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构建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评价数学模型。并以黑龙江省海林市为典型区,在分析研究区水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大类20项指标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评价生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助于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使水资源配置研究成果能指导或应用于区域水资源管理中。  相似文献   

2.
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权衡为最优,建立了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用多目标递阶动态规划法求解,以取得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需要采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解决。对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标进行需水预测,以焦作市的四级流域和行政区划分析水资源配置为计算单元,从水源工程与用水户的关系确定水资源的分配关系,以及水源工程的性质、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得到水源工程优先级和用水户的用水优先级,分析构建水资源配置的数学模型;结合3次平衡分析的方法,将地下水、当地地表水、流域外调水等水资源,按照水资源配置规则进行分配计算,给出焦作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推荐方案,为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4.
浅议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水资源配置存在以偏概全、过分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的问题,就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表明区域水费源优化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水资源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引黄规划区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置研究"课题研究时,首次运用价格费用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引黄河水资源的价格费用函数和地下水资源开采的价格费用函数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价格确定方法。这将对水资源优化配置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采用的收费价格(特别是地下水和引黄河水的价格)的合理确定,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左其亭 《水利学报》2005,36(11):1286-1291
本文在论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是通过建立优化模型来选择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计算得到的水资源对社会经济最大支撑规模,可以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约束条件.本文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为3个层次:即考虑不承载条件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考虑承载条件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各层次模型的表达式,并对其进行比较.最后以郑州市为例,介绍各层次模型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水资源系统组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系统优化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系统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包括水源优化调度、水量优化分配和调度分配迭代3个子模型。水源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采用轮库迭代方法和动态规划方法,水量优化分配模型的求解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中的D-W分解原理。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并求解了优化配置模型,结果表明,该市各区在2020规划水平年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部门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  相似文献   

8.
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阐述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机理和决策等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具体量化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工程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量化方法,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和多目标综合集成的方法.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球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指出了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结合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展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需水量计算、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以及气候变化情况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网络模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Arc Engine技术、C~#语言等联合开发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利用GIS的可视化技术以及几何网络模型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概化,绘制相应的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通过对复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以节点和线要素构成网络图反映三大系统内在的逻辑关系,利用灵活的模块化数学模型对多目标的水资源管理进行调配,最终得到优化配置结果,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示范区域赣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表明该系统是一个简捷实用、易操作的决策支持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1.
徒骇马颊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配置不仅关系到当地的生态系统安全,也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徒骇马颊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模型,进行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了该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这将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陕西省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建立了省内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单元优化配置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并建立了该地区水资源单元优化配置系统。单元优化配置和常规配置的结果对比表明:在保证各供水保证率前提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总缺水量9 875万m3。这一结论可为陕西省关中地区合理配置水资源及确定引汉济渭工程调水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研究为基础,合理分析重庆水资源利用潜力,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客观地评价重庆现状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范畴内;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宏观的角度,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确保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今流行的数据库和组件技术,通过建立水资源配置系统数据库和对水资源配置中的模型、计算模块组件化,在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服务平台上动态搭建水资源配置系统,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动态配置,使水资源配置可以在水利信息化业务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水资源配置的实例研究表明,动态水资源配置模型及其实现机制,能在水资源配置规划中有效应用,为解决水资源配置规划的资源动态配置、支持动态需求等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基于对国内外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研究尤其是模拟模型的评述,指出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3S技术和新优化算法的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通用水资源模拟模型的构造以及建立水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体系是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以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目标,建立地下水开采漏斗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漏斗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基本解决了漏斗区供需矛盾,缓解了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实施后,石家庄市将获得外调水资源,这在缓解当地水资源匮乏现状的同时,也给石家庄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带了新的问题。在对石家庄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外来调水量进行分析基础上,预测了2010年石家庄市的水资源供求关系,利用目标规划法,建立了石家庄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用GLPS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2010年,石家庄市在保证满足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农业用水量将短缺7.795×10^8m^3,占总需水量的20.6%,缺水形式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主线,总结了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轨迹,归纳出我国水资源配置经历了单纯供需平衡、基于宏观经济的优化配置、面向生态的合理配置三个主要阶段.通过分析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科技的需求,展望了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充分理解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别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模型创建、应用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对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水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天津市区域水资源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理想点法对多目标模型进行求解,在最终对各用水部门给予政策倾斜的前提下,给出不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协助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用水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