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秀莉 《铁道医学》1999,27(2):80-8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伴左室肥厚(LVH)患者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对88例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进行监测,并和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HRVI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的HRVI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无LVH者(P〈0.01),有HRVI降低者比不降低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年龄和血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114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其中59例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并与131例正常人的HRVI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老年组HRVI较正常中青年组的HRVI低(P〈0.01),老年高血压组HRVI较正常老年人HRVI低(P〈0.01),较中青年高矮一的HRVI低(P〈0.01)。结论 随年龄增大,心率变异性减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老年高血压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31例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指数(HR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在为期2年的随访期中HRVI对患者的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停搏)的预测价值。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及HRVI平均值在左室肥厚组(LVH)为61.9%,19.8±9.4;无LVH组为29.5%,22.4±7.1(P<0.05);在LVEF<50%组为64.2%,18.8±8.5,LVEF≥50%组为31.5%,22.7±11.1(P<0.001);在有心脏事件组为97.8%,17.3±8.2,无心脏事件组为33.0%,23.4±7.9(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HRVI最高(r=0.6453,P=0.0001),其次是LVEF(r=-0.4983,P=0.0028),LVMI(r=0.3879,P=0.0024)和年龄(r=0.2845,P=0.0001)。结论:HRVI减低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1 例高血压者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旨在探讨左心室肥厚(LVH) 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IVST、PWT、LVD、LAD、A峰、E峰、E/A 比值,以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 作为诊断LVH 的指标。结果 LVH 检出率20.9 % ,男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如仅凭IVST 和PWT≥11m m 作为诊断LVH 的标准,其阳性率92 .9% ,假阴性率7 .1% ,假阳性率32.1 % ;LVH类型以对称性肥厚为主占92 .9% 。LVH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与NLVH 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LVH 组LA扩大占57 .1% ,E/A缩小占100 % ,与NLVH 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1);NLVH 组其IVST、PWT 及LVMI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 以LVMI作为诊断LVH 的标准较为准确、可靠,年龄、高血压病程是影响LVH的一个重要因素,LVH 伴LA 扩大和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可出现在LVH 之前,NLVH者较正常人其左心室重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观察70例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状况,结果显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VPC)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5),且LVH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例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HHCME)、21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E)及30例健康老年人的主动脉顺应性(CA)进行超声检测。结果发现,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顺应性均比正常组明显减退(P<0,01),HHCME组又显著低于LVHE组(P<0.01)。CA与左心室壁相对厚度(RWT)等呈显著负相关(r=-0.464~-0.711,P<0.01),与左房室瓣EF斜率(EFV)等呈显著正相关(r=0.448~0.616,P<0.05~0.01)。上述结果提示,动脉顺应性的严重减退是HHCME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P物质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高血压病人(Ⅰ组:高血压无LVH,30例;Ⅱ组:高血压伴LVH,30例)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P物质浓度。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确定LVH。结果显示,血浆P物质浓度,正常人显著高于Ⅰ组患者(P<0.001),Ⅰ组患者显著高于Ⅱ组患者(P<0.001);血浆P物质浓度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果提示:P物质是体内的一种降压物质,持续性低水平的血浆P物质可能是高血压LVH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142例高血压病(EH)患者按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组研究其与心机械图检测排血前时间与左室排血时间的比值(P/L)、心导纳向量环心房收缩相与心室射血相比值(V/T-Ⅱ)的关系。结果LAD≥35mm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异常,与LAD正常组比较V/T-Ⅱ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LVMI增高组与LV-MI正常组比较P/L、V/T-Ⅱ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EH_LAD扩大发生率较LVMI增加发生率为高(P<0.01);LAD扩大者增高比LAD不大者明显(P<0.01)。提示:应重视EH的LAD扩大,LVMI增高患者,且宜早期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逆转心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9.
