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接受静脉溶栓者,分别测定淇 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结果:溶栓成功血管再通组20例,熔本前后QTd、QTcd差异非常显著(P〈0.01);溶栓失败血管未通组11例,溶本前后QTd、QTcd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AMI棠全后QTd、QTcd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量心电图QT间期和JT间期离散度(QTd和JTd),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包括死亡者或合并室颤和幸存者,观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QTd和JTd的变化。结果表明:观察组QTd和JT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死亡者QTd和QTd和JTd显著高于观察组幸存者(P〈0.01),死亡者并发室颤者为最高(他们的QTd和JTd均≥ms)。  相似文献   

3.
陈参博 《医师进修杂志》1997,20(11):584-585
本文于10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间离散度(QTcd)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在AMI的预后价值。发现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猝死的QTd及QTcd均明显长于无VT、Vf及其他生存者(P〈0.05及P〈0.01),并发现前壁心肌梗塞组的QTcd明显长于下后壁心肌梗塞组(P〈0.05)。提示QTd特别是QTcd是预测AMI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nm23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Q  Sun W  Zhao Y  Wang M  Qin Y  F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27-429
目的探讨nm23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预后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GISMT患者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胶银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nm23的表达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下降(P<0.01)。nm23表达与肿瘤的良恶性生长方式、大小、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的关系(P<0.01或P<0.05)。nm23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nm23阴性组的AgNORs和PCNA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结论nm23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与AgNORs、PCNA可互补作为判断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未行回肠造口的回肠肛管贮袋术早期并发症/MowscbensonPM,etal.//Am J Surg,1995;169:143~146许多外科医生行回肠肛管贮袋术(IAP)时常规行转移性回肠造口(DI)。因怕不造口带来并发症,导致贮袋功能不全,病人甚...  相似文献   

6.
PAI—1和tPA与II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整体的观点,探讨Ⅱ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正常人,7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tPA及PAI-1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DM组),PAI-1正常;并发血管病变各组,PAI-1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显著;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Ath组),PAI-1比DM组升高,差异显著;合并微血管病变组(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E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CD34测量46例有乳腺肿瘤(〈2cm)微血管密度(MVD)与.CDFI血流分级程度作相关性研究。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MVD与CDFI血流分级的等级相关关系显著且均呈正相关,生组和恶性组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和0.612。B-U+CDFI较单纯B-US诊断小乳腺癌的准确率由71.74%显著提高到93。.48  相似文献   

8.
以St.ThomasI号液(I组)和改良Collins液(Ⅱ组)作为心停跳冲洗液保存成年猪心4 ̄6小时,离体再灌注复苏,测试心功能和代谢(MVO2)及冠状动脉阻力指数(CRI)。结果表明MVO2在再灌注15和60分钟时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说明在相同条件下,I组能摄取更多的氧;Ⅱ组CRI始终高于I组,在再灌注1和15分钟差别显著(P〈0.05);心功能指标MCI,MSVI I组均优于Ⅱ  相似文献   

9.
静脉或硬膜外吗啡PCA药效学和血药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比较吗啡静和硬膜外PCA药效学和病人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60例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n=30),静脉PCA(PCIA),选用0.05%吗啡+0.01氟哌啶;B组(n=30);硬膜外PCA(PCEA)选用0.01%吗啡+0.15%布比卡因。均采用Graseby-9300PCA泵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PCA每次1.0m)进行镇痛。A组10例和B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移植肠白细胞介素2 受体( I L2 R) 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I C A M1) 的表达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 F344/ N 和 Wistar/ A 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分4 组,第1 组: Wistar;第2 组: Wistar→ Wistar ;第3 组: F344 → Wistar;第4 组: F344 → Wistar+环孢霉素 A(6 mg·kg - 1·d - 1) 。术后第3 、5 、7 天取各组动物移植肠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S P 法) 检测移植肠 I L2 R 和 I C A M1 的表达。结果 病理学检查显示第3 组大鼠在术后第3 、5 、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第2 、4 组无明显排斥征象。第3 组 I L2 R 表达在术后均非常显著高于其他3 个对照组;第3 组 I C A M1 表达在术后第3 、5 天较相似,尤其在上皮细胞表现为强阳性,并显著高于第1 组。但第2 、4 对照组 I C A M1 表达也较高,第3 组仅在术后第3 天 I C A M1 评分显著高于第2 组。结论  I L2 R 和 I C A M1 阳性细胞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单克隆抗体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吸入地氟醚后人体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 I级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三组,静注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内插管,分别吸入0.5MAC(I组)、1.3MAC(Ⅱ组)及2.0MAC(Ⅲ组)地氟醚,于吸入前后不同时间抽静脉血,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的浓度。结果 I组吸入地氟醚后NO浓度与吸入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及Ⅲ组吸入30min、60min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的胰岛素抵抗(IR)程度和分析CHD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82例,稳定型心绞痛(SA)85例和对照组127例糖耐量、胰岛素(IS)和C肽(CP释放试验、空腹血脂等,并以餐后血糖(BG)、IS和CP及血压等10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UA组舒张压(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组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CH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服糖后3hBG、UA组2h、3h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1hI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服糖后2h、3hCP/BG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3hBG和DP被筛选为CHD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抑制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Val)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KC细胞分为(1)无血清培养培养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MCP-1+AAI组):培养液中加入马兜铃酸-I(AAI)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3)Val组:培养液中加入Val;(4)MCP-1+AAI+Val组。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EI)检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轴突损伤的临床特征和CT诊断标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作者分析了117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提出了弥漫性轴突损伤(DAI)的CT诊断标准,即:(1)大脑半球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直径〈2cm),(2)脑室内出血;(3)胼胝体出血,(4)第三脑室周围小出血灶(直径〈2cm)(5)脑干出血,我们按照此标准将患者分成DAI组和非DAI组。结果表明,DAI患者主要由车祸致僵,入院时Glasgow计分显著低于非DAI患者,DAI患者的弥  相似文献   

