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参与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肠上皮细胞和肠道中活化免疫细胞表达的OPN,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以及促进Th1免疫应答和介导细胞存活的方式影响肠道相关炎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另外,OPN在健康肠道中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维持肠屏障功能稳定的作用。该文综述OPN在肠道炎症、肠道稳态和婴幼儿发育的影响和机制,探讨其在食品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肠道是控制食物或微生物进入机体的第一道屏障。肠道代谢、屏障或免疫功能失衡均能导致肠道损伤或炎症,进而导致机体其他组织损伤或病变,比如:腹部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因此,肠道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食物成分可以调节肠道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和动态平衡,影响肠道转运代谢、屏障和免疫功能。精氨酸可改善肠道损伤与自然发生的肠道萎缩,色氨酸可转化为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和谷物中,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酚能够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直接调节或产生代谢产物间接刺激对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进行正向调节,在稳定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肠道功能以及调节糖脂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植物多酚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度开发植物多酚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肠道健康和防治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肠道屏障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先行和必要条件。乳铁蛋白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备受推崇。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了乳铁蛋白通过修复肠黏膜、调节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等来维持肠道稳态。该研究主要对乳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乳铁蛋白对肠屏障的作用以及乳铁蛋白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黏膜屏障对于防止肠腔内细菌、食物抗原、酶和化学药物等直接与黏膜裸露面接触而引起疾病至关重要,其免疫屏障对机体的健康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黏膜免疫系统不仅具有一般性的屏障作用,而且还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在机体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更深入的研究,人们可能会找到新的维持机体健康的途径.本文对肠道黏膜免疫调控机理、肠道菌群及营养物质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黏膜屏障受损对机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寡糖是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却能改善肠道健康的一类碳水化合物。近年来,人们关于功能性寡糖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在寡糖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广泛地研究。功能性寡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组织及产生乳酸等方式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和矿物元素的吸收,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组织、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等途径来缓解代谢综合症、减轻炎症、增强免疫反应以及改善肠道黏膜屏障等,为肠道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本文对功能性寡糖的肠道健康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功能性寡糖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富含种类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并且酚类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重要的功能因子。结合态多酚是酚类化合物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存在于提取过游离态多酚的残渣中,通过酯键、糖苷键、醚苷键等形式与其他物质相结合。肠道作为人体免疫防御的最前线,易遭受外源性和代谢性氧自由基损伤,诱发肠道氧化应激。肠道氧化应激会通过多种途径破坏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状态,导致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和肠道通透性增加,进而诱发各种疾病。结合态多酚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在肠道中具有较完整的结构和稳定的活性,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以及影响炎症因子、抗氧化酶和屏障蛋白的表达,对肠道氧化应激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均有着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体中的胃肠道微生物是细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微生物对胃肠道发育、功能和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由胃肠道微生物组中的有益细菌发酵产生的代谢物,主要包括乙酸(acetate)、丙酸(propionate)和丁酸(butyrate),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微生物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上,但短链脂肪酸调节肠道炎症及其机制的研究仍值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CFAs具有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保护肠道屏障、调节肠道炎症等功能。在肠道炎症的治疗上,SCFAs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表面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细胞内通过底物转运蛋白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从而达到抗炎的目的。本文就SCFAs的组成和来源、机体中合成途径和分布、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在肠道炎症中调节的分子机制以及膳食纤维对SCFAs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短链脂肪酸调节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调节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IBD的发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随着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在IBD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缓解或治疗IBD的新型方法也备受关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都表明益生菌、粪菌移植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等达到缓解IBD的目的。因此,本文对IBD的发病因素以及益生菌、粪菌移植调节IB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食物过敏逐渐成为了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引发机体对某些正常抗原的免疫耐受度降低,导致过敏反应。