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IL-8、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2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5例(NASH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8、TNF-α的水平,并用常规方法检测ALT、AST的水平.结果 NAFLD组、NAFL组、:NASH组血清IL-8、TNF-α、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ASH组IL-8、TNF-α、ALT、AST[分别为(290.1±67.6)ng/L、(2.40±0.33)ng/L、(103.0±47.9)U/L、(60.03±27.34)U/L]明显高于NAFL组[分别为(115.4±44.2)ng/L、(1.48±0.25)ng/L、(37.2±8.3)U/L、(35.85±7.28)U/L](P<0.01).结论 IL-8、TNF-α、ALT、AST水平的变化和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血清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合ALT、AST的检查对NAFL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控制尿酸合成的限速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进一步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测定261例经腹部超声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19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等实验室指标及人体学指标。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亚组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中,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与代谢考量指数、肝脏损伤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且随着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多,其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铁超载对高脂膳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铁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DMT1和FPN1 m 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高铁组大鼠血清TG含量[(0.61±0.0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胰岛素和HOMA-IR分别为[(27.73±8.29)m IU/L和(6.06±1.8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脂组(P0.05);高脂高铁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高脂组严重;高脂高铁组大鼠十二指肠DMT1和FPN1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1±0.03)和(0.69±0.1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高铁联合作用可诱发大鼠胰岛素抵抗,加重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并使大鼠肠道铁吸收负反馈调节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同期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血清CRP的差异.结果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3±13.8)、(110.6±12.2)U/L比(23.6±10.1)U/L;(98.4±15.9)、(99.0±15.7)U/L比(24.3±11.5)U/L;(4.87±0.34)、(4.90±0.36)mg/L比(1.33±0.18)mg/L](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和GGT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2.23±0.20)mg/L比(4.31±0.37)mg/L](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健康宣教不足,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1]。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谱包括4个由轻到重的病理阶段,分别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大多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不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在短期内造成肝脏损害。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较为权威的观点为二次打击学说,其中第一次为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肝细胞脂肪沉积,从而形成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第二次打击则是过氧化损伤以及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持续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4至9月接受年度健康体检的血尿酸水平正常的2 193名正常体质指数体检者(男性1 106人,女性1 087人)。脂肪肝根据B超检查确定,代谢异常的判定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3次报告的中国人修订标准。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布把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尿酸分别分为四分位水平[Q1~Q4,Q1为最低水平]。危险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混杂因素,选取血尿酸Q1水平为参考标准,分析血尿酸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相比,血尿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339.0±47.6)μmol/L比(309.3±53.5)μmol/L ,t=3.296,P〈0.01;女性(273.6±41.6)μmol/L比(243.9±47.6)μmol/L,t=3.178,P〈0.01]。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吸烟和代谢综合征后,男性和女性的血尿酸在Q3和Q4水平患脂肪肝的风险均高于Q1水平[男性,OR (95%CI)分别为2.058 (1.255~ 3.374)和3.383 (2.085~5.490);女性,OR (95%CI)分别为2.186 (1.090~4.384)和2.420 (1.214~4.821)] (P〈0.05 )。 结论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脂肪肝独立相关,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彩超检测结果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两组,A组(单纯糖尿病组)46例和B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42例,测定FPG、PPG,体重指数(BMI)、TC、TG、ALT、AST、GGT、AKP、HbA1c和血清铁蛋白(SF).结果 两组BMI、AKP、HbA1C、FPG、PPG和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GGT、TG和SF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降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疏肝降浊汤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TC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4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治疗后的TC为(4.91±0.82)mmol/L,TG为(1.38±0.64)mmol/L,ALT为(30.37±6.21)U/L,AST为(59.13±3.96)U/L,相比于治疗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降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亚维  林跃强  金翘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19-119,121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0例,(通过肝脏彩超诊断,并除外病毒性肝炎,除外平均每日饮酒超过20g,除外长期或近期用药),并搜集正常体检人员10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以上两组人员的ALT、AST、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肝脏彩超,血清总胆红素,乙肝六项及免疫全项。