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瘤块穿刺法制作兔VX2肺癌模型,并与开胸瘤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A组,n=16)及开胸瘤组织块接种(B组,n=8)的方法种植于肺,肿瘤种植后14、21和28d CT平扫结合病检观察肿瘤大小及CT值。结果两组成瘤率均为100%,成瘤时间14~21d,A组CT示肺癌大小为(2.0±0.5)cm,CT值为(31±15)HU,手术操作时间为(15±3)min,肿瘤转移率为3/16,实验兔存活时间为(34±4)d。B组CT示肺癌大小为(1.9±0.5)cm,CT值为(29±16)HU,手术操作时间为(45±13)min,肿瘤转移率为6/8,实验兔存活时间为(27±4)d。两组存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瘤块穿刺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转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 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兔VX2肿瘤模型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在20只兔两侧大腿肌肉内建立VX2肿瘤模型,3周后待肿瘤灶长至直径约2cm备用,每只兔随机选择一侧肿瘤灶作为治疗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治疗侧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活度为0.9mCi 的 125 Ⅰ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对照侧肿瘤灶内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于术后即刻、72h、1、2、3周在CT导引下分别穿刺距粒子0.5~1cm、1.0~1.5cm处组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25 Ⅰ粒子植入后即刻、72h、1、2、3周距粒子0.5~1.0cm处对照侧和治疗侧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3±0.67)%和(5.48±0.66)%(P>0.05),(5.45±0.58)%和(11.60±0.87)%(P<0.05),(6.07±0.69)%和(18.8±0.64)%(P<0.05),(5.94±0.43)%和(37.20±0.39)%(P<0.01),(6.30±0.58)%和(36.56±0.67)%(P<0.01)。距 125 Ⅰ粒子1.0~1.5cm处各个时间点对照侧与实验侧细胞凋亡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 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植入后72h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术后2周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且随距 125 Ⅰ粒子的距离增加,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 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6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 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AFP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26 ± 6.37)%、(53.20 ± 9.29)%、(21.03 ± 8.58)%、1.58 ± 0.43下降至(48.95 ± 8.83)%(P > 0.05)、(50.09 ± 9.99)%(P < 0.01)、(19.63 ± 8.42)%(P > 0.05)、1.44 ± 0.52(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70 ± 8.71)%、(6.55 ± 1.47)%上升至(38.04 ± 10.50)%(P < 0.05)、(6.76 ± 1.67)%(P >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51 ± 12.37)%、(52.48 ± 15.55)%、(20.67 ± 10.92)%、1.76 ± 0.90上升至(53.62 ± 11.37)%(P < 0.01)、(55.62±14.63)%(P < 0.05)、(23.23 ± 10.37)%(P < 0.01)、1.94 ± 0.84(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61±12.90)%、(6.57 ± 4.88)%下降至(32.68 ± 10.56)%(P < 0.05)、(4.77 ± 1.99)%(P < 0.01)。结论 TACE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可能降低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在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10只),TACE组(Lipiodol+ADM,10只)和内皮抑素组(Lipiodol+ADM+ES,10只),多排螺旋CT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增长率(GR);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3组肿瘤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270.86±148.94)%,TACE组(-8.91±21.77)%,内皮抑素组(-20.40±36.07)%,3组间相互比较,对照组呈明显正增长,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ACE组与内皮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MVD值分别为80.00±17.14(对照组)、84.22±16.45(TACE组)和57.00±13.26(内皮抑素组),内皮抑素组MVD值最低,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VEGF165mRNA:对照组为(0.85±0.056),TACE组为(1.10±0.087),内皮抑素组为(0.72±0.065),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兔VX2肝移植瘤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内皮抑素后,肿瘤明显缩小,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低,MVD的分布减少,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套管针与裸针2种穿刺方法经桡动脉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了解2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5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225例)和裸针组(225例),分别采用套管针和裸针穿刺,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置鞘管成功率:套管针组221例(98.22%),裸针组203例(9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操作平均时间套管针组(3.98±0.54)min;裸针组(6.13±0.61)min,P<0.01。并发症:裸针组桡动脉痉挛11例(4.89%)、皮下瘀斑15例(6.67%)、局部血肿8例(3.56%);套管针组桡动脉痉挛3例(1.33%)、皮下淤斑6例(2.67%),局部血肿1例(0.44%)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套管针穿刺相比于裸针穿刺易于掌握,操作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中可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房优先起搏功能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根据置入起搏器类型分为两组,一组置入带心房优先起搏功能(APP)的双腔起搏器(APP组),另一组置入普通的双腔起搏器(对照组);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脏房室结构、心房自动模式转换(AMS)情况以及房颤总负荷。