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6月收治的1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婴儿痉挛症患儿应用雷帕霉素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儿有明显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色素脱失斑,同时合并婴儿痉挛症,头颅MRI及CT均有异常改变.患儿应用雷帕霉素治疗3个月后可见色素脱失减轻,痉挛发作较前明显减少,头颅MRI显示室管膜下结节较前减小,脑电图较前改善,智能发育进步,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应用雷帕霉素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婴儿痉挛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冯杰  高丽  李岩  范宏业  齐晖  杨柳 《癫痫杂志》2020,(2):98-101
目的观察考拉沙胺(Lacosamide,LCM)对儿童难治性癫痫添加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并使用LCM添加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6~15.5岁,平均(7.21±3.06)岁。首发年龄0.1~11.0岁,平均(2.82±2.43)岁;病程在0.6~10.0年,平均(4.49±2.34)年。通过自身空白对照研究,口服LCM 6个月,并进行随访,对比观察使用LCM前后的疗效。结果通过空白自身对照,添加LCM药物后,随访时间3、6个月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CM能有效改善患儿精神状态,但对局灶性难治性癫痫发作与全面性难治性癫痫发作改善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M作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能有效地改善癫痫发作频率,并对改善患儿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患者癫痫发作的发病年龄与基因型、临床表型及雷帕霉素治疗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确诊的以癫痫发作就诊的T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癫痫发病年龄与基因型、基因类型、临床表型及雷帕霉素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04例以癫痫发作就诊的TSC患者均进行了TSC基因检测,其中85例(81.7%)为基因阳性,男44例(51.8%),女41例(48.2%),平均年龄(4.0±4.9)岁。TSC1 34例(40.0%),TSC2 51例(60.0%)。对上述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1岁、1~6岁及≥6岁,其中≤1岁组有31例(36.5%)、1~6岁组31例(36.5%)、≥6岁组23例(27.0%)。经统计分析,发现TSC1及TSC2基因突变患者的癫痫发病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030,P=0.011)。进一步对癫痫发病年龄与其他临床表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癫痫发病年龄组发生智力低下及痉挛发作的概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在癫痫发病年龄≤1岁的患儿中有较易出现肾脏病变的倾向,在癫痫发病年龄≥6岁的患者中有较易出现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倾向。而癫痫发病年龄对雷帕霉素药物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SC2突变患者癫痫发病年龄早,癫痫发病年龄≤1岁的患儿更易出现智力低下及痉挛发作。对癫痫发病年龄的多因素研究对判断TSC伴癫痫发作患者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进展为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近1年内有无癫痫发作及药物控制情况,将83例合并癫痫的TSC患儿分为难治性癫痫组和癫痫控制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EEG)和头颅MRI检查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难治性癫痫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癫痫控制组患儿相比,难治性癫痫组患儿中,癫痫首次发作年龄<2岁、新生儿癫痫、智商评分<70、婴儿痉挛史、合并林-戈综合征、自闭症、癫痫持续状态、使用抗癫痫药物≥3种的患儿显著升高。而难治性癫痫组患儿的EEG呈全面型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癫痫控制组,磁共振(MRI)显示皮质结节≥3个的患儿比例也显著高于癫痫控制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癫痫首次发作年龄<2岁(OR=1.243,95%CI:1.114~1.672,P=0.036)、合并自闭症(OR=3.892,95%CI:1.241~9.351,P=0.008)和大脑皮质结节≥3个(OR=1.905,95%CI:1.101~3.288,P=0.021)是影响难治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癫痫首发年龄小于2岁、合并自闭症和脑皮质结节数目超过3个是影响TSC患儿难治性癫痫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TSC患儿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延缓难治性癫痫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儿外科手术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27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儿通过结构功能影像学、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需要时行侵入性脑电图(iEEG)等全面评估后个体化选择癫痫外科手术,于术前7天、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测试患儿认知功能,评价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术后采用Engel分级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7例难治性癫痫儿童,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17例患儿术后完全无癫痫发作,5例患儿术后发作极少,1年中仅1次,发作频率减少超过90%有3例,2例癫痫发作控制改善不明显,发作频率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27例患儿配合完成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ISC-Ⅳ)测验,癫痫外科手术治疗后12个月患儿智商相比术前增加2.00~12.00(6.70±2.45)分(P0.001),认知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且开颅手术与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外科手术对于难治性癫痫儿童安全且有效,可控制或减少术后发作频率,难治性癫痫儿童术后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国内外关于IVNS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尤其是低龄儿童)的疗效分析相对少见,本研究旨在明确IVNS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是否安全有效,并分析探讨IVNS对不同癫痫综合征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基线信息,记录IVNS术前术后的发作情况(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状态、发作类型等)、药物和刺激参数的调整、不良事件等,以平均发作减少率、有效率及Mc Hugh分级为评价指标,评估IVNS的疗效。结果研究中共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连续接受IVNS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32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时的平均发作减少率分别为8.79%、50.85%、40.67%、56.54%及66.62%,有效率分别为21.87%、62.50%、57.14%、69.23%、77.78%。对不同癫痫综合征,IVNS也有不同的疗效,其中WEST综合征的平均发作减少率从术后1个月的37.64%逐渐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83.3%,Lennox-Gatuat(LG)综合征的平均发作减少率从术后1个月的27.42%逐渐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55.10%。