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6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和腹泻人群为对象,令其定时、定量摄入水苏糖(stachyose tetrahydrate,Sta)、益生菌纯粉(probiotics power,PP)、益生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rs)3种微生态制剂,共6周,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利用Ion torrent PGM二代测序技术进行16S r RNA V3区扩增子测序,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表达水平,最后联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序列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约占总序列数的94.37%。随着微生态制剂的摄入,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明显增加,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Blautia、Lachnospira以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中的Faecalibacterium、Oscillospir等与产SCFAs相关的菌属都明显地增长,其中Blautia和Faecalibacterium与SCF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CFAs的含量以及肠道中相应菌群的增长与减少都与微生态制剂的成分相关,在3组受试人群中,服用Sta组,丙酸含量显著增加,乙酸与丁酸含量也在2周左右有所增加,并伴随产SCFAs的菌属快速且大量增长;PP组肠道中只有乙酸含量有所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产SCFAs的菌属增长较明显;服用PPrs组,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且便秘和腹泻人群在停止服用后,其SCFAs的含量接近于健康人群,常见的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arabacteroides等外源性益生菌均明显增长,可能性致病菌相对丰度降低,表明服用PPrs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影响更大。此外,根据肠型的分析,Bacteroides和Prevotella在饮食的共同驱动下会调整并改变肠型,而仅通过所选择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在驱动肠型改变方面不显著。综上所述,肠道疾病状态的人群服用微生态制剂后,肠道菌群结构向正常人群的状态调整,菌群多样性和SCFAs表达水平提高,表现出持续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以此来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态。经扩增子测序分析获得初步结论为:微生态制剂有改变腹泻、便秘人群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功效,并且PPrs要比单一的Sta或PP调整肠道菌群的能力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小扁豆中多酚类物质,利用响应面试验(RSD)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190(m︰V),提取温度82.60℃,丙酮浓度12.96%时小扁豆多酚平均产率可达到26.94%(m/m)。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提取的小扁豆多酚主要由没食子酸、香草醛、香豆酸、芦丁、槲皮素等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乳源CGMP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变化关系的可能机制。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小鼠UC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源CGMP组(50 mg/(kg·d))和柳氮磺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治疗组(40 mg/(kg·d)),其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利用Ion Torrent PGM技术检测实验期间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UC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其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以及优势菌群比例下降。对测序序列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Uni Frac等统计分析发现,UC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降低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升高。乳源CGMP干预后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比例高于模型组,提示乳源CGMP可通过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来改善UC。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冀宁浙3个省典型乳品企业的原料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与鉴定,主要检测原料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以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确定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与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蜡样芽孢杆菌数平均值均≤105 mL-1.而细菌总数平均值.冀某乳品企业为7.61×105 mL-1,浙和宁为106 mL-4,属于超标奶.就大肠菌群平均值而言(最近似值),冀某乳品企业为21.17 mL-1,浙某乳品企业为25.15 mL-1,宁某乳品企业为15.98 mL-1.综合分析表明,蜡样芽孢杆菌数与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没有相关性.本调查分析也对我国原料奶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溯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透性化细胞处理技术和提取纯化两种方法制备乳糖酶,对两种乳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相近,透性化细胞乳糖酶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范围大于纯乳糖酶。K^+、Mn^2+、Mg^2+、Ca^2+对两种乳糖酶都有激活作用,Cu^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对纯乳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对透性化细胞乳糖酶的影响。麦芽糖、葡萄糖等糖类对两种乳糖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测定的两种乳糖酶的Km和Vmax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甘蔗废糖蜜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森 《食品科学》1998,19(8):39-41
根据甘蔗废糖蜜的组成成分,探讨了废糖蜜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生产设备及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冰核活性菌体蛋白微冻保鲜虾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把具冰核活性的菌体蛋白碎片应用在基围虾的低温微冻保鲜保藏技术中,保藏过程中,通过对虾体内各物质的检测,来判断保藏虾体的品质及风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冻保鲜20d后,经感官检测、品质检测和风味检测,其虾体的新鲜度变化趋势有相关性,且虾体的保鲜效果好,保存期长等特点;另外能耗低、易于管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在酸奶新品种研究中的作用与研发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酸奶(Yogurt)的演变的过程以及在发酵食品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各种益生菌的代谢特性的介绍,优质新型酸奶制造的必备条件的探讨和分析,阐述了形成不同风味发酵乳制品(功能酸奶、AB酸奶等)与质构特性之间的关系.较全面地提出了几种专用的、存在于人类肠道的具生理活性的益生菌(如L.reuteri、L.johnsonni cncmi-1225、S.thermophilus)在特殊的功能性酸奶制品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增强酸奶风味的特殊物质及形成风味的机理和作用,新型强化钙酸奶制品的研究以及特点.对我国益生菌的研究开发以及创造出顺应人类文明进步和健康需求的新型、专用的发酵乳制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酪蛋白水解产物对含益生菌酸奶中益生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晓蕾  陈曦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06,27(12):85-92
本文研究了牛奶蛋白水解产物对发酵牛奶中益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对在两周的贮存期内活性益生菌菌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以益生菌菌株一嗜酸乳杆菌作为研究用菌种。利用novo型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获得水解度分别为4.7%、7.1%、8.8%、10.1%、12.6%的酪蛋白水解产物,研究以0.5、1、2和4g/L四个添加水平加入发酵酸奶中,分析其对益生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证明,酪蛋白水解产物的添加普遍促进了嗜酸乳杆菌在酸奶中的生长。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嗜酸乳杆菌在发酵牛奶中的稳定性得到了同步提高。但综合分析,水解度为8.8%的水解产物,添加量为2g/L时,可使益生菌的生长活性和稳定性状态最佳。研究结果证实,选择优化的酪蛋白水解产物对发酵牛奶中益生菌的生长及维持其生存能力均会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也对发酵乳行业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益生菌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