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P2P网络中基于网络拓扑特性的信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明科  郝智勇 《计算机工程》2010,36(24):134-135
基于社会规则和非结构化P2P网络的拓扑特性,提出一个用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信任管理方案,给出评价信息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和信任度的计算、更新、搜索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和报文通信量较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机制能有效抵制非结构化网络中恶意节点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针对P2P信誉模型中的信任值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P2P信誉管理模型,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将所有信任值分布存储到整个网络中,并在信任值存储和传输协议中引入了DAA证明协议,从而使模型在实现高效的信任值管理的同时,具有身份认证性、状态可信性、数据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固定网络的信任模型缺乏对网络高度动态性的考虑,不能直接应用于移动P2P网络。本文利用节点的报文转发能力,提出了一种移动P2P环境下的分布式信任模型MobTrust。该模型通过分布式存储机制,将节点转发的评价数据备份于K桶中,扩充了评价数据的存储范围。同时,鉴于移动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设计双反馈机制提高评价数据的可靠性,然后以轻量级的方式计算信任度。仿真结果表明,MobTrust能有效降低系统开销,并拥有较高的评价数据利用率和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P2P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较差、现有信任模型中信任度计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P2P环境下混合式信任模型。该模型采用混合式P2P网络结构,利用时间段机制计算节点信任度,有效地预防节点间的“夸大”、“诋毁”等行为;提出了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交互评价反馈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运算量小,并能够有效地孤立和识别恶意节点,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模型。模型不仅计算节点信任值,还量化节点的资源付出值。在计算过程中,节点服务活跃频度和评分行为相似度被用来计算节点的全局信任值。依据节点的信任值和付出值划分权限。位于不同层次的节点,所拥有的权限和服务范围也是不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评估节点的信任度,继而明确节点的权限层次,资源请求者据此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网络拥塞,进而提升网络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续行为观察的P2P网络中邻居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荣誉的信任机制是对P2P网络节点行为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用来保证P2P网络应用的健康进行.信任机制在对一个节点进行评价时需要获得其他节点的局部信任值信息.目前局部信任值的计算由于不考虑策略节点和人类评价误差两种重要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反映网络节点的特征.提出了一种P2P网络中邻居行为的评价模型PeerStrategy,该模型使用确定的有限状态机(DFA)对邻居连续行为的状态变化进行刻画.通过关注邻居在任意连续行为中引起负面评价的概率,既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网络中的策略节点,又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人类评价误差.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显著提高了局部信任值的准确度,并降低了对全局信任值估计误差影响,明显优于当前的其他局部信任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的C/S模式,P2P网络具有非中心化、扩展性好、性价比高、健壮性强及负载均衡等优点。但是,由于P2P是一个“瞬态网络”,其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也使P2P网络系统面临巨大的网络安全挑战。信任模型是目前提高P2P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各类信任模型的特点和网络节点的行为特征,提出一种按全局信任值分层(域)管理的信任模型,根据交易、动态调节节点信任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奖惩机制。此模型对P2P网络中的假冒、联合欺诈、诋毁等恶意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加速节点全局信任值的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较现有模型在恶意提高节点信任值的防范方面和全局信任值收敛速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工程实施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环境的信任管理模型,基于实体的行为经验构建实体间的相对信任关系,并采用改进的分布式存储机制应用于全局信誉值的管理,使得网络中各节点在维护管理全局信任关系的工作中合理地分担计算负载和存储负载,提高了信任管理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9.
