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乌体林斯作为免疫调节剂在欧洲一直用于治疗结核病,我国于1995年曾进行了乌体林斯对结核病辅助治疗的临床验证,并同意进口注册。本实验为体内抗结核实验:在本实验条件下,乌体林斯对实验性小鼠结核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治疗作用,但显著弱于抗结核化疗药异烟肼。 试验的目的 观察乌体林斯对实验性小鼠结核的治疗作用,为进口注册和临床治疗提供药效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配方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体内外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抗结核作用进行评估。方法体外活性用2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活性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结果2药或3药复合中的各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王H378,Rv、牛型结核杆菌(Ravenal)和草分枝结核杆菌(M.phlei)的MIC绝大多数都低于药物单独应用时的MIC;体内抗结核作用显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复合制剂对实验性结核病均表现出显著的治疗作用,并明显优于各配方中相应药物单独应用时的作用。结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制剂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抗结核作用,且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的抗结核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实验观察了母牛分支杆菌菌对实验性尘肺大鼠防治结核病的作用,以肺脏中活菌数量,肉眼病变和组织切片观察为指标,结果,母牛分支杆菌菌呈显著防尘肺大鼠肺结核的作用,异烟肼亦呈显著防治作用,且优于母牛分杆菌菌苗,母牛分杆菌菌苗并用异烟肼,其肺脏中活菌数量显著低于二者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配方的抗结核药固定剂量复合剂的体内外抗结核药效进行评估。方法体外活性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活性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结果①二药或三药复方中的各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牛型结核杆菌(Ravenal)草分枝结核杆菌(M.phlei)的MIC绝大多数都低于药物单独应用时的MIC;②体内抗结核作用显示,二药复方和三药复方及其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结核病均表现卅显著的治疗作用并明显优于各配方中相应药物单独应用时的作用。结论抗结核药二药复方和三药固定剂量复合剂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抗结核作用。且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的抗结核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研究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评价其抗结核作用及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比较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同剂量国产及进口三药复方片剂(卫非特)的血药浓度,求出各组分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用双单侧t检验分析药物等效性。结果 复方制剂各成分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均低于单独应用时各自的MIC;对小鼠试验性结核病均显著优于三者相应剂量单独应用的效果,与国外相应产品卫非特比较未见显著性;国产与进口片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AUC、tmax未见显著性差异,相对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检验合格。结论 三药复方的抗结核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国产与进口片剂为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6.
自1944年发现链霉素后,氨柳酸、氨硫脲、异烟肼、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也相继问世,开创了结核病化学治疗的新纪元,结核病的预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高效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研制成功及对吡嗪酰胺的灭菌活性的再认识,为结核病的短程化学治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异烟肼与链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雾化吸入组60例要求无咳血患者,在传统的抗结核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异烟肼与链霉素,对照组50例部分初治和复治,给予传统的抗结核治疗。结果对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及消失和吸收快慢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雾化吸入要比传统治疗组病程日数显著缩短。结论异烟肼与链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结核效率显著,简便易行,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法齐明(Clofazimine,Cfz)与其它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孔板指示剂法测定10种抗结核药物单独及与氯法齐明联合时对标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按照部分抑制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FIC)公式计算,评价Cfz是否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法感染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形成耐药结核病动物模型。分别应用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r)、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对氨基水杨酸(P-aminosalicylic acid,PAS)、乙胺丁醇(Ethambutol,E)、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Cm)单药及与氯法齐明联合应用治疗,给药30d后,解剖各组小鼠,进行肺、脾活菌计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内的抗结核活性。结果Cfz与10种抗结核药物的组合测定,联合应用时MIC较单药降低2~8倍,Cfz与PAS、Pto、Clr、Cm组合,FIC分别为0.31}0.185;0.31和0.28,具有协同作用。在小鼠耐药结核病治疗模型中:各单药组肺及脾组织中的活菌数均较空白对照组低,其中Cfz的作用最明显,分别降低了1.82和2.32log10CFU;Clr、Mfx、PAS、Am、E、Cm与Cfz联合应用后,均较其单独应用的抗结核作用强;其中Clr与Cfz联合应用较Cfz单药作用更强,提示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活性。结论体外及小鼠体内结核病模型提示Clr与Cfz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结核病耐药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广泛性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XDR—TB)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使得一度在抗结核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甚至是一些新型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失去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在结核病的防治、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DR-TB)在逐渐增加,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三种耐药基因的突变,分析烟台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配方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体内外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抗结核作用进行评估。方法体外活性用2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活性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结果2药或3药复合中的各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牛型结核杆菌(Ravenal)和草分枝结核杆菌(M.phlei)的MIC绝大多数都低于药物单独应用时的MIC;体内抗结核作用显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复合制剂对实验性结核病均表现出显著的治疗作用,并明显优于各配方中相应药物单独应用时的作用。