结果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治疗的脂肪肝患者110例(观察组),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51例,重度患者27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LT、AST、γ-G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LT、AST、γ-GT分别为(38.10±8.21)U/L、(29.03±6.12)U/L和(45.59±12.12)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AST/ALT为(0.76±0.2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酒精性脂肪肝AST、AST/ALT和γ-GT为(32.10±5.83)U/L、(0.83±0.20)和(67.82±9.29)U/L,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ALT、AST和γ-GT分别为(42.59±7.23)U/L、(32.37±3.18)U/L和(54.40±9.99)U/L,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AST及γ-GT有所升高,与脂肪肝类型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韩学吉  许顺姬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4592-4593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ALT与adiponectin浓度及两者关系. [方法]选择B超诊断脂肪肝病男性患者238名,分为A群(ALT<40 IU/L)120名,B群(ALT>40 IU/L)118名,比较两群生化指标及adiponectin浓度,分析血清ALT及adiponectin浓度之间关系. [结果]两组间血清adiponectin有明显差异(3.89±1.77 vs 7.01±2.54μg/dl,P=0.001).另外,adiponectin和ALT呈负相关(r=-0.506,P=0.001). [结论]在单纯性脂肪肝发展成脂肪肝炎、肝纤维化的过程中adiponectin可能起着抗炎及护肝的作用,adiponectin也可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生的预测因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肝脏是人体内参与糖、蛋白和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代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导致肝脏受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正是基于这一过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10%,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与多普勒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致性。方法知情同意后随机选取2016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体检的受试者317例,统计肝脏脂肪衰减参数、肝脏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Fibrotouch和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的一致性,用卡方检验分析Fibrotouch和超声对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经Fibrotouch诊断,脂肪肝检出率55.5%(176/317);经超声诊断,脂肪肝检出率48.3%(153/317);Fibrotouch及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83.9%(266/317),Kappa系数0.68(P0.01);卡方检验显示,Fibrotouch及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显示, Fibrotouch法比超声法能更精细区分轻中重度脂肪肝(总变异χ~2=300.5,线性回归分量χ~2=206.9,偏离线性回归分量χ~2=93.6,P0.05)。结论 Fibrotouch与肝脏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Fibrotouch法比超声法能更精细区分脂肪肝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01-2009-01门诊或住院患者9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诺贝特100 mg,3次/d和藻酸双酯钠100 mg,3次/d,口服,疗程4个月,于治疗前后用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情况.结果 非诺贝特组脂肪肝恢复状况显著高于藻酸双酯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P<0.05).结论 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藻酸双酯钠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血清SF及血浆Hcy检测,并与同期43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SF和Hcy分别为(247±116)μg/L、(14.42±4.36)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113±38)μg/L、(7.36±2.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SF和Hcy水平越高(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F和血浆Hcy水平,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肥胖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肥胖儿童及100例正常对照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标;血清瘦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肥胖儿童进行肝脏B超检查,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分别积分1、2、3分.结果:肥胖组瘦素、BMI、ALT、TG、LDL-C、TC、APB、FINS、HOMA-IR较对照组高(P<0.05),而HDL-C较对照组低P<0.05.100例肥胖儿童组中根据B超发现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 55例,与其余45例单纯肥胖儿童结果比较显示:NAFLD组瘦素、BMI、TG、ALT、FINS、HOMA-IR水平较高P<0.05,而HDL-C水平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瘦素和TG水平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和BMI与NAFLD评分独立相关(P值<0.05).结论:高瘦素水平是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监测血清瘦素水平有助于判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TG)]在肝细胞中的过度沉积,达到5%的肝脏质量或30%的肝细胞脂肪沉积称为脂肪肝。目前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NAFLD中伴有肝脏炎症、坏死、纤维化、Mallory玻璃样交、气球样变性等组织学改变的病例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是指肝脂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临床上称之为脂肪性肝病,分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两大类。结合临床、生化、影像及组织学表现,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显著上升,已超过酒精性肝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铁蛋白表达对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8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神经损伤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14例,中度损伤组21例,重度损伤组13例。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ET-1、VEG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铁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ET-1(79.35±11.69)μg/L、VEGF(7.95±1.43)ng/L、铁蛋白(180.27±24.3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ET-1、VEGF、铁蛋白水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神经损伤程度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ET-1、VEGF、铁蛋白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ET-1、VEGF、铁蛋白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高表达,与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O和iNOS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NO和iNOS的变化,研究NO和iNO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层分2组: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16W后处死大鼠,测体重、肝脏湿重,检测血清ALT、AST、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病理组织学观察,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肝组织NO水平和以H3-精氨酸转化实验测定肝组织iNOS活性。结果16W末,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小叶炎症,肝指数、ALT、AST、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肝组织NO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iNOS活性也较正常组有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高脂喂养脂肪肝大鼠肝脏中iNOS活性增强,以及诱导生成的NO水平也增高,iNOS,NO在脂肪肝肝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