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mRS(Modified Rankin score)评分两者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及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21例烟雾病患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STA-MCA-EDMS)治疗,于术前1 d、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给予患者采用颅多普勒超声和mRS评价及随访术后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经TCD观察,术后7 d及3个月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而mRS监测术后7 d及3个月较之术前1 d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TCD联合mRS可有效评价STA-MCA-EDMS治疗烟雾病效果,为术后监测及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MD)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6-2020-01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30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术前,相对平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TA-MCA术治疗成人MD,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增加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减少烟雾状血管的生产、改善神经功能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肌贴敷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烟雾病的效果。方法将66例烟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颞肌贴敷治疗,观察组采用颞肌贴敷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mRS)评分小于对照组,脉压差、脑血流量及血流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颞肌贴敷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可改善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手术与保守治疗后的疗效,以探讨治疗出血型烟雾病、减少再出血率的适宜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14年12月经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出血型烟雾病82例,其中脑内出血18例(22.0%),脑室出血20例(24.4%),脑内出血破入脑室38例(46.3%),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7.3%)。10例(12.2%)合并动脉瘤。急诊行脑内血肿清除术32例、脑室外引流术22例、囊性动脉瘤栓塞术7例,另21例对症止血降颅压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行血管重建术48例(直接血管重建16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联合血管重建32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及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继续保守治疗34例。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分为轻度(60分)、中度(40~60分)及重度(40分)功能障碍,以及再出血、死亡情况。结果 82例随访0.6~12年,平均7.8年。直接血管重建组16例中12例(75.0%)轻度功能障碍,1例(6.2%)中度功能障碍,3例(18.8%)重度功能障碍,无死亡及再出血;联合血管重建组32例中25例(78.1%)轻度功能障碍,3例(9.4%)中度功能障碍,4例(12.5%)重度功能障碍并再出血,其中2例死亡;保守治疗组34例中15例(44.1%)轻度功能障碍,9例(26.5%)中度功能障碍,10例(29.4%)重度功能障碍并再出血死亡。结论再出血是出血型烟雾病的预后不良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管重建手术可能减少再出血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烟雾病病人264例,其中无动脉瘤组233例,为单纯烟雾病,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合并动脉瘤组31例,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行搭桥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术后行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并记录mRS评分...  相似文献   

6.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大分支血管进行性狭窄闭塞和代偿性毛细血管侧支循环。脑血运重建术是目前烟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其目标是通过改善脑血流和提供侧支通路恢复脑血管储备来降低卒中发生率、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对烟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麻醉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同时着重介绍了在脑血运重建期间需遵循安全平衡的麻醉原则, 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和正常的颅内压, 优化脑氧供需平衡以防止脑缺血。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策略直接影响烟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远期神经系统结局, 对麻醉医师极具挑战, 仍需不断研究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烟雾病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手术均顺利.25例缺血型患者均于出院时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出血型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同术前;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再出血.提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保持血压平稳;积极给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改善脑微循环;预防颅内出血、吻合血管闭塞及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间接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接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患者34例,其中单纯颅骨钻孔治疗3例、颞肌颞浅动脉贴覆术治疗10例、颅骨多点钻孔及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21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16例患者影像学随访.结果 随访6 ~ 24个月,经间接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未出现再出血,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症状发生,但之前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无明显改善,影像学随访的16例患者颅外血管参与颅内供血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经颅骨多点钻孔及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3月应用复合手术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中位年龄58岁。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随访,记录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大脑血流MR灌注(PWI)指标(CBF、TTP、MTT)变化。结果:9名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围手术期无新发脑卒中,无死亡患者;术后2例(22.2%)出现高灌注表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PWI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9名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患者靶血管6个月时出现再闭塞,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发,保守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余8例病情均好转, mRS评分较术前改善均≥1分;术后3、6个月再闭塞率为0%、11.1%,提示总体通畅良好。结论:复合手术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替代方案,其安全有效,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底节脑出血烟雾病/烟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9-01间基底节脑出血中烟雾病/烟雾综合征病例。电话或复查随访,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年龄(43.7±11.5)岁。临床症状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47例(57.7%)。影像学显示24例(30.7%)仅局限基底节脑出血,47例(60.2%)合并破入脑室,7例(8.8%)合并破入蛛网膜下腔,1例(1.3%)合并破入以上两者。随访时间(38.8±35.7)个月。术后mRS评分0~2分43例,3~4分17例,5~6分18例。21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和间接血管重建术,其中5例同时行两种手术治疗。术后复查头部DSA等,结果均示血管通畅、代偿良好。结论基底节脑出血烟雾病/烟雾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为主,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最为常见。