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橡胶树五天一刀低频割胶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低频率、低浓度,短周期,短割线,复方糊剂,综合生理指标监控和产胶动态分析”的技术路线,设计试验方案,以各地种植面积最大的橡胶树无性系为参试材料,试验全部采用(s/4 s/4↑)d/5_ET(乙烯剂)割制,10d为一涂药周期,每周期割2刀,对照采用各地生产上最常规的(s/4 s/4↑)d4 ET,和s/2d/3 ET两种割制,4a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1)d/5低频割胶制度比对照提高采胶生产率25%-67%;(2)d/5割制比对照增产7.3%;(3)d/5割制橡胶树的生理状况正常,死皮等副作用不明显,干胶质量达到国家标准;(4)经济社会效益显,平均每公顷每年新增产值1033.5元(新增利税868.5元)胶工年均收入7227元,比对照胶工的4722元高出2505元,增幅达53%。  相似文献   

2.
用中龄橡胶树PR107为材料,用5种割胶制度,即S/2d2,S/2d/3+ET2.0%,S/2d/4+ET2.5%,S/2d/5+ET3.0%和S/2d/6+ET3.5%连续割胶3a,比较了其生胶质量、胶乳生理参数、叶片光合作用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4种乙烯利刺激割胶制度间的生胶质量(灰分含量、氮含量、挥发物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平均分子质量和门尼粘度等7项指标)无显著差异;(2)与传统的S/2d2割制相比,乙烯利刺激割胶的生胶质量无显著的变化;(3)1个涂药周期内不同割胶刀次的生胶质量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季节的生胶质量则有显著差异,但并非刺激割制所致;(4)乙烯利刺激割制对橡胶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C)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5)在生产上全面采用这些刺激割胶制度后,PR107的产排胶生理状况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与先期研究结果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 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PR107中龄开割橡胶树最佳割胶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单位面积和单株产量与劳动生产率相结合的相对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橡胶树PR107中龄开割树5种不同的割胶制度——S/2 d/2、S/2 d/3 ET2.00%、S/2 d/4 ET2.50%、S/2 d/5 ET3.00%、S/2 d/6 ET3.50%连续3a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割胶劳动报酬占产值的比例(Ⅰ值)在28%以下时,S/2d/3 ET是中龄PR107的最佳削制:当Ⅰ值超过29%时,其最佳割制为S/2 d/6 ET。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乙烯利刺激的4种割制涂药后,同一割次的产量无显差异:不同割制间,对茎围生长、死皮停割树的增加等副性状的影响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S/2 d3(对照)和S/2 d3+ET2%Ga2(2)6/y(刺激)2种割制对PR107第3割龄胶树割胶,分析株次产量和胶乳生理参数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开割第1个月(未施乙烯利),2种割制株次干胶产量(RY)、胶乳转化酶最适活性(Vmax)、蔗糖含量(Suc)、无机磷含量(Pi)、硫醇含量(R-SH)、pH值递增,总固形物含量(TSC)递减。在5~11月(包含6个刺激周期),对照割制RY基本稳定,刺激割制RY周期性变化:刺激后第1、第2刀RY递增,第5、第8刀RY递减。在7~9月(第2蓬叶稳定后),2种割制Vmax、pH值均较高。对照割制TSC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超过40%,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稳定在35%~36%;刺激割制TSC在6月上旬至11月上旬基本稳定在33%~35%。2种割制Pi和R-SH在5~12月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割制相比,刺激割制Vmax、pH值、Pi、R-SH较高,TSC、Suc较低。刺激割制年株产干胶3.21 kg,比对照割制高22.6%,树围生长量比对照割制低0.28 cm,割线死皮率比对照割制高1%,显示刺激割制的一些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微波辐射凝固天然橡胶(NR-m)的结构。采用热分析(TA)法研究了NR-m、酸凝固天然橡胶(NR-a)和自然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R-n)3种硫化胶在空气气氛中的热氧降解行为;TG和DTG分析结果显示:3种硫化胶的热氧降解均为两步反应,由T0.05判断NR-m硫化胶的热氧稳定性介于NR-a硫化胶和NR-n硫化胶之间;通过Achar法和Coats-Redfem法求得,3种硫化胶热氧降解的微分式机理函数为f(α)=1/2·α-1、积分式机理函数为g(α)=α2,属于一维扩散机理,NR-m硫化胶的热氧降解平均活化能为145.9~152.3 kJ/mol。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S/2d4)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乙烯气刺条件下不同割线长度(S/8Ud4、S/4Ud4、S/2Ud4、3S/4Ud4)割胶对干胶产量以及与产排胶相关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刺割胶可获得比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更好的产量效应;气刺条件下采用3S/4Ud4割制初期产量增幅明显,但第2年时产胶潜力下降,对于高产稳产胶树采用S/8Ud4割制不仅可获得持续高产且生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气刺微割技术在GT1胶树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在GT1更新胶树上采用S/4U d3+ETG、每周期5刀的刺激方式,株净增产率达61.1%,增产效果显著。