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四川医学》2009,30(1):39-40
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86例临床资料,探讨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6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总成功率98.5%,复发率1.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0例,总成功率95.8%,复发率3.5%。未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少利 《中外医疗》2011,30(9):47-47,4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5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予以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占4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占54.0%,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0%。1例出现局部血肿。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右侧旁路8例,左侧旁路27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析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98%,复发率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例RFCA治疗的老年PSV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其中左侧旁道40例,右侧旁道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扑7例。RFCA总成功率为98.3%(117/119);术后复发率为4.2%(5/119);并发症发生率5.04%(6/119)。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不断发展,证实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路所致心动过速在整个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射频消融术的开展为此类心动过速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院自199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  相似文献   

7.
陈旸  贺涛  刘明江  陶剑虹 《西部医学》2012,24(11):2131-2133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心内科近两年382例伴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74例,其中左侧旁道113例,右侧旁道6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8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4%,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8.4%。射频消融术后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右侧旁道消融复发率高于左侧旁道及双径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对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进行消融,能量选择20~40W,消融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消融是否成功。结果总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气胸、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根治性手术,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细心轻巧操作,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德超  王荧  曹文斋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10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旁路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慢径改良。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7.1%(204/21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119例,成功率95.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1例,消融成功率为100%。4例(1.9%)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1.4%)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系统电生理检查(食道及心内程序刺激),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对比分析其电生理机制及其特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2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71.7%,所有病例均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首次成功率96.7%。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为折返机制,部分特殊类型具有特异的电生理特性,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机制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并具有根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进业  刘发俊 《河北医学》2013,19(4):529-532
目的:探讨与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射频消融治疗,将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6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成功消融157例,占96.91%。房室旁道共83例,成功79例,占95.1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79例,均成功消融,成功率为100%。②cTnI术后的浓度与术前相比,P〈O.05。③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的GH、RP、PF、SF、RE、MH、VT及BP等各方面与术前相比,P〈0.05。④本组共发生7例并发症,占4.32%,复发2例,占1.23%。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室上速的安全有效方法,并发症与复发率跟生理类型、解剖特点、消融靶点的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0%,此后的复发率为2.6%(P〈0.05);复发可晚于术后2年。复发与旁路部位和是否显性无关,与旁路逆传时靶点室房波的融合程度、放电显效时间和是否为多旁路有关(P〈0.05)。另有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并不是由于旁路传导功能的恢复,而是由于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靶点标测欠精确以及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PSVT患儿.其中男65例,女3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7.1±1.8)岁,平均体重(32.4±8.9)kg.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7±21)个月.分析RFCA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7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66例(68.0%),其中左侧旁道38例(57.6%),右侧旁道28例(42.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31例(32.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95例(97.9%),其中6例在随访过程中复发(6.2%).复发患儿给予再次射RFCA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RFCA可安全有效治疗小儿PSV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3d内电张调整性T波(EMTV)产生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左室特发性室速4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4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观察心室除极顺序及术后3d内心电图EMTV产生的相关性。结果(1)EMTV的产生与心室异常除极顺序有关,右室流出道室速RFCA后不出现EMTV;(2)左室特发性室速比右室特发性室速更易产生EMTV(P〈0.01);(3)EMTV的产生与术中消融的即时有效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的诱发条件无显著相关性;(4)不同部位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产生EMTV的导联分布特征及其深度、宽度不同。结论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EMTV,EMTV是一种心肌电生理特性,根据其特性可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T波改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史晓静  陶贵周 《中外医疗》2009,28(17):81-84
目的对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射频消融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脏彩超(UCG)结果将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分为两组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组(TCM组)14例及心功能正常组(非TCM组)16例。两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记录心动过速的四个特征指标(心动过速发作时的最快心室率、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及心动过速病程)情况。并且常规行X胸片检查记录心胸比例,通过心脏彩超结果,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观察X胸片心胸比例及心脏彩超LVEDD、LAD及LVEF变化情况。研究TCM的影响因素及其行RFCA后的疗效。结果①与非TCM组比较,TCM组四个临床特征指标(心动过速发作时的最快心室率、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及心动过速病程)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CM组的LVEDD的改变与心动过速发作时最快心室率、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及心动过速病程均呈显著正相关(r=0.608,r=0.627,r=0.564,r=0.723,P〈0.05)。②合并TCM的患者经成功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后,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的心胸比例、LVEDD及LAD均明显缩小(P〈0.05),而LVEF均显著提高(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LVEDD及LAD进一步缩小(P〈0.05),LVEF进一步提高(P〈0.05)。结论心动过速发作时的最快心室率、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及心动过速病程是发生TCM的危险因素,RFCA是改善合并TCM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荣炎  吴桥  汪慧敏 《安徽医学》2010,31(4):348-349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102例,均予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其中显性预激综合征15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永久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的体会。方法: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介入技术。结果:100例中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AVRT)6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34例,首次消融成功95例(95%),并发症3例,5例PSVT复发。结论:最终治愈率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