王勇  侯洁  白杨  夏云  秦志光 《计算机科学》2013,40(2):103-107
用户对P2P网络安全性的需求刺激了信任模型的发展。在分析现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馈相关性的动态信任模型—CoDyTrust。其在时间帧的基础上,采用虚假信任过滤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并在信任值计算中引入信任相关系数、信任遗忘因子、滥用信任值和推荐信任度等,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这些模型因子,在准确评价节点对不同资源信任的同时,实现网络中恶意行为检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DyTrust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中节点行为,准确检测恶意节点,有效抵御振荡、撒谎和合谋等攻击。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中的节点信任问题是阻碍P2P发展的难题之一,在分析现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引入不确定性因素的信任模型,用BGTR判定树进行连接,同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纳什均衡的激励模型,通过贡献值的计算来抵御恶意节点的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在抵御虚假节点以及提高交易次数及交易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对等网(P2P)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节点之间的交互类型复杂多样并且具有较小的重复交互性,导致其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难以确定。提出一种基于选择节点的P2P网络信任模型,通过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值。选择推荐节点时,使用推荐节点与交互节点信任值相似度作为标准,以其信任差值最小的推荐节点作为被选择节点;同时,针对共谋团体的团伙欺骗,提出连带惩罚机制以及对提供可靠消息节点的奖励机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具有抗恶意节点攻击的能力,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于伟  吴国文  罗辛 《计算机工程》2011,37(17):87-89
针对P2P网络提出一种信任模型。通过区分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使推荐信任度主要依赖节点以往的成功推荐次数而非直接信任度,以抵御拥有较高直接信任度的节点对正常节点进行诋毁或欺骗。为避免非恶意节点因为网络延时等原因导致服务失败而被孤立出网络,引入激励机制和信任重建机制,定期提高非恶意节点的信任值,使其能重新加入网络,从而加强网络的容错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保护非恶意节点,孤立恶意节点,使网络具有更好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P2P系统信任模型在信任度的计算上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动态可信度等级模型DTD(dynamic trust degree model)。该模型在通过对信任度的传递进行细粒度的分析,设计了一种计算对信任值传递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对直接信任度和推荐信任的多级别综合评价而获得最终的信任度。模型将P2P系统中信任的计算转换为了一种可计算的表达式,简化了信任的计算过程,使信任的计算变得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社会人工学中信任的概念,把P2P网络中节点交互的历史信息作为样本信息,结合先验信息对节点的未来行为做出推断,并根据节点之间信任关系不同,区分了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并分别给出了两种信任关系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计算方法。最后与L.Mui等人的模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具有动态性,自组织和匿名性等特点,从而导致网络中某些节点存在恶意行为,为了保证节点能提供可靠资源和良好服务,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P2P综合信任模型,使对等节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该模型在计算直接信任度和间接信任度时引入时间衰减函数,近期的信任值衰减小,对整体信任度的影响大。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更新簇内节点和簇头节点的信任度,使整体信任值具有时效性,对节点信任度的评价更精确和更可靠。实验证明,该信任模型较DyTrust模型降低了节点之间的交互时延,稳定性和动态自适应性更好,检测恶意节点的能力更强,提高P2P网络的可信度,对P2P网络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P2P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比传统电子商务更方便、更灵活,但用户也面临着更大的安全威胁和风险。为了解决P2P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风险度的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APR。引入感知风险度的概念,综合多维的风险因素用以辅助计算网络中节点实体的信任度,并给出了完整的综合直接信任与推荐信任的方法。仿真实验证明,与其他的信任模型相比,APR可以保证信任评估的准确率,提高节点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P2P信任模型存在的网络开销大、不能很好地处理节点行为的动态性改变及共谋攻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模型。通过直接交互节点的局部评价加权其评价可信度计算节点的全局信誉值;采用基于局部评价标准差、局部评价集中度的方法识别和抑制共谋攻击;根据节点行为的改变动态更新其信誉值和评价可信度。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较现有模型在网络开销、抑制共谋攻击和节点行为的动态性等方面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8.
首先依据新实体能力属性给出了初始信任度计算算法,然后根据实体的直接交互满意度与其他信任实体的推荐信息,设计了直接信任度和推荐信任度计算算法。综合三种信任度,提出了信任度计算模型。该模型为网络实体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信任行为的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从而减少实体交互风险,提高网络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中节点之间不仅仅局限于直接交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还包括了第三方推荐信任的事实,提出了在P2P网络环境下基于推荐的信任模型。该模型用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在总交易数目中的比例作为直接信任度,将交易信誉与推荐信誉明确区分出来,引入了偏移因子计算推荐节点的可信性,通过惩罚因子和风险因素动态平衡节点直接信任度和其他节点的推荐信任度,得到目标节点的综合信任值,并给出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模型计算的综合信任值更趋近其真实值,并且能抵抗恶意节点的诋毁、协同作弊等威胁。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P2P网络传统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理论和传统数学理论相结合的综合信任模型。该模型将模糊理论应用于网络节点间主观信任的计算,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网络因素对信任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数学模型来计算推荐信任不但可以得到准确的信任值,还可以将网络的负担降到最低。同时模型中引入了等级反馈机制和时间因子,使得模型的信任度评估更加准确和灵活。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模型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