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63-316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根据引起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1)良性心律失常:主要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室速持续时间<30 s).(2)有预后意义的心律失常,主要指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恶性心律失常:有明确心脏病基础(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的患者,发生有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速或心室颤动.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卢京 《云南医药》2004,25(2):168-168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病人猝死的因素之一。按照发生室速的病因,可分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异常等引起的室速,而把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定义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随着特发性室速认识的逐步深入,对特发性室速的机制,起源部位和临床治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可治愈的室速之一。我们收治了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余入院。心悸多为突然发生,伴胸闷、乏力、头昏、出冷汗、无晕厥,多为运动后或与同学嬉闹后发作。…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 (VA)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包括室早、室速、室颤等。室速 ,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导致室颤、猝死等恶果的严重心律失常 ,要及时明确诊断 ,应判断VA的病因、诱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及时处理。1 室速 (VT)的病因分类1 1 特发性VT约占所有VT的 1 0 % ,多发生在青少年患者 ,常规检查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证据。VT可起源于右心室和左心室 ,但多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室间隔部。1 2 病理性VT常见病因为冠心病 ,主要累及左心室 ;心肌病所致VT可起源于右心室或左心室 ;其他可见于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高…  相似文献   

4.
毛雷 《安徽医药》2002,6(2):24-24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疾病,其发生机制多数为激动折返所致,少数为异位兴奋点自律性增高所至,是临床常见急症.  相似文献   

5.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又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临床表现轻,预后良好,它虽是一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但若发作时间过长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将异搏定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小儿分支型室速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任惠娟 《黑龙江医药》2010,23(4):616-6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较常见的心脏急症,可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特别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严重时可诱发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需要紧急处理。心律平对室上速和室速均有转复作用,被认为是广谱、高效和不良反应少且轻的抗心律失常药而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常发生于目前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多发生于中青年,根据起源部位和QRS波群形态,可分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和左室间隔部的左室IVT(ILVT).射频消融术(RFCA)是通过导管电极定位并释放射频电流,阻断导致室速的关键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1].我科自1999年开展RFCA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共治疗特发性室速30例,我们针对手术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常发生于目前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多发生于中青年,根据起源部位和QRS波群形态,可分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和左室间隔部的左室IVT(ILVT).射频消融术(RFCA)是通过导管电极定位并释放射频电流,阻断导致室速的关键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1].我科自1999年开展RFCA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共治疗特发性室速30例,我们针对手术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指现有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约占室速的10%[1].  相似文献   

10.
3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方法3.1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室速持续时间<30秒。病人多无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但有的病人可有心悸或心脏间歇性停跳感;病人的临床症状可因医生的正确解释而消除或减轻,也可因医生的错误解释而使症状加重或引起其它神经衰弱症状。通常无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应向病人充分说明这种心律失常预后良好,解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消除顾虑。对确有症状且影响其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病人,应在做好充分解释工作的基础上选用β受体阻断剂(首选)…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引起胸闷、胸痛、心悸、眩晕等症状,若持久发作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1999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共收冶35例阵发性室上速病人,均给予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复律34例(97.1%),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怎样确定患者有无心脏病?临床上确定患者有无心脏病,除个别疾病(如典型心绞痛)有可靠病史能作出诊断外,大多数病人只能把病史作为诊断心脏病的一项引导条件,而不能作为主要依据。要想确切地肯定有无心脏病,则必须依据下列条件方可确定。1、心脏是否扩大和肥大:可通过物理检查确定有无心界扩大,X线透视或摄片确定有无某一房室的增大,心电图检查有无心室或心房肥厚等。但在确定心脏扩大和肥大以前,必须除外运动心或因横膈抬高所致的心脏横位。2、心脏有无器质性杂音:杂音的确定主要靠听诊,心音图也可提供一定帮助。为此,必须熟练而准确地掌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剂量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T/V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器质性心脏病VT/VF患者症状,减少VT/VF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等疗效确切。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VT/VF和预防VT/VF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耐受性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阵发性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以突发突止性心悸、胸闷为主要表现,通常患者主观症状明显,但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在部分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相关症状,尤其在预激伴房颤时可诱发室颤导致猝死。因此快速终止发作并转复窦性心律,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食管调搏及临床常用三种药物转复室上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旨在探讨食管调搏在转复阵发性室上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尖端扭转性室速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尖端扭转性室速3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经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及消除诱因治疗和应用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异搏定治疗35例Tdp得到控制,3例死于室速、室颤.结论 尖端扭转性室速是临床急危情况,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和消除诱因;静脉应用硫酸镁是主要措施,积极采取静脉补钾,心率缓慢患者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对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疾病可应用异搏定;救治需要临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积极调控.  相似文献   

16.
刘雪珍  邹昌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86-308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它是急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在150~250次/分,可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在健康人.  相似文献   

17.
分支型室速在心电图检查中并不多见,而且有的患者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过去,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伴QRS波群增宽、畸形的心电图(室上速并发室内差异性传导、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研究较多,而对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不增宽者则报道较少。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了QRS波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探讨心脏神经症患者出现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 对本院的120 例经临床排除器质性疾患而心电图有不正常改变并有心脏神经症状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心率处于正常人群的高限,ST-T 有轻度改变,部分患者可诱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并随心脏神经症的消除而痊愈或好转.结论 心脏神经症可引起类似器质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工作者应鉴别,避免耽误病情治疗.  相似文献   

19.
置入ICD起搏器术的护理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宏霞  郑淑梅  常文红 《河北医药》2001,23(10):792-792
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特别是室速和室颤。尽管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住院患者心律失常死亡率大为降低 ,但发生于院外的心脏性猝死确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1 ] 。因此ICD(埋藏式心内自动除颤器 )已经成为防治具有极高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纤维颤动 (VT VF)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高效、速效和低并发症等优势 ,改变了医学界对院外猝死无能为力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ICD患者等效于获得第一流心脏病监护病房 (CCU)全套人员、设备和技术“寸步不离的监护”[2 ] 。1 …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最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VT有3种选择,很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的方案:分别是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ICD能有效地提供抢救式治疗但并不能有效对VT进行预防.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欠佳且具潜在多种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在以上治疗欠佳时,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不二的选择.2011年Roderick Tung[1]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VT射频消融的3例个案,这些病例为处于不同临床状态的VT病例,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