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MRI表现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对本痛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MRI表现、病理资料、手术所见及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葡萄胎9例,主要MRI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有葡萄状或蜂窝状囊泡影,病变包膜完整;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显示囊泡无明显强化,7例囊泡间分隔较均匀强化,1例分隔强化欠均匀.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各6例,MRI检查示宫体扩大,腔内蜂窝状或囊实性异常信号影,分隔杂乱;包膜不完整,侵犯肌层;3例合并病变内出血;12例宫腔内或肌层内血管增粗、增多;11例子宫周围血管增多、纡曲;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内分隔及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2例病变内有片状强化.结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较好地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范围,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诊断,并可在早期提示病变的良恶性,从而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MRI表现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对本痛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MRI表现、病理资料、手术所见及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葡萄胎9例,主要MRI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宫腔内有葡萄状或蜂窝状囊泡影,病变包膜完整;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显示囊泡无明显强化,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腔内肿块呈混杂信号影,7例肿瘤形态似"蜂窝"状或"葡萄"状,9例在肿块周围、子宫腔内及肌层可见增粗、迂曲流空血管影,6例宫旁两侧可见增多、迂曲血管影,增强扫描后9例病灶分隔及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其中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2例囊性病灶中央可见血管样强化的"血湖"状表现,3例显示病灶侵犯、突破浆膜层。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侵犯范围,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增强检查在早期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1周均进行盆腔MRI平扫,其中28例增加MRI增强扫描,观察CSP的MRI表现、强化特点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30例CSP平扫表现为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囊性或囊实性结节或肿块,瘢痕处肌层变薄,厚度约2~4 mm.其中囊状信号影7例;囊实性混杂信号影22例;混杂长短T2信号影1例.环形薄壁强化7例;结节状或带状强化21例.22例妊娠囊主要向宫腔内生长;8例妊娠囊突入薄弱肌层并向前突压迫膀胱.MRI平扫诊断准确28例(93.33%,28/30),MRI平扫及增强诊断准确27例(96.43%,27/28).结论 MRI平扫可显示CSP患者妊娠囊与瘢痕的关系,增强扫描对于妊娠囊内容物、蜕膜与胎盘组织及瘢痕厚度的显示优于平扫,可作为早期CSP诊断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CT特征。方法收集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变发生在宫腔,1例发生在宫颈,均侵入子宫肌层。平扫:子宫内病变均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团块影,边界不清,低密度区CT值约30~50HU;动脉期:病变内或病变周边肌层可见立即强化的迂曲血管影,形态不规则,CT值与髂内动脉CT值接近或相等;子宫肌层内迂曲血管粗大者,卵巢静脉增粗、提前显影。静脉期:病变呈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或弱强化,CT值约30~60HU,迂曲血管的密度等于或略高于子宫肌层。卵巢发现囊性病变1例。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及MRI检查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临床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4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1例,绒毛膜癌3例。年龄21—52岁,平均37.3岁。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MRI表现特点。结果:24例中,超声均显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内膜毛糙及不规则增厚21例;侵犯肌层,回声不均匀15例;宫腔内呈“蜂窝征”或“雪花征”回声14例,宫旁侵犯2例。MIU亦均显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21例内膜完整性破坏,肌层不规则增厚;官腔内信号较混杂,在T2WI及STIR序列呈高、低混杂的“蜂窝征”或“葡萄串征”,未侵犯肌层3例;宫旁侵犯而显示盆腔内肿块形成5例;5例动态增强后部分病灶早期强化。结论:超声、临床表现及血HCG三者结合可明确诊断;MRI有利观察肌层、宫旁侵犯,可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解剖图示。  相似文献   

8.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及观察疗效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超声表现(子宫大小、血窦大小和血窦阻力指数)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结果.结果良性病变139例(部分葡萄胎及胎盘部分变性33例,葡萄胎106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216例(侵蚀性葡萄胎184例,绒毛膜癌32例),经刮宫、化疗等治疗后,肌壁血流、β-hCG恢复正常.其中59例(绒毛膜癌28例、侵蚀性葡萄胎31例)随访2年,62例(绒毛膜癌2例、侵蚀性葡萄胎46例、葡萄胎10例、2例侵蚀性葡萄胎转京治疗, 2例绒毛膜癌死亡)随访1年,130例(侵蚀性葡萄胎82例、葡萄胎43例、部分葡萄胎5例)随访半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检测可准确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子宫腺肉瘤2例,癌肉瘤3例,间质肉瘤1例,6例主要表现为宫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均伴不同程度出血及坏死表现,增强扫描后实质部分呈不规则明显强化,其中1例合并盆腔及腹膜种植转移,1例合并大量盆腔积液;子宫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各1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形态弥漫或局限性膨隆,平滑肌肉瘤增强扫描后不均匀性强化,1例淋巴瘤增强扫描后呈中度均匀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子宫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正确诊断率,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解剖部位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但最终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对诊断滋养细胞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16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其中葡萄胎76例,侵蚀性葡萄胎32例,绒癌8例。全部于治疗前/或治疗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良性组76例刮宫前B超检查与刮宫后病理检查对照,其诊断准确率为96.0%;刮宫后7~30天B超观察17例有恶变声像图。恶性组57例(包括良性组恶变者17例),其中35例进行单纯化疗,用B超动态观察子宫病灶变化,发现子宫异常回声病灶随疗程的增长而缩小或消退;另22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B超对照符合率为91.0%。结论:B超有助于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能反映出子宫的病变并对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