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及其移动阅读服务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系统的组成要素,指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了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而移动平台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拉锯战正在此消彼长的进行中。本文从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报刊的生存方式出发,解读当前媒介融合过程中,报纸发展面临的困境、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报业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媒介,到网络媒介,再到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的新媒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媒介背景,相应地,媒介素养的内容也应因时而变。近年来,我国正值三网融合的媒介大背景,在融合时代背景下对媒介素养进行整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三网融合与媒介素养相关背景的梳理,寻找两者内在联系,认为在逐步实现三网融合过程中,媒介的技术属性和媒体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双向传输,并更加强调媒介的产业属性和用户服务功能。在这个新媒介的技术赋权过程中,受众的媒介素养内涵也必然要随之变化,对融合媒介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批判能力以及参与生产能力应该成为新媒介素养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公众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也应同步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三网融合”在“十五规划”中首次被当作国家战略性政策提出以来,关于这一政策以及我国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状况与前景的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被视为媒体融合重要基础的“三网融合”由于各类现实原因却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在目前中央重点推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媒体融合战略已被提升到全新高度的政策背景下,以及产业内部“多屏合一”的实现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条件下,拥有大量用户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移动传媒产业面对三网尚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的现实状况,受其自身媒介特征的影响,有着相对独特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对政策背景与技术背景的分析入手,以手机这一普及程度最高的移动终端为分析重点,对当前我国移动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薛佳鹏 《视听》2022,(5):138-140
在多元数字媒介大融合的生态环境下,微电影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媒介,它不可避免地要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形成共栖关系,并通过与短视频形式的互渗,构建出新的审美标准和生产机制.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增强了移动端口宽带的传输承载量,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极致的应用体验,致使短视频大量涌现.媒介的不断融合以及小圈层文化的兴起,使得微...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纽约时报》的移动客户端NYT Opinion在上线仅仅四个月后宣布退出市场。这折射出传统媒体在新的媒介技术冲击下,探索媒介融合与转型的艰难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媒体在探索移动客户端方面的尝试,发现我国传统媒体移动客户端存在内容生产复制为主、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固定的营利模式等问题。为此,传统媒体必须将内容作为媒介融合的重心,同时注重开发适合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并探索出适合移动客户端的稳定营利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媒介融合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以信息消费体验为核心内容,网络和移动终端融合所形成的媒介形态。媒介融合下读者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规模和形式,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读者对信息和资料筛选的标准越来越高,其中版面的交互性及易用性是重要的指标,对读者识别和选择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媒介融合时代的版面设计不仅要巧妙运用多元的传播载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国的广播新闻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实现广播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是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人们把相关的新型技术注入很多领域,协同发展,媒体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媒介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媒介融合现象指的是利用网络、移动平台通信等现代先进的网络与科学技术促进媒体传播融合发展的现象。本文将对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广播媒介超群的即时性与伴随性特征,与移动互联网信息传递简便迅速、强调互动的理念定位具有天然的契合之处。本文认为,传统广播从业人员应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认清形势,做足准备,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央视春晚联手支付宝公司推出了"咻一咻集红包福卡"的活动,凭借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实现了传统电视媒体与观众有效的双向互动,电视、移动、PC端的多屏互动也使得电视媒体、广告主和用户各有所得,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央视此举也加快了电视媒介生态的重构。作为媒介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文拟从传播学视角对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活动进行解读分析,并探讨互联网对电视媒介生态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佳 《出版广角》2016,(14):74-76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传统行业的变革,在新媒体潮涌之下,传统电视剧产业正在演变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本文对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描述,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剧产业链在生产制作、发行播出、营销与反馈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移动互联的新媒体发展模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行为偏好,也型塑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新闻信息共享的行为特质.文章以老龄人群的新闻接收需求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发展驱动下媒介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具体的策略包括:实现模块化融合和有机融合相统一、合理配置新闻资源以适应媒介融合、以微视频开发提升老龄人群体验感、紧扣时...  相似文献   

14.
曾捷 《东南传播》2016,(8):108-111
广播新闻直播在传统意义上只是属于声音的传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属于的是视觉传播的。广播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实现视频的直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直播平台这样的发展新鲜事物,在媒介日趋融合的今天,二者之间可以实现融合,并实现媒介发展的新的突破。本论文研究的问题在于网络视频直播对传统广播直播的冲击与挑战,在网络视频的直播环境下,推动广播直播的新的发展和创新,这里面的优势在于其突破了原有视觉的维度,同时转变成以网红和明星模式为核心的新闻主持,把两个媒介的巨大受众实现汇聚和消融,最后就是广播新闻直播样式的改变与创新,让广播主持人更加的形象具体,让听众更加直观地接受全面最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将带来互联网和相关行业的再一次革命,这将为人类搭建更加逼真的虚拟世界提供宽广的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媒介自身优势的发挥,营销方式的转变以及行业交叉融合的微妙变化。探索和预估行业生态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中国3G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的第二年。3G技术的成熟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移动终端逐渐成为天然的媒介融合代表,并受到广泛关注。在3G时代和三网融合媒介环境下,手机新媒体的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马正华 《视听界》2015,(1):28-30
媒体融合正在引领传媒发展的走向。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传媒伦理如何建构?媒体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的横向与纵向结构,也改变了传统语境下传媒伦理核心问题的现实基础。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让媒介从业人员、媒介传播活动和媒介组织运营在实践中陷入传媒伦理困境。一种基于融合理念的、整合式的传媒伦理形态成为媒体融合能否顺利实现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闻作为媒介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倒逼式挑战。广播电视虽然发展式微,但是作为传统的文化与宣传阵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要在新的媒介环境和语境下,改变落后的新闻采编模式,重构新闻采编策略,实现广播电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喜红 《新闻窗》2007,(3):100-101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①”随着媒介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媒介改革的深入,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  相似文献   

20.
以单向线性为流程的传统出版行业逐渐被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硬件依托的媒介融合、AR、VR等技术裹挟,本文以故宫出版社推出的融媒体产品《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为例,就移动数字出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能否实现知识与文化的有效传播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采用游戏化的传播方式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认同感;游戏化符合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并会成为5G技术助力下文化传播与数字出版的下一个风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