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具有安全和有效性,且有时间累积效应。此外,WEST综合征和LG综合症对IVNS治疗的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性癫痫(TSC-related epilepsy,TRE)患者的临床特点、基因特点、用药和手术预后效果,提高对TSC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的方案。方法入组2014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癫痫中心诊治的10例TSC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视频脑电图、影像学、病理学、基因特点以及治疗预后随访,结合相关文献,总结TSC继发癫痫的临床和基因特点。结果女性3例,男性7例;首次发作:3岁前4例,3~6岁5例,19岁1例,阵挛性发作5例、局灶性发作5例;视频脑电图示单侧癫痫样放电7例,双侧3例;影像学示单侧室管膜下或皮质下结节4例,双侧信号异常5例,1例患者Dandy-Walker畸形; 4例手术患者病理学示脑组织切片6层结构消失,见未成熟神经元;基因检测示TSC1变异5例,TSC2变异5例,家系变异7例,4例手术患者均为无义突变; 3例雷帕霉素治疗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TRE患者通常起病早、年龄小、男多于女,以阵挛性、局灶性发作为主。视频脑电图单侧癫痫样放电为著。影像学多为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或皮质下结节。基因检测对治疗有参考意义,突变类型可能与脑组织病变程度和部位、放电起源部位有关,但脑电图记录的放电部位与影像学异常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当临床治疗不理想时应考虑完善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8.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随访3~18个月,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为48.6%,对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癫痫治疗药物,可以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9.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常在儿童期起病。结节性硬化致病基因是TSC1和TSC2基因,其临床特点包括癫痫发作、特征性皮肤改变及多系统肿瘤,TSC治疗手段主要有抗癫痫发作治疗、功能康复治疗、TSC相关神经精神异常(Tuberous sclerosis associated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TAND)相关的行为治疗以及各部位结节的外科手术治疗,mTOR抑制剂是该病的精准治疗药物,对肿瘤增长和癫痫发作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该文对近年结节性硬化精准治疗与随访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结节性硬化精准治疗与随访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6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保持原使用的抗癫痫药不变,加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期为12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保留率及安全性。结果 81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观察,经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44.4%。同治疗前比较,总发作频率减少41.0%(P0.05),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41.4%(P0.05),复杂部分性发作频率减少38.9%(P0.05),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频率减少42.9%(P0.05)。81例患者中39例患者于加量过程中出现轻至中度不良反应,都能得到缓解。奥卡西平添加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84.4%。结论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耐受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TS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智力低下23例,其中轻度智力障碍13例(37.1%),中-重度智力障碍10例(28.6%);癫痫发作33例(94.3%);孤独症样表现10例(28.6%)。脑电图检查均异常,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癫痫样放电,多为全导出现,两侧波幅明显不对称。CT检查均发现大小不等的钙化灶或高密度影;MRI主要表现为脑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片状及结节状短T1、T2异常信号;Flair呈高信号。经抗癫痫治疗,癫痫发作控制18例。癫痫发作没有控制的患儿中-重度智力障碍率(46.7%)及合并孤独症表现的比率(44.4%)显著高于癫痫发作控制良好的患儿(16.7%,11.7%)(均P<0.01)。随访结束时,智商与随访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患儿的脑电图恢复正常,14例好转。结论 TSC的神经系统损害以癫痫发作和智力障碍为主,部分伴孤独症行为。经治疗和年龄增长部分患儿的癫痫可得到控制,但智力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小儿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附10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时机、病例选择、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10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并实施与之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分段随访,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后6-24个月,全部病例得到随访.44例(40.7%)患儿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41例(38.0%)症状显著改善,11例(10.2%)改善较好,10例(9.3%)改善较差,2例(1.8%)无明显改善.结论 小儿难治性癫痫可以选择早期手术治疗,预后优于成人.对不同癫痫患儿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肌阵挛癫痫的有效性。方法 5例药物难治性肌阵挛癫痫儿童添加应用吡拉西坦,观察患儿的发作频率、不良反应、认知改善情况等。结果其中2例达到肌阵挛癫痫发作完全缓解,认知功能明显改善;2例达到肌阵挛癫痫发作减少75%;另1例发作减少≤50%,兴奋症状明显,停用该药。结论吡拉西坦用于添加治疗儿童肌阵挛癫痫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术(RF-TC)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癫痫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伴或不伴泛化62例,局灶性发作合并癫痫性痉挛6例,局灶性发作合并肌阵挛发作2例,单纯癫痫性痉挛1例。影像学表现为皮质发育畸形27例,海马硬化9例,发育性或低级别肿瘤8例,脑软化灶5例,合并2种类型病变5例,头颅MRI阴性1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SEEG引导的RF-TC治疗。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评估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儿植入颅内电极5~14根/例。8例患儿行RF-TC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损伤。69例随访(1.2±0.5)年(0.5~2.5年),2例失随访。末次随访时,45例(65.2%)无发作,24例仍有癫痫发作,其中18例(26.1%)发作减少>50%;术后随访时间>1年的42例患儿中,25例(59.5%)无发作。2例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患儿发作均控制1年以上,局灶皮质发育不良患儿的术后6个月的无发作率为85.7%(18/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疗效与电极植入目的(方案)有关(P=0.007),而与手术年龄、病程、癫痫发作类型、MRI阴性无关(均P>0.05)。