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临床疗效、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对295例患者553个椎体在X线C臂血管机导引下行PVP,包括骨质疏松症171例,转移性肿瘤103例,骨髓瘤12例,血管瘤2例,外伤7例。一般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量为2~7ml 。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61/171),转移性肿瘤总有效率为81.5%,骨髓瘤患者有效为8例(8/9),外伤患者有效为7例(7/7)。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18例转移瘤PVP后3~4d行放射治疗;12例采用大平板血管机旋转X线采集和椎体三维重建成像指导手术操作。结论PVP已成为疼痛性压缩性骨折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伴随手术方法和器材不断改进其适应证必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住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163例266节椎体采用PVP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原发癌肿主要为肺癌(42例),肝癌(19例),食管及胃肠癌(34例),肾癌(10例),乳腺癌(46例)等。PVP术后3 d CT复查观察骨水泥分布状况及有无渗漏。按PVP术后24 h,1周,1、3、6和1年以上定期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疼痛复发的原因及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266节椎体PVP操作均成功,138节胸椎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6 ± 1.5)ml,128节腰椎为(4.5 ± 1.7)ml。平均随访时间(12.0 ± 10.6)个月,术后24 h,1周,1、3、6和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7.7%(143/163)、92.6%(151/163)、91.4%(149/163)、84.5%(136/161)、78.3%(108/138)和77.2%(71/92)。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39例,复发率23.9%(39/163),包括骨水泥周围癌肿进展6例,其他椎体转移33例。平均生存时间(10.5 ± 10.5)个月,其中乳腺癌与前列腺癌椎体转移54例生存时间为(15.4 ± 11.7)个月,明显长于肺癌、肝癌、胃肠癌及肾癌等105例的生存时间[(8.5±8.1)个月](P < 0.05)。随访期间死亡136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脊椎外原发肿瘤进展及全身多发转移衰竭。CT证实椎旁骨水泥渗漏58例,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可迅速缓解疼痛且可保持较长时间稳定;疼痛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椎体新发转移;生存时间与椎体外原发癌肿类型和合并内脏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同轴活检的安全性、操作技术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64例疑为病理性压缩骨折共85节椎体在PVP术中注入骨水泥前先行同轴活检。采用C臂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穿刺,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后1/4处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取出组织后再将骨穿针推进至椎体前1/3处注入骨水泥。术后1d行CT复查观察骨水泥分布及有无渗漏,随访1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85节椎体中4节(4.7%)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组织学诊断,明确病理诊断58例(90.6%)。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38例,病理诊断椎体转移癌29例(76.3%),骨质疏松7例(18.4%),诊断不明2例(5.3%)。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6例,病理诊断转移癌10例(38.5%),骨髓瘤9例(34.6%),骨质疏松4例(15.4%),诊断不明3例(1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术中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行,病理检出率高,增加组织取出量的关键是从椎体破坏明显侧进针,多方向、多次切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2010年对10例颈椎恶性转移性病变所致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共1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C 4 、C 5 椎体各3个,C 6 椎体4个,C 7 椎体2个。在DSA机透视引导下将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靶椎体,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术中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100%。每个椎体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2.2ml (1.5~3.2ml ),所有患者的疼痛都得到了明显缓解。除4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坪  李刚 《工业加热》2013,(9):772-775
【摘要】 目的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评价手术安全性以及即时和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47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行PVP,病变椎体节段共64节。其中5例患者术中行组织学活检。PVP术前1 d、术后1 d及随访期(3 ~ 1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疼痛程度。术中、术后观察记录可能并发症。结果  64节椎体均成功施行PVP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平均评分8.4 ± 1.4,术后1 d降至3.1 ± 2.3(P < 0.01),术后随访期为3.3 ± 1.7(P < 0.01)。术后影像学(CT、DSA、3D CT)证实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PMMA)渗漏35例,其中椎旁软组织渗漏 15例,椎间盘渗漏11例,椎管内硬膜囊外漏4例,椎体引流静脉瘘5例。无严重危急生命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施行PVP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即刻及中长期镇痛效果,骨水泥渗漏是最常见并发症,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伤后3个月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行PVP术的22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RI 表现分为骨髓水肿组(组Ⅰ)和无骨髓水肿组(组Ⅱ),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不同骨折时间的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2个月,术前VAS评分组Ⅰ为7.77±0.73,组Ⅱ为7.44±0.88,总体为7.63±0.79。术后1d VAS评分,组Ⅰ为3.61±0.51,组Ⅱ为3.88±0.60,总体为3.72±0.55。随访时VAS评分组Ⅰ为3.46±1.05,组Ⅱ为3.56±0.73,总体为3.50±0.91。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约90.9%)。结论对于慢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MRI 对于病变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 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患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l 。术后1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 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累及椎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95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MRI 矢状位T2W影像将患者分为3组。A组:病变椎体后缘无突出,17例;B组:病变椎体后缘轻度突出,与脊髓未接触,23例;C组:病变椎体后缘严重突出且与脊髓接触,8例。术后1周观察疗效,记录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疼痛总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A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4.1%,(16/17);B组有效率82.6%,(19/23);C组有效率62.5%,(5/8)。3组间疼痛缓解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疼痛加重,B组1例,C组2例,患者服用止痛剂缓解,未手术处理。3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例,1例和2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并发症少,当病变累及椎管甚至脊髓时仍可考虑用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