结果术前APP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基本可比。术后6个月两组间P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115.0±10.1)ms和(122.0±11.0)ms,P>0.05);Pd在对照组明显增大,较APP组显著(32.7±4.2)ms和(20.1±5.3)ms,(P<0.05)。术后6个月,两组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相比右房(RA)、左房(LA)有轻度扩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V)、收缩末内径(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APP组较对照组AMS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45±37)次和(327±13)次,(P<0.05),AMS持续时间缩短,分别为(73±15)h和(139±28)h,(P<0.05);房颤总负荷减轻[(13±5)%和(28±6)%,P<0.05]。结论心房优先起搏功能可以改善双心房除极的各向异性,减少远期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而降低房颤总负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初次RFA后,A、B两组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比86.6%;9.5%比11.5%和7.1%比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按肿瘤具体部位进一步分为肝实质内、包膜下、空腔脏器旁以及肝门部肿瘤,再与A组比较,显示上述5个不同部位肿瘤完全消融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顶部和非膈顶部直径<3cm,3~5cm和>5c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0.2%,76.9%,50%和96.6%,78.1%,69.2%,两组同等直径范围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3%和59.2%,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0%。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6%和52.4%,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84.2%。A、B两组1、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RFA后疾病转归,但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膈顶部肿瘤在治疗效果、治疗风险、局部复发以及生存预后方面均不逊色,膈顶部肿瘤并非RFA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组)仅行足背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溶栓时间为(6.6±2.3)d,对照组为(8.2±1.4)d;所用尿激酶总量治疗组为(552±224)万u,对照组为(700±166)万u。联合溶栓能显著减少溶栓时间与尿激酶用量(P<0.05)。治疗组溶栓前后大、小腿周径分别减小(4.6±2.1)cm、(4.0±2.1)cm,对照组分别为(3.2±1.7)cm、(2.7±1.5)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溶通率为66.7%,对照组完全溶通率为3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在血栓完全溶通后从原穿刺处将滤器取出。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导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效果好,完全溶通后可从原穿刺处回收滤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 对206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组32例,共38处病变;无再狭窄组174例,共229处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术前及随访时均行MMP检测,比较两组PCI前后MMP1、MMP 9变化;按最小管腔面积(MLA)分为MLA > 5 mm2、MLA 3 ~ 5 mm2及MLA < 3 mm2组,比较3组的MMP 1、MMP 9水平。结果  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更大的斑块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MP 1水平无明显差异,无再狭窄组PCI前后MMP 9水平无明显差异,再狭窄组术后MMP 9明显升高,手术前后分别为(2.03 ± 0.56)ng/ml 比 (2.89 ± 0.33)ng/ml(P < 0.05);MMP1水平与MLA面积无关;MMP 9水平在MLA > 5 mm2组明显低于MLA 3 ~ 5 mm2及MLA < 3 mm2,各为(1.45 ± 0.32)ng/ml、(2.93 ± 0.45)ng/ml 和 (3.09 ± 0.65)n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I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 9水平较术前升高,但与再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前行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资料完整的早期宫颈癌132例,其中试验组70例,子宫根治术前行经导管介入化疗栓塞术,对照组62例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试验组在介入术后观察患者短期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形态学变化,评价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试验组术后14d行宫颈癌根治术。两组根治术中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除组织病理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侵犯、阴道切缘侵犯等高危因素指标。长期随访患者生存及肿瘤情况,统计3年期生存率及复发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介入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妇科镜检肿瘤体积均有缩小,部分完全缓解,短期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7.14%。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394±104)ml 和(3.64±0.62)h,较对照组(466±110)ml 和(4.51±0.57)h明显减少(T检验,P<0.05)。术后病理学比较,试验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阴道切缘侵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脉管侵犯在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3年期间,试验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3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前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