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摘除食管平滑肌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8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肿瘤直径为 0.8~12.0(平均3.3)cm,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 cm者22例.结果 3例患者术中发现食管黏膜破裂,其中2例于胸腔镜下行食管黏膜修补,另1例中转开胸修补.全组手术时间40~300(平均83.0)min,术中出血 20~150(平均52.4)ml,术后住院时间3~50(平均5.8)d.术后1例患者出现食管瘘,经胸腔引流保守治疗治愈.80例(96.4%)患者获2~117月的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消失,未见肿瘤复发、食管憩室及食管狭窄等发生.结论 胸腔镜下摘除食管平滑肌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并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对于大于5 cm的食管平滑肌瘤,胸腔镜下摘除也是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但应在具有一定胸腔镜手术经验的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9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87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2岁。食管中段平滑肌瘤66例,下段9例,上段12例。肿瘤最小直径约0.5cm,最大体积约10.5cm×5.2cm×4.0cm,均为食管壁内型和纵隔型。87例患者中在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80例;另7例术中采用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d进流质食物,术后第3d进普通食物。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食管平滑肌瘤。随访81例,随访时间6个月~6.5年,平均3.8年,食管平滑肌瘤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是食管平滑肌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对食管平滑肌瘤直径〉1.0cm者,应积极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996年9月~2009年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49例。手术通过3~4个胸壁小切口完成,镜下剥离摘除食管平滑肌瘤操作与开胸手术基本相同。结果42例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7例中转开胸(2例因胸膜腔致密粘连,3例因肿瘤〈1.0cm,胸腔镜下无法定位,2例因肿瘤较大并与食管黏膜粘连紧密)。手术时间平均90min(50~210min),肿瘤长径平均3.7cm(0.5~10.0cm),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43例随访1~73个月,平均27.1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安全可靠,可替代大部分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食管良性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病变20例,采用3个1.0 cm切口,一个为进镜口,另外两个为操作孔,必要时将一个操作孔延长至5 cm。行良性肿瘤摘除术10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Heller术)6例,膈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外伤致膈肌损伤行膈肌修补术1例。结果 20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贲门失弛缓症因术中损伤食管黏膜将一个操作口延长为5 cm的小切口,1例多发食管平滑肌瘤将操作口延长至3 cm。10例良性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20例手术时间50~152 min,住院时间4~9 d,平均6 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随访2~62个月,平均31个月,无明显进食哽噎等症状出现或复发。结论 VATS治疗食管良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关键是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入路,可作为经选择的食管良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在穿透性胸腹联合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诊治穿透性胸腹联合伤的价值。方法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胸腔镜探查损伤情况。损伤轻微者可行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治疗。胸壁、胸膜腔出血行电凝止血、缝合止血、凝血块清除,多数膈肌裂伤可同时修补,出血、裂伤脏器可行修补或切除治疗。损伤严重者中转开胸、开腹探查。结果全组1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完成胸部手术15例(膈肌修补15例,肋间动脉止血8例,肺修补2例,肺楔形切除2例,凝固性血胸清除2例),中转开胸3例(膈肌修补3例,心脏修补1例,食管修补1例,肺叶切除2例)。经胸行腹腔诊治13例(肝脏修补1例,脾脏切除1例,胃修补1例,膈疝还纳3例,探查7例),开腹诊治5例(胰腺修补1例,肝脏修补1例,脾脏切除1例,胃修补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修补3例)。1例多脏器穿透伤患者,虽经开胸、开腹治疗,但终因失血性休克、循环衰竭、DIC死亡。手术时间45~220min,(125±44)min;术中出血量500~10000ml,(1089±582)ml;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00~350ml,(234±75)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5d,平均2.5d;术后排气时间1~4d,平均2d。12例门诊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无与外伤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恰当地选择病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诊治穿透性胸腹联合伤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cVATS)联合胃镜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7月应用cVATS联合胃镜微创治疗的19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双镜联合组),用同期小切口开胸治疗的2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胸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双镜联合组19例中无1例中转开胸,无1例食管黏膜穿孔,无1例手术死亡;小切口组2例延长切口手术,3例食管穿孔术中行修补术.对双镜联合组与小切口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TS联合胃镜微创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微创的特点,可作为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7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经验,推广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76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被施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失弛缓症42例,食管平滑肌瘤28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憩室3例,食管肉芽肿1例;75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例巨大食管平滑肌瘤转开胸手术。结果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5例,1例食管憩室术后胸膜腔感染;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手术时间40~135min,平均72.4min;带胸腔引流管时间0~14d,平均3.4d;术后住院时间6~15d,平均9.4d。2003年12月以前贲门失弛缓症手术38例,随访36例,随访时间4~92个月,平均35.4个月;2例失访。36例中33例进食无哽噎,3例轻度间歇吞咽困难,2例伴有不同程度反酸或烧心。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技术操作是可行的,达到了与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结果,可作为某些食管良性疾病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腹腔镜手术治疗55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下完成食管裂孔疝的还纳及修补之后,进一步行胃底折叠术。结果5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在食管裂孔修补基础上辅以不同的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17例,Toupet 胃底折叠术19例,Dor胃底折叠术19例。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Nissen术式(69.6±13.0)min,Toupet术式(68.0±8.2)min,Dor术式(63.8±10.1)min;3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Nissen术式(20.0±5.8)ml,Toupet术式(20.6±9.5)ml,Dor术式(21.7±5.0)ml,无一例输血;3种术式的术后拔管时间:Nissen术式(3.1±1.1) d,Toupet术式(2.7±0.7) d,Dor术式(2.3±1.1) d;3种术式的术后住院时间:Nissen术式(9.1±4.9)d,Toupet术式(8.4±2.6)d,Dor术式(7.6±1.5)d。