应用心率功率谱(HRPS)分析34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糖尿病组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及总功率(TP)成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P<0.01,P<0.01),LF/H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均降低,尤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著,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指数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采用心率变异指数(HRVI)法对62例正常人及73例心肌梗塞后患者的心率变异进行研究;发现正常人HRVI为25.30±6.16,心肌梗塞后患者为20.79±6.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壁、下壁梗塞HRVI未见差异(P>0.05);而急性、陈旧性梗塞差异显著(P<0.01)。心肌梗塞后HRVI持续低下,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对92例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结果: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各项指标均下降(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rMSSD、pNN50进一步降低(P<0.01),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平衡失调.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2.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10,31(10):1437-143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al high,LVH)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 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左心室肥厚50例,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脏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室间隔的厚度和24h动态心图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数值。分析健康组、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组之间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②左心室肥厚组心率变异性降低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没有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组(P〈0.05);左心室肥厚组与健康组相比,心率异性降低的阳性率更加明显(P〈0.01)。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LVH患者的HRV减低,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②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72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通过计算机算出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HRV时域指标(白天、夜间SDNN)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高血压LVH组(HRV)时域指标小于高血压不伴LVH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高血压不伴LVH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HRV时域指标对于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各项指标均下降(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rMSSD、pNN50进一步降低(P<0.01),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平衡失调。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5.
焦虑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对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初步探讨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方法通过对30名焦虑症患者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32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对比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焦虑症患者组平均心率(80.27±6.03)次/min,高于正常对照组(73.43±5.57)次/min(t=4.56,P<0.01),SDNN、rMSSD、PNN50、SDANN、HR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焦虑症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间各项指标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平均心率与SDNN,PNN50,HRVI均呈显著负相关(r=-0.54;-0.46;-0.48,P<0.05),而焦虑症组平均心率与时域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情况。方法对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并与年龄相当的正常人对照。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均下降(P<0.05);(2)与无左室肥厚者及正常人比较,伴左室肥厚者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增高,相邻正常R-R间值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50毫秒的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下降(P<0.05)且昼夜节律明显减弱。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平衡失调,伴左室肥厚者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联合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79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级分组,入院均检测NT-proBNP水平,住院期间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并收集再入院率,分析各组HRV各指标联合NT-proBNP水平对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级别心功能病人NT-proBNP、SDNN、RMSSD、PNN50和HRV三角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功能Ⅲ级与Ⅳ级CHF病人的NT-proBNP及HRV指标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P < 0.01),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 < 0.01)。心功能Ⅱ、Ⅲ和Ⅳ级CHF病人出院后1、3、6个月再入院率随着时间增加明显升高(P < 0.01),出院后同一时间再入院率随着心功能级别上升而显著增加(P < 0.01)。结论HRV各项时域指标联合NT-proBNP水平均对CHF患者再入院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Compas XM Holter分析系统检测22例窒息新生儿和21例正常新生儿的心率变异性。和窒息后早期及恢复期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DX)、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DNN、SDNNIDX、HRVI与24h最慢心率负相关(r=-0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异性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改变及自主神经功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水平变化的关系,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与预后影响因素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期望对临床治疗,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有新的认识。方法:对42例健康者、6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5minHRV及血浆肾上素浓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高血压组24h HRV时域分析各指标均下降(P<0.05),频域指标中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显著增高(P<0.01);5min短短HRV时域分析SDNN、SDANN下降(P<0.05),频域分析VLF、LF明显增高(P<0.01),LF/HF比值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高血压组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轻中度血压组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亢进的损害比迷走神经张力减弱的损害明显,可能是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HRV显著降低,预示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增加,尤其猝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麻友兵  高英玲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18-1620,162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236例老年EH患者,应用其身高、体重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计算出其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结果分为87例LVH组和149例非LVH组。对87例EH合并LVH患者、149例EH非LVH患者和112例对照组的HRV、BPV和糖代谢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非LVH组SDNN(P<0.01)、SADNN(P<0.05)、HF(P<0.05)、IRI(P<0.01)、FPI(P<0.05)、P2hG(P<0.05)和P2hI(P<0.01)显著下降,LF(P<0.05)和LF/HF(P<0.05)显著增加。与EH非LVH组比较,EH合并LVH组SDNN(P<0.01)、SADNN(P<0.01)、PNN50(P<0.05)和HF(P<0.05)显著下降,LF/HF(P<0.01)、24hSSD(P<0.05)、dSSD(P<0.05)、IRI(P<0.01)、FPG(P<0.05)、FPI(P<0.05)、P2hG(P<0.05)和P2hI(P<0.01)显著增加。结论:老年EH合并LVH患者存在着HRV、BPV和糖代谢功能异常,IR可加重EH合并LVH患者的HRV和BPV的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