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中医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疾病的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中医外科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其还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那么,究竟何为辨病辨证?整体与局部到底有什么关系?又如何将其结合起来,以中医外科临证思维指导治疗,现就此作一论述。1临床诊治,首先辨病,而后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一样 ,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点 ,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和规范性的指导作用。中医外科学和临床其他学科一样 ,历来重视辨病论治 ,而且由于研究对象不同 ,中医外科辨病论治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需要通过不断地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去完善、规范和发展 ,建立一个新的辨病论治体系 ,并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中医外科的临床疗效。1 中医外科辨病论治源远流长中医外科对疾病的认识由来已久 ,商代开始有外科病名的记载 …  相似文献   

3.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包括首辨阴阳,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参合;外病内治,重视整体,顾护脾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最重外治。建立和强化中医外科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医学术水平、振兴中医外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浅谈近代中医辨治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中医辨治模式已有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辨症治疗三种,由于证候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术语,因此,辨证治疗相对于西医而言是独特的。古代中医,也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既要辨太阳病,同时还要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这种模式一直相传至今,可以说是中医辨治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F0002-F00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自建院初起,即在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徐长生教授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辨证与辨病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传统及现代范畴中医外科疾病的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学科在继承和发扬二位老专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陆德铭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铭教授续中医外科大家顾伯华薪传,在以往对粉刺性乳痈成因的认识和治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辨病辨期辨证相结合,提出首重辨病求因,未病先防,已病辨期辨证相结合,内外合治,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59-861
癌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患者的原发病为肾盂积脓,在基础上并发脓毒性休克、多脏器损伤,治疗方面西医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早期予以整体辨证施治,先后予增液承气汤合菖蒲郁金汤送服牛黄清心丸、大柴胡汤、胃苓汤等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一度平稳后再次反复,经外科引流及中药辨病辨证综合治疗痊愈出院。在此基础上探讨危急重症的中医鉴别诊断思路,强调辨病为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可避免辨证不辨病的局限性,并对"内肾痈"的中医病名内涵进行探讨。分清疾病内外科属性,充分发挥内外科各自的优势,可避免内科保守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肛瘘术后创面难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48例与手术无关的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困难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及西医辨病治疗.结果: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特殊病例的辨病治疗,48例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均顺利愈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在肛肠外科创面修复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肛瘘诊治过程中需要警惕特殊病例如结核性肛瘘、特殊感染病例、肛用克罗恩病等,针对性治疗可以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IgA肾病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施治及西医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药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治疗,可以减少尿蛋白,降低复发,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并且减轻西药应用中的许多毒副作用。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相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成为蚣肾病治疗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重视辨病治疗史有记载,汉时仲景至清代叶天士均重视辨病治疗。临床实践及现代中医发展更需要处理好病、证、症间的关系,促进病名及证候的规范化,以适应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论辨病论治在肾脏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都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方法,是中医的精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医诊断治疗学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医家对辨证论治的片面强调使人们忽视辨病论治的发展.将中医学术带人只辨证不辨病的思想误区。随着医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辨证论治亦有其局限之所、不足之处。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以辨病为基础.在辨病的基础上病证合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病相结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为基本方,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互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选加辨病治疗中药,使辨证用药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陆德铭先生在长期的中医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中 ,善用祖国医学阳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强调先辨阴阳 ,再论气血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并突出“识病是关键”现代医学意识 ;临床治疗注重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探究病因病机 ,辨别主次真伪 ,用药变化玄妙 ,得心应手 ,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荣翔 《新中医》1996,28(3):5-7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章荣翔主题词疾病,命名法,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十余年前中医界对辨病与辨证问题作过一番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辨病辨的是中医的病还是西医的病。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观点,曾经一度占很大优势。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自有中医的病名,这个“本”...  相似文献   

18.
浅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胆系疾病曾德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近年来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病的基础。中医辨证多按气滞、湿(实)热、脓毒3型论治。但由于胆系疾病的病理改变较为复杂,临床上如何更全面地掌握胆系疾病的发病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之长,...  相似文献   

19.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35-2237
通过运用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碧桃干、锻牡蛎等收敛止汗之品治疗盗汗的数个有效医案,证明中医辨病论治的有效性。据此认为,不能因为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而轻易否定辨病论治在中医治疗学的地位。从古代本草对药物主治的阐述可知中医药学最初起源于辨病论治。对于病机相对比较单纯的疾病,可以运用辨病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所谓的辨证论治往往包含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内容。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在很大程度是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出来的。辨病论治具有容易掌握、运用方便、疗效确切、易于重复、不受中医证型欠缺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困扰等优点。大量以固定成方或中成药治疗某专病的临床试验及实践,其实都是对中医辨病论治功用的"默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内治法治疗外科疾病在中医外科治疗史中由来已久,清朝外科心得派代表高秉钧更是直接指出"治外必本于内""外治法即内治法",其《疡科心得集》所倡导的"疡疾内治"的辨治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集中体现在:1崇《内经》,推八纲,立"凉、温、攻、补"四法;参温病,引三焦辨证,创"三部"辨治思想;别正宗,分期而治;重类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为后世医家研究中医外科学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