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肝纤维化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238例,根据临床分期分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3个亚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量化评分、瞬时弹性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不同临床分期肝脏硬度及超声量化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分期亚组间肝脏硬度平均LS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值均为0.000,P0.05),3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342,P=0.000)。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FLD各分期亚组肝脏硬度LS值与UQS均呈强相关,NAS亚组值与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呈强相关(r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应用肝脏硬度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相关性良好,有望早期诊疗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脂肪性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余还有因类脂质沉积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Wilson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药物等引起的肝脏脂肪变等,因病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不包含在我们狭义的脂肪肝概念中。脂肪肝的发病率,20年前脂肪肝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肝病,特别是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3.
正肝脏是人体内参与糖、蛋白和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代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导致肝脏受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正是基于这一过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10%,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噪声作业工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某车身厂噪声作业工人定期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在工人脱离噪声16h后检测纯音听阈,同时进行肝脏B超检查。调查对象分为高频听损组(高频听阈≥40db)和正常对照组(高频听阈﹤40db)。不同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同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OR值的计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5.0。结果高频听损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24.1%(卡方值=19.379,P﹤0.01);高频听阈超过50db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并不随高频听阈的上升而继续上升。结论高频听阈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有着密切联系,其变化规律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控制尿酸合成的限速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进一步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测定261例经腹部超声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19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等实验室指标及人体学指标。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亚组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中,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与代谢考量指数、肝脏损伤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且随着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多,其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代表的代谢性脂肪性肝炎,系以内脏脂肪蓄积为关键介质导致的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1].本病的超声影像表现为肝脏脂肪累积和肝细胞脂肪交性的非特异性反应,当肝脏脂肪累积>5%时便可显示脂肪肝声像而资为超声诊断依据.实践证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便捷于粗略评价脂肪肝.因其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低廉,加之无损伤、非介入性特点,被检患者乐于接受,而首选适用于广大代谢综合征人群之筛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健康宣教不足,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1]。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谱包括4个由轻到重的病理阶段,分别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大多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不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在短期内造成肝脏损害。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较为权威的观点为二次打击学说,其中第一次为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肝细胞脂肪沉积,从而形成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第二次打击则是过氧化损伤以及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持续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复核本市涪城和江油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化HBsAg和HBsAb指标,分析检验结果,为两地检验质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两地项目各点984份血液标本,用ELISA法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并进行Kappa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984份血标本,标本不合格率为2.59%,两地标本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4,P0.05);涪城与市级检测HBsAb阳性率Kappa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9,P0.05);江油与市级检测HBsAb阳性率Kappa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5);两地合计的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不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8,P0.05)。结论血标本不合格率涪城比江油高;市级和两区县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高;两地HBsAb不符合率较高,区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应做好生化质控,提高标本合格率和HBsAb检测结果符合率,最终达到提高检测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8.05±5.04)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3±5.01)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因素。Q1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4.08±4.88)μmol/L,与Q2组的(14.16±4.71)μmol/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Q3组的(18.96±5.37)μmol/L、Q4组(20.22±5.41)μmol/L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具有相关性,且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亚维  林跃强  金翘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19-119,121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通过肝脏彩超诊断,并除外病毒性肝炎,除外平均每日饮酒超过20g,除外长期或近期用药),并搜集正常体检人员10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以上两组人员的ALT、AST、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肝脏彩超,血清总胆红素,乙肝六项及免疫全项。结果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01-2009-01门诊或住院患者9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诺贝特100 mg,3次/d和藻酸双酯钠100 mg,3次/d,口服,疗程4个月,于治疗前后用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情况.结果 非诺贝特组脂肪肝恢复状况显著高于藻酸双酯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P<0.05).结论 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藻酸双酯钠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脂肪性肝病的诊断目前多以B超诊断为准.它可分为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目前此病已成为国内外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类慢性肝病,且有上升趋势.其病变发展过程从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至肝硬化.早期防治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影响儿童健康最重要的慢性肝脏疾病。虽然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正常的单纯性脂肪肝,但国外学者对100名2~18岁临床脂肪肝患儿肝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单纯性肝脂肪浸润者仅占16%,其余84%均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编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和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拟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意见咨询后形成量表初稿,选取218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整理数据后进行条目筛选和信效度评估。结果编制完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共包括31个条目和疾病防治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知识管理、心理认知管理、不良生活方式管理5个维度。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系数为0.876,分半信度为0.87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的5个公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127~0.248,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308~0.799,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3,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均大于0.8。结论初步编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以后相关量表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TG)]在肝细胞中的过度沉积,达到5%的肝脏质量或30%的肝细胞脂肪沉积称为脂肪肝。目前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NAFLD中伴有肝脏炎症、坏死、纤维化、Mallory玻璃样变、气球样变性等组织学改变的病例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能导致NAFLD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药物、手术等。常见的药物有心舒宁、硫氮卓艹酮、硝苯地平、糖皮质激素等。但肥胖、糖尿病、高TG血症和高血压是脂肪肝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密切相关。上述这些因素又是代谢…  相似文献   

16.
侯思奎  周贤  杨欣 《中国校医》2011,25(9):710-711
目的探讨高校教职工脂肪性肝病(FLD)发病情况,为预防脂肪性肝病提供指导。方法教职工1 363人进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根据相关标准诊断非酒精性和酒精性脂肪肝。结果 FLD检出率为19.44%,男34.66%,女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检出年龄中位数为50岁,女性为60岁,脂肪肝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高于其他职工(P<0.01)。结论教职工脂肪性肝病检出率高,易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控制体质量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高校教职工FL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选择174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血生化指标检测、腹部彩超检测,同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状况,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研究对象中共检出4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患病率为25.29%(44/174)。不同患病情况老年人性别、年龄、睡眠情况、经济月收入、合并高血压、居住地、吸烟史、过往病史、盐分摄入、饮食习惯、夜班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BMI、合并牙周炎、存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增加、合并高血压、合并牙周炎、存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为老年人群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较高,BMI增加、合并牙周炎、存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肥胖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肥胖儿童及100例正常对照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标;血清瘦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肥胖儿童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分别积分1、2、3分.结果:肥胖组瘦素、BMI、ALT、TG、LDL-C、TC、APB、FINS、HOMA-IR较对照组高(P<0.05),而HDL-C较对照组低P<0.05.100例肥胖儿童组中根据B超发现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 55例,与其余45例单纯肥胖儿童结果比较显示:NAFLD组瘦素、BMI、TG、ALT、FINS、HOMA-IR水平较高P<0.05,而HDL-C水平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瘦素和TG水平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和BMI与NAFLD评分独立相关(P值<0.05).结论:高瘦素水平是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监测血清瘦素水平有助于判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与分析连云港市社区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7—9月连云港市2个社区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现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连云港市学院社区和新东社区2个社区的1 568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男性占53.4%,女性占46.6%,年龄20~76岁,以45~59岁为主,占37.8%,家庭人均月收入以≥3 000元为主,占67.8%。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59例,检出率为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01)、年龄越大(OR=1.245)、非体力劳动者(OR=2.394)、BMI 24.0~27.9(OR=2.667)、≥28.0(OR=3.728)、中心性肥胖(OR=6.482)、血脂异常(OR=2.614)等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2 h/d(OR=0.272)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连云港市社区成年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城市居民相关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即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疾病,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为主的病理综合征,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病因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