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整体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科24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伴缺损患者和20例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患者胸大肌肌皮瓣存活42例,存活率为95.45%,3例患者皮瓣出现部分坏死。患者无血管危象、感染、瘘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41例患者皮瓣平整,吞咽、进食、发音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组织量大、局部血运丰富、灵活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恢复完美外形和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颌面部爆炸伤致软组织1/2缺损急救及修复重建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从我科室2005年~2010年收治的27例颅颌面爆炸伤致软组织1/2缺损患者中,回顾性分析3例颌面部爆炸伤致软组织1/2缺损重建修复治疗病历资料,通过1例典型病例探讨颌面部爆炸伤致软组织1/2缺损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手术修复重建治疗方法.结果:颌面部爆炸伤致软组织1/2缺损适用于分期重建修复治疗,采用额部带蒂皮瓣及颈阔肌皮瓣修复颅颌面软组织缺损.结论:颌面部爆炸伤致软组织1/2缺损急救及修复重建治疗应采用临近组织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颈阔肌肌皮瓣或联合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切除后所致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人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方法治疗,其中以颈阔肌为肌蒂的颈阔肌肌皮瓣5例,以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联合式肌蒂的颈阔肌肌皮瓣6例。皮瓣从下颌角外侧途径转入受区者5例,从下颌骨内侧途径转移入受区者6例。11例颈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均用胸前旋转皮瓣关闭。结果11例随访时间显6个月~1年,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转移后的颈阔肌肌皮瓣色泽已同周围粘膜色泽相似,张口不受限,外形好。结论颈阔肌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对97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性质、范围,分别采用鼻唇沟皮瓣(6例),邻位滑行皮瓣(13例),Abbe瓣(4例),胸大肌肌皮瓣(17例),颈阔肌肌皮瓣(14例),下斜方肌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13例),额瓣(6例),颞肌筋膜瓣修复(6例),舌瓣(11例),腓骨肌皮瓣(3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97例区域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坏死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尖端坏死1例,另1例胸大肌皮瓣术后放疗后坏死(术后4月),其余皮瓣存活,外形基本满意。所有患者均能进食,97%能正常饮食(食饭),其余可流质饮食。舌、腭、咽、口底肿物T3以上,术后语音轻度影响。结论:采用以上多种区域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建议应尽可能采用邻近带蒂皮瓣;对于较大缺损修复主要是修复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组织修复缺损,对进食、语音影响似区别不大,日后尚需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或肿瘤术后放射性骨髓炎导致的缺损,尤其是大面积缺损,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以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带蒂和游离组织瓣被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在众多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我们于1999年8月~2004年11月,应用带蒂或游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延长血管蒂及改善皮瓣血运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2年至2009年,对11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进行修复.术中通过彻底松解血管蒂(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完全断开蒂部肌肉组织,将血管蒂从锁骨后骨膜下穿过,以增加血管蒂长度.切取皮瓣远端时携带部分腹直肌前鞘,并保留肋间血管的穿支与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远端的吻合血管,以改善皮瓣远端的血运.结果 11例患者获随访2~36个月,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未发生坏死或部分坏死.2例患者术后发生腮腺漏,1例发生口腔内霉菌感染,1例发生轻度睑外翻.结论 改良的胸大肌岛状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可以延长血管蒂,增加转移范围,并具有改善皮瓣远端血运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横行带蒂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1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横行后蒂颈阔肌肌皮瓣,共修复6例大面积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本组缺损面积范围84~96cm2,平均89cm2.结果 术后6例肌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面部皮肤匹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带蒂颈阔肌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切取简便的优点,是修复大面积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79年开始,应用组织瓣移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了修复重建手术28例。应用的组织瓣种类计有:额瓣、胸大肌肌皮瓣、前臂皮瓣、髂骨肌瓣、背阔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头项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等。带蒂移植56例;吻合血管移植32例。均能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广泛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985年 ̄1993年,用带蒂胸大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广泛组织缺损21例临床经验。对胸大肌瓣的应用价值以及皮瓣的设计、制备、转移和预防皮瓣坏死的措施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胸大肌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广泛组织缺损的良好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1997年 ,我科应用带蒂股外侧肌皮瓣移位一期修复腹部软组织缺损 3例。术后随访 3~ 4年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年龄 2 0~ 45岁 ,平均 31岁。1例以脐为中心的腹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彻底切除瘤体后 ,腹壁及腹直肌缺损 13cm× 11cm,修复棘手 ,采用带血管蒂股外侧肌皮瓣移位修复腹直肌及皮肤缺损。经术后 4年随访 ,未出现腹疝 ,肠蠕动正常 ,肿瘤未复发及转移。 1例巨大腹壁疝切除疝囊后 ,腹直肌缺损 10 cm× 9cm ,取带蒂股外侧肌筋膜瓣移位修复疝环口软组织缺损。术后随访 3年 ,未见腹疝复…  相似文献   

11.
