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用作物,也是北京地区大力发展的牧草品种之一,筛选与之共生固氮的根瘤菌,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XJ83073和XJ83097为两株具有高效固氮活性的根瘤菌菌株,根盘试验表明:接种XJ83073和XJ83097的紫花苜蓿植株鲜重(产量)较未接种空白对照分别增加12.7%-65.2%和25.0%-81.0%.摇瓶试验结果表明,两株根瘤菌在YMA培养基中适宜放罐时间分别为30h和36h,发酵液中根瘤菌活菌数分别达8.9×10^9CFU/mL和5.1×10^9CFU/mL.本试验制备了种衣剂与草炭剂两种剂型的根瘤菌接种剂.盆栽试验表明,种衣剂处理苜蓿种子后其产量较草炭剂型与未接种对照分别提高17.6%和27.9%.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XJ83073和XJ83097两菌株包衣处理可使苜蓿地上部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85.9%和69.6%,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相思根瘤菌的抗逆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兴芳  樊妙姬  蒋艳明  凌云  韦莉莉 《广西科学》2003,10(4):312-314,324
对21株相思根瘤菌和2株大豆根瘤菌菌株进行NaCl、(NH4)2SO4、pH值、高温和低温的耐受性实验,其中耐(NH4)2SO4的实验分别进行了相思根瘤菌在含(NH4)2SO4的平板上的耐受性和在浓度为100mol/L、300mol/L、500mol/L、600mol/L的(NH4)2SO4中的结瘤试验。参试菌株均经过回接实验培养和镜检,培养基均为YMA。结果表明,相思根瘤菌均能耐受的盐浓度为0.5%~2.0%,能在37℃和pH值为6~9的条件下生长。在抗生素抗性方面,相思根瘤菌普遍抗氨卞青霉素,而对卡那霉素和链霉素敏感。相思根瘤菌的耐盐、耐高温和耐氨能力强于慢生大豆根瘤菌。  相似文献   

3.
以缺铁的石灰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做盆栽实验,选用三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及gusA和celB基因标记的菌株接种花生.结果发现,缺铁的石灰性紫色土上施铁肥能促进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和竞争性;喷施0.2%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效果比0.3%的好;两种标记方法检测到的占瘤率间无显著差异;供试菌株中Spr4-5的有效性和竞争性最强,接种菌株Spr4-5的花生产量最高,喷施0.2%的铁溶液时其产量比CK产量提高204.31%.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不同类型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的3-酮基乳糖反应,明胶液化,纤维素水解,柠檬酸盐利用,淀粉水解及酪蛋白水解均呈阴性;蛋白胨肉汤中唯有苜蓿根瘤菌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能生长;石蕊牛奶反应中所有慢生型菌株均产碱,不产血清环,快生型菌株产酸,具血清环,唯独苜蓿根瘤菌产碱;快生型菌株能利用14种以上不同碳源,而慢生型菌株仅能利用7~9种碳源.  相似文献   

5.
选用67株分离自甘肃兰州地区的黄芪根瘤菌菌株,测定了供试菌对甲基蓝、甲基红、亚甲基蓝、刚果红、孔雀石绿5种染料和脱氧胆酸钠、亚硝酸钠2种化学试剂的抗性反应,及耐盐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菌具有较强的耐盐性,36%的菌株可以耐受5%NaCl,21%的菌株可以耐受6%NaCl;黄芪根瘤菌对两种化学药物脱氧胆酸钠和亚硝酸钠均具有极高的抗性,几乎所有菌株都能在终浓度为0.1%和0.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同种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一株高效固氮且具显著增产效益的菜豆根瘤菌L15菌株及11株参考菌株的抗血清制备及血清学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菜豆根瘤菌,豌豆极瘤菌和三叶草根瘤菌之间,苜蓿根瘤菌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之间以及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和豇豆根瘤菌之间均存在类属抗原,说明领先血清学方法对根瘤菌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七株根瘤菌的DNA同源性,证实从新疆新分离到的一些慢生根瘤菌与数值分类选定的新疆慢生根瘤菌群的中心菌株A—IBS的DNA同源性为77—100.3%;与已定种的根瘤菌的模式菌株R.huakii103、R.tropici899 Agorh、Canlinodans571、R.fredii205的DNA同源性分别为66.75%、45.73%、2.61%、30.61%。结果证明,这些菌与原有的已研究的新疆慢生根瘤菌聚成一群,进一步证明新疆慢生根瘤菌群有可能为根瘤菌的一个新种或新属。  相似文献   

