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大肠癌细胞的侵袭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20、80、160μmol·L-1)作用于人大肠癌Lovo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青蒿琥酯对Lovo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其对Lovo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Lovo细胞内HMGB1和MMP-2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能有效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处理组HMGB1和MMP-2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明显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蛋白,下调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芹黄素对体外人大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芹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24、48或72 h,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芹黄素对Lovo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芹黄素对Lovo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PI染色法、Annexin V 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芹黄素对Lovo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芹黄素对Bcl-2、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芹黄素可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人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作用48、72 h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8.05μmol·L-1及33.91μmol·L-1;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pro-caspase-3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芹黄素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抑制Lovo细胞增殖,通过下调Bcl-2、pro-caspase-3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诱导Lovo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大肠癌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cl-2蛋白的过表达对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Trail蛋白体内和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克隆Trail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rail重组蛋白。检测Trail重组蛋白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Bcl-2转染到人肝癌细胞BEL-7404细胞中,并通过G418 400mg/L筛选得到Bcl-2蛋白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结果:重组蛋白Trail能够有效地杀死人肝癌细胞(包括BEL-7404,SMMC-7721,和BEL-7402等细胞)。在体外,过量表达的Bcl-2蛋白能抑制Trail重组蛋白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重组蛋白Trail能够有效地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4在裸鼠中形成实体瘤。结论:在体内和体外,Trail重组蛋白能够杀死肝癌细胞,Bcl-2蛋白过表达可以抑制Trail重组蛋白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杀伤作用。Trail蛋白是一种潜在的肝癌治疗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155对人大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大肠癌Lovo细胞分为3组:脂质体介导反义miR-155(AS-miR-155)组、无义寡脱氧核苷酸(ODN)组和对照组。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3组细胞中miR-155的表达,采用Matrigel基质生长试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以Transwe Ⅱ方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力,结果与对照组和无义ODN组比较,转染AS-miR-155组Lovo细胞miR-2l表达水平降低;Matrigel基质生长试验显示,转染AS-miR-155组Lovo细胞体外培养克隆平均直径较小,Transwe Ⅱ细胞侵袭试验显示转染AS-miR-155组穿膜细胞数较少。结论 miR-2l高表达可促进Lovo大肠癌细胞侵袭生长,提示miR-155可以作为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0):1342-1345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变化,并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阴性对照;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48 h后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以DMSO为阴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0、12、24、36 h后细胞中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均可抑制细胞的增殖,IC_(50)为5.834μmol/L。2、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均可诱导细胞凋亡。5、10μmol/L雷公藤红素可阻滞细胞于G_0/G_1、S期,并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较阴性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上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5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12、24、36 h后可上调细胞中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较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抑制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通透性、促使凋亡诱导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芙蓉  谢志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01-3403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HCCLM3,分为对照组、枸杞多糖浓度5μmol/L,10μmol/L,15μmol/L等4组,处理6小时后,通过MTT法检测枸杞多糖对肝癌细胞株HCCLM3增殖的抑制程度,采用Westernbolt技术观察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而后用20μmol/L,处理6小时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枸杞多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值,使肝癌细胞HCCLM3的VEGF蛋白的表达下降,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枸杞多糖浓度增大而增大(P〈0.01),呈正相关关系,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时,发现当LBP浓度为20μmol/L时,VEGF蛋白的表达完全被抑制。结论:枸杞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CCLM3)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VEGF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52-55