带蒂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颌面部肿瘤切除或颌面部畸形采用带蒂肌皮瓣修复可恢复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我科1984年5月~1987年10月收治颌面部缺损48例,经修复术后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修复范围:舌成形8例,颊部修复16例,口底修复15例,舌成形与口底联合修复23例,面部畸形整复2例,下颌骨植骨肌瓣覆盖7例。手术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带蒂肌皮瓣修复,其中颈阔肌皮瓣24例,胸大肌皮瓣8例,胸锁乳突肌皮瓣4例,额瓣12例。术后护理①体位:术后3~5天,病人采用半卧位,个别病例头部抬高10~15度,有利于皮瓣血供。5天后可下床作适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颈部带蒂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4种颈部带蒂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82年1月~2003年12月,17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其中口腔黏膜鳞癌165例,唾液腺癌7例。I期21例,Ⅱ期116例,Ⅲ期35例。病变主要部位:舌59例、颊黏膜55例、下颌牙龈26例、口底25例、腮腺4例及口咽区3例。肿瘤切除术与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45例,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59例,舌骨下肌皮瓣修复60例,颏下岛状瓣修复8例;切取肌皮瓣皮岛范围2.5 cm×5.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153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舌骨下肌皮瓣55例,颈阔肌皮瓣40例,胸锁乳突肌皮瓣52例,颏下岛状瓣6例;完全坏死11例,部分(皮岛1/4~1/2)坏死8例。4种皮瓣成功率分别为91.67%、88.89%、88.14%和75%。101例获随访3~11年,平均5.7年,原位复发18例,颈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2例;3年生存84例,占83.17%。结论颈部带蒂组织瓣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采用胸大肌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临床经验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进行即刻修复的效果。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77岁。原发疾病组织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舌癌12例,口底癌3例,下颌牙龈癌2例,颊癌1例。TNM分类:T2N0M05例,T2N1M08例,T2N2aM02例,T3N1M01例,T3N2bM01例,T4N2bM01例。术前化疗3例,放疗6例,化疗加放疗2例,未作治疗7例。18例均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有2例行对侧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有17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缺损范围3cm×3cm~8cm×5cm,制备的胸大肌肌皮瓣范围为5cm×4cm~10cm×6cm。结果术后16例胸大肌肌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无坏死或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出现皮肤口腔瘘,行二期修复治愈。18例获随访1~3年,缺损处外形及吞咽、发音功能恢复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成活率高,安全可靠,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修复中有较广泛的适应证,并可修复较大面积的缺损。  相似文献   

14.
带血管蒂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血管蒂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王伯钧,侯增辉,秦小云,王国华,潘孟雄,马祥伟1993年Martin等[1]报道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颏下皮瓣的临床应用和解剖学基础。我们从1994年起,应用带颏下血管蒂颏下皮瓣转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6例,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5例;以尺侧上副动脉恒定穿支为蒂的游离上臂内侧穿支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 本组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臃肿者行Ⅱ期修剪,经随访2~5年,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器官功能和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上臂皮瓣质地薄而柔软,色泽与颌面部相近,供区无重要血管损伤,多可直接缝合,并发症少,外观效果较佳,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改进颈阔肌皮瓣以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携带肌袖血管蒂的改良颈阔肌皮瓣一期修复口颊部缺损12例,软腭缺损3例,口底缺损1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5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肌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修复区手术组织量适中。形态良好,颈部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改良颈阔肌皮瓣不影响血供,肌皮瓣自由度明显改善,适于修复口腔颌面部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上斜方肌、肩胛冈骨肌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以颈横血管为蒂的上斜方肌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解剖观测32例上斜方肌、肩胛冈的形态和血供,并应用5例该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结果:①上斜方肌近似于梯形,平均高度上、下、内、外四缘分别为174.63、157.18、86.98和80.95mm,面积126.78cm^2;肩钾冈全长131.21mm。②颈横动脉干、颈浅动脉干及其升支、肩胛冈支长度分别为42.50、27.80、43.12和28.75mm。升支发出0.5mm以上肌皮穿支3-6支;回流静脉与相应动脉伴行。③临床应用5例,均获成功。结论:以颈横血管为蒂的上斜方肌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血管蒂长、手术易操作,且可带肩胛冈修复,适合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18.
带蒂颊脂垫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脂肪移植时,供区主要是腹部或臀部的游离脂肪,临床上很少应用带蒂颊脂垫移植。作者做了20侧头部尸体解剖,并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28例活体进行观察,对带蒂颊脂垫的应用解剖做了研究。1988年以来,应用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单蒂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畸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6年9月,应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单蒂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瘢痕及缺损5例,均为男性,年龄23-34岁。分别为胎儿时母亲宫腔内注射药物、婴幼儿期面颊部感染、电击伤后遗留瘢痕或凹陷畸形。需要修复范围为5cm×3cm-9cm×6cm。结果术后5例移位胸骨头肌皮瓣均成活,但因静脉回流障碍均发生小面积的表皮坏死,2-3周自行愈合,皮瓣周围有少许瘢痕形成。1例术后患侧发生肩部上抬无力,6个月后基本恢复。术后均获随访1-6个月,修复后的颌面1例蒂部略显臃肿;1例瘢痕明显,但患者满意;余3例外观满意。结论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单蒂肌皮瓣较全胸锁乳突肌皮瓣设计更灵活,且能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是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下肢广泛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然后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6例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成活。14例患者创面I期愈合,2例皮瓣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其中,随访12例患者1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血管蒂长、口径粗、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对无法采用局部带蒂肌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