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观察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6种中药注射液在2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啬。结论: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料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种输液配伍时的不溶性微粒及其pH值变化。方法 不同剂量 ( 4、6、8和 10ml)的复方毛冬青注射液分别与 10 0ml上述输液配伍 ,混合液的不溶性微粒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 ,以及其 pH值利用pH/离子计仪测定。 结果 不同剂量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各输液混合其 4个通道 (≥ 2 5 μm、≥ 10 μm、≥ 5 μm、≥ 2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显著性增多 (P <0 .0 1) ,且其pH也有明显变化。 结论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与 3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不符合中国药典及英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应引起重视。建议在临床应用时可在其一次性输液器加装有效的终端滤器  相似文献   

4.
郑雪 《中国药师》2017,(2):374-376
摘 要 目的:考察4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同浓度配伍的不溶性微粒数变化,为临床选择药物浓度提供参考。方法: 将复方苦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制成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通则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测定其配伍前与配伍后0,2,4,5 h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4种中药注射剂原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种中药注射剂不同浓度下≥25 μm不溶性微粒数量都很少,几乎不随时间变化;4种中药注射剂≥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总体呈现高浓度输液中的微粒数略多于低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高浓度中药注射剂输液中≥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较低浓度中药注射剂输液略多,建议临床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进行药物稀释,并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连平 《天津药学》2002,14(6):74-75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分别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测定两种中药注射液,两种输液以及两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溶于两种输液中不同粒径的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分别与两种输液配伍后,中粒径≥10、5和2μm的微粒均有显著增加,相同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与同种输液比较,溶入中药注射液后输液微粒的变化较空白输液显著;与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变化较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丹红注射液分别与6种输液配伍,用微粒分析仪测定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丹红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所增加;与10%G.S、R.S和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10μm的微粒数均超标;与0.9%N.S、5%G.S、5%G.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 丹红注射液配液时,应选择5%G.S、0.9%N.S或5%G.N.S为宜.  相似文献   

7.
清开灵及黄芪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观察清开灵及黄芪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两种中药注射液、两种输液以及两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溶于两种输液中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10μm、≥5μm、≥2μm的微粒均有显著增加,不同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同种输液比较、复方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较单方中药注射液显著;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变化比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基础输液和4种临床常用注射剂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差异。方法:选取临床常用的3个厂家(内封式聚丙烯输液袋BFS、双层无菌软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编号厂家1、2、3)的0.9%氯化钠注射液(NS)和5%葡萄糖注射液(5% GS),测定不同基础输液与临床常用注射剂配伍前后2 μm 以上不溶性微粒数量。NS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配伍,5% GS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配伍。另外将多索茶碱注射液和奥拉西坦注射液分别与上述2种基础输液配伍)。结果:空白输液中厂家1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最少,厂家3最多。与注射剂配伍后,无论NS还是5%GS,厂家1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最少,厂家3显著高于其他两家,尤其是2~5 μm,5~10 μm小粒径不溶性微粒。多索茶碱和奥拉西坦与同一厂家的5%GS和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相近,说明临床使用中与二者配伍皆宜。结论:不同基础输液与临床常用药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生产企业应提高输液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医院临床治疗需重视输液产品的遴选,为输液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香丹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微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璐璐  任广军 《中国药师》2007,10(7):730-731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的变化,选择出最适宜与香丹注射液配伍的输液。方法:分别将香丹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0.9%NS)、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RS)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选择出最适宜与香丹注射液配伍的输液。结果:香丹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所增加;与10%GS、RS配伍后≥10μm的微粒数均超标;与0.9%NS、5%GS、5%G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结论:香丹注射液配液时,应选择0.9%NS、5%GS、5%GNS为宜。  相似文献   