目的:研究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对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常规培养液)组、模型(常规培养液)组、杨梅素(50μmol/L)组、二氢杨梅素(50μmol/L)组。不同药液培养心肌细胞1 h后,用100μmol/L H2O2培养16 h以复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荧光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并测定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胞浆中细胞色素(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杨梅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杨梅素组、二氢杨梅素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yt C、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减弱(P<0.01或P<0.05)。结论: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对体外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抑制Cyt C从线粒体释放及活化Caspase-3和Caspase-9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对人甲状腺髓样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髓样癌细胞株,经甲状旁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受体单抗干预处理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变化明显,各浓度的甲状旁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受体单抗均分别能有效地抑制甲状腺髓样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凋亡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当甲状旁腺素浓度为2.0μmol/L、甲状旁腺素受体单抗浓度为1.0μmol/L时,对细胞凋亡作用显著(P0.05),凋亡率分别为13.24%及20.78%。结论甲状旁腺素对人甲状腺髓样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的活性。方法利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1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对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体外抑制生长的活性,利用两点法求算对应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随后选定1、10、100μmol/L浓度的蛇床子素及秦皮乙素分别处理两鼻咽癌细胞,利用CCK-8法绘制5 d的生长曲线,并观察其对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在CNE-2细胞中,蛇床子素、秦皮乙素和佛手柑内酯的IC50分别是(44.8±5.2)μmol/L、(129.6±8.9)μmol/L及(143.7±9.7)μmol/L;在HONE-1细胞中的IC50分别是(38.6±6.3)μmol/L、(62.7±7.0)μmol/L及(73.4±7.2)μmol/L。蛇床子素和秦皮乙素在选定的浓度下均对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曲线产生持续抑制的效果,并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结论蛇床子素、秦皮乙素和佛手柑内酯具有具有较为显著的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邓甬川  甄永苏  郑树  江敏 《药学学报》1993,28(6):410-415
用Dextran T-40为中介体偶联大鼠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R19和博来霉素A6。体外实验显示R19与A6偶联物对人盲肠癌细胞Hce-8693抑制50%克隆生成浓度(IC50)为0.019μmol/L;游离A6及无关单抗与A6偶联物M3-A6分别为1.05和1.00μmol/L;对人结肠HT-29细胞IC50为0.078μmol/L,而游离A6为4.0μmol/L。同时加入R19单抗能阻断R19-A6偶联物的细胞毒性。体内实验显示:R19-A6偶联物对裸鼠移植的人盲肠癌生长的抑制率达90%,而同等剂量的游离A6,R19与A6混合物和M3-A6的抑制率分别为52,34和48%。结果表明单抗R19与A6偶联物对人大肠癌的抑制作用明显比游离A6强。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在体外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0、10、20、40、80、160μmol/L)作用胰腺癌SW1990细胞24、48、72h后,CCK-8法检测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的增殖作用;冬凌草甲素(40μmol/L)与吉西他滨(20μmol/L)单独及联合处理细胞48h,并设立对照组, CCK-8法检测SW1990细胞的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SW1990细胞中NF-κB和XIA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与其他各组相比,冬凌草甲素联合吉西他滨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另外,联合组明显下调胰腺癌细胞中NF-κB和XIAP表达水平(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在体外能显著增强吉西他滨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抗瘤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及其下游XIAP 的表达,进而诱导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PSODN)对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ASPSODN转染到SMMC-7721细胞株24h和48h后分别采用MTT法、TRAP-ELISA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端粒酶活性。结果各浓度组的ASPSODN均能降低端粒酶活性,作用24h时,不同浓度均明显受抑,其中0.8μmol/L ASPSODN较0.2μmol/L和0.4μmol/L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但再增大浓度抑制作用并不随着增加。作用48h后,抑制作用减弱,低浓度组(0.2、0.4μmol/L)端粒酶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高浓度组(0.8、1.0、1.2μmol/L)抑制作用依然明显,端粒酶活性低于60%。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ASPSODN组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加不明显。结论 ASPSODN靶向hTERT能特异性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明显下调端粒酶活性,hTERT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杉醇脂质体体外对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的影响。方法以0.01、0.1、1、10、100μmol/L等浓度梯度的紫杉醇脂质体作用于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通过MTT法和TUNEL法等技术检测和分析紫杉醇脂质体药对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上述不同浓度的紫杉醇脂质体作用于直肠癌Colo320细胞24~96h,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作用于Colo320细胞24h,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结论紫杉醇脂质体体外可以抑制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浓度;建立体外细胞趋化转移模型分析200,400,600μmol/LNCTD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能力;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MCF-7细胞中CXCR4及CXCL12表达。