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在压扭性含油气盆地勘探中,早期主要集中在断褶构造带的构造高部位,并已找到了许多断背斜、断鼻型油气藏;但随着勘探的深入。不得不考虑这些断褶构造下盘由逆断层和聚敛型扭断层封闭所形成的断层圈闭。虽然断层下盘圈闭在数量上和总的油气储量上一般都要比断层上盘背斜圈闭的低。但有时断层下盘的圈闭可以形成储量很大的油气藏,目前国内外均找到了这类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圈闭条件的实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由逆断层和聚敛性扭断裂封闭的断层下盘圈闭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是一个位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三肇凹陷发育了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两大类构造,细分为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低幅背斜-岩性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4个小类,圈闭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形成了沉积微相控储、油源断层和砂体控运移和圈闭控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勘探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
断层在油气运移、断层圈闭及油气藏分隔和连通性中的作用成为当今国内外油气勘探和开发研究的热点。我国断块型油气藏占有很大比例,加强断层封闭性与流体流动关系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生产具有经济价值。文中从断层封闭特征、断层带成图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地层学评价断层带封闭性及油气田构造和盖层分析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断层”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南沙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局部构造特征及组合样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部构造是盆地油气聚集的场所,研究其形态和成因以及空间展布特点,有利于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油气藏特点对提高钻探成功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总结了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和南薇西盆地局部构造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局部构造的组合样式以及配套形成的油气圈闭类型,认为南沙海域具有形成有利局部构造的区域构造环境。主要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局部构造与断层的控制因素密切相关;各沉积盆地局部构造的组合形式和圈闭类型,取决于构造发育部位以及所受区域构造运动的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塔河油田三叠系油藏勘探和开发的深入,规模小、构造幅度低且被断层复杂化的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圈闭识别的难度逐渐加大,因此识别和落实低幅度背斜圈闭对三叠系油气藏勘探开发至关重要。针对此,开展了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研究,形成了由地震资料层位精细标定、层位自动追踪对比、等时切片提取、相干断裂系统解释、精细速度分析、地震振幅属性提取与分析等技术构建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塔河油田阿克亚苏盐上地区,新发现了众多低幅度构造油气圈闭,扩大了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低幅度含油气圈闭群。在新落实的低幅度构造上部署的多口井均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6.
冷家—雷家地区沙三段以下的深层勘探程度非常低。文章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与邻区的现有资料,对深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冷家—雷家地区北东向的主干断层控制了区域构造与沉积格局,影响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深部层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在陈家洼陷发育有沙四段和沙三段2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强度大于500×104t/km2,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沙三下亚段、沙四段、中生界和太古宇都具有良好的储集岩;沙三中亚段发育良好的区域盖层;深层的圈闭成因多样,油气运聚条件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该区油气藏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油气藏多为复合型,应该以潜山、岩性油气藏作为下一步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难点领域,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和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源""相"双控的勘探思路。惠州26洼是惠西南地区经钻探证实的富生烃洼陷,紧邻惠州26洼,且长期相对上隆的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经断裂沟通源岩,具有油气强充注的有利条件;新近系沉积时期,惠州21构造带以独立于三角洲体系之外的陆架砂脊-砂席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惠西低凸起以三角洲前缘的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这些砂体都有利于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在这2个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运用少井条件下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等时成因砂体重构技术、基于地质模式的地震切片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岩性圈闭砂体沉积边界进行追踪和刻画,有效指导了该地区岩性圈闭的落实。该勘探思路及关键技术在惠西南地区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平南地区构造样式与平湖构造带上其他以断块构造为主的区块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但断块构造不发育,其他类型的构造亦不发育。要在平南地区获得突破,目前只能寄希望于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综合地震资料和地质资料分析了平南地区火成岩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认为该区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主要是火成岩联合断层形成的,并且圈闭与排烃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油气藏,这对缺少圈闭的平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前期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伊拉湖构造带。根据邻近凹陷实际勘探经验及托克逊凹陷目前钻井资料,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全面解剖伊拉湖构造带三叠系已知层系油气藏,系统分析了托克逊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托克逊凹陷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下一步勘探方向应在区域扩展后期保存好的三叠系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同时,积极探索三叠系小泉沟群、二叠系桃东沟群地层一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同沉积构造是在断层活动与沉积充填压实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构造,是我国东部已进入高勘探阶段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文章系统总结了同沉积构造的发育机理、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了同沉积构造对烃源岩、储集体和含油气圈闭的控制作用,并研究了同沉积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区经过近50a的勘探,在勘探开发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在回顾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的实践思路及识别原则。实践思路包括:①从引起油气层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出发,研究各种类型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成因及分布规律;②在研究各类低电阻率油气层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共性是储层具有相对弱的成藏动力,油气层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胜利油区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原则为: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化、气测等录井资料为补充,以地区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吉拉克油田三叠系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邓婷  刘兴礼  王焕增 《特种油气藏》2011,18(1):25-27,136
随着塔北地区吉拉克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低电阻油层的认识与评价已成为该区油气储量与产量增长的重要工作。正确识别该区低电阻油气层,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测井解释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吉拉克油田三叠系TII低电阻油层成因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测试技术、孔隙度-电阻率差值比交会技术及视冲洗带电阻率重叠技术,提出了该区油、水界面及流体的识别方法。现场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低电阻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和先进测井、解释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测井资料再评价是发现漏掉的油气层、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的重要工作。该文针对胜利油区复式油气藏的特点,分析了测井资料再评价的对象,阐述了再评价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应用效果。对2080口井的资料进行再评价,提升油层1325层,总厚度3412.0m,已试油235层,符合191层,符合率达81.28%。  相似文献   

14.