本文介绍了食物过敏婴幼儿和健康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差别,对肠道菌群在食物过敏中的调节机制(影响肠道细胞功能和调节屏障保护特性、产生信号分子进行免疫调控以及促进和维护机体口服耐受)进行综述,并对肠道菌群调节婴幼儿食物过敏的策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肠道既是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又是防御外界病原体等的重要屏障,维持肠道稳态、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对于保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β-葡聚糖作为一种膳食纤维,同时也被列为益生元,具有众多生物活性和较强的免疫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菌、抗炎等,尤其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肠道代谢物)途径参与重塑肠道菌群组成及比例,维持与修复肠道屏障完整性,调控免疫细胞,进而发挥增强肠道免疫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葡聚糖通过增强肠道免疫的作用途径和机制,以及其发挥的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阐明β-葡聚糖与机体肠道相互作用的功能网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乳杆菌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和保健品中的益生菌,因其具有促进肠道屏障发育、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腹泻风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了乳杆菌属的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屏障的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或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产生拮抗微生物活性物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等。目前针对乳杆菌对肠道健康的调节已有很多模型,该文主要概述了体外实验模型包括Caco-2、HT-29和T-84等细胞模型,以及体内实验模型包括小鼠、肉鸡和仔猪模型。各种模型的建立与优化,为乳杆菌等益生菌影响肠道屏障作用的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庞颖颖  张玉玲 《食品与药品》2021,(1):后插1-后插5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和动物体有益的菌,作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可调节菌群失调,促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对机体进行免疫调节、补充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多种细胞因子以提高肠道免疫性能,可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明显缩短皮疹好转及...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一些病原真菌在侵染作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许多食品和饲料在生产、加工、贮存和流通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人和动物摄入真菌毒素后, 体内能够引发多种生理毒性反应, 如肝肾毒性、致癌性、肠道损伤及炎症、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生殖紊乱等。肠上皮细胞是分隔机体内部环境与外界的屏障, 在真菌毒素的毒性评价中, 对真菌毒素引起肠上皮细胞损伤的评价是一个重要方面。人结肠癌Caco-2细胞系常用于建立体外肠道屏障模型, 该模型可应用于体外评价药物或毒素在小肠粘膜或上皮的吸收转运效率, 以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本文综述了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指标, 应用该模型评价几种常见真菌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运输、屏障功能的影响, 以及肠上皮细胞毒性等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研究多种真菌毒素对肠上皮损伤的机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益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益生菌菌株,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食品中益生菌能通过多途径与宿主肠道屏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发生密切互作,成为影响肠黏膜完整性和肠道免疫平衡的关键因素。本文着重围绕食品中益生菌对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进行不同角度的综述,包括益生菌对肠腔环境稳态、肠上皮细胞免疫反应、黏膜联结蛋白表达及宿主微生物友好关系的作用机制。此外,食品中益生菌在治疗结肠炎等肠道疾病过程中的潜在应用,以及益生菌制剂的开发等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潘  汪磊  陈洁  许飞 《食品科学》2023,44(3):127-136
为研究刺梨多糖(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saccharides,RTF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诱导的小鼠回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以及刺梨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脂肪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小鼠,构建NAFLD小鼠模型,然后灌胃RTFP,干预7周。结果表明,RTFP可显著降低NAFLD诱导的小鼠回肠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状况。微观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RTFP可以使小鼠回肠结构形态趋向于正常水平,减少隐窝病变,保护肠道屏障。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评估各处理组小鼠粪便微生物群的变化,发现RTFP可调节NAFLD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明显降低,提高了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病原菌群的相对丰度。RTFP可以作为一种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改善NAFLD模型小鼠的肠道微生态,减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乳脂球(MFG)是哺乳动物腺分泌的,由三酰基甘油核心组成,周围是一个三重膜结构,即乳脂球膜(MFGM)。MFGM由复杂的蛋白混合物、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构成。据报道,MFGM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保障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微生物生长等诸多积极影响。现如今,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MFGM中的一些生物活性蛋白质和脂质可以通过纯化的方式富集,并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使其营养成分更加接近母乳,从而为许多无法直接以母乳喂养婴幼儿的母亲提供选择。本文综述乳脂肪球及乳脂肪球膜的主要成分、来源、功能及其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研究,为缩小配方奶粉与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差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内外研究证实了益生菌分泌的胞外蛋白具有增强粘膜屏障、调节免疫、维持肠道稳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缓解和治疗肠道疾病。益生菌分泌的胞外蛋白对肠粘膜免疫作用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的相关阐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探究益生菌对肠粘膜屏障及粘膜免疫信号通路的功能表现的分子基础,本文首先概括肠粘膜系统及其免疫机制和益生菌分泌胞外蛋白的作用,然后重点介绍国内外对分泌胞外蛋白的益生菌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指出胞外蛋白将在一定程度上打通肠粘膜免疫信号通路途径,发挥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从而达到维护肠道健康的目的,也为解决肠道健康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修饰食物致敏原、调节肠黏膜免疫平衡及屏障功能影响食物过敏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饮食结构及膳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肠道菌群变化与肠上皮免疫反应的关系,揭示膳食成分通过调控肠道特异性微生物影响食物过敏的作用机制。通过了解膳食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的调控规律,能够明确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在食物过敏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食物过敏人群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李贺  腾飞 《中国乳品工业》2022,(3):37-42+47
本文介绍了MFGM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对比牛乳、羊乳以及骆驼乳等5种乳源MFGM组成,解析了不同乳源MFGM的组成、结构及含量差异。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综述了牛乳、羊乳以及骆驼乳等不同乳源MFGM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阐述了不同乳源MFGM蛋白与人乳之间的相似性。筛选并系统地阐述了高丰度和高表达差异MFGM蛋白在乳化性和稳定性、消化稳定性以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作用。综述了MFGM蛋白在抗癌、增强免疫力、修复肠道损伤、改善血脂、抗少肌症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提高认知能力过程中所参与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为开发与利用MFGM蛋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