结果NCTD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24h的IC50为582μmol/L;在体外条件下,NCTD可以抑制CXCL12所趋化的细胞迁移;同时可以抑制MCF-7细胞中的CXCR4表达。结论NCTD通过下调CXCR4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 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 Hs578T 增殖的影响,及其对此细胞中 PRDM10 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浓度为 0、1、3、5 μmol/L 的 5-Aza-CdR 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系 Hs578T。MTT 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甲基化特异性 PCR(MSP)法检测 PRDM10 的甲基化状态;RT-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PRDM10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 结果显示,5-Aza-CdR 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对 Hs578T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与 0 μmol/L 组比较,1 μmol/L 组处理 72 h 后及 3、5 μmol/L 组处理 48 h 后,Hs578T 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MSP 结果显示,5-Aza-CdR 的浓度越高,对 PRDM10 的去甲基化作用越显著。RT-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5-Aza-CdR 的浓度越高,PRDM10 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 5-Aza-CdR 可抑制 Hs578T 细胞的增殖,可能与该细胞中 PRDM10 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6-取代亚甲肼基嘧啶及三嗪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4,6-三氯嘧啶或三聚氯氰、苯胺、苯并咪唑、吡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BMCL-200908069—1为阳性对照药,以H460、A549和H226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取代亚甲肼基-2,4-双吗啉嘧啶及三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结论体外活性实验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a活性最佳,其对H460、A549和H226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3.4、0L75、0.86pxnol·L-1,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的28~16.8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旋一叶荻碱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传代24h后加入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200μMol/L)左旋一叶荻碱处理,分别继续培养24、36、48h后,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的细胞形态变化;分别用不同浓度(0、20μmol/L)左旋一叶荻碱作用A549细胞48h后,进行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发生情况;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Beclin1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左旋一叶荻碱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其中,21.204μmol/L左旋一叶荻碱作用A549细胞48h后,细胞死亡率接近50%;倒置显微镜观察到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左旋一叶荻碱剂量增加,MDC阳性细胞的荧光强度及细胞内MDC荧光颗粒数目明显增加。另外,研究还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上升,自噬基因Beclin 1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左旋一叶荻碱具有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性凋亡,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左旋一叶荻碱上调自噬基因Beclin 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诱导A549细胞自噬性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大肠癌细胞胞膜蛋白组织因子(TF)对大肠癌细胞抗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人大肠癌Lovo细胞DNA,以梯度浓度的TF激活剂凝血因子VIIa(FVIIa)激活去血清培养Lovo细胞,以有效浓度TF抗体封闭阻断这一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Bcl-2的表达。结果 FVIIa能使细胞产生有效抵抗去血清培养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与FVIIa浓度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胞膜TF封闭抗体能有效阻断这一作用。Caspase-3及磷酸化Bcl-2蛋白在TF上述抗凋亡作用中被活化。结论激活大肠癌Lovo细胞TF能有效抑制细胞凋亡,且这一作用可被TF封闭抗体有效阻断。  相似文献   

19.
谢冬冰  孟建宇  郭玉婷 ?  任霞  李雪 《天津医药》2016,44(11):1334-1337
摘要: 目的 探究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型 1(NMDAR1)在结肠癌细胞 HT29 和 SW116 中的表达, 以及 NMDAR1 拮抗剂 MK801 对 HT-29 和 SW116 细胞生长抑制、 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结肠癌细胞 HT-29 和 SW116 细胞表面 NMDAR1 的表达; 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 62.5、 125.0、 250.0、 500.0、 1 000.0、 2 000.0 μmol/L 的 MK801 对于 HT-29 和 SW116 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000 μmol/L 的 MK801 对 HT29 和 SW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 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 50 μmol/L MK801 对于结肠癌细胞 HT-29 和 SW116 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结肠癌细胞 HT-29 和 SW116 均表达 NMDAR1, 且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 各浓度的 MK801 对 HT-29 细胞, 以及浓度为 500.0、 1 000.0、 2 000.0 μmol/L 的 MK801 对 SW116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时 间效应关系, 24、 48 及 72 h 各 MK801 浓度组对 HT-29 和 SW116 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升高整体呈增强趋势, 但抑制 率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MK801 具有促进 HT-29 和 SW116 细胞凋亡的作用, 且主要表现诱导细胞早期凋亡; MK801 可抑制 HT-29 和 SW116 细胞迁移。结论 NMDAR1 在结肠癌细胞胞质中表达, 且 NMDAR1 拮抗剂 MK801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迁移, 促进其早期凋亡的作用, 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