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环境系统释放放射性核素,对核能发展及环境安全造成压力。放射性污染介质的净化修复是核环境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有机多孔材料由于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易于进行结构调控和功能化等优点,作为一类新型吸附材料在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能。本文介绍近年来有机多孔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讨论有机多孔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我国开发高效的放射性污染控制方法和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环境系统释放放射性核素,对核能发展及环境安全造成压力。放射性污染介质的净化修复是核环境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有机多孔材料由于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易于进行结构调控和功能化等优点,作为一类新型吸附材料在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能。本文介绍近年来有机多孔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讨论有机多孔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我国开发高效的放射性污染控制方法和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99 Tc是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裂变产物之一,是一种具有较高裂变产额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易在环境中迁移,因此高放废液中锝的分离对于核废料后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铼模拟锝,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AR-01树脂对铼的吸附和解吸行为,主要考察了温度、酸度、时间等因素对AR-01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还原解吸法探讨解吸条件。结果表明:AR-01树脂吸附铼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酸度提高,吸附效率降低,在流速1.0mL/min下,树脂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05mg/g,解吸剂中加入还原剂SnCl2提高了解吸效率,树脂具备很好的重复利用性。以上结果为AR-01树脂应用于高放废液中锝的吸附分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Np的环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37 Np作为长寿命(T1/2=2.14×106 a)、高毒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乏燃料所包含的核素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类核素若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都将237 Np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置,因此研究Np的环境化学行为十分重要。Np的环境化学研究重点是Np在环境中尤其是在深地质处置环境中的浓度、形态以及迁移行为。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Np的溶解和迁移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Np的溶解度、水解和络合反应的研究成果以及Np在矿物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Np的环境化学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程  赵福祥 《核技术》2011,34(4):278-282
介绍了在我国某废弃铀矿区开展的环境放射性污染调查,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固体样(含铀矿渣)、土壤、水、底泥和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及空气中氡等根据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对铀矿区居民所受年辐射剂量影响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最后根据该铀矿区污染源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辐射防护和治理手...  相似文献   

6.
《核安全》2021,(3)
本文以消除环境事故释放到空气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为目标,分析比较了自然干沉降、湿沉降的作用及隐患,以人工降水冲刷洗消为基础,提出了治理空气中放射性污染的吸附沉降法,总结了吸附沉降法在消除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方面的作用及其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放射性铀矿的开采和使用越来越多,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从生物和环境的角度来看,有效地清除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是核能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nZVI)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位点,能显著提高放射性污染物的修复效率。本综述的目的是展示nZVI基材料对放射性核素的高效去除能力和环境修复作用。简介了常用的nZVI基材料(表面改性或多孔材料支撑的nZVI材料)及其对放射性核素的去除效果和相互作用机制(如吸附和氧化还原)。最后,对nZVI材料的应用和挑战给出个人见解。本综述有助于为高效去除放射性核素的nZVI材料的设计指明方向,为放射性核素的高效处理处置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放射性铀矿的开采和使用越来越多,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从生物和环境的角度来看,有效地清除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是核能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nZVI)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位点,能显著提高放射性污染物的修复效率。本综述的目的是展示nZVI基材料对放射性核素的高效去除能力和环境修复作用。简介了常用的nZVI基材料(表面改性或多孔材料支撑的nZVI材料)及其对放射性核素的去除效果和相互作用机制(如吸附和氧化还原)。最后,对nZVI材料的应用和挑战给出个人见解。本综述有助于为高效去除放射性核素的nZVI材料的设计指明方向,为放射性核素的高效处理处置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微观结构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核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是影响其在环境中的浓度、迁移、转化及毒性的重要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了放射性核素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机理,针对放射性核素在矿物表面的微观吸附形态的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些先进的实验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荧光分析以及理论计算等技术,并展望了放射性核素在矿物表面微观反应机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静态批实验研究pH、离子强度对放射性核素63 Ni(Ⅱ)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扩散层模型与FITEQL 4.0软件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宏观的实验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63 Ni(Ⅱ)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在pH<8.5条件下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而在pH>8.5时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放射性核素63 Ni(Ⅱ)的吸附在低pH条件下以阳离子交换和外层络合作用占主导,而在高pH时以内层络合作用为吸附的主要机理。