在提高割胶速度、减少耗皮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两割年试验分析认为,在计划更新的GT1胶树上采用气刺微割采胶技术对挖掘胶树潜力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30株成龄未割胶树(热研7-33-97)被分成3组,分别用S/2 d1、S/2 d3、S/2 d5割制割胶,分析第1至第10割次干胶产量、胶乳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第1至第6割次,3种割制的干胶产量递增,相同割次干胶产量差异不显著。第7至第10割次,S/2 d1和S/2 d3割制干胶产量小幅波动并趋于稳定,S/2 d5割制干胶产量递增。第1至第7割次,C-乳清转化酶活性递增,然后趋于稳定。第1至第10割次,胶乳总固形物含量递减,无机磷含量和硫醇含量递增。蔗糖含量在第1至第6割次递减,然后递增。当总固形物含量>40%时,总固形物含量与干胶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当总固形物含量<40%时,两者不相关。第1至第10割次总固形含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的变化均有利于C-乳清转化酶提高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四种割胶制度和两种凝固工艺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酸凝固工艺,低刺激强度、高割胶频率对应的生胶具有较高的门尼粘度、良好的硫化特性和静态力学性能;采用微生物凝固工艺,低刺激强度、低割胶频率对应的生胶具有较好的硫化特性,低割胶频率和低刺激强度对应的生胶分别表现出较高的门尼粘度和较好的静态力学性能。采用相同的割制,微生物凝固对应的生胶具有较高的门尼粘度和较好的静态力学性能,但正硫化时间有所缩短,贮存模量(E’)有所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9个GTI品种橡胶树树位11年割胶技术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割胶深度与死皮病发病率、停割率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r=0.963:r=0.906),而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的中度相关;耗皮量与产量、死皮病停割率、发病率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死皮停割橡胶树和在割2-4级死皮树进行不同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死皮停割树均无效果;在2-4级死皮树试验中,(NH4)2Mo4O13、Na2[B4O5(OH)4]、ZnSO4组合处理防治有效率最高,为66.7%~83.3%;康丰518和BR的处理有效率分别为50.0%、50.0%~66.7%和33.3%~66.7%,说明在割胶树割胶部位树皮补充微量元素营养和适宜的生物激素对控制死皮病的发生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外橡胶树优良品种IAN873在西双版纳24年适应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快,开割前年均增粗5.65cm,高于对照RRIM600(5.06cm)10.67%;林相整齐,开割时平均茎粗50.5cm,开割率80.2%,分别比对照高2.8cm和10.4%;产胶量中等,1-16割年平均干胶产量1 310kg/hm2,为对照RRIM600(1 969kg/hm2)的66.55%;年平均单株产量为4.0kg,略低于对照RRIM600(4.2kg/年.株)0.2kg;抗辐射寒害能力中等偏下,抗寒力小于GT1,但较RRIM600强;耐割性强,割胶16年后死皮发病率为15.79%,病指14.95,分别比对照(28.79%、27.58)轻13个百分点和12.6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贮存期,不同熟化时间加工的天然橡胶标准胶产品,进行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贮存1年内的胶样,不同熟化时间PP0、PRI值并无显著差异;贮存1年以上胶样,不同熟化时间对P0值有显著影响,但对PRI无显著影响;随贮存时间增加,P0、PRI值看不出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橡胶树高产抗寒新品种云研77—2、云研77-4早期(1—7割年)产量特性研究结果:开割后产量逐年大幅上升,产量水平高于对照品种GT1,在第4割年开始乙烯利刺激割胶后,产量大幅下降,低于对照;云研77—4产量变化幅度最大,云研77—2次之,对照GT1变幅不明显,表现出云研77—2、云研77—4早期高产,产量增幅大和不耐乙烯利刺激的产胶特点;对乙烯利刺激不同的耐受力是橡胶树品种重要的产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胶乳产量与排胶影响面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排胶影响面的确定有助于科学规划割面、评估新的采胶方式、探索胶树再生合成部位等。本研究通过测定割胶前后胶树不同高度的胶乳pH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胶树的排胶影响面;结果表明,乙烯刺激改变了胶树胶乳pH值的空间分布,割胶后胶树胶乳pH值逐渐回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比较分析气刺微割技术和常规割胶技术下老龄更新胶园胶树的产量、干含、死皮、树皮消耗、劳动强度、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显示前者比后者更加高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气刺割胶技术在生产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天然胶乳(NRL)和白炭黑(WC)为主的体系中,引入适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和引发剂,利用单体对白炭黑表面发生接枝反应的同时,实现其与橡胶大分子链通过化学键相连接,乳液共沉制备白炭黑填充型天然橡胶复合材料(NR/WC/MM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调查西双版纳RRIM600和GT1两个品种橡胶树的不同割龄段死皮树的症状,根据排胶、割线颜色、树体状况三个方面的症状表现,死皮病典型症状可归纳为点状排胶或割线干涸,割线褐色、暴皮三种表现,其中RRIM600死皮树表现割线干涸和点状排胶的分别为41.7%和45.3%,割线表现内褐、褐皮平均分别为42.7%和35.2%,树体多数表现为块状暴皮,平均达44.8% GT1死皮树症状以割线干涸为主,占61.9%,其次为点状排胶,占23.9%,割线表现为褐皮、内褐的分别占29.5%和44.9%,树体多数表现为短裂纹状暴皮,平均达34.1%。文章还对死皮病病程、诱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