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汽车零部件》2012,(8):42-42
近日有报道指出,市场上的车载卫星导航仪质量参差不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认证中心不久前对国内卫星导航主流厂家产品检测发现通过认证的比例只有三成.此消息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GPS汽车导航仪并不是没有国家标准,而是地图更新时间、采用哪种更新方式、硬件检测的时间间隔、地图数据比对的时间间隔等要求,在现有的标准中还没有规定.  相似文献   

2.
江苏新科电子不久前推出了GPS汽车导航仪GD-70C。位置准确率为15m,采用美国的GPS系统,定位时间最快为25s。这足第一款在中国使用GPS系统的卫星导航仪产品。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汽车数量在不断地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当车辆发生侧翻或者碰撞的时候,驾驶员极有可能失去意识或无法脱身,导致不能在第一时间报警,失去了最佳救援时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和车载导航仪的汽车紧急呼救系统,在车辆发生严重事故时会触发安全气囊打开,因此通过捕捉安全气囊点火信号可以瞬间获取车载导航仪的定位数据,并且进行截图以便更直白地获取地理位置。然后通过GPRS模块自动向交警等部门发出求救信号。同时驾驶员也可手动取消,避免了紧急刹车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误触发信号。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车载导航仪,无需再另外配备GPS模块,实现了行车导航与紧急呼救一体化[1]。  相似文献   

4.
刘厚炳  孙志锋 《机电工程》2004,21(10):27-30
介绍了Garmin公司的GPS-25LP接收模块及其在车载导航仪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应用该接收模块、采用MCU AT89C51做主控芯片进行便携式GPS车载导航仪的设计方法,包括其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设计;给出了采用串口查询方式、用C51语言编写的GPS信号接收处理程序。该导航仪在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快速、较准确的显示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5.
北斗/GPS远程监控方法可实现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储存,可实现汽车的防盗干预,实现汽车的远程监视,也有利于依靠无线形式进行监控指挥中心的数据交流,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递和信息的交换。当前,市场中所流行的车载终端系统大都是建立在GPS导航系统上的,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内容完善度不断提升,北斗卫星导航方式的应用效果也愈发显著。尤其是车辆依靠北斗卫星定位方式工作,可实现车辆的有效定位,本文就基于北斗/GPS的远程监控方法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任E行品牌的车载GPS导航仪来自深圳市嘉丰卓越数字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其为新兴的高科技企业,由从德国归国的高级技术工程师投  相似文献   

7.
正7月,由中国电科所属重庆声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XN235卫星导航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导航芯片方面的空白。目前已应用于交通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中,首批8万套在河南、山东等省推广应用。卫星导航芯片是车载导航仪、行车记录仪、手机导航定位、测速计等的核心,XN235卫星导航芯片性能与  相似文献   

8.
集成数码存储功能的车载GPS导航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冲波  孙志锋  王晟 《机电工程》2006,23(6):5-6,13
集成数码存储功能的车载GPS导航系统将GPS汽车导航与数码存储技术相结合,以满足人们携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随车出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车联网是基于车载电脑、卫星导航系统、无线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车载计算机系统,是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础,被认为是未来的汽车技术之星。而且随着汽车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舒适性、自动控制等多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车联网技术必将对汽车的设计及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总结归纳车联网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设计流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车联网与车载的综合信息服务是指基于车厂在出厂车辆上预装的GPS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并结合相关的内容和应用向车主提供驾驶所需,包括汽车安防、车载通信、交通信息、新闻资讯和娱乐应用等功能的服务.我们认为车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职能汽车、智能交通四大领域的交集.车联网目前应该是人、车、路的网络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系统从简单的车载收音机发展到现在的具有导航、通信、娱乐等复杂功能的智能车载系统.车载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对操作系统平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QNX、Windows CE和Android逐渐成为普遍采用的操作系统平台.车载操作系统平台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着车载系统不断向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与控制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车载平台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L4的智能车载软件平台架构SmartVM,采用微内核技术,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在同一车载硬件平台上运行,实现了车载信息系统与汽车智能控制的融合,为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李翌 《汽车零部件》2010,(9):64-68,72
结合国内外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情况,从功能、价格、市场和国内外对比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我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发展现状;从系统的功能集成化、网络应用、汽车总线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就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同时指出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将会作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将会成为2l世纪汽车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汽车零部件》2012,(3):31-31
未来的车载信息系统平台将全面超越传统汽车仪表的现有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全图形化数字仪表、GPS导航、车载多媒体影音娱乐、整车状态显示、远程故障诊断、无线通信、网络办公、信息处理、智能交通辅助驾驶等等.未来的车载信息平台是人、车、环境的充分交互,集电子、通信、网络、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高端车载综合信息显示平台.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载卫星移动天线波束跟踪的特点,提出了PC104作为波控计算机和整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控计算机,重点讨论了PC104在波控系统中的设计,从而使车载卫星移动天线系统具有高度低、重量轻、成本低及符合气动和各种车辆安装等要求.  相似文献   

15.
意法合资的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N.V.)开发出了符合车载部件质量业界规格“AEC—Q100”的MEMSZ轴加速度传感器“AIS326DQ”,主要面向促进安全驾驶的警报、座席控制,车载导航仪及天线位置控制等车载用途。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等单位共同研制的汽车导航配套系统 ,日前通过了由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这个系统中由我国自行设计的以单板卫星计算机为核心的自主导航仪系统 ,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能根据多种比例尺导航地图进行最优路径快速查询方法。这一汽车导航系统可将汽车驾驶信息及汽车运行诊断功能通过车内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出来 ,便于驾驶。它同时还具有电子地图显示、汽车空间定位、地物查询检索、交通信息警示、车辆监控报警和娱乐服务等功能 ,还具备高精度、全天候的独特优势。目前 ,一汽集团已经进行了车辆安装试验并获成功汽车…  相似文献   

17.
设计实现一种利用ATmega16L单片机与n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组成的车载GPS数据传输系统。发射端由GPS卫星数据接收器与单片机以标准串行通信接口RS-232通信。单片机控制nRF24L01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在接收端利用单片机控制无线模块实现数据接收,用串口将接收数据传送给计算机并显示数据。本文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包括控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GPS解码等。经试验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传输速率高,功耗低,能实现可靠的GPS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8.
面向嵌入式应用领域的GPS接收机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GPS接收机射频前端和基带相关器模块,设计了面向嵌入式应用的GPS接收机软件.为了适应于高动态或其他恶劣条件,设计了双模态的载波跟踪环路:一种是适用于高动态的FLL辅助的PLL;另一种是适用于低动态的PLL.可以根据锁定卫星信号的情况来进行模态之间切换.在静态条件下和动态车载条件下实验验证了所实现的嵌入式GPS接收机.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位置精度优于5 m(标准差),速度精度优于0.1 m/s(标准差);在车载实验中,商用GPS接收机和研制的基于嵌入式应用的GPS接收机精度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S/GPRS技术设计和实现了车载定位远程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汽车的地理位置和车内温度信息,并将运算处理后的数据通过GPRS远程无线通信网络、GPRS-Internet网关和Internet传输给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进行显示和监测。测试表明,系统能准确定位,远程监测稳定,调度汽车避开交通堵塞,提高汽车反劫防盗预警效率,对汽车行驶主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机场特种车辆定位系统一般用车载GPS系统来实现,在机场建筑密集区会出现丢失信号的情况。基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研究,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机场环境下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GPS/WSN数据融合定位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卫星信号缺失情况下,该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系统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