结论对于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SEEG引导的RF-T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适用于体积小或深在的病灶,亦可探索MRI阴性的癫痫网络,为多发病灶、累及功能区者提供了手术机会,并能辅助切除性手术制定计划、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硬化症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TSC1或TSC2基因变异所致,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TSC1和TSC2基因编码的蛋白形成一种复合物,作用于雷帕霉素机制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蛋白合成,调节神经元迁移和增殖、轴突形成、突触可塑性。TSC基因突变使mTOR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导致结节性硬化症。2012年的国际结节性硬化症共识大会修订诊断标准,增加基因诊断并将其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同时,近年开展多项针对mTOR蛋白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以有效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相关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难治性癫。  相似文献   

16.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作为单药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2例不同类型癫痫患儿进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为20 mg/(kg.d),分两次服用,每两周增加10 mg/(kg.d),维持剂量30~40 mg/(kg.d)。稳定期:维持加量期12周,每个月观察1次,以治疗前3个月的发病频率为基础,完成了6个月的观察期,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8个月),观察发作频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2例入选患儿,完全控制发作38例,占61.3%,显效8例,占12.9%;有效9例,占14.5%;无效4例,占6.5%;加重3例,占4.8%。总有效率为88.7%,两年治疗保留率为72%。左乙拉西坦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作为单药治疗小儿各型癫痫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术后程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6年7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对2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术后给予程控管理控制癫痫发作;并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4个月~7年,其中癫痫发作频率减少达McHugh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2例。手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其治疗效果可以随着参数的调整和时间延长而增强,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门诊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与住院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有效性及长期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门诊部收集的44例采用改良经典KD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随访情况。通过3、6、12个月门诊随访,记录发作控制及不良反应,与同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KD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疗效、有效性及保留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44例患儿中有34例完成观察,其中15例完全缓解,2例显著缓解,5例部分缓解,12例发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64.7%(22/34),KD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71%。同期住院患儿104例中有18例完成观察,其中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发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27.8%(5/18),KD治疗12个月的保留率为17.3%。结论门诊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较好,其有效性、长期保留率较住院KD治疗高,为国内因床位紧张而无法住院接受KD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金路捷添加治疗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近、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难治性癫痫患儿107例,包括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和癫痫性痉挛各42、48、17例。维持原抗癫痫方案不变,添加金路捷4500U qd肌注4周。对患儿保持随访1年,采用儿童癫痫生活质量量表(QOLCE)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开始3个月时癫痫治疗显效率16.8%,1年时显效率为32.3%,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χ~2=5.530,P=0.019)。金路捷对各种发作类型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患儿癫痫儿童生活质量评分(QOLC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27)。结论金路捷添加治疗对儿童难治性癫痫可能存在一定疗效,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并且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分析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血栓发生率和特征,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中造影证实的支架血栓事件风险。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1997/2009)检索关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安全性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检索词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支架内血栓”。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共有12项实验3 839例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管脉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随访结果显示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均较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再狭窄率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支架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延长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很有必要。 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安全性尤其是晚期血栓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但发生率很低,临床实践中需要对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性以及危险与获益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时全部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优于金属裸支架,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