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放射性核素63 Ni(Ⅱ)在高岭土的吸附行为和形态分布、准确预测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与转化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是研究地质演化过程非常合适的核素。在核环境中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36Cl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示踪剂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为了研究一些地区介质的迁移速率,由此估算大气降水以及放射性核素到达地下水水位的可能运移时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79Se、^93Zr和^107Pd 3个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放化分离及核数据实验测量工作的操作过程中,这些核素都是微量的,研究微量情况下这些核素在玻璃、聚乙烯和石英3种实验中常用到的材料上的吸附行为,对于它们的化学分离及测量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放射性污染环境治理、长寿命核素核数据测量、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地球成因研究等方面均涉及到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纯化与测试。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测试已成为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日益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系统分析介绍了长寿命痕量核素测试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分析测试方法等研究进展,并就相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研究重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寿命重核素^182Hf、^151Sm等的测量可以确定某些场合的中子注量,能够确定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废物安全处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加速器质谱(AMS)技术是实现^182Hf、^151Sm等高灵敏测量的有效方法(测量灵敏度可达到10^-15),但AMS测量是一种与标准样品比对的相对测量,市场上无所需标样,需自行制备。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还原放射性核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建龙  陈灿 《核技术》2006,29(4):286-290
微生物还原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因为这种生物转化作用将在修复受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微生物还原作用治理放射性核素污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U(Ⅵ)、Np(Ⅴ)和Tc(Ⅶ)的微生物还原;讨论了微生物还原放射性核素的可能作用机理;评价了这种生物转化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受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6.
【爱尔兰《环境放射性》1996年第3期第287页报道】 切尔诺贝利事故6年后,瑞典、英国、西班牙、比利时、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的科学家们一起研究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农村地区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情况。他们进行了多次测量,以测定总的放射性污染、燃料颗粒在总污染中的贡献,以及放射性核素铯-137与锶-90的分布和可提取性。 研究结果是,在该核电厂周围30公里的限制区内,高辐照的燃料颗粒在放射性污染中占非常大的份额。土壤中的放射性,按递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放射性核素在各种屏障材料上吸附分配比的测定及吸附机理的研究,是当前环境放射化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放射性核素在硅酸盐矿物上的吸附机理,通常看作是阳离子交换反应。根据离子交换平衡理论,在水相pH值恒定及含有大量钠离子的条件下,放射性核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环境中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对环境样品中铀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浓硝酸溶液加热浸取样品中的铀,UTEVA树脂对铀进行吸附并用稀盐酸溶液进行解吸,有机物TTA萃取制成α测量源,通过示踪剂铀-232的计数来校正铀(铀-234、铀-235和铀-238)的化学回收率。本方法实现了对环境样品中铀放射性核素的快速分析,同时进行了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浸取液为8.0 mol/L硝酸溶液,解吸液为0.01 mol/L盐酸溶液,示踪剂用量为180 mBq。结果表明,当样品用量为0.5 g,测量时间100000 s时,该方法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为0.13 Bq/kg,满足环境样品中铀放射性核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182Hf是一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约为9×106a。测量环境样品中的182Hf对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AMS作为一超高灵敏核分析技术,可以测量样品中极其微量的182Hf。本工作研究了HfF4样品的制备以及去钨流程,并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AMS装置上对182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出版的关于《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迁移》的 IAEA 会议录为我们提供了内容十分丰富的科研资料。它反映了当前核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前沿的研究动向和新的见解,也汇集了各个领域有关科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晶和工作成就。随着核电站以及相应的核设施建设数字的迅速增长,与长期安全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迁移——必然会获得公众的高度关注并且吸引更多的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