因克隆子进行了PCR-RFLP指纹图谱分析,共获得62个独特的基因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anomical uints,OTUs),进一步对62个OTUs开展Blast和RDP分类分析(相似性97%-100%),结果表明:森林和农田土壤样品中100%的氨氧化古菌属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es),分布于4个基因族(Cluster1-4),Cluster 1在所有测试样品中占明显优势。农田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要高于森林土壤,但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加,农田土壤中氨氧化古菌丰度和多样性降低更明显,均匀度却有所上升。可见,铝胁迫导致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改变,高铝胁迫能促使氨氧化古菌发生适应性变化,有可能演变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 20 年间紫色土酸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酸沉降危害严重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对其主要农业土壤--紫色土进行大面积土壤酸化调查,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市土壤普查的保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近20年来酸沉降对紫色土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较,目前重庆市农用地和蔬菜地中的石灰性紫色土减少,而酸性和强酸性紫色土增加;同时,农用地的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证实了在近20年的酸沉降影响下,重庆市大部分紫色土已发生酸化,且酸化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利用8-羟基喹啉(8HQ)与铝离子鳌合后形成的鳌合物——8-羟基喹啉铝(AlQ3)能发出强荧光的特性,开发了一种有效地铝合金涂层下腐蚀的监测技术.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及pH对8-羟基喹啉铝(AlQ3)的吸光度及荧光特性的影响.发现了8HQ与Al3+鳌合生成的AlQ3荧光强度随Al3+浓度的变化规律.成功地将8-羟基喹啉加载在LY12铝合金表面,并以透明环氧树脂涂层覆盖.所制备的试样经盐雾腐蚀后表面出现明显的荧光斑点,荧光斑点处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可见腐蚀现象,而在可见光下观测并未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腐蚀时间延长,腐蚀程度加深,试样表面荧光现象增强.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选择耐铝性不同的2个大豆品种(铝耐性品种:浙春2号和敏感品种:浙春3号)作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铝处理水平和3个平行组(根际、非根际和外源根系分泌物组),测定了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的含量;在处理30d后用浸提法提取3种类型土样中的各种形态的铝并测定其含量,同时检测了相应土样的pH值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铝胁迫下,耐铝品种浙春2号根系分泌大量的柠檬酸,比铝敏感品种浙春3号显著;随着铝处理量的增加,浙春2号根际土壤相对于非根际土壤而言,Al^3+、(AIOH)^2+、Al(OH)^2+等形态铝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单聚体羟基铝((Al0H)^2+、Al(OH)^2+)含量的降低尤为显著,而腐殖酸铝(HA-Al)的含量有所升高;外源根系分泌物组的实验结果和根际土壤组相似,显示出耐铝性大豆根系分泌物具有一定的铝毒缓解效应.实验结果还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根系土壤具有一定的酸化作用,而铝的形态与pH值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根系分泌物对铝形态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磷、 铝与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磷、 铝与氟的交互作用对 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对照处理下, 茶园土壤对氟约25 min达吸附平衡;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氟的吸附量随氟初始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有磷酸根存在下, 吸附平衡时间缩短, 吸附量下降. 在 不同氟铝比条件下, 吸附平衡时间延长, 吸附量下降, 且随铝比例的增加吸附量下降显著. 在低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呈增大趋势, 而高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有明显减少趋势.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 部分处理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6.
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对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更强的DOC吸附能力,土壤DOC吸附的量与平衡前DOC的浓度显著相关,溶液中的 pH,磷、铁和铝的含量影响土壤对 DOC的吸附。pH为 5.0 时土壤对 DOC的吸附最强,pH为7.0时最弱;磷能阻止DOC的吸附,铁、铝则增加土壤对DOC的吸附,铁的含量对DOC吸附的影响明显大于铝。DOC对土壤铁、铝的溶出量有明显影响,铝的溶出量和溶出率要大于铁。DOC对下层土壤铁铝溶出量的影响要大于上层土壤。  相似文献   

17.
铝对大豆质膜透性和P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培方式,研究了铝对9703、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MDA(丙二醛)含量及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CAT、POD的活性在813.5 mg/kg 铝处理时上升,而在较高浓度铝处理时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酸雨从土壤中淋出的物质,和植物对铝的耐受能力,以及铝对植物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1、根据用pH3.5的酸液模拟淋洗600年,土壤钙、镁、铝被淋出的量表明,柳州市农业土壤可以耐受淋洗200年。
2、几种植物的耐铝阀值是:水稻30-60ppm,白菜60ppm,莴苣和蕹莱<30ppm。
3、在耐铝阀值范围内,对水稻施用氯化钙或氯化钠,对白菜施用氯化钾,有增加经济产量的作用。
4、意外观察到水稻是喜铝植物,最适浓度是30ppm。  相似文献   

19.
LY-12铝合金熔化的临界碰撞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二级轻气炮,实现了LY-12铝合金弹丸以4 ̄6km/s的速度对铝双层板的超高速碰撞。对LY-12铝合金球形弹丸超高速冲击铝双层板熔化的临界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氟铝交互作用下, 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 延长, 吸附速率下降, 吸附量减少. 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对照>n(F)∶n(Al)=2>n(F)∶n(Al)=4>n(F)∶n(Al)=8; 对照和低氟铝比(n(F)∶n(Al)=2∶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增加但转化率下降;高氟铝比(n(F)∶n(Al)=4∶8 ∶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下 降且转化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