15.
卡托普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兔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卡托普利(captopril,Cap)的心肌保护作用。20只兔随机均分为2组,建立体外循环后在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4℃心脏停跳液,对照组为St.ThomasI号液,实验组在St.ThomasI号液中加入Cap(0.5mg/kg)。心脏缺血90分钟和再灌注60分钟后结果显示,实验组心肌Ca++、丙二醛(MDA)、心肌酶(LDH,CPK)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Ca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心脏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2只绵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I组)和卡托普利组(I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60分钟,再灌注30分钟。I组采用仁济医院冷晶体停搏液,II组在停搏液中加入卡托普利23μmol/L。观察冠状窦血中一氧化氮(NO)、肌酸磷酸激酶(CPK)、环磷酸鸟苷(cGMP)、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NO合酶(NOS)同功酶活性的变化,监测心肌功能。结果:再灌注后I组心肌血NO、CPK、cGMP、心肌MDA均明显升高,I组低于I组(P<0.05或0.01)。II组再灌注后心肌原生型NO合酶(cNOS)活性明显高于I组,而诱导型NO合酶(iNOS)及总NOS活性显著低于I组(P<0.01或0.001)。两组再灌注后心肌功能均降低,I组较I组更为显著。再灌注后NO的变化与心肌MDA和CPK之间呈正相关(P<0.001和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与过量NO产生有关,卡托普利通过调节NOS同功酶活性,维持正常NO水平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St.ThomasⅠ号液(Ⅰ组)和改良Collins液(Ⅱ组)作为心停跳冲洗液保存成年猪心4~6小时,离体再灌注复苏,测试心功能和代谢(MVO2)及冠状动脉阻力指数(CRI)。结果表明MVO2在再灌注15和60分钟时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说明在相同条件下,Ⅰ组能摄取更多的氧;Ⅱ组CRI始终高于Ⅰ组,在再灌注1和15分钟差别显著(P<0.05);心功能指标MCI,MSVIⅠ组均优于Ⅱ组,其中MSWI则P<0.01。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早期三七总皂甙抗氧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三组,Allen's脊髓损伤(SCI)模型250g·cm致伤T_(13)~L_1脊髓节段,腹腔注射三七总皂甙(PNS),伤后30min时100mg/kg,2h及4h各50mg/kg;以二甲亚砜(DMSO)为抗氧自由基阳性对照药物,并设立空白对照。伤后1h及4h取伤区脊髓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发现PNS显著减少MDA的生成,保护SOD活力降低。组织形态学观察到灰质区出血坏死,髓鞘分离及线粒体水肿较轻。提示SCI早期PNS具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反应和减轻继发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对1960~1996年收治的27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16例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术),6例行局部切除术,5例行剖腹探查术。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年。结果表明:中位生存时间Mile's术组21.5月、局部切除术组13.5月、剖腹探查术组7.0月。Mile's术效果优于局部切除术。提示:对ARMM应行Mile's术,并对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 I C A M1) 、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 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 T P C R) 测定缺血再灌注期 I C A M1m R N A、 T N Fαm R N A 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侧皮质 T N Fαm R N A 在缺血后1 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2 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 周; I C A M1m R N A 在缺血后2 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10 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周。二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  I C A M1 、 T N Fα转录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升高, T N Fαm R N A、 I C A M1 m R N A 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