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住院肺癌患者的5.2%(31/596),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胸部CT表现:孤立结节型14例,多发结节型5例,弥漫型12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阳性率66.7%(16/24),纤支镜活检、肺活检阳性率25%(7/28),8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虽属肺腺癌的一个亚型,但具有特殊生物学特征,高分辨CT有助于诊断,纤支镜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其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贾书杰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4):307-308,3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和误诊原因,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84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型、实变型和多结节型,分别为46、32和6例,其中误诊24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各型肺泡癌的CT征象。结果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主要表现为:结节位于肺外围,有分叶、毛刺、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密度不均、胸膜牵引和毛玻璃影;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可为单叶或段实变、多叶或段实变、支气管气相、囊状影、毛玻璃影和叶间胸膜膨出;多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少见,表现为以中下肺野分布为主的弥漫性腺泡结节,部分见空泡。误诊24例中,20例为实变型,主要原因是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结论熟悉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CT征象,必要时借助穿刺活检和纤支镜检,能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孤立结节9例(占39.1%),多发结节(弥漫型)7例(占30.4 %).渗出性病变7例(占30.4%).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表现与许多其他病变相似,容易造成误诊,结合临床对X线征象进行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WHO分型腺癌第3型起源于细支气管 皮和肺泡上皮,占肺癌的1.5%-1.6%,男:女为1:1,影像学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性,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泡癌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泡细胞癌是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发生于肺外周远端细支气管或肺泡的原发性肺癌。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肺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肺原发肿瘤的1.1%~18%。肺泡细胞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发生和生长方式,形态表现多样,影像学和临床特征不明确。本文报告2例影像学表现类似大叶性肺炎的肺泡细胞癌,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元春  周玮  张淑香 《临床荟萃》2000,15(16):729-730
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在WHO分类法中属于腺癌的一个亚型 ,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 2 %~ 2 1% [1,2 ] 。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 ,极易误诊 ,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误诊率更高。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3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并就其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经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8~ 77岁 ,平均 5 0岁 ,40岁以上9例 ,占 69.2 %。其中经淋巴结活检证实 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2年5月误诊的1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首发症状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咯血为多见。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易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误诊,浸润型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易与肺部感染,浸润型肺结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等误诊。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临床及X线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早期开胸探查分别是诊断浸润型或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和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肺腺癌发病特点及早期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早期误诊。方法:对84例早期误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4例青年肺腺癌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4例青年肺腺癌初发病时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分析早期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2)影像学不典型;(3)各专科医师对青年肺腺癌认识不足;(4)病理活检取材困难或患者早期不接受病理检查而贻误诊断。结论:青年肺腺癌近年发病率增长迅速,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对可疑病例尽早行病理检查、多次检查和动态观察,必要时开胸探查。  相似文献   

9.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高分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高分辨CT(HR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分析有助诊断的HRCT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8例,其中15例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磨玻璃密度影10例,形态不规则或斑片状影8例,空泡征和/或空气支气管征14例,胸膜凹陷征12例;弥漫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蜂房征4例,磨玻璃密度8例,支气管气像6例,腺泡样结节6例。结论:HRCT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弥漫型结节样改变,临床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原因。方法回顾分析5例不典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表现X线改变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结果不典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表现X线改变实验室检查无早期特异性表现。结论不典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要反复多次的病理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可以提高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云华  刘小兵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280-128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X线与CT特征。[方法]报道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5例,并结合文献病例对其X线与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影像学上该病主要表现周围性结节或肿块病变(3例,占60%),少数可呈多发结节(本组1例,占20%).早期可表现小片状阴影(本组1例.占20%)或小结节.后者边缘呈毛刺状.类似早期腺癌,但肿块较大时多数边缘光滑.少见棘状突起、空洞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本组未见).随访肿块增大。[结论]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仅有相对影像学特征.术前查痰、纤支镜活检与穿刺活检可能误诊为鳞癌或腺癌.确诊依赖于手术病理检查或胸腔镜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两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有68名。其中有恶性肿瘤60例,其中腺癌21例、鳞癌17例、大细胞癌22例。对这68名肺部肿瘤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癌胚抗原检查,比较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癌胚抗原检查的诊断率。结果: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恶性肿瘤为56例,腺癌19例、鳞癌14例、大细胞癌19例,而经癌胚抗原检查出的恶性肿瘤为40例,腺癌10例、鳞癌8例、大细胞癌12例。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部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有着很好的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患者肺癌的确诊有着较好的依据,临床检测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 MSI)技术分析肺腺癌肿瘤剖面和正常肺组织剖面的光谱特性差异,探讨其术中快速评估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成分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2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部CT诊断为肺磨玻璃结节的9例肺腺癌患者。通过对不同浸润性成分比例的肺腺癌及癌周正常肺组织剖面进行MSI,探讨不同浸润性成分比例的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的不同特征性光谱改变。结果 肺腺癌和正常肺组织剖面反射光谱特性曲线显示,肺腺癌相对于正常肺组织在血红蛋白3个特征吸收峰(420 nm、540 nm、580 nm)附近产生了特征性的三峰升高,并在450~510 nm处呈现特征性抬高。随着浸润性成分的增加,肺腺癌剖面相对于正常肺组织剖面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增加。以正常肺组织为基准绘制的肺腺癌剖面反射光谱特性比值曲线出现逐渐增长的3个比值峰,且3个比值峰的相对高度可以反映肿瘤浸润性成分的含量。