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言说"滴水藏海",通过一朵花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自然世界的不同认识,仅花卉所呈现的形式语言而言,每一位画家都有不同的绘画语言所呈现,不管从画的构图,色彩、肌理的绘画语言来说,都是画家自己潜意识里对画面的布局,当把主观情感融入其中所描绘的对象时,经过理性的(分析)"描写"之后,新的构图,色彩、肌理语言形成,既而花卉作品最终展现在我们每个欣赏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2.
《夜游者》这副作品创作于1942年,是美国著名画家爱德华霍普在珍珠港事件后启动灵感所绘制。整幅画描绘了城市中一间通宵营业快餐厅的深夜画面,画面中的人和周围环境像是电影般的剧照仿佛深藏着故事,可以把人带入无限遐想的境界,其带有浓烈叙事风格般的独特的绘画风格开创了全新的绘画艺术流派。因为他的作品呈现出的世界既像是现实世界,但又悠然超脱于现实世界之外。其作品透露出的孤独宁静又充满情绪和张力的画面感受,更多是画家心中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带有诗人般忧郁清冷的气质,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维米尔好像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人,即使在弹丸之地也要讲究兵家要理。他的画大都表现的是典型荷兰住宅里的人物,正如维米尔研究专家沃特·利特克(Walter Liedtke)所说,维米尔描绘的是"完美房间中的完美女性"(1)(An ideal woman in an ideal room),他看似平淡无奇的作品中隐藏着深层的寓意,因此维米尔的室内场景也超出了普通"荷兰风俗画"的范畴。虽然现存维米尔为数不多的作品很少表现重大场面,画面尺幅通常很小,但是青年的维米尔最初并非将绘画主题直接锁定在描绘室内的日常生活上,他的几件早期作品描绘的就是神话故事和圣经题材,画面尺幅相对也比较大。年轻的维米尔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与修正?他是如何突破传统的壁垒,从而转向更适合自己的题材、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狄安娜与同伴》这幅画为我们提供了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4.
明代画家尤求所绘《汉宫春晓图》是以文学文本《赵飞燕外传》为原型进行的白描人物叙事画创作。这幅作品由收藏家王世贞委托绘制,从文本到图像的转译,采用连景式、独立式的构图方式,以视点的变化强调了故事场景的叙事逻辑,并以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在服装、饰件、场景道具上的差异,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笔者认为,画家尤求所绘制的《汉宫春晓图》等作品,受到明中后期商业文化的影响,塑造了符合大众视觉消费对象的“女性空间”,吸收并借鉴了古代经典与明代流行的仕女人物画图式,为明清之后的美人画题材提供了新的范本。本文尝试厘清尤求《汉宫春晓图》的制作意图与图文转译的方式,并借此对明中后期人物叙事画发展脉络有更深入地理解。  相似文献   

5.
构图是一幅画的精髓之所在,即画家在绘画时根据想要表达的题材和主题思想,把要表现的画面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抒情达意的画面。构图一词,源于西方美术。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称之为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一词随着绘画的产生而进入艺术家们的视野。作为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构图形式越发重要,它不仅能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还能掌控整个作品的美感效果,毫不夸张的说,它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6.
邓静《串门》作品说明:邓静《串门》表达的是在民风淳朴的村落,外出串门的村民从不将门上锁,只是将锁扣搭上。一年一新的对联表示着每年喜庆、团圆与富足。晏琳莉《绪》作品说明晏琳莉《绪》作品是以情绪为主题的一张水彩画人物创作,画面模糊朦胧五官并不清晰,蒙住主人公淡淡的愁绪和像纱一般笼罩少女的脸庞。  相似文献   

7.
"光"与"影"及其相互关系在建筑画中的表现与效果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光影作为建筑画中水彩表现技法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光影在当今的建筑水彩画中,从对作品主体造型的突出、对构图形式的强调、对画面气氛的营造、对画家情感的抒发方面都显示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光影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要素在建筑画的水彩表现技法中具有着独特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8.
自元伊始,便有诸多关于虎丘的画作流传,如最早绘虎丘即陈汝言与友人游历雪后虎丘后即兴抚卷。画家华颜、朱德润、崔彦辅等均作图以追忆虎丘。至明代沈周将虎丘发展成专门的虎丘题材后,明中晚期的吴门画家更是将这一题材踵事增华。笔者在收集关于虎丘的画作时,意外的发现明末画家张宏画虎丘的作品共五幅,竟有一半对于虎丘的描绘是月夜,为何画家会如此喜爱描绘夜间的虎丘呢?  相似文献   