8.
相思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株相思根瘤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这些菌株基本符合Jordan和Allen的根瘤菌分类特征,但其中10株菌株能利用柠檬酸.同时这些菌株利用糖的能力不同.几乎所有的菌株均能利用D-果糖、木糖、山梨醇和糊精,但对其他糖类如麦芽糖、D-半乳糖、棉子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则是有的菌株可以利用.有的不能.本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合欢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合欢根瘤分离到6株金合欢根瘤菌并鉴定这些菌株为快生型,该菌在酵母浸出物--甘露醇(YEM)培养基上产酸,代时在4小时以下,金合欢根瘤菌能利用包括双糖在内的大部分,碳源,但其中MXAF4,MXAF5和MXAF6不能利用大部分快生型根瘤菌能利用的蔗糖,事欢要胶 生长PH范围广(PH4.5-9),所有菌株能在37度条件下生长,其中MXAF4,MXAF5和MXAF6在40度仍能生长,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37度条件下不能生长,金合欢根瘤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敏感而对青霉素有抗性,金合欢根瘤菌根据石蕊牛奶反应可分面两群:菌株MXAF1,MXAF2和MXAF3石蕊牛奶反应产酸 乳清环,而菌株MXAF4,MXAF5和MXAF6产碱无乳清环。  相似文献   

10.
相思树种根瘤菌的若干抗逆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15个分离自不同生态环境的相思树种根瘤菌菌株对温度、pH、NaCl的耐受性以及抗药性。结果表明,相思树种的根瘤菌有着丰富的抗逆菌株。高温(39℃)下生长较好的菌株有S09号;耐酸性(pH4.5,5.0)菌株有S14号;耐碱性(pH9.0)菌株有S04号和S06号;耐盐能力较强(1.5%NaCl)的菌株有S02号、S03号、S05号和S13号。所有供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Amp)均无抗性;不同菌株对其余抗菌素表现出不同的抗性,S11和S13的抗性相对较强,S07的抗性则较差。  相似文献   