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肿瘤剖面相对正常肺组织剖面具有特征性的光谱改变,对特征性光谱改变量化可快速预测肺腺癌病灶中浸润性成分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检测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血清及胸膜腔积液中sPD-L1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伴发恶性胸膜腔积液的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膜腔积液,采用试剂盒检测sPD-L1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D-L1在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膜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1±0.13(ng/mL)和1.26±0.11(ng/mL),在肺鳞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膜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6±0.30(ng/mL)和0.89±0.14(ng/mL)。患者外周血中sPD-L1水平高于胸膜腔积液中sPD-L1水平(P<0.05),肺鳞癌患者外周血中sPD-L1水平略高于肺腺癌(P=0.01),而胸膜腔积液中sPD-L1水平低于肺腺癌(P<0.01),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膜腔积液中sPD-L1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不同病理类型NSCLC外周血液和胸膜腔积液内sPD-L1水平不同,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膜腔积液中sPD-L1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的NSCLC的sPD-L1水平标准和检测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通过肺CT判断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初诊的218例肺癌患者的CT影像特点,其中鳞癌96例,腺癌76例,小细胞癌46例;采用x^2检验对各病理类型与性别、年龄及各影像学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别建立判断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模型。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部位、肿块大小、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6项因素在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洞、分叶征、毛刺征、钙化、血管集束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建立的判断肺癌病理分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自身验证的准确率为64.2%,ROC曲线下面积为O.677。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自身验证的准确率为84.9%,对预测样本诊断的准确率为69.4%,预测鳞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预测腺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预测小细胞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结论在通过肺CT影像特点判断肺癌病理分型方面,我们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诊断的准确性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上述两个模型均可辅助临床、放射及病理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诊断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已接受256排MS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各项指标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腺癌91例,鳞癌61例,小细胞癌29例。CT影像学特征:腺癌以周围型为主,多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征、分叶状、毛刺样改变、强化不均匀、胸膜凹陷;鳞癌、小细胞癌均以中央型为主,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分叶状、强化均匀,小细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强化均匀,鳞癌分叶状征象占比多于小细胞癌(P<0.05),小细胞癌强化均匀占比多于鳞癌(P<0.05);各类型肺癌均伴有少量钙化;腺癌者、鳞癌者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小细胞癌者,Pro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小细胞癌者,腺癌者CEA水平高于鳞癌...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钙化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周围型肺癌钙化的CT征象及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98例经CT检查并有病理证实的周围肺癌中,17例可见钙化。其中腺癌10例,鳞癌5例,肺光癌2例。用2-3mm薄层扫描评价的钙化征象。结果 肺癌钙化征象的CT形态有三种:(1)细点状钙化:12例,其中腺癌6例,鳞癌4例,肺泡癌2例。钙化呈细小点或沙粒状偏心分布。(2)斑片状钙化:3例,其中腺癌2例,鳞癌1例。钙化呈不规则斑片状,偏心分布。(3)结节状钙化:2例均为腺癌,1例为单发结节,另1例为多发结节。结论 CT上肺结节或肿块内出现钙化,尤其是细点状钙化不能作为排除肺癌的指征,而应结合其它CT征象才能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病理类型的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点和纤维支气管镜下不同的表现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下所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镜室1984~2002年188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支气管肺癌患者的镜下所见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表现及镜下表现等分布特点。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而腺癌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大;鳞癌、小细胞癌好发于上叶,而腺癌好发于下叶;病理以鳞癌所占比例最高(59.6%),小细胞癌次之(22.6%),腺癌较少(6.8%)。鳞癌、小细胞癌均以增殖型为主,腺癌以浸润型为多。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点、镜下所见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prostate adenocarcinoma and urothelial carcinoma among Egyptian patient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used: urothelial group, consisted of 9 cystitis, 21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 and 5 urinary bladder mucoid adenocarcinoma (MAC) and prostatic group, consisted of 9 nodular prostatic hyperplasia (NPH) and 21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PAC). H–E stained sections were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e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detection of P63, CK7, CK10 and P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urothelial group, positive p63and CK7 immunostaining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of cystitis,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nd urinary bladder mucoid adenocarcinoma. All cases of cystitis,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nd urinary bladder mucoid adenocarcinoma were CK10 and PSA negative. In prostate group, positive p63 immunostaining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of NPH and in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Positive CK7 immunostaining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of NPH while all cases of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were CK7 negative. Positive CK10 immunostaining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of NPH. In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11 cases were CK10 positive and 10 cases were CK10 negative. All cases of NPH and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were PSA positive.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present work proved that p63 and CK7 can be used along with other marker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denocarcinoma of prostate and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lso, CK10 and PSA are useful for distinguishing prostate cancer from urotheli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出现率、形成机制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胸部64层螺旋CT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304例,分析树芽征的出现率、伴随征象、出现范围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对出现树芽征的病例采用MPR及 MIP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304例中央型肺癌中树芽征的出现率为17.76%(54/304),其伴随征象为肺门区不规则结节或肿块影伴以远支气管阻塞性扩张及黏液栓塞,树芽征出现范围与阻塞支气管所属的肺叶肺段相一致,MPR及MIP示树芽征均位于阻塞肺组织次级肺小叶中央,且与阻塞支气管相连;54例伴树芽征的中央型肺癌中,鳞癌36例(36/54,66.67%),腺癌6例(6/54,11.11%),腺鳞癌6例(6/54,11.11%),小细胞肺癌6例(6/54,11.11%);54例中因树芽征误诊为结核18例,误诊率33.33%(18/54)。结论 树芽征可出现于中央型肺癌引起的阻塞性改变中,其形成机制可能系近端支气管狭窄程度加重继发远端细支气管阻塞性扩张及黏液栓塞;中央型肺癌树芽征的出现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