影像学显示出血易破入脑室。同时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和间接血管重建术,此手术策略可避免二次伤害、减少治疗费用等,从而让患者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成人型烟雾病患者术后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成人型烟雾病患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术后对患者加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护理,即早期识别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相关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位护理、心理干预,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血压等。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6例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其中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头痛、谵妄,1例运动性失语、1例右上肢麻木乏力,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1例复查CT提示吻合口附近血肿,行保守治疗,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随访半年,症状改善,生活自理。结论对烟雾病术后患者加强预防护理,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过度灌注综合征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重建血供治疗儿童烟雾病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从1978年9月至1988年9月应用显微外科重建血供治疗儿童烟雾病153例。手术方法为改进的颅外-内动脉吻合加脑-肌-血管连通术。结果:术后经8-19年(平均为15.5年)随访,124例恢复良好或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81%。结论:显微外科重建血供治疗儿童烟雾病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袁萍  徐博  陈璐 《护理学杂志》2021,36(11):25-27
目的 探讨精准血压管理在预防烟雾病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2例烟雾病行颅内外(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1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进行烟雾病术后血压管理,观察组采用精准血压管理模式进行血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25.49%,观察组为1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 精准血压管理可降低烟雾病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结果2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死亡或截肢,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术后1周Rutherford临床分级较术前降低(P=0.012)。术后3、6、12个月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25/26)、84.62%(22/26),12个月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f-TLR)率为88.46%(23/26)。结论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与CT灌注成像(CTP)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于本院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30例,术前、术后7天均接受头部MR-PWI与CTP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下患者灌注参数。结果 MR-PWI与CTP检查图像均显示,烟雾病患者拟手术侧存在异常灌注,术后灌注缺损区域均有效改善。MR-PWI及CTP检查下,术后7天的rCBF、rCBV均高于术前,rMMT、rTTP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R-PWI检查比较,CTP检查下术后rCBF、rCBV、rTTP均较低,rMMT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rCBF、rCBV、rMMT、rTT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MR-PWI与CTP检查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估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联合经股动脉途径顺行开通复合手术治疗Riles 1A型颈总动脉(CCA)闭塞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联合经股动脉腔内途径顺行开通CCA闭塞病变复合手术的症状性Riles 1A型CCA闭塞患者,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观察术后定期复查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无CCA再狭窄,复查CT灌注成像(CTP)评估灌注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临床预后。结果 对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天1例少量基底核区渗血、1例切口血肿,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2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部位均位于CCA开口部,均经再次支架成形术解除狭窄。随访期间无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中位mRS评分0分。结论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联合经股动脉途径顺行开通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Riles 1A型CCA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A(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MMD)术前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MMD患者,共37条搭桥血管。术前1周内行DSCTA及DSA评估颞浅动脉,术后1周复查DSCTA随访搭桥血管通畅性;对其中11例患者的12条搭桥血管于术后3~6个月内再次行DSCT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术前以3分法(优秀、良好、差)对DSCTA显示颞浅动脉进行评分,术后以5分法对搭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分。结果术前37条颞浅动脉均通畅,DSCTA显示为优秀32条(32/37,86.49%),良好5条(5/37,13.51%)。术后1周搭桥血管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95±1.05,通畅率为64.86%(24/37),术后6个月平均通畅性评分(3.75±0.97)及通畅率(11/12,91.67%)均较术后1周有所提高。结论 DSCTA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MMD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高度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患者疼痛、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6行PKP治疗的51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SF-12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0(41.5±14.5)min。5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16.4±3.7)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SDS评分、SAS评分、SF-12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可有效缓解Kümmell病患者的腰背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54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DSA血管造影。结果 54例患者中累及大脑前动脉31例,累及大脑中动脉19例,同时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18例,其中82.76%闭塞,7例累及大脑后动脉,6例出现基底动脉异常,7例合并动脉瘤。结论出血型烟雾病血管病变不仅累及大脑前、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亦可累及,动脉闭塞多于狭窄,可出现于单侧型烟雾病,可合并动脉瘤,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主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前评价方法。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11例ICA闭塞的患者,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9例行CEA加取栓术。术前均行头颈联合CTA和颈部血管彩超,部分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观察患者围术期与长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ICA闭塞均为单侧,其中4例对侧ICA有50%的狭窄。闭塞主要位于ICA起始端,8例闭塞段延至颅底,闭塞长度16~85 mm。术前颈动脉彩超均在可在颅底探及ICA血流。10例手术再通成功,1例失败。术后10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随访期,1例患者ICA在术后3个月闭塞。1例在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手术治疗ICA闭塞具有满意安全的围手术期效果和较好的中远期效果。术前精确的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