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残矿回采作业往往存在多中段同步作业局面,井下通风系统面临的情况越发复杂、通风问题逐步显露,对于企业生产效率以及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将解决某工程复杂条件下残矿回采深度延伸面临的通风问题为主要方向,首先测试了矿井分区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措施,希望能对相关工程作业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松树卯矿开采有30多年历史,于1972年由露天转入井下开采,在设计采矿方法的同时,设计了完整的通风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开采深度不断下延,矿体规模变小,品位变贫,作业地点分散。主、辅扇的正常使用已不符合当前经济价值的要求,为了满足生产作业对通风的需要,我们于1988年1月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确定开采末期主、辅扇的合理运用为 QC 小组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文章主要针对雅满苏井下矿各水平中段之间污风串联等问题,提出新的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改造实施后明显改善了井下通风条件,有效解决了井下现有的通风系统问题,为井下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红透山铜锌矿井下通风系统历经几十年变化,由建矿初期简单串联式通风逐渐演变为异地串联式多级风机站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历经数次科技攻关项目改造,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新系统工程建设施工,在2015年同时配套新增了位于矿体东端部的新系统风井及主扇,使通风系统格局发生了变化。本文就通风系统目前运行现状凸显的有效风量率低、系统需风量大、装机功率大、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湖南香花岭锡矿新风工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前后的通风系统指标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造后的两翼对角接力式通风系统适合香花岭矿新风工区,改善了新风工区的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深井采矿热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矿井通风系统中的热参数,应用Ventsim三维仿真系统,分析研究井下热环境状况,判断井下热害产生的趋势,以矿井通风理论为基础提出井下降温方案,为地下矿深部开采通风安全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这一方法在某黄金矿深部采矿通风系统优化中得以应用,提出了有效的通风降温方案,说明Ventsim软件在矿井通风系统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某地下矿为新设计井下矿山,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地段,有海拔高、气候高寒、多风少雨、蒸发强、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井下采矿对矿井通风的要求更高,选择合适的通风系统及系统风机,均有利于对矿山建设、生产组织,所以该矿段井下通风系统及风机的选择必须充分论证,谨慎选择。通过验证两翼回风方案吨矿系统通风能耗达到3.22 kW·h,为二级标准,万吨矿石用风系数2.19,高于其余两种通风方式,且在系统检修维护时,井下主要作业区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风系统是矿山地下开采八大系统之一。针对金渠金矿开采状况,详细分析了通风系统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矿体赋存条件和井巷开拓现状拟定了不同通风系统改造方案,从风量、通风阻力、通风线路、机站设置、风机选型等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选择了一种合理可行的通风系统改造方案。金渠金矿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深部矿体开采的通风问题,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红透山铜锌矿建矿50余年,井下开采深度达1 200余米,日处理矿量2 000余吨。由于受阶段高度因素影响,往往出现中段底柱矿体较为富集肥大,矿房部分则趋近于逐渐收缩状态,一是造成底柱资源开采及时性受限;再者底柱部分的矿体留待以后回收又会造成充填体下2m矿层的损失面积较大,浪费了宝贵资源。经过技术攻关与优化,结合了矿山生产的实际条件,无底柱充填采矿法应运而生,保证采矿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山属于大型地下矿,矿体规模大,连续性较好,多阶段同时开采,坑内巷道纵横交错,通风网络较为复杂。因此,井下通风系统必须可靠、有效,以保证采场及各工作面具有足够的风量。本文主要对两种通风方案进行了优化论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宝山矿井下通风外部漏风点多、漏风量大、内部风流短路、有效风量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取得了良好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动化采矿是现代矿业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标志,可以有效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井下工作人员作业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铲运机自动化出矿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和降本增效情况。针对某深井开采矿山建设自动化试验采场的需求,创新了与自动化采矿设备相适应的采准工程布置方式和管理流程,为同类采用分层充填法开采的矿山应用铲运机自动化出矿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风系统是矿山地下开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对金矿的开采情况进行了解,深入了解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结合当地的具体地理情况,拟造出适当的通风系统。当前有大多数金矿主要是采用中央对角式通风系统和抽出式通风方式,能够实现对金矿地区的浅部和深部进行联合通风,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对增大风量、消除漏风、降低风阻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井下的作业环境,提高了扇风机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黄金》2015,(6)
河西金矿由于生产的发展,主要采掘作业面逐渐向深部-340 m中段以下转移,采掘条件的变化及通风设备的老化,特别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通风线路加长,通风阻力增大,井下出现温度高、湿度大、通风系统紊乱、漏风多等安全隐患,为保证安全生产,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原有的通风系统调研和主要通风参数测定及计算,结合矿山实际提出并实施了主-辅二级机站分区通风系统改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彝良某矿山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为盘区机械化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对围岩和地表形成有效保护,井下各采场主要以局扇通风为主,大部分工作面为独头巷道。由于膏体凝固过程自身发热及作业面产生的炮烟、粉尘及设备散热,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排入主回风系统,部分污风在采场内循环及扩散,使采场内温度较高,作业环境较差。随着矿山井下开采范围的扩大、开采深度的向下推移以及产能扩大后矿井需风量的变化,采场现有局部通风及其设施已不能满足生产通风的要求。本文对采场通风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采场内预留回风井与主回风系统及主充填管线进行有效对接,使采场内通风满足规范要求,作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通风系统主风机都是在工频(50Hz)和固定的转速、功率运行,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文章根据开采深度不同,研究阻力大小变化,通过调整主风机的电机频率、转速与通风网路匹配,同时也随着产量、井下作业时段调整,从而达到通风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矿山开采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井下复杂的区域进行作业。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影响井下工作质量的因素较多,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易燃及有毒有害气体,给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提供井下工作人员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采矿效率,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全面提升通风安全管理的质量是必需的。良好的管理是保证通风安全的基础,也是提升矿区工作环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茶山矿南矿段自然通风系统通风能力不足、井下通风困难等现状,详细分析了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实测数据论述了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并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计划的具体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对通风系统的实际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矿井通风系统已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井下温度已全部降到28℃以下,矿井有效风量率达到90.98%,工作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保障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河北某金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深部区域通风不畅、污风循环、风路短路等问题,针对该金矿井下通风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多种优化方案,并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对比,优选出符合金矿开采的通风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20.
董国强  王彦  张宏伟 《黄金》2023,(6):11-14
深井开采主要面临三高一扰动、深井提升、通风和智能化开采等难题,井下工人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高,造成深部矿体回采过程中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井下的安全生产。以胶东半岛某金矿深部开采为例,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盘区机械化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井下作业环境有效改善,盘区生产能力提高了23%,采矿损失率降低了20%,资源回收率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工业试验表明,优化后的采矿方法能够满足技术经济指标要求,其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矿山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