10.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微粒检测仪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微粒.结果:各配伍液中≥25,≥10,≥5,≥2 μm的微粒有显著增加.各配伍液间微粒增加数目有差异.结论:4种配伍液比较,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变化明显高于其他配伍液,超出中国药典的限量规定,其他3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22种唑类化学合成药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筛选,找到其中体外抑真菌效果好的合成药物。方法采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方法是依据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国际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和M38-A方案的微量液体稀释法。由于真菌生长缓慢,特别是丝状真菌,为获得更准确的MIC值,本实验培养时间为70~74h。结果 22种唑类化学合成药对受试10种真菌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除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活性不明显外,对其余9种受试真菌均表现出抑菌活性且很多效果都优于阳性对照药氟康唑。结论微量稀释法可用于筛选化学合成药抑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Two kinds of tryptamine receptor   总被引:28,自引:1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ryptamine receptor in the guinea-pig ileum, namely the M receptors which can be blocked with morphine and the D receptors which can be blocked with dibenzyline. Atropine, an atropine-like drug, cocaine, and methadone inhibit effects due to the M receptors, even after dibenzyline, but have no additional effect after morphine.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dihydroergotamine and 5-benzyloxygramine inhibit effects due to the D receptors, even after morphine, but have no additional effect after dibenzyline. The M receptors are probably in the nervous tissue and the D receptors are probably in the muscl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口服液类保健食品中的6种防腐剂.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Aq(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结果 苯甲酸、山梨酸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一定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5~0.9999),回收率为96.4% ~ 99.6%,RSD为0.16% ~ 1.33%(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口服液类保健食品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11):1006-1012
目的建立室内箱式模型,考察水葫芦、水芹、金鱼藻和苞叶芋4种水生植物对模拟水样中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呋喃唑酮、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5种禁用渔药的清除能力。方法分别于第0、1、2、4和6天取培养水样,水样经过滤后,用Cleanert PEP-2固相萃取柱对目标物进行富集、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流动相为乙腈和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3.0)。结果水葫芦、水芹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孔雀石绿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而对呋喃唑酮和氯霉素清除能力较弱;金鱼藻和苞叶芋对环丙沙星和孔雀石绿清除能力较强,对其他3种药物则清除能力弱。药物对于水葫芦、水芹和金鱼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对苞叶芋则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所选取的四种植物均对抗生素具有去除能力,且可以耐受药物环境,能够应用于残留药物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VH)、开腹全子宫切除(TAH)和阴式全子宫切除(TV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AVH组手术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与TVH组和T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时间TVH组和LAV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皆明显早于TAH组;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LAVH组最早,其次是LVH组,TAH组最长,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VH具有损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周琳 《抗感染药学》2004,1(1):31-32,35
目的:对三个厂家的替硝唑片的溶出度进行考察,比较其溶出参数,为临床选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的度含量。结果:三个厂家的替硝唑片的溶出度均符合威布尔模型。结论:三者的溶出度参数TD、T30、T50、T80及m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2,(16):240-24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术式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87例和开腹组90例,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芩等16种中药颗粒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通过对中药药源的深入调查,选用16种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中药颗粒剂,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量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抑菌圈大小,同时各选用一种广谱抗生素作阳性对照,采用t检验与颗粒剂进行比较.结果 黄芩抑菌效果最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高度敏感,其他4种菌敏感度较低,抑菌圈直径在6~ 19mm之间;连翘、薄荷抑菌效果次之;板蓝根、金银花、菊花、土茯苓、大青叶、地丁、知母7种颗粒剂对这5种耐药菌没有抑菌效果;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黄芩与万古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颗粒剂均差于万古霉素(P<0.05);对于耐药绿脓杆菌,连翘与亚胺培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颗粒剂均差于亚胺培南(P<0.05);对剩下的3种耐药杆菌,颗粒剂均差于亚胺培南(P<0.05).结论 部分中药颗粒剂对5种临床常见耐药菌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3年来的生物碱类成分脂质体常规制备方法(如薄膜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主动载药法)以及新型脂质体制备技术(制备技术联合应用于新型脂质体、表面修饰脂质体制备、复合磷脂脂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