结论2药复合和3药复合及其制剂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抗结核作用,且不同厂家的同一产品的抗结核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评价其抗结核作用及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为指标比较药物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同剂量国产及进口三药复方片剂(卫非特)的血药浓度,求出各组分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用双单侧t检验分析药物等效性。结果 复方制剂各成分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均低于单独应用时各自的MIC;对小鼠试验性结核病均显著优于三者相应剂量单独应用的效果,与国外相应产品卫非特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国产与进口片剂的主要药代力动学参数t1/2,Cmax,AUC,tmax未见显著性差异,相对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检验合格。结论 三药复方固定剂量复合剂的抗结核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国产与进口固定剂量复合剂为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这一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随着链霉素在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一大批抗结核药物被陆续发现,如对氨基水杨酸(1949年)、异烟肼(1952年)、吡嗪酰胺(1954年)、环丝氨酸(1955年)、乙胺丁醇(1962年)、利福平(1963年),结核病的化疗时代开始了,这代表着人们同结核病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为链霉素。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链霉素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象得以改善、井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基水杨酸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异烟肼应用后,有人联用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一、耐多药结核病,距离我们有多远?耐药结核病,指的是结核病人体内的结核菌(即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以及链霉素)发生耐药。而耐多药结核病则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由于异烟肼和利福平对结核菌的杀伤作用最强,因此,耐多药结核病是  相似文献   

16.
环丙氟哌酸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1991~1993年对26例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应用以环丙氟哌酸(CPFX,C)为主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现将其近远期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例标准:①经多种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  相似文献   

17.
《中国防痨杂志》2014,(9):830-854
2013年在结核病临床治疗方面国内外取得了一些进展.以贝达喹啉为首的新药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疫苗的研究在纳米技术、佐剂方面有新的尝试;口服制剂V7的免疫治疗初步报告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报道肯定了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进行介入治疗方面的作用;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满意.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耐药骨关节结核需要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标准化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具有一定效果,含莫西沙星方案可能优于左氧氟沙星方案,而含第5组药物化疗方案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对HIV感染者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得到WHO推荐,合并结核病的HIV感染者推荐在标准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异烟肼治疗6月以上,以防止复发.老年结核病患者所占比例大,其抗结核治疗方案宜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适当选用二线药物,并注意调整剂量.儿童结核病的资料严重不足,不仅缺乏诊断的有效手段,而且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应加以重视.孕期如使用抗结核药物,除了链霉素之外,其余一线抗结核药都是安全的,短程化疗对于妊娠结核病治疗有效,而且致畸作用和肝毒性并未得到证实.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于2013年撰写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是年度重要进展;而对于预防性保肝治疗,意见尚不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巍  金关甫 《传染病信息》2003,16(4):159-162
结核病的化学药物治疗特别是短程化疗的应用(一线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已使人类在与结核病的斗争中占了上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耐多药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全球出现第3次结核病回升,给结核病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回应挑战,人类加紧了新药的研制和应用,并已获得了显著的进展。 1 近年研制开发的抗结核新药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药物,特别是第3代氟喹诺酮药物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均有活性,主要作用于细菌DNA复制过程中的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和细菌死亡。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药物产生自发突变率很低(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这类药物目前已经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常规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9.
氟罗沙星治疗1 002例细菌性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罗沙星(fleroxacin)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新品种,具有三氟结构新特点。体外研究表明,其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尤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1],对葡萄球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流感杆菌对本品高度敏感。为进一步观察其...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链霉素(streptomycin,S)、异烟肼(isoniazid, H)、利福平(rifampicin,R)的相继问世,结核病的化学疗法由18~24个月的标准化疗进入6个月的短程化疗时代。目前,肺结核已具有规范的短程化疗方案和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而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一种重症肺外结核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尚存在疗程长、方案各异、无统一的疗效考核标准等问题。此外,有大样本对照研究证实,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结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结核治疗组。这一观点也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共识,但对适应证的选择、应用的剂型、剂量、给药方法、疗程及如何减量尚无统一意见。笔者经查阅文献并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体会,对结脑的化学治疗及激素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