塔河大油田新领域的勘探实践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16  
塔河油田“十五”期间完成三级储量163 877.2×104t油当量,其中探明52 226.01×104t油当量。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稳步外扩,勘探层位及领域不断扩大,取得的油气勘探成果可以概括为“三大突破”:①明确了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实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新地区的突破;②碎屑岩领域实现了新层位的重大突破,拓展了塔河油田新的领域;③非背斜圈闭领域获得工业油气流,实现新的圈闭类型的突破。同时,在勘探思路上也取得较大成果:①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成藏理论的建立是基本探明塔河特大型油田的基础;②加里东中期岩溶的发现为塔河油田向南扩大提供了科学依据;③复式油气藏理论的发展有效指导了碎屑岩领域的勘探;④“前缘隆起与斜坡控制油气富集”认识指导了天山南缘勘探,新发现一大批圈闭,为西北分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低渗油藏储量丰富,目前多采用水平井开发方式,但常规钻井液往往会对储集层造成伤害,降低油气井产量。因此,有必要选择一种适合的钻井液体系。对有机盐强抑制可降解钻、完井液技术进行了筛选,并在胜利油田多个区块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机盐强抑制可降解钻、完井液体系对胜利油田低渗储集层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油气产量,提高勘探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6.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 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姥/植比相对较低和"V"字形规则甾烷分布的成熟原油,分布在笔架岭油田和月海油田中浅层;Ⅱ类成熟度偏高,低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分布于月海油田相对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Ⅲ类具有高三环萜烷、高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的特征,为海南11和葵花16东营组三段原油,处于滩海东部生烃凹陷两侧;Ⅳ类以较低成熟度、低伽马蜡烷和高姥/植比区别于前3类原油,分布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示辽河滩海地区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月海油田深层和滩海东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仍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储集在隐蔽油气藏中。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具有多沉积体系控制、构造-岩性复合、多层系含油以及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既要采用新的研究思路,又要采用现已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首先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对比研究,确定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其次开展古地貌及沉积环境研究,寻找坡折带和有利相带,确定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再次开展地震处理,发现和落实隐蔽圈闭,寻找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斜坡背景上叠置了局部背斜或鼻状凸起岩性圈闭,有利于截获从斜坡低部位运移上来的油气而聚集成藏。通常在凹陷的鼻状凸起或横梁斜坡,大型三角洲砂体较为发育,油气聚集受鼻状凸起或脊状构造控制,低幅度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储集层砂体、沟通断裂和不整合面为油气输导的主要通道。葡萄沟—葡北构造带发育的岩性油藏远离生油凹陷区,具有构造隐蔽、单井控制储量小、圈闭落实难度大等特点,正确认识各种成藏要素及其配置关系,对该区岩性油藏的滚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储集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制约了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对构造、油藏及储集层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油气聚集规律,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沉积及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简称塔西南坳陷)罗斯2井在奥陶系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成为麦盖提斜坡近20年来最重大的油气发现。为了明确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根据麦盖提斜坡及周缘的油气发现历程,分析了奥陶系已钻井的成功、失利因素,研究了奥陶系石灰岩风化壳和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分布特征,厘清了油气成藏与构造圈闭形成、演化的关系,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讨论了油气分布与新元古代裂谷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白云岩比石灰岩储层更发育,中奥陶统鹰山组上段石灰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储层空间主要为高角度未充填裂缝,下奥陶统鹰山组下段和蓬莱坝组内幕白云岩储层横向分布稳定,储层空间主要为小型溶蚀孔洞,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特征;②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断裂带,构造围斜部位奥陶系白云岩岩溶储集体形成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的主要勘探目标;③寒武系烃源岩的分布状况是决定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受塔西南坳陷新元古代裂谷控制,坳陷中段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发育奥陶系—上寒武统白云岩与石炭系泥岩、下寒武统白云岩与中寒武统膏盐层等多套油气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