9.
正油画是习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当下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油画的创作形式和素材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人物油画的发展离不开服饰的搭配,因此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各种服饰文化对油画作品,特别是人物油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在一些民族油画的作品中所呈现的民族服饰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画家的观念来做支撑。因为艺术家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仅仅靠精湛的技艺是不够的;如果他的作品中只有技法而没有情感的抒发,那么真的是虽工亦匠,没有多么大的价值,毅然不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是支撑作品具有灵魂性,表达性,视觉性的产物。画家的情感可以影响到画面的形成与最终面貌的呈现。因此就出现了同样的题材在不同艺术家处理画面时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与风格。凡·高通过他对画面的描绘,表达出了他内心的感受。他的作品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与观众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观者情感的冲动和艺术家想表达的感情在精神领域产生巨大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创始画家之一朱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与罗塞蒂、威廉.亨特等人共同创立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主张让艺术回到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绘画之前,重拾自然的本源,反对矫饰与程式化的绘画模式。这就与当时的学院派形成了一种暗中的对峙、而米莱的代表作《奥菲利亚》正是以其极度逼近自然的描摹、“去历史画与宏大叙事”的题材与非古典化的唯美主义成为了这一画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奥菲利亚》这幅画出发,探讨其对当时学院派程式化、教条化的绘画既定模式之反叛,并进一步挖掘该画从技法上与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最大可能地还原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绘制的《江山如此多娇》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一幅主题性绘画,作为新中国重大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典型代表,它集中反映了建国前十年中国画的变革成果。傅抱石的美术思想和实践与创作该幅作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幅作品的创作始末、创作模式等对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及中国画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品说明:本作品运用素描关系中的明暗对比,对画面进行描绘和构造。把握主题的黑白关系从而让白的的清透,黑的浓厚。保证画面的视觉张力和强烈效果。把握物体之间的虚实关系。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泽。在画面整体的前提下刻画细节。使画面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4.
凡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功,追逐着猛烈的太阳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所作。画面像闪烁着的熊熊火焰,是那样的艳丽华美,同时又是那样的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以书法笔墨渲染意境、放大标题与背景留白作为强烈对比,把控画面“重心”与“节奏”。简洁、质朴,与《难经》内在严肃、精深的学术气氛不谋而合,适用于各中医药代表著作。作品中医药的代表著作去提取元素,运用虚实结合、对比法则赋予书籍新的面貌,引起读者对中草药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敦煌藏经洞所出P.4524文书为一横长画卷,正面绘《劳度叉斗圣变》的六个斗法场面,背面文字来自敦煌藏经洞所出《降魔变文》,内容与正面画面情节一一对应。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了细读,并与同类题材壁画和传世卷轴画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这件文书正面的画幅以树为叙事故事间隔,六个故事情节构成一幅连环画卷,构图新颖、风格独特,是传统牢度叉斗圣变绘画题材的创新。画中出现不同层次绘画水平的构图表明此画卷非一人独立完成。画面中位于劳度叉身后的少数民族装束人物形象,映射了张议潮率众赶走吐蕃统治的历史事件。这幅画卷还是敦煌讲唱活动中使用的图像辅助,通过多个绘画细节可以判断此件文书为吐蕃统治之后归义军早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把握画面的偶然因素是任何一个画种、任何一位画家都会遇到的,当画笔饱蘸墨色在画面上行走时,在不经意的点线交错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此时,也是画家最欣慰的时刻。这种情境在国画、水彩的绘写中经常出现,当  相似文献   

18.
《世界》     
正如果有人首度从沉睡中苏醒,她可能会看到午夜的星辰;但是,如果她不再入睡而等得够久的话,她开始看到的不只是星星,还有黎明,然后是破晓时分、旭日东升,以及整片大地被来白天空的一道光辉所点燃。——邱阳创巴仁波切《世界》是从我长期画星空主题衍生过来的,我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能给观众一种提示,在混沌的世界上,如果你勇敢地选择不再沉睡,保持清醒,那么你看到的就不仅仅是星空,而是整个世界的希望。画面上方是大小不一的墨点,星空;画面下方是许多具象的小山精,集中  相似文献   

19.
构图即是中国画的章法、布局,也是山水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在一幅山水画中,构图的成功关系到山水画最终呈现出好的效果。构图需站立在作品立意的高度进行考量,同时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如果在一幅山水画中构图不合适,营造不恰当,那么意境、气韵、笔墨将成为幻影。如果把山水画气韵比喻成精气神,其笔墨喻作肌肤肉血,那么构图就应该是骨骼框架,是无形中却支撑血肉和表现精神的支架。构图是画家对画面框架的建构,就像人的骨骼一样对人的"精气神"作支撑作用。画者们想要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需要在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世物中理出头绪、找到脉络、分清主次,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富有节奏感。因此,山水画家既要追寻自然,也需面向社会生活。如果一幅山水画作品的构图散乱、呆滞平衡、物像过度雷同又缺乏节奏感,那么画家很容易陷入无法继续深入并完成作品的苦恼中。  相似文献   

20.
曹植《画赞序》的写作在时间顺序上仅次于王延寿的《文考赋画》,两篇文章在论述内容上大致相同,都带有鲜明的儒家思想,主张绘画在"教化"方面应具有的功用。但在深入品别后,便可看出,《画赞序》比《文考赋画》蕴含着更多而且更为深刻的内容和含义。《画赞序》首次提出了绘画作品的内容及面貌具有激发受众情感反应的作用;《画赞序》的内容揭示了在曹植生活的年代,从事绘画创作活动的画家已经开始致力于将思想情感注入绘画作品之中,从而引导观者获得与画者相同的情感体验;作为画论,《画赞序》首次提出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首次肯定了绘画艺术"与文同功"的作用。重评曹植《画赞序》,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画赞序》所蕴含的理论价值,明辨三国时期美术理论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