11.
对4株红斑丹毒丝菌的16SrRNA基因和groEL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探讨groEL基因序列分析法在丹毒丝菌属菌种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测序结果表明,4株红斑丹毒丝菌groEL基因长度为1 614bp,编码由5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热休克蛋白HPS60,与红斑丹毒丝菌ATCC19414株和扁桃体丹毒丝菌ATCC43339株groEL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86%,而16SrRNA基因长度为1 351bp,与红斑丹毒丝菌ATCC19414株和扁桃体丹毒丝菌ATCC43339株的同源性均为99%.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groEL基因比经典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辨率高,可适用于红斑丹毒丝菌和扁桃体丹毒丝菌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酵母菌分子分类方法和药物敏感性特征.方法临床收集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93株酵母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酵母菌药敏试剂盒ATBTMFUNGUS3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核糖体基因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为依据研究其菌种的分子分类方法.结果 93株酵母菌分为光滑假丝酵母菌(38/93)、白色假丝酵母菌(23/9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93)、似平滑假丝酵母菌(9/93)等9个种11个基因型.其中有18株为敏感株,3株完全耐药.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是5FC 83.87%,AMB 93.55%,FCA 27.96%,ITR 21.51%,VRC 43.01%.结论基于核糖体基因的分子分类法可以准确鉴定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呈现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5.27%的分布特征.93株酵母菌对AMB,5FC的敏感性高于三唑类药物,三唑类药物中ITR耐药率高于VRC,FCA.药物敏感性与菌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从贵州不同地区采集的5株蜘蛛抱蛋属植物,采用直接测序对其核糖体DNA内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测定,用于分析蜘蛛抱蛋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测序结果提示该植物的ITS1区域的GC%在62.7%~68.85%之间,有121个变化位点,提示可用于对形状相似的蜘蛛抱蛋属植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类和用于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见几种中国栽培灵芝菌株为研究材料,运用RAPD、18SrDNA和ITS 3种分子标记来分析各灵芝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比较3种分析结果,探索适于灵芝属研究的技术方法。RAPD分析结果表明,6种菌株在相似性系数为0.584的水平上聚为3类:Ganodermaluidun、GanodermaluidumHG、Ganodermasinenses和Ganodermaatrum为一类;Xuezhi和Coriolusversicolor各单归为一类。ITS分析结果显示,灵芝菌株间相似性较低(43.8%~88.0%),其中Ganodermasinenses和Xuezhi的相似性为43.8%,在较低相似性水平上,Ganodermaluidun和Ganodermasinenses归为一类,Coriolusversicolor和Xuezhi各单归为一类,这与RAPD分析结果一致,也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18SrDNA分子标记显示的结果与前两种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说明18SrDNA分子标记并不适合灵芝属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RAPD-PC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PCR),对采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同一寄主不同植株的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6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产生了72条RAPD带,其中86.1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RAPD组,确定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类提供有利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实验大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为实验大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控 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 按照 GB / T 14926. 14—2001 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对 2008—2017 年北京地区 实验大鼠进行检测,并按年份和季节对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中主要菌株进行 MLST 分型及分析。 结果 2008—2017 年在北京地区实验大鼠中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165 株,阳性率为 8. 44% ;2013 年达到金葡菌阳性峰 值(39 株,18. 48% ) ,而阳性率在季节间的差异不明显。 MLST 分型将 148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 7 个型别( ST8、 ST3、ST1、ST6、ST2871、ST88 及 ST641) ,其中 ST1 占比最大( 51. 35% ) ,其次是 ST2871( 30. 41% ) ,其余 ST 型别占比 都低于 10% ;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存在进化相关性。 结论 本研究为实验大鼠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不同植物根际荧光假单胞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有开发作为生物农药的潜质.以分离自上海周边地区12种植物根际的104株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表型分类,并采用16S—rDNARFLP和REP—PCR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6S—rDNARFLP酶切图谱聚类分析在85%相似性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9群;REP—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在76%相似性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26群,说明上海地区的荧光假单胞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还显示出菌株间亲缘关系与其分离地和所在植物具有相关性,表明环境条件对荧光假单胞菌的发育和遗传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际(GB4789.28-84)的检验方法,对4450份猴粪便检测,检出志贺氏菌172株,阳性检出率3.9%,取其中50株做血清学分型,皆属于B群志贺氏菌,主要血清型为3c型32株(占64%),Y变种12株(占24%)其次4b型3株,X变种2株2a型1株(分别占6%,4%,2%),以此50株福氏志贺氏菌对10种抗菌素作了敏感度及抑菌效果评价,结果丁胺卡那霉素及先锋霉素V敏感度为100%(高度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粤北地区的9个香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9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2个野生菌株与7个栽培菌株间的酶带数量、浓淡宽窄差异较大:进一步用UP-GMA平均链锁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相似系数为0.3时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才能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6时栽培菌株可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72时9个菌株可以分为5大类9个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均为1条。酶带浓淡和宽窄有差异,野生香菇的酶带最浓最宽。结果表明:粤北香菇资源丰富,遗传差异较大,特别是野生香菇菌株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且酯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对香菇菌株的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几种海洋鱼类的肠道内分离、筛选出了产二十碳五烯酸(EPA)的细菌,通过苏丹黑染色、测碘值,确定出产脂较高、脂不饱和度高、在PY海水培养基上生长罗好的菌株,GC分析确定其中3株为产EPA菌株,并将其中1Pj20通过GC/MS鉴定,这一筛选结果被TLC法认同,试验表明,分离自太平洋鲐鱼肠道的Pj20菌株,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运动性(单极鞭毛)、好气的短杆菌,尚未鉴定其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