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围术期死亡,3例(5.4%)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胃排空障碍,1例吞咽困难,治疗后均缓解。55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6~60个月),口服钡餐造影或胃镜等检查无食管裂孔疝复发,无食管狭窄和食管憩室发生。结论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安全有效,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有36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食管上段癌5例,食管中段癌25例,食管下段癌6例。其中2例患者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0(190-330)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70(50-150)min,术中出血量165(100~35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9d,平均住院时间8.7d。平均清扫淋巴结14.3枚,其中胸部淋巴结8.2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共有11例(30.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有望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I.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x。=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 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部创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8月~2011年6月对225例胸部创伤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进行血胸清除、止血、肺修补、心包开窗、膈疝修补、胸内异物取出等操作。结果 206例行VATS,19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25~125 min,平均58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液30~320 ml,平均179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5 d(2例脓胸胸管放置时间分别为16、21 d,未计算在内),平均2.7 d。术后住院时间5~45 d,平均9.8 d。223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中等量以上(>1000 ml)胸腔积液,无再次胸部手术者,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诊断和治疗胸部创伤,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为11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例,48~73岁,平均(63.7±11.1)岁;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食管癌9例。术前病理均确诊为鳞状细胞癌。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淋巴结,开腹游离胃并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10例成功完成胸腔镜手术,1例因胸腔严重粘连中转小切口完成手术。胸部手术时间平均(81±21.3)min,术中出血量100~350 ml;术后住院10~15 d。共清扫淋巴结119枚,平均每例清除(10.8±3.5)枚。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漏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避免了传统手术胸、腹部的较大切口,保持了胸壁的完整性,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具有很好的微创效果;但术前应认真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7月-2007年10月应用VATS治疗食管平滑肌瘤19例,全身麻醉,侧卧位,根据食管肿瘤位置,选取3个1.5-2.0 cm胸壁切口,作为胸腔镜观察口及操作口,术中胃镜辅助操作。结果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18例;1例术前诊断3cm×2 cm食管平滑肌溜,术中证实为巨大平滑肿瘤,中转开胸。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瘤。19例随访5-35个月,平均24.5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肌瘤切除术可作为食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较大食管平滑肌瘤应考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2月,行胸腔镜辅助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159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根据手术需要先后行左侧和右侧单肺通气。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62±22)min(132~243min),手术失血量(85±23)ml(70~200ml),术后住院(7.6±2.4)d(6~11d)。3例术后因低氧血症而再次气管插管,1例因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密切监测,完善的单肺通气管理和循环管理是胸腔镜辅助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7年11月~2011年8月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和20例标准开胸手术(标准开胸组)行纵隔肿瘤切除的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VATS组1例胸腔粘连较重,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moty,VAMT)。与开胸组相比,VATS组开胸时间短[(12.1±2.0)rainVS.(18.1±2.4)rain,t=-8.589,P=0.000],关胸时间短[(11.4±1.7)min vs.(21.4±2.7)min,t=-14.017,P=0.000],开胸出血量少[(13.2±4.3)mlVS.(25.2±11.4)ml,t=-4.405,P=0.000],术后引流量少[(355.6±110.8)ml VS.(655.6±135.8)ml,t=-7.655,P=0.000],带管时间短[(3.2±0.5)dVS.(4.5±1.1)d,t=-4.812,P=0.000]。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1/20)VS.25%(5/20),P=0.182]。40例随访8~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VATS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应用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10年左右,其优点为减少术后早期和长期胸痛,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符合美学要求.VATS食管癌分期主要是评估食管癌外侵和转移情况,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VATS治疗食管癌主要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切除,但由于手术部位多,操作较繁杂,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对食管良性疾病,如平滑肌瘤、贲门失弛缓症等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Esophageal submucosal tumors are less common than oth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umors. Leiomy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esophageal SMT,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0% of these tumors. We report on a case of a 56-year-old woman with a 3-cm diameter midthoracic esophageal submucosal tum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ggested leiomyoma or neurofibroma.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was performed to enucleate the tumor from the esophageal wall by splitting the muscle layers.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stoperative day 8.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neurofibroma.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volvement of neurofibromatous lesions is rare and occurs most frequently as a systemic manifestation of von Recklinghausen disease. Cases of localized esophageal neurofibroma with prior or subsequent evidence of generalized neurofibromatosis have rarely been documented. This is a rare case of isolated esophageal neurofibroma without classic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of generalized neurofibromatosis, and it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treated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