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探索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随机将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针刺拮抗肌治疗,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oworth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5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优于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Wang SQ  Liang WX  Huang GH  Wu PC 《针刺研究》2011,36(3):215-219
目的:观察针刺椎体区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疗效,探索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120例小儿脑瘫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锥体区,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情况,根据综合功能评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4.75%(50/59),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53/5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GMFM结果表明,针刺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于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且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斜视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伴有斜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配合视觉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斜视矫正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好转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痊愈1例,好转11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3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斜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配合运动疗法(主要应用Bobath技术和Vojta技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同治疗组技术)治疗,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第1d及第90d分别进行临床症状、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结果:在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痉挛型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运动疗法,尤其在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方面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皮针刺配合中药药浴治疗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增加头皮针配合中药药浴;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65%)。结论头皮针刺配合中药药浴治疗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比方法观察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和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针刺干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探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治疗4周后,观察其Ashworth评分、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上述四项评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阴阳法针刺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均有疗效。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组相比,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对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常规疗法(功能训练、理疗、Bobath法及推拿按摩等治疗),同单纯用常规疗法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结论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阳溪穴为主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异常拇指内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阳溪穴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65例,仅采用作业疗法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87%;对照组总显效率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阳溪穴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异常拇指内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23-625
目的 :观察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采用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针刺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分别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运动区滞针法配合运动针刺经筋结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运动针刺法配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6%、63.3%,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7%、4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治疗组(300.06±20.57),对照组(240.99±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运动针刺法配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毫针透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和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法:5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前减少,Fugl-Meyer 评分较前有所增加(均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Ashworth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Fugl - Meyer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更佳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邱玲  张敏  张吉  方旭华  胡琰 《陕西中医》2007,28(4):475-476
目的:观察温阳调衡针刺法配合牵引治疗青壮年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284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针刺取大椎、风池、夹脊穴,对照组142例采用传统针刺,两组均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2.4%。提示:温阳调衡针刺法配合牵引能更有效缓解颈痛及小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5.
史华 《世界中医药》2013,8(7):796-79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7.2%)明显优于对照组(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针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训练,对照组25例只行作业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进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总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将5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GMFM